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劇《靜靜的頓河》北京首演在即 八小時都是濃縮的精華

2020-12-06 人民網

距離話劇《靜靜的頓河》在北京首演還有不到兩天的時間,該劇主創昨天傍晚在菊隱劇場提前與觀眾見面,講述這部劇背後的秘密。

話劇《靜靜的頓河》改編自蘇聯作家米哈伊爾·肖洛霍夫歷時14年創作的同名長篇小說,故事描繪了從第一次世界大戰到蘇聯國內戰爭結束的動蕩年代,哥薩克民族歷經波折的生活、頑強的鬥爭與偉大而悲劇性的愛情故事。據了解,小說《靜靜的頓河》在國內發行達到兩百萬冊左右,可見這部作品在中國有著深厚的讀者基礎,現場也有許多書迷和戲迷前來和主創們交流。有一位觀眾是今年4月已經在哈爾濱看過一遍該劇,今天又從上海趕過來參加見面會的,演出時他還將再看一遍。

導演格裡高利·科茲洛夫表示,原著小說是一部鴻篇巨製,話劇最初想排成24小時的,現在四幕8個小時的版本已經是最精華的部分了。他透露說,原著中有大量戰爭場面的描寫,但在話劇中,戰爭成為背景,主要講述兩個家庭的故事。把這樣一部俄羅斯文壇裡程碑式的作品搬上舞臺誠非易事,但格裡高利出色地完成了。談到自己的創作過程,他表示「什麼困難都沒有遇到,遇到的都是享受」。在他看來,排練該劇有大量的工作要做,但戲劇和足球相同,都是靠團隊才能完成工作,「大家要能夠彼此理解、體會,非常默契,就像踢足球一樣,所有的人默契地一氣呵成地完成一場比賽,就自然而然地成為一件藝術品。」

有觀眾問他為何沒有對原著進行顛覆性的改編,而是用忠實於原著的方式來講述。對此,格裡高利認為,他已經找到了最好的表現形式,「有的人原本打算只看一個小時的,可是一走進劇場就一直看到結束,說明選擇這種形式是正確的。」雖然劇中人物關係複雜,但他並不擔心觀眾會因此看不懂這部作品,「(我們)在哈爾濱演出的時候,觀眾會哭也會笑,說明他們看得懂,說明複雜的人物關係並不成為理解這部作品的障礙,每個人都是帶著自己的人生體驗來看戲的,所以他們能夠看得懂劇中人的命運和愛情。」

《靜靜的頓河》是一部講述苦難的史詩,但該劇貫穿始終的則是恣意的青春、狂野的生命和哥薩克人用歌聲、歡笑、呼喊,甚至打架鬥毆來表達痛苦、不平、苦悶的生命狀態,他們永遠都在用笑、用唱、用舞來表現面對痛苦絕境時的不屈意志。劇中所有演員都是格裡高利·科茲洛夫在聖彼得堡國立戲劇藝術學院教授的學生,從一年級培養,一直到五年級畢業,表演功底極其紮實。據悉,格裡高利在挑選演員和教學時,非常注重對學生的體能訓練和培養,這也是為什麼這些演員可以輕鬆駕馭8小時時長的演出。為了能夠更好地理解和再現這部作品,學生們都讀了好幾遍原著,有的段落還要反覆去看。為了離劇中人更近一些,年輕人還專門和哥薩克人去交流,跟他們學習唱歌、跳舞。

8小時的時長是否能夠讓北京的原著粉心滿意足,答案即將揭曉。(記者 牛春梅)

相關焦點

  • 俄羅斯8小時話劇《靜靜的頓河》來華巡演
    新華社北京8月21日電(記者白瀛)長達8小時的俄羅斯話劇《靜靜的頓河》將於23日起登陸北京天橋劇場,並在中國巡演。該劇改編自蘇聯作家肖洛霍夫同名長篇小說,講述俄國頓河地區哥薩克人在多次戰爭中的生命狀態和不屈意志。
  • 看八小時史詩劇《靜靜的頓河》前,先了解下這部諾貝爾獎巨著
    《靜靜的頓河》劇照改編自諾貝爾文學獎巨著的戲劇史詩,8小時時長的鴻篇巨製《靜靜的頓河》今年4月在哈爾濱大劇院上演,引發了巨大反響。相隔4個月,這部作品再度來到中國,將於8月23號、25號在北京天橋劇場,8月30、9月1日在上汽·上海文化廣場分別上演兩場。據悉,上海的兩場演出已幾近售罄。
  • 《靜靜的頓河》8小時一氣呵成
    由於演出長達8小時,為了讓演員保持充足體力,周六不安排演出,僅有周五、周日兩場演出。周五首演場將從18點一直演到次日凌晨2點,周日場將從14點演到22點。  諾貝爾文學巨著被俄羅斯名導搬上舞臺  話劇《靜靜的頓河》改編自肖洛霍夫獲得1965年諾貝爾文學獎的同名長篇小說。
  • 看8小時《靜靜的頓河》請帶此攻略,最好還有雨衣
    由格裡高利·科茲洛夫執導,聖彼得堡馬斯特卡雅劇院演出,改編自諾貝爾文學獎作家哈伊爾· 肖洛霍夫的同名長篇小說的話劇《靜靜的頓河》將於8月23日、25日在北京天橋劇場上演。由於演出長達8小時,為讓演員保持體力,24日不安排演出。劇照。
  • 八小時史詩巨作 首次國內亮相 話劇《靜靜的頓河》即將重磅上演
    4月28日和5月1日,哈爾濱大劇院將迎來2019年首屆驅動戲劇邀請展重磅劇目《靜靜的頓河》,該話劇是導演格裡高利科茲洛夫與聖彼得堡馬斯特卡雅劇院製作的兩部關於俄羅斯內戰的戲劇作品之一,首演於2013年5月。此次是該劇在中國的首次亮相,演出時長約8小時,共四幕。
  • 《靜靜的頓河》引發戲劇狂瀾
    ,來自俄羅斯聖彼得堡馬斯特卡雅劇院的8小時超長大戲《靜靜的頓河》結束北京站演出。 《靜靜的頓河》在北京的兩場演出,每天謝幕時,都會迎來如潮般的觀眾掌聲,很多觀眾都會起立嚮導演和演員們鼓掌致敬。讓大家驚嘆的是,臺上這些演員如此年輕,但表演卻如此細膩、自然、準確,並且連演8個多小時依然激情飽滿,感動人心。 觀眾席中有不少知名人士。首場演出時,90歲的原北京市政協主席王大明在家人的陪伴下來到劇場,一直看了8個多小時的演出。
  • 《靜靜的頓河》在上海:一次用儀式感徵服觀眾的戲劇大餐
    《靜靜的頓河》在文化廣場首演。整個周末,來自俄羅斯的話劇《靜靜的頓河》都成為了上海文化圈和戲劇圈的刷屏對象,並且毫無疑問成為了今年最受關注的演出事件之一。這部八小時的戲劇作品在上汽·上海文化廣場演出了兩場,不僅4000張票幾乎全部售罄,而且成功地引發了大眾對它的關注和興趣。
  • 首屆驅動戲劇邀請展收官之作 俄羅斯聖彼得堡馬斯特卡雅劇院話劇...
    11月22至23日,改編自俄國著名作家鮑裡斯·瓦西裡耶夫的同名小說,俄羅斯馬斯特卡雅劇院版話劇《這裡的黎明靜悄悄》將亮相哈爾濱大劇院。聖彼得堡馬斯特卡雅劇院創建於2010年,由聖彼得堡國立戲劇藝術學院教授格裡高利·科茲洛夫指導的表演和導演班組建。
  • 「心靈的洗禮」——吉林大學原創話劇《黃大年》成功首演
    新華社長春10月1日電(記者高楠)吉林大學原創話劇《黃大年》近日在該校成功首演,並將在國內陸續開展巡演匯演。「振興中華,乃我輩之責!」「心有大我,至誠報國」的大年精神在觀看話劇的1100餘名師生心中久久迴蕩。據介紹,該劇從組建主創團隊、創作劇本、排練到首演歷時一年的時間,輾轉廣西、北京、長春等地進行採風,深入挖掘黃大年的內心世界,將他愛國、愛科學的精神融匯其中。參與該劇的演職人員都是吉林大學在校學生。
  • 北化原創話劇《侯德榜》首演 震撼師生心靈
    人民網北京4月9日電(歐興榮)「讓我們用中國人的智慧,興旺華夏民族;讓我們用科研的力量,推動世界發展!」當舞臺上的侯德榜振臂高呼,說出這段振聾發聵的臺詞時,觀眾們的熱情被徹底點燃,現場爆發雷鳴般的掌聲。昨晚,由北京化工大學學子自編、自導、自演的文獻史實劇《侯德榜》在東校區科學會堂隆重首演,觀眾爆棚,掌聲如潮。
  • 話劇《飛越瘋人院》中文版上海首演:看過電影版,話劇版有哪些不同?
    在上月結束了北京第二輪演出後,話劇《飛越瘋人院》中文版,昨晚在人民大舞臺迎來了上海站首輪演出。除了話劇迷,不少原作小說和改編電影的粉絲也走進劇院,一探究竟。不過,它的話劇版本問世更早,1963年在百老匯首演,當年就創造了82場演出的記錄。此次中國版的排演,導演佟欣雨保留了最初話劇劇本的架構,呈現給觀眾原汁原味的「瘋人院之旅」。圖說:《飛越瘋人院》劇照 官方圖電影與話劇的敘事語言是完全不同的,最大的區別體現在「酋長」身上。
  • 兩小時濃縮百年浮沉,去話劇版《大宅門》看「另一個白家」
    12年後,由電視劇導演郭寶昌親自執導、中國國家話劇院創排,話劇版《大宅門》於2013年終於誕生。排演多年來,話劇版《大宅門》仍口碑爆棚,在演出足跡所到之處均一票難求。現在,話劇《大宅門》將再一次重啟它的旅程。
  • 兩小時濃縮百年浮沉,去話劇版《大宅門》看平行時空裡的「另一個白...
    12年後,由電視劇導演郭寶昌親自執導、中國國家話劇院創排,話劇版《大宅門》於2013年終於誕生。排演多年來,話劇版《大宅門》仍口碑爆棚,在演出足跡所到之處均一票難求。現在,話劇《大宅門》將再一次重啟它的旅程。11月20日-21日,「國字號」話劇《大宅門》將作為上海東方藝術中心今年話劇板塊的壓軸大戲隆重登場,一段社會、人生恩恩怨怨、生生死死飽含愛恨情仇的傳奇故事即將展開。
  • 中山原創抗疫話劇《窗外的鳳凰木》9月17日首演
    《窗外的鳳凰木》在廣東藝術劇院舉行首演發布會。楊凱 攝中山原創抗疫題材話劇《窗外的鳳凰木》主創團隊和工作人員合影。楊凱 攝《窗外的鳳凰木》首演發布會現場。楊凱 攝人民網廣州9月15日電(李語、楊凱)9月15日,中山大型公益原創抗疫題材話劇《窗外的鳳凰木》在廣東藝術劇院舉行首演發布會。該劇將於9月17日晚在廣東藝術劇院首演。《窗外的鳳凰木》講述中山某個社區一群普通市民在疫情期間的矛盾衝突、喜怒哀樂。編劇蔣志偉說,目前眾多抗疫題材舞臺劇都是直面描寫醫院等一線抗疫戰場。
  • 明星版話劇《四世同堂》廣州燃情上演,陶虹撒開去演女「反角」
    《四世同堂》作為中國國家話劇院的經典保留劇目,2010年首演之後,已經走過了北京、香港、澳門、上海等四十多個城市,徵服了近30萬觀眾,收穫無數好評。更攬獲了2011國家藝術院團優秀劇目展演優秀劇目獎、2012年話劇金獅獎、第十四屆文華獎「文華優秀劇目獎」等諸多大獎。
  • 話劇《飛越瘋人院》首演 主創解讀「麥克墨菲的結局」
    中新網5月31日電 由佟欣雨執導的話劇《飛越瘋人院》5月30日在北京海澱劇院進行了首場演出。劇中,麥克墨菲的結局以死亡告終,主演馬仁傑認為這是預料之中的。「他本身的性格有悲劇色彩,從一開始他就在賭,從小賭到大,最後賭上了性命」。
  • 首部大熊貓歷史話劇《幻鏡》在成都首演
    劇照(央廣網發 成都熊貓基地供圖)央廣網成都12月4日消息(記者賈宜超)12月4日下午,首部大熊貓歷史話劇《幻鏡》在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大熊貓博物館首演。
  • 「永不消失的電波」 重郵原創話劇《紅色長波》首演開演
    話劇首演現場。  該劇是以重慶郵電大學首任黨委書記、院長、老紅軍郭長波同志為人物原型創作,展現重慶郵電大學歷史的校園原創話劇。話劇展現了以郭長波同志為代表的一代代重郵人始終牢記振興民族郵電通信事業使命,堅定紅色信仰,銘記育人職責,艱苦創業,推動重慶郵電大學從無到有,從小變大,從弱變強的歷程,蘊含著百折不撓,艱苦奮鬥,團結奉獻,敢為人先的意志品格和愛生如子的教育情懷。
  • 全球首部大熊貓歷史話劇《幻鏡》成都順利首演
    封面新聞記者 楊雪經過5個多月的緊張籌備,12月4日下午,全球首部大熊貓歷史話劇《幻鏡》在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以下簡稱熊貓基地)大熊貓博物館電影院順利舉行了首場演出,受到各界關注。觀演現場,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書記、主任吳永勝表示:「期望以大熊貓歷史話劇《幻鏡》首演活動為契機,進一步加強社會各界之間的溝通與交流,為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落實四川省『三九大』品牌工作部署,推動成都市「三城三都」建設,作出積極有益的貢獻!」
  • 西安楊森支持公益話劇《為艾發聲》首演
    「為艾發聲」話劇演出在12月1日第31個「世界愛滋病日」到來之際,北京市「幸福家庭大講堂」活動於11月27日走進北京大學醫學部,開展「健康北京 幸福家庭——為艾發聲」主題宣傳活動,同時啟動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第十六屆預防愛滋病宣傳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