全球首部大熊貓歷史話劇《幻鏡》成都順利首演

2020-12-05 封面新聞

封面新聞記者 楊雪

經過5個多月的緊張籌備,12月4日下午,全球首部大熊貓歷史話劇《幻鏡》在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以下簡稱熊貓基地)大熊貓博物館電影院順利舉行了首場演出,受到各界關注。

《幻鏡》是由熊貓基地出品的全球首部大熊貓歷史話劇。該劇以當代大熊貓飼養員回望大熊貓進化史為切入點,講述了在30萬年前中更新世時期的大背景下,大熊貓、劍齒虎、猛獁象與早期猿人如何應對自然環境的大災變,努力生存的一段不為人知的歷史故事。該劇旨在打造國際化的大熊貓主題戲劇精品,推動大熊貓文化國際傳播與「走出去」工作,講好有藝術價值的中國大熊貓文化故事。

觀演現場,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書記、主任吳永勝表示:「期望以大熊貓歷史話劇《幻鏡》首演活動為契機,進一步加強社會各界之間的溝通與交流,為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落實四川省『三九大』品牌工作部署,推動成都市「三城三都」建設,作出積極有益的貢獻!」

《幻鏡》打破了以往熊貓基地藝術團主要以兒童劇為主的創作模式,將目標轉向了嚴肅話劇類。從最初創意的產生到此次首場演出的成功,整個過程既是熊貓基地藝術團的一次大膽創新,也是給了所有創作和演出人員一次難得的工作經歷與藝術體驗。作為提出《幻鏡》整體構思並執筆編寫劇本的編劇李潔表示:「《幻鏡》囊括了史詩吟唱等古典戲劇表演、大鼓舞蹈等巴蜀傳統文化藝術元素、時尚流行的音樂編曲、概念化的舞美表現形式等。希望通過話劇《幻鏡》的創作,能對大熊貓文化領域中『歷史之真』與『藝術之真』的完美融合有所增益。」

而此次從創作伊始便參與其中,不斷提出修改意見,指導作品創作思路的「熊貓作家」譚楷感嘆:「《幻鏡》無疑是一部大膽探索大熊貓神秘歷史的舞臺大戲,馳騁著豐富想像力的生命頌歌。劇中展現的種種矛盾,能解決的畢竟是有限的,而更多的懸念,更多的問題呈現我們面前,促使我們去認真思索,深入了解。」

作為全球首部大熊貓歷史話劇,《幻鏡》不僅是熊貓基地在文化宣傳上的一次嘗試,也為大熊貓文化的傳播探索了新的路線。

相關焦點

  • 首部大熊貓歷史話劇《幻鏡》在成都首演
    劇照(央廣網發 成都熊貓基地供圖)央廣網成都12月4日消息(記者賈宜超)12月4日下午,首部大熊貓歷史話劇《幻鏡》在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大熊貓博物館首演。劇照(央廣網發 成都熊貓基地供圖)《幻鏡》由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出品,該劇以當代大熊貓飼養員回望大熊貓進化史為切入點,講述了在30萬年前中更新世時期的大背景下,大熊貓、劍齒虎、猛獁象與早期猿人如何應對自然環境的大災變,努力生存的一段故事。
  • 成都熊貓基地原創 全球首部大熊貓歷史話劇《幻鏡》首演
    四川在線記者 吳浩經過5個多月的緊張籌備,12月4日下午,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全球首部大熊貓歷史話劇《幻鏡》在熊貓基地大熊貓博物館電影院舉行首場演出。《幻鏡》由熊貓基地出品,以當代大熊貓飼養員回望大熊貓進化史為切入點,講述了在30萬年前中更新世時期的大背景下,大熊貓、劍齒虎、猛獁象與早期猿人如何應對自然環境的大災變,努力生存的一段不為人知的歷史故事。《幻鏡》打破了以往熊貓基地藝術團主要以兒童劇為主的創作模式,將目標轉向了嚴肅話劇類。
  • 國內首部3D全息話劇上演,阮玲玉將連續一月「現身」舞臺
    國內首部3D全息話劇上演,阮玲玉將連續一月「現身」舞臺 澎湃新聞記者 姜麗鈞 實習生 陳瓊燁 2016-08-06 16:23
  • 中國移動咪咕攜手成都大熊貓基地推出首部原創大熊貓百科全書
    近日,由中國移動咪咕公司旗下咪咕數媒、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聯合出版的中國首部原創大熊貓百科全書《熊貓大百科》在咪咕中信書店重磅發售。這是繼全球首次5G+4K+VR大熊貓直播、《你好!大熊貓》音頻節目、交通銀行咪咕熊貓IP聯名信用卡之後,熊貓超級IP衍生開發的又一重要落地。
  • 疫情下首度大熊貓國際雲合作 成都旅日大熊貓「良浜」順利產仔
    紅星新聞網(記者 李慧穎)11月24日報導記者今日從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獲悉,11月22日上午北京時間10時50分,中國成都旅日大熊貓「良浜」順利產下一隻雄性大熊貓幼仔,該幼仔初生體重為157克,現由母親「良浜」哺育,母子健康。
  • 「永不消失的電波」 重郵原創話劇《紅色長波》首演開演
    話劇首演現場。  該劇是以重慶郵電大學首任黨委書記、院長、老紅軍郭長波同志為人物原型創作,展現重慶郵電大學歷史的校園原創話劇。話劇展現了以郭長波同志為代表的一代代重郵人始終牢記振興民族郵電通信事業使命,堅定紅色信仰,銘記育人職責,艱苦創業,推動重慶郵電大學從無到有,從小變大,從弱變強的歷程,蘊含著百折不撓,艱苦奮鬥,團結奉獻,敢為人先的意志品格和愛生如子的教育情懷。
  • 首部「最美保險人」原創話劇《生命密碼》將正式公演
    中國經濟網北京5月20日訊 今日,國內首部 「最美保險人」原創話劇——《生命密碼》在京舉行新聞發布會。據悉,《生命密碼》將於7月8日在京正式首演,年內還將在全國30多個城市進行大規模巡演。
  • 成都旅日大熊貓「良浜」順利產崽
    人民網成都11月24日電 (朱虹)北京時間11月22日上午10時50分,成都旅日大熊貓「良浜」順利產下一隻雄性大熊貓,該幼崽初生體重為157克,母子健康。旅日大熊貓「良浜」順利產崽。日本和歌山白浜野生動物園供圖大熊貓「良浜」出生於日本和歌山白浜野生動物園,母親是2000年7月從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以下簡稱「熊貓基地」)赴日本開展兩國大熊貓國際合作的雌性大熊貓「梅梅」。今年6月,「良浜」與旅日雄性大熊貓「永明」自然交配成功,10月出現明顯妊娠反應,11月22日凌晨破羊水,並在北京時間22日上午10時50分產下幼崽。
  • 「心靈的洗禮」——吉林大學原創話劇《黃大年》成功首演
    新華社長春10月1日電(記者高楠)吉林大學原創話劇《黃大年》近日在該校成功首演,並將在國內陸續開展巡演匯演。「振興中華,乃我輩之責!」「心有大我,至誠報國」的大年精神在觀看話劇的1100餘名師生心中久久迴蕩。據介紹,該劇從組建主創團隊、創作劇本、排練到首演歷時一年的時間,輾轉廣西、北京、長春等地進行採風,深入挖掘黃大年的內心世界,將他愛國、愛科學的精神融匯其中。參與該劇的演職人員都是吉林大學在校學生。
  • 成都大熊貓基地面向全球徵集標誌
    本文轉自【中新網】;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21日透露,「WHO AM I」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標誌(LOGO)徵集大賽於當日正式啟動。據悉,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以下簡稱成都大熊貓基地)改擴建區域將於2021年建成並開園,為符合成都大熊貓基地改擴建後的全新功能定位與文化建設要求,本次大賽面向全球知名策劃公司、藝術家、設計師、設計愛好者徵集設計作品,旨在完善成都大熊貓基地VI視覺識別系統,產出符合其自身特色的標誌,進一步提升成都大熊貓基地知名度和影響力。
  • 北化原創話劇《侯德榜》首演 震撼師生心靈
    昨晚,由北京化工大學學子自編、自導、自演的文獻史實劇《侯德榜》在東校區科學會堂隆重首演,觀眾爆棚,掌聲如潮。 侯德榜是我國傑出的化工專家,我國重化學工業的開拓者。話劇以侯德榜先生的大愛為主線,向觀眾全景再現了他立志報國、赴美留學、創辦鹼廠、南京炸廠和重建川廠的崎嶇而輝煌的人生經歷,充分展現了他對民族復興、求學安邦的國家之愛,對實業救國、科技創新的科研之愛,以及對科技無國界、成果舉世共享的造福全人類之博愛。結合音樂、布景、視頻等豐富元素,學生演員們用精湛的演技給現場觀眾帶來了極大的視覺衝擊和心靈震撼。
  • 「央廣網·視聽四川」成都旅日大熊貓「良浜」順利產仔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總臺央廣記者劉濤報導:北京時間11月22日上午10時50分,中國成都旅日大熊貓「良浜」在日本和歌山白浜野生動物園順利產下一隻雄性大熊貓幼仔。這隻幼仔是熊貓基地與日本白浜野生動物園開展大熊貓國際合作以來,在日誕生的第17隻大熊貓幼仔。大熊貓「良浜」出生於日本和歌山白浜野生動物園,母親是2000年7月從中國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以下簡稱「熊貓基地」)赴日本開展兩國大熊貓國際合作的雌性大熊貓「梅梅」。
  • 中山原創抗疫話劇《窗外的鳳凰木》9月17日首演
    《窗外的鳳凰木》在廣東藝術劇院舉行首演發布會。楊凱 攝中山原創抗疫題材話劇《窗外的鳳凰木》主創團隊和工作人員合影。楊凱 攝《窗外的鳳凰木》首演發布會現場。楊凱 攝人民網廣州9月15日電(李語、楊凱)9月15日,中山大型公益原創抗疫題材話劇《窗外的鳳凰木》在廣東藝術劇院舉行首演發布會。該劇將於9月17日晚在廣東藝術劇院首演。《窗外的鳳凰木》講述中山某個社區一群普通市民在疫情期間的矛盾衝突、喜怒哀樂。編劇蔣志偉說,目前眾多抗疫題材舞臺劇都是直面描寫醫院等一線抗疫戰場。
  • 話劇《飛越瘋人院》中文版上海首演:看過電影版,話劇版有哪些不同?
    在上月結束了北京第二輪演出後,話劇《飛越瘋人院》中文版,昨晚在人民大舞臺迎來了上海站首輪演出。除了話劇迷,不少原作小說和改編電影的粉絲也走進劇院,一探究竟。不過,它的話劇版本問世更早,1963年在百老匯首演,當年就創造了82場演出的記錄。此次中國版的排演,導演佟欣雨保留了最初話劇劇本的架構,呈現給觀眾原汁原味的「瘋人院之旅」。圖說:《飛越瘋人院》劇照 官方圖電影與話劇的敘事語言是完全不同的,最大的區別體現在「酋長」身上。
  • 疫期特創話劇《隔離》成都首演
    10月23日晚,現實主義題材話劇《隔離》在成都繁星戲劇村上演,現場500個席位座無虛席。《隔離》講述了離婚多年的男、女主人公被突如其來的疫情「隔離」在了一起,於是兩人有了一個半月的共同生活,在這一個半月裡他們從抱怨到交涉,從交涉到交流,從交流到溝通,在整個過程裡,他們重新審視了自己的性格,審視了自己的感情,審視了共同的婚姻,也重新認識了彼此。
  • 戲劇《雷雨》《雷雨·後》將在海口全球首演
    原標題:戲劇《雷雨》《雷雨·後》將在海口全球首演 12月5日、6日海口灣演藝中心連演兩天 11月16日訊,雷雨》被認為是中國現代話劇成熟標誌,先後被演繹過眾多版本。今年,這部話劇又被曾創造出《暗戀桃花源》等優秀作品的央華戲劇作為年度大作進行又一次演繹,並邀請到劉愷威、何賽飛、史可、孔維、呂星辰等演出。作為2020年(第二十一屆)海南國際旅遊島歡樂節藝術演藝周推出的精品劇目,這臺精彩的連臺戲《雷雨》《雷雨·後》將於12月5日、6日在海口灣演藝中心舉行全球首演。
  • 全球達人送祝福,咪咕攜手成都熊貓基地共慶大熊貓粉絲狂歡節
    黑白相間的毛色、憨態可掬的神態,被譽為「活化石」的大熊貓深受國內外人民喜愛,由中國移動咪咕公司與全球大熊貓文化傳播綜合品牌pandapia共同打造、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唯一官方支持的「大熊貓粉絲俱樂部」,已成為聚集全球大熊貓愛好者、分享交流熊貓文化的重要渠道之一。
  • 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改擴建項目明年5月完成
    據悉,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擴建項目將充分發掘大熊貓國寶價值,在做好大熊貓科研保護的基礎上,整合開發大熊貓IP資源,打造「熊貓+藝術」「熊貓+文創」「熊貓+綠道」「熊貓+演藝」「熊貓+美食」「熊貓+研學」等泛大熊貓文化主題的新型生態旅遊產品,有效疏解熊貓基地客流壓力,創新構建大熊貓主題新消費場景。使其成為公園城市建設的重要落子,同時提供一個大熊貓國家公園的城市展窗。
  • 【方志四川•大熊貓文化】中國科學院院士魏輔文對《大熊貓圖志...
    2020年4月15日,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研究員魏輔文向全球推介《大熊貓圖志》。魏輔文院士推介評價道:「大熊貓是中國特有物種,是中國最響亮的名片。它作為世界和平友誼的象徵和世界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旗艦物種,譽滿全球。《大熊貓圖志》以高質量的圖文形式展現大熊貓繁衍的一生,從科學發現到保護的150年歷史,它是中國獻給世界的一份厚禮,尤其值得向全世界推廣。」
  • 話劇《飛越瘋人院》首演 主創解讀「麥克墨菲的結局」
    中新網5月31日電 由佟欣雨執導的話劇《飛越瘋人院》5月30日在北京海澱劇院進行了首場演出。劇中,麥克墨菲的結局以死亡告終,主演馬仁傑認為這是預料之中的。「他本身的性格有悲劇色彩,從一開始他就在賭,從小賭到大,最後賭上了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