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尋5億年前「生命大爆炸」之奧秘

2021-01-13 中國婦女報

2018年,西北大學地質學系的師生在湖北省宜昌市丹水河進行「清江生物群」化石挖掘。 新華社發

寒武紀水下古生物復原圖。 新華社發

□ 新華社記者 許祖華

遙遠的5億多年前,地球上存在過哪些生物?曾令達爾文感到困惑的「寒武紀生命大爆發」到底蘊藏著哪些奧秘?生活在當下的我們該如何看待那個遙遠又遙遠的地質時代?

近日,中國科學家在全球知名的美國《科學》雜誌上發表的論文《華南早寒武世布爾吉斯頁巖型化石庫——清江生物群》,再次引發了圈內圈外對研究地球早期生命演化和動物門類起源話題的廣泛關注。

中國西北大學早期生命與環境創新研究團隊張興亮、傅東靜等首次公布了他們在湖北宜昌長陽地區發現的距今5.18億年的寒武紀特異埋藏軟軀體化石庫——「清江生物群」。

《科學》雜誌在給媒體的簡介中說「揭示寒武紀之秘的新寶藏出土了。」

英國《自然》雜誌在報導中稱:「清江生物群打開了觀察壯觀寒武紀的又一個窗口,各種新的生物類群前所未見。」

「清江生物群是令人震驚的科學發現!」瑞士洛桑大學古生物學家艾莉森·戴利在《科學》同期刊發的評論文章中說。

這個引發國際科學界不吝讚美之辭評價的突破性發現,到底打開了怎樣的「新寶藏」?中國科學家又是如何打開並探究這個寶藏的?

5.18億年與12年:寒武紀「化石寶庫」漸露真容

2007年的暑假,西北大學地質學系教授張興亮帶著傅東靜等幾名研究生在湖北宜昌長陽地區進行野外踏勘。

這裡,群山環抱,清江在山裡靜靜流淌著。一天傍晚,當他們沿著河邊行走時,一塊石頭引起了張興亮的注意。於是他們便拿出地質錘開始敲了起來,沒想到竟然在石頭中發現了拇指長的半隻蟲化石。這個「蝦」狀節肢動物正是布爾吉斯頁巖型化石庫很有代表性的林喬利蟲。緊接著,他們又在這個位置找到了寒武紀早期的無脊椎動物納羅蟲化石。

儘管是一個重大發現,但從事早期生命研究的科學家似乎都特別冷靜,發現有數億年久遠歷史的化石似乎並沒讓他們一味歡呼雀躍。在與蘊藏著5億多年前生命信息的林喬利蟲化石「邂逅」之後,他們在這片區域的研究延續了12年。

發現清江生物群的宜昌長陽地處鄂西南山區,寒武紀地層分布廣泛。2007年後,西北大學早期生命與環境創新研究團隊的研究人員經過記不清多少次野外發掘和大量的研究工作,逐漸揭開了這個寒武紀「化石寶庫」的神秘面紗。

採集化石的過程異常艱辛。工人要用撬槓撬出來1立方米大小的石塊,科研人員用地質錘順著頁巖的層面劈,一邊劈一邊看,直到找到化石,然後是整理、編號、打包……再把挖掘的化石背出山,帶回實驗室。

在實驗室裡,每一塊標本都要在顯微鏡下進行前期修復,使用掃描電鏡揭示化石的超微結構以及元素組成,再對化石進行高精度三維立體掃描……

就這樣,他們在湖北大山的「石海」中搜尋,找出了兩萬多枚化石標本。

科研上的突破是在2014年取得的重要進展。那時,團隊已經採獲了上萬塊化石。經過無數次分析、比較、研究,團隊終於做出了這樣的判斷:這是一個能夠揭示寒武紀大爆發時期動物門類多樣性及其演化進程的重要化石寶庫。

談到對「清江生物群」的命名,傅東靜說,一方面是因為化石埋藏地是在清江與丹水河的交匯處。「更重要的一個原因,是希望清江生物群與雲南澄江生物群日後能夠成為享譽世界的『中國兩江生物群』。」

90%對1%:科學家對「寒武紀生命大爆發」的探索

「寒武紀生命大爆發」被稱為古生物學和地質學上的一大「懸案」。

在距今5.4億年的早寒武世,地球生命演化史上出現了一次規模最大、影響最深遠的生物創新事件。在不到地球生命發展史1%的時間裡迅速創生出了90%以上的動物門類。寒武紀地層突然出現了門類眾多的無脊椎動物和最古老的脊椎動物——「天下第一魚」昆明魚目化石。但是,在更為古老的地層中,長期以來沒有找到其明顯的祖先化石,這一現象被稱作「寒武紀生命大爆發」,簡稱寒武紀大爆發。

該如何解釋在如此短的時間內突然湧現出如此之多的動物門類?一直困擾著學術界。於是,寒武紀大爆發與生命起源、智能起源等一起被列為「六大自然科學難題」。

「要破解寒武紀大爆發的奧秘,需要找到可靠的化石實證。而布爾吉斯頁巖型化石庫則是探索寒武紀大爆發的最佳窗口。」傅東靜說。

布爾吉斯頁巖型化石庫,最早在1909年發現於加拿大落基山脈寒武紀中期的布爾吉斯頁巖中,並因此命名。百餘年來,這類化石庫在全球各地已發現50餘個,其中加拿大布爾吉斯頁巖生物群和1984年發現的我國雲南澄江生物群最為著名,成為「理想的頂級研究目的地」。

據介紹,對清江生物群已經採集到的大量珍貴化石標本中的4351件進行初步研究後,已分類鑑定出109個屬,其中53%為此前從未有過記錄的全新屬種。而且,清江生物群中軟軀體生物居多,已發現的後生動物屬中,85%不具有礦化骨骼,絕大多數為水母、海葵等沒有骨骼的「基礎動物」。

更令科學家驚喜的是,清江生物群的化石形態保真度很高,各類群動物保存栩栩如生,動物的眼睛、神經、內臟等軟體組織和器官的形態結構清晰可見。

生物統計學的「稀疏度曲線」分析顯示,清江生物群的物種多樣性將有望超過已知所有寒武紀軟軀體化石庫。

「清江生物群的特色和優勢主要體現在新屬種比例最高、後生動物相對多樣性最大、軟軀體生物類群最多、化石形態保真度最優、原生有機質的埋藏保存最好,具有難以估量的研究潛力。」傅東靜說。

國外的專家也非常認同中國科學家的研究成果。「(清江生物群)化石豐富度、多樣性和保真度世界一流,科學價值巨大。後續研究將有望填補我們對於寒武紀大爆發的認知空白並解決動物門類起源演化方面一系列科學問題。」艾莉森·戴利說。

已知和未知:「三幕式寒武紀大爆發假說」和更多的奧秘

近年來,西北大學早期生命與環境創新研究團隊在中國科學院院士舒德幹的帶領下,對澄江生物群及寒武紀大爆發進行了長期探索,取得了系統的創新成果。

團隊在達爾文提出的地球生命呈「樹形演化」猜想基礎上,通過數十年的研究與實證,提出了「三幕式寒武紀大爆發假說」,勾勒出了寒武紀生命大爆發分三階段依次創生了基礎動物、原口動物、後口動物三大枝系的「動物大樹」的基本輪廓,進而首次構建了完整的早期動物譜系樹框架圖。

「隨著日後研究工作的展開和深入,清江生物群將為『早期動物譜系樹』到底在哪裡分叉,在哪裡開枝散葉,找到更多生物進化的直接證據。」舒德幹院士說。

清江生物群距離澄江生物群化石產地1050公裡。「生物地層學研究顯示,清江生物群和澄江生物群是同時代的、位於不同古地理位置的生物群。二者都距今約5.18億年,處在寒武紀生命大爆發時期動物門類爆發式出現的鼎盛時期。兩者的科學研究價值具有很強的互補性。」論文通訊作者張興亮教授說。

與澄江生物群相比,清江生物群生活於遠離海岸的較深水環境,代表了不同生態環境下的全新生物群落。「這一點從其超過半數以上的新屬種可以證實。因此,清江生物群後續的大規模發掘,將為發現和探索新的軀體構型和新的動物門類提供第一手材料。」張興亮說。

更令中國科學家感到「幸運」的是:目前全球兩個保真度最高的布爾吉斯頁巖型化石庫——布爾吉斯和澄江,在埋藏之後分別經歷了高溫變質、風化作用等嚴重的地質改造,其樣本已無法用於深入開展埋藏學研究。而在清江生物群發現的軟軀體化石,奇蹟般地以原生碳質薄膜形式保存了原始的有機質。

因此,不僅在古生物學研究領域,清江生物群的發現,對於進化生物學、系統發生學以及埋藏學、古生態學、地球化學等交叉學科前沿研究方向,也具有非常特殊的價值。

「清江生物群將為開展埋藏學和地球化學研究,進而開展深入的古環境研究提供理想素材。困擾學術界多年的動物軟體結構特殊埋藏機制問題,或將在清江生物群得到破解。」張興亮說。

相關焦點

  • 探尋5億年前「生命大爆發」的奧秘
    原標題:探尋5億年前「生命大爆發」的奧秘 近日,中國科學家在美國《科學》雜誌上發表的論文《華南早寒武世布爾吉斯頁巖型化石庫——清江生物群》,再次引發了圈內圈外對研究地球早期生命演化和動物門類起源話題的廣泛關注。
  • 小行星碎片引發4.46億年前地球生命大爆炸!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的天文航天#系列徵文4.46億年前,一顆小行星可能改變了地球的生命圖景。6600萬年前,堪稱「地球殺手」的小行星撞擊地球,不僅在地球上留下一個巨大的撞擊坑,同時還讓恐龍家族走向覆滅。與終結恐龍時代的小行星不同,這顆小行星並未撞擊地球。不過,它在小行星帶的一次對撞讓整個太陽系淹沒在塵埃之中。
  • 季維智:探尋生命奧秘的引領者
    探尋生命奧秘的引領者——訪中國科學院院士季維智今年71歲的中國科學院院士、昆明理工大學靈長類轉化醫學研究院院長季維智,一路走到國際靈長類研究的最前沿。「通過研究猴子,能夠探索人類生命發育的奧秘。」季維智解釋自己研究猴子的初衷,「現在很多疾病沒有特效藥,人們對這些疾病的發病機理不了解,不知道早期發病的症狀。通過研究猴子模型,就能早點發現發病的症狀和機理。」1977年恢復高考時,他考入雲南大學生物系學習。
  • 會講話的「石中花」 透過五億年疊層石探尋古氣候的奧秘
    「地質學上有一個著名的原則是將今論古,通俗的講就是今天是打開過去的鑰匙,通過酉陽大面積的疊層石,可以推斷大約五億年前,酉陽乃至重慶已經就屬於亞熱帶氣候了,這裡曾是溫暖溼潤的淺海地區。」張鋒解釋道。沈中 拍攝「這些花紋就是疊層石區別於普通石頭的最主要特徵,」張鋒表示,這些疊層石形成於五億年前的寒武紀,是單細胞生物藍藻生命活動過程中,將海水中物質粘結、沉澱而形成的一種化石,而「石中花」是單細胞生物藍藻的生命路徑和軌跡。沈中 拍攝俯瞰疊石花谷局部景致。
  • 科普作家王章俊:我們是偵探,探尋地球生命40億年的奧秘
    澎湃新聞記者 徐明徽 實習生 邱藝6次生物大滅絕、9次進化飛躍,地球生命40億年是如果演化的?人們對達爾文的進化論有著怎樣的誤解?如何幫助孩子建立起科學思維?「演化」之內涵貫穿始末,將宇宙的演化與生命的演化融為一體,把宇宙學、地質學、物理學、化學、生物學與生命科學有機結合,以6次生物大滅絕事件為節點,9次生命進化飛躍為主線,搭建起完整的生命進化知識體系。借著新書出版之機,王章俊接受了澎湃新聞記者的專訪。
  • 科普作家王章俊:我們是偵探,探尋地球生命40億年的奧秘
    6次生物大滅絕、9次進化飛躍,地球生命40億年是如果演化的?人們對達爾文的進化論有著怎樣的誤解?如何幫助孩子建立起科學思維?《生命進化史》近日,全國生物進化學學科首席科學傳播專家王章俊歷經十年精心打磨的原創科普《生命進化史》三部曲圖書出版面世。這部《生命進化史》三部曲包括《從起源到登陸》《從陸地到天空》《從野性到文明》三本書。
  • 科學家探尋宇宙起源,模擬宇宙大爆炸,稍不留神將產生人造黑洞!
    科學家探尋宇宙起源,模擬宇宙大爆炸,稍不留神將產生人造黑洞!關於宇宙的形成,目前科學界比較普遍認同的理論就是宇宙大爆炸,在138億年前,一個體積非常小的奇點,由於它的密度無限大,在一次意外中導致了它的爆炸,從而將爆炸後的物質拋灑到了各個地方,因而就形成了現在的宇宙,如果沒有那場爆炸,現在的時間和空間都將不復存在。
  • 安徽巢湖發現2.5億年前生物 魚龍化石解達爾文之惑
    原標題:巢湖兩棲魚龍化石解開達爾文之惑>魚龍化石研究進展約2.5億年前,地球古生代生態系統因隕石撞擊、火山噴發、氣候變化等遭受重創而崩潰,海洋生物和陸地生物之間的演進究竟是怎樣的?
  • 宇宙誕生於138億年前的一次大爆炸,那麼大爆炸之前又是什麼?
    假設宇宙大爆炸模型是正確的,那麼我們沿著時間的反方向行進,就會發現我們宇宙在138億年前是一個無限小的點,稱之為宇宙奇點,時間和空間在這裡似乎都消失了,人類的想像力也在這裡終結,我們無法直接想像宇宙大爆炸之前的場景。
  • 宇宙誕生於138億年前的一次大爆炸,那麼大爆炸之前又是什麼?
    假設宇宙大爆炸模型是正確的,那麼我們沿著時間的反方向行進,就會發現我們宇宙在138億年前是一個無限小的點,稱之為宇宙奇點,時間和空間在這裡似乎都消失了,人類的想像力也在這裡終結,我們無法直接想像宇宙大爆炸之前的場景。
  • 九江市第十一中學開展「探尋生命奧秘」主題科普研學活動(組圖)
    大江網/九江頭條客戶端訊 通訊員陳玉文報導:為拓展孩子們的視野,加深其對人體構造及相應功能的了解,提高其對學習的積極性及準確度,樹立科學學習的方法,12月11日,九江市十一中組織同學們來到九江市婦幼保健院健康教育基地開展了一場「探尋生命奧秘」主題科普研學活動。
  • 宇宙的信使(7)從5億年前的古老生物,感受宇宙之奇妙...
    藉由著它們,我們就能追溯宇宙的全部歷史,探尋萬物的起源,並最終看到 光如何賦予了我們生命...上一篇《》...感知並利用光來了解世界,可能在地球上複雜生命的出現中起了關鍵作用...這些化石有超過5億年的歷史。在此之前,地球上幾乎沒有複雜生命的痕跡。就好像在我們稱之為寒武紀(Cambrian Era)的某個時刻,複雜的多細胞生命突然幾乎完全地出現在地球上。
  • 淮陰師範學院生命科學學院:探尋生命科學 解碼生命奧秘
    生命科學學院與英國諾丁漢大學、烏克蘭國立科技大學、芬蘭于韋斯屈萊應用技術大學建立了應用型本科生、博士聯合培養項目模式,每年選派30餘名本科生赴國外交流學習。學生團隊多次在「挑戰杯」「創青春」等創新創業大賽中獲全國二等獎、江蘇省特等獎。學院連續12年獲校考研工作先進單位。
  • 重慶一封存5億年的氣候密碼被揭開!
    中新網重慶新聞10月18日電  地球上的生命是什麼時候開始的?是怎樣開始的?無論在什麼時候這都是最讓人感興趣,引起激烈爭論的問題。目前為止,科學屆普遍認為海洋是孕育生命的搖籃,生命源於海洋。酉陽疊石花谷景區供圖  2017年2月26日,古生物調查組在重慶酉陽板溪鎮附近,發現了規模面積不低於2平方千米,距今約5億年的寒武紀疊層石化石,堪稱中國南方之最。那麼,這些石花是怎麼形成的呢?5億年前,海洋中生存著單細胞生物——藍藻,藍藻具有趨光性,喜愛追逐陽光活動,陽光充足時生長較快,相反則較慢,風力小,海浪小,氣候相對穩定,藍藻的生命路徑和活動軌跡得以保留。
  • 極似138億年前大爆炸的餘暉
    在有關宇宙誕生的理論推測中,奇點大爆炸佔據了一席之地,人們曾經試圖找到更多有關這個說法的證據,卻由於技術受到限制,而只能通過理論進行推理。霍金曾經提出有關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的理論,剛開始並沒有被人們驗證,但是電視屏幕上的雪花恰恰為人們提供了新的思路。
  • 我們宇宙的大爆炸-138億年前的故事
    在哈勃空間望遠鏡和其他設備年復一年的仔細觀測中,一個這樣的事實被揭示了出來:宇宙誕生於一場猛烈的大爆炸,這一切發生在距今138億年前的奇點。哈勃望遠鏡 天文學家們在20世紀30年代將這一字說命名為「大爆炸理論」。
  • 探尋生命奧秘的引領者
    2014年他的團隊發表的基因編輯猴的論文入選2014年世界十大科技進展;2019年季維智研究團隊又創造了世界首次,實現了食蟹猴胚胎體外20天的培養,有助於加深人們對早期著床後胚胎發育的理解。近日,記者來到昆明理工大學靈長類轉化醫學研究院、雲南中科靈長類生物醫學重點實驗室,見到了季維智。「通過研究猴子,能夠探索人類生命發育的奧秘。」
  • 科學家認為宇宙起源於138億年前的大爆炸,那宇宙大爆炸前有什麼
    現代最具有影響力的說法就是宇宙大爆炸理論。1927年,33歲的比利時天文學家和宇宙學家勒梅特提出了宇宙大爆炸理論。他認為宇宙開始於一個小小的原始「超原子」的災變性的爆炸。兩年後,美國的天文學家哈勃提出了哈勃定律,並以此推導出了宇宙是在不斷膨脹的。1946年,美國物理學家伽莫夫正式確立了宇宙大爆炸理論,認為宇宙大爆炸發生在140億年前。
  • 為探尋宇宙生命奧秘...
    近年來,科學家一直努力探尋宇宙中的元素組成。其中,氫(H)佔宇宙所有可見質量的75%,甚至超過90%的宇宙組成為H原子。如今,科學家們首次使用原子力顯微鏡直接精確檢測到了分子內的氫鍵,這對了解地球生命奧秘、探尋宇宙生命起源提供了巨大的幫助!
  • 酉陽發現改變地球演化的化石 揭開封存5億年的氣候密碼
    華龍網消息,地球上的生命是什麼時候開始的?是怎樣開始的?記者從酉陽旅投集團獲悉,2017年2月26日,古生物調查組在重慶酉陽板溪鎮附近,發現了規模面積不低於2平方千米,距今約5億年的寒武紀疊層石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