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劇《飛越瘋人院》中文版上海首演:看過電影版,話劇版有哪些不同?

2020-12-05 新民晚報

在上月結束了北京第二輪演出後,話劇《飛越瘋人院》中文版,昨晚在人民大舞臺迎來了上海站首輪演出。除了話劇迷,不少原作小說和改編電影的粉絲也走進劇院,一探究竟。

圖說:《飛越瘋人院》劇照 官方圖

《飛越瘋人院》講述了囚犯麥克墨菲為了逃避監獄的強制勞動裝瘋進入精神病院,鼓動病友們反抗院內刻板的規章制度。但在護士長拉齊德的統治下,他最終被施行了前額葉切除手術,病友「酋長」在捂死了他之後逃出病院。

圖說:《飛越瘋人院》劇照 官方圖

這部作品曾在1975年被導演米洛斯·福爾曼改編成電影版本,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等5項大獎,成為許多影迷們心目中的經典。不過,它的話劇版本問世更早,1963年在百老匯首演,當年就創造了82場演出的記錄。此次中國版的排演,導演佟欣雨保留了最初話劇劇本的架構,呈現給觀眾原汁原味的「瘋人院之旅」。

圖說:《飛越瘋人院》劇照 官方圖

電影與話劇的敘事語言是完全不同的,最大的區別體現在「酋長」身上。這個既是「病人」又是「異形」的印第安人,視聽無障礙,但始終故意保持沉默,與瘋人院中嘈雜的人群隔絕開來。電影的鏡頭下,「酋長」偶爾出現,成為麥克墨菲瘋人院生活的組成部分。而話劇舞臺上,「酋長」卻成為串聯起整部劇的線索——他手握掃把,一直在舞臺的左側遊蕩,在眾人換場的間隙擔任獨白,以他的視角對故事進行註解。在導演佟欣雨看來,沉默寡言的「酋長」就是布滿監控的病院裡頭的一雙「眼睛」,帶著觀眾一起觀看麥克墨菲在這裡的生活。

圖說:《飛越瘋人院》劇照 官方圖

當在舞臺上聽到「麥克墨菲」、「拉齊德護士」、「比利·畢比特」、「戴爾·哈丁」的名字,不少電影迷都會記起那一幕幕瘋狂、幽默而又意義深刻的情節。這也是佟欣雨在中國版中的刻意設計:「一般來說,西方劇本在本土化時都會對人物名字進行更改。但這部作品本身太過經典,人們對裡面的人物都很熟悉。不少觀眾走進劇院,希望聽到的是這些熟悉的名字,而不是『老麥』這樣乍一聽不知道是誰的名字。」

話劇《飛越瘋人院》中文版將於7月18日至21日每晚7:30,在上海人民大舞臺連演五場。(新民晚報記者 吳旭穎)

相關焦點

  • 話劇《飛越瘋人院》即將登陸上海:衝破牢籠,活出自己
    7月18日-21日,話劇《飛越瘋人院》中文版即將登陸上海人民大舞臺。不久前,該劇結束了北京場的演出,吸引了眾多觀眾走進劇場,感受這部經典作品中對自由的詮釋和嚮往。受他精神感染的「酋長」在捂死了麥克以後,搬起了之前麥克搬不動的洗手臺,砸碎窗戶逃離了瘋人院。當被問到排演此戲的契機時,導演佟欣雨是這樣回答的:「當時先做完了《燃燒的瘋人院》,在製作人的建議下決定做『瘋人院三部曲』系列。說到瘋人大家第一個想到的就是這部作品——《飛越瘋人院》。後來我們找到了原版劇本,看完之後覺得非常精彩,結構很規矩,但是又充滿了戲劇衝突。
  • 《飛越瘋人院》「鄭」式回歸,逃離束縛,自由與你共享
    成年人的世界裡,總有些話說不出口,藏在心裡,那句我喜歡你,就像是被按了暫停鍵,永遠聽不到完成版。《飛越瘋人院》,來鄭州啦!全城各大公交車站牌、商場戶外大屏都已經安排上了。想必你一定聽說過電影版的《飛越瘋人院》( One Flew Over the Cuckoo's Nest)。
  • 話劇《飛越瘋人院》首演 主創解讀「麥克墨菲的結局」
    中新網5月31日電 由佟欣雨執導的話劇《飛越瘋人院》5月30日在北京海澱劇院進行了首場演出。劇中,麥克墨菲的結局以死亡告終,主演馬仁傑認為這是預料之中的。「他本身的性格有悲劇色彩,從一開始他就在賭,從小賭到大,最後賭上了性命」。
  • 中國版《飛越瘋人院》:個人與自己的對抗
    攝影/ 郝晨光中國版《飛越瘋人院》個人與自己的對抗本刊記者/毛翊君精神病人比利在舞臺上跳了樓,「死」在觀眾面前。這是中國版話劇《飛越瘋人院》第二輪演出時的一幕,死亡被直接地呈現。其實,中國觀眾對於《飛越瘋人院》並不陌生,更多的人已通過電影知道了這個故事:麥克墨菲為了逃避監獄裡的強制勞動,裝作精神異常被送進了精神病院,他的到來,給死氣沉沉的精神病院帶來了劇烈的衝擊。他挑戰嚴格的管理制度,開始計劃著帶領一眾病人逃離瘋人院。
  • 《飛越瘋人院》:當我們在談論自由,我們在談論什麼
    今天分享給大家的是話劇版《飛越瘋人院》——同名的電影相信多數人都很熟悉啦,原著小說也同樣是一部經典之作,那麼話劇版又有怎樣的獨到之處呢?快往下看看吧。>想了解更多,就往下看吧"我試過了,至少,我試過了。"
  • ...精神病患者的狂想曲,一場重節奏的搖滾音樂會,《飛越瘋人院》來了
    勇氣,是當下社會的關鍵詞,奧斯卡經典電影《飛越瘋人院》講述正是關乎與自己對抗的勇氣。7月26日,百老匯經典話劇《飛越瘋人院》中文版即將登陸南京保利大劇院,這個夏日,來這場重節奏的搖滾音樂會,最合適不過了。
  • 百老匯&奧斯卡雙料經典劇作《飛越瘋人院》講述可憐人的心酸故事
    想必你一定聽過,甚至是看過電影版的《飛越瘋人院 One Flew Over the Cuckoo's Nest》。雖然這部電影拍攝於1975年,但是國內各大電影評分網站對這部電影紛紛給出9.0分的高分。並且在第48屆奧斯卡頒獎禮上攬獲了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等5項獎項。
  • 「心靈的洗禮」——吉林大學原創話劇《黃大年》成功首演
    新華社長春10月1日電(記者高楠)吉林大學原創話劇《黃大年》近日在該校成功首演,並將在國內陸續開展巡演匯演。「振興中華,乃我輩之責!」「心有大我,至誠報國」的大年精神在觀看話劇的1100餘名師生心中久久迴蕩。據介紹,該劇從組建主創團隊、創作劇本、排練到首演歷時一年的時間,輾轉廣西、北京、長春等地進行採風,深入挖掘黃大年的內心世界,將他愛國、愛科學的精神融匯其中。參與該劇的演職人員都是吉林大學在校學生。
  • 北化原創話劇《侯德榜》首演 震撼師生心靈
    昨晚,由北京化工大學學子自編、自導、自演的文獻史實劇《侯德榜》在東校區科學會堂隆重首演,觀眾爆棚,掌聲如潮。 侯德榜是我國傑出的化工專家,我國重化學工業的開拓者。話劇以侯德榜先生的大愛為主線,向觀眾全景再現了他立志報國、赴美留學、創辦鹼廠、南京炸廠和重建川廠的崎嶇而輝煌的人生經歷,充分展現了他對民族復興、求學安邦的國家之愛,對實業救國、科技創新的科研之愛,以及對科技無國界、成果舉世共享的造福全人類之博愛。結合音樂、布景、視頻等豐富元素,學生演員們用精湛的演技給現場觀眾帶來了極大的視覺衝擊和心靈震撼。
  • 明星版話劇《四世同堂》廣州燃情上演,陶虹撒開去演女「反角」
    9月29日、30日晚,由演員劉金山、陶虹、邢佳棟領銜出演的明星版話劇《四世同堂》登陸廣州大劇院的舞臺。作為廣州大劇院2020文化和旅遊部直屬院團精品劇目展演的第二個直屬院團,中國國家話劇院的優秀演員們在國慶、中秋雙節前夕為廣州的觀眾朋友們送上來自老北京胡同裡地地道道的百姓故事。
  • 話劇《靜靜的頓河》北京首演在即 八小時都是濃縮的精華
    距離話劇《靜靜的頓河》在北京首演還有不到兩天的時間,該劇主創昨天傍晚在菊隱劇場提前與觀眾見面,講述這部劇背後的秘密。有一位觀眾是今年4月已經在哈爾濱看過一遍該劇,今天又從上海趕過來參加見面會的,演出時他還將再看一遍。導演格裡高利·科茲洛夫表示,原著小說是一部鴻篇巨製,話劇最初想排成24小時的,現在四幕8個小時的版本已經是最精華的部分了。他透露說,原著中有大量戰爭場面的描寫,但在話劇中,戰爭成為背景,主要講述兩個家庭的故事。
  • 全球首部大熊貓歷史話劇《幻鏡》成都順利首演
    《幻鏡》是由熊貓基地出品的全球首部大熊貓歷史話劇。該劇以當代大熊貓飼養員回望大熊貓進化史為切入點,講述了在30萬年前中更新世時期的大背景下,大熊貓、劍齒虎、猛獁象與早期猿人如何應對自然環境的大災變,努力生存的一段不為人知的歷史故事。該劇旨在打造國際化的大熊貓主題戲劇精品,推動大熊貓文化國際傳播與「走出去」工作,講好有藝術價值的中國大熊貓文化故事。
  • 國內首部3D全息話劇上演,阮玲玉將連續一月「現身」舞臺
    本文圖片均來自 中國網上海著名配音演員劉家楨沒有想到,跨越80年的歷史時光,他可以和上海上世紀30年代的著名影星阮玲玉同臺互動。8月5日晚上,作為2016上海市促進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財政扶持項目,中國首部3D全息多媒體話劇《都市往事——阮玲玉》在常德路800秀首演,以先進的全息投影的方式復活了這位默片皇后。
  • 中山原創抗疫話劇《窗外的鳳凰木》9月17日首演
    《窗外的鳳凰木》在廣東藝術劇院舉行首演發布會。楊凱 攝中山原創抗疫題材話劇《窗外的鳳凰木》主創團隊和工作人員合影。楊凱 攝《窗外的鳳凰木》首演發布會現場。楊凱 攝人民網廣州9月15日電(李語、楊凱)9月15日,中山大型公益原創抗疫題材話劇《窗外的鳳凰木》在廣東藝術劇院舉行首演發布會。該劇將於9月17日晚在廣東藝術劇院首演。《窗外的鳳凰木》講述中山某個社區一群普通市民在疫情期間的矛盾衝突、喜怒哀樂。編劇蔣志偉說,目前眾多抗疫題材舞臺劇都是直面描寫醫院等一線抗疫戰場。
  • 「永不消失的電波」 重郵原創話劇《紅色長波》首演開演
    話劇首演現場。  該劇是以重慶郵電大學首任黨委書記、院長、老紅軍郭長波同志為人物原型創作,展現重慶郵電大學歷史的校園原創話劇。話劇展現了以郭長波同志為代表的一代代重郵人始終牢記振興民族郵電通信事業使命,堅定紅色信仰,銘記育人職責,艱苦創業,推動重慶郵電大學從無到有,從小變大,從弱變強的歷程,蘊含著百折不撓,艱苦奮鬥,團結奉獻,敢為人先的意志品格和愛生如子的教育情懷。
  • 首部大熊貓歷史話劇《幻鏡》在成都首演
    劇照(央廣網發 成都熊貓基地供圖)央廣網成都12月4日消息(記者賈宜超)12月4日下午,首部大熊貓歷史話劇《幻鏡》在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大熊貓博物館首演。
  • 兩小時濃縮百年浮沉,去話劇版《大宅門》看「另一個白家」
    12年後,由電視劇導演郭寶昌親自執導、中國國家話劇院創排,話劇版《大宅門》於2013年終於誕生。排演多年來,話劇版《大宅門》仍口碑爆棚,在演出足跡所到之處均一票難求。現在,話劇《大宅門》將再一次重啟它的旅程。
  • 兩小時濃縮百年浮沉,去話劇版《大宅門》看平行時空裡的「另一個白...
    12年後,由電視劇導演郭寶昌親自執導、中國國家話劇院創排,話劇版《大宅門》於2013年終於誕生。排演多年來,話劇版《大宅門》仍口碑爆棚,在演出足跡所到之處均一票難求。現在,話劇《大宅門》將再一次重啟它的旅程。11月20日-21日,「國字號」話劇《大宅門》將作為上海東方藝術中心今年話劇板塊的壓軸大戲隆重登場,一段社會、人生恩恩怨怨、生生死死飽含愛恨情仇的傳奇故事即將展開。
  • 填補話劇史研究的「空窗期」
    《民國稀見話劇史料彙編及研究》,趙驥編著,朝華出版社,2020年7月版我梳理民國話劇史料、尤其是早期的民國話劇史料已有十多年的歷史了。與學苑版史料相比,這套話劇史料彙編不僅是著作的集成,其中的內容頗為「龐雜」,既有民國時期的著作,又有民國時期的期刊,更有民國時期隨話劇演出一同推向市場的、難得一見的話劇演出特刊。故而「龐雜」,便成為這套史料集的一大特點。民國時期的話劇,特別是早期的話劇,與中國傳統的戲曲之間有著難以割捨的天然關係。
  • 俄羅斯8小時話劇《靜靜的頓河》來華巡演
    新華社北京8月21日電(記者白瀛)長達8小時的俄羅斯話劇《靜靜的頓河》將於23日起登陸北京天橋劇場,並在中國巡演。該劇改編自蘇聯作家肖洛霍夫同名長篇小說,講述俄國頓河地區哥薩克人在多次戰爭中的生命狀態和不屈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