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冶鐵術起源探尋

2021-01-15 中國鋼鐵新聞網

  關於我國冶鐵技術的起源,歷來是學術界關注的問題。20世紀80年代以前,基於對中原地區早鐵器時代鐵器考古發現的認識,學術界對我國冶鐵技術出現的時間曾有過夏代以前說、商代說、西周說、春秋說等等。但關於起源問題,一般都堅持本土說。 

  然而,上世紀90年代以後,隨著早期人工鐵器在我國廣大地區,尤其是新疆地區的不斷發現,本土說發生了動搖。有學者提出,我國人工冶鐵始於公元前1000年以前的新疆地區,中原地區的冶鐵術很可能是由新疆沿河西走廊傳入的,時間大體在西周中晚期。隨後,有學者從文化交流的角度指出鐵器由西亞傳入的可能性。更有學者推測,青銅器、鐵器皆「最初導源於西亞的青銅器和鐵器,首先影響到新疆地區,然後到達黃河流域」。不過,也有學者認為,中國的冶鐵術分別在公元前1000年和公元前800年前後獨立起源於我國的新疆地區和中原地區。 

  

  新疆冶煉遺址打開了解古代冶鐵文化的大門 

  

  新疆自古以來就是一個多民族聚居、多元文化交融和多宗教並存的地區。這裡有舉世聞名的「絲綢之路」,是古代三大文明(古希臘文明、古印度文明、華夏文明)、三大宗教(佛教、基督教、伊斯蘭教)、三大語系(阿勒泰語系、漢藏語系、印歐語系)的薈萃之地,形成了特有的文化風格和人文景觀,留下了許多文物和遺蹟。南疆的古文化遺址考查結果和漢文史籍記載認為,鐵器和鑄鐵術在漢代由我國中原地區流傳入新疆。但從最近幾年的一些古文化遺址和木壘四道溝原始村落發現的鐵器來看,新疆鐵器產生的時代還要早些。新疆早鐵器時代是公元前7世紀~公元前2世紀,大約經歷了五六百年時間。新疆早鐵器時代初期所出現的鐵器並不是本土所產,而是來自西亞、中亞。這與青銅器時代和早鐵器時代,希臘人、阿拉伯人、雅利安人、粟特人、高加索人等民族的相互遷徙、融合和入主新疆有一定關係。 

  冶鐵技術是在煉銅技術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據史料記載,公元前2世紀,龜茲地區的冶鑄業在西域三十六國中已享有盛名。古龜茲國所轄的拜城盆地礦藏資源十分豐富。早在公元前1000年左右,拜城地區已經進入青銅器時代,之後進入早期鐵器時代。3000多年以來,這一地區留下了極為豐富的礦冶遺蹟。目前,新疆發現的礦冶遺址主要集中在阿克蘇地區的庫車縣和拜城縣,即古龜茲國的地域範圍之內。其中,可以確定為漢代或漢代以前的煉鐵遺址有庫車縣的阿格村煉鐵遺址、阿艾古城煉鐵遺址、可可薩依煉鐵遺址、蘇博依煉鐵遺址,魏晉到唐代的煉鐵遺址有庫車縣的貝迪勒克煉鐵遺址,唐代的煉鐵遺址有拜城縣的亞木古魯克冶鐵冶銅遺址和麻扎吉勒嘎冶鐵遺址。 

  新疆拜城特大型古代冶煉遺址是一處隱身天山深處的古代冶煉遺址。經過初步考證,這處遺址為煉銅遺址,但其準確的延續年代和採礦冶煉工藝流程等尚不清晰。該遺址東西寬約2500米,南北長約1000米,規模宏大且保存完好。遺址內散布著冶煉所遺留的廢渣,用冶煉廢渣砌壘的古代住房的痕跡清晰可見。遺存的7座冶煉窯爐除個別局部坍塌外,其他都保存完好。這幾座古代冶煉爐高約3米,由爐基、風溝和爐缸等部分組成。從坍塌的一座冶煉爐的內部看,爐壁清晰可見。史料顯示,這裡早在3000多年前就有了冶煉活動,過去曾發現11處古代冶煉遺址,但規模均比此次發現的小。此外,這裡還有鑄造遺址,且往往和城址連在一起。 

  奴拉賽銅礦遺址位於新疆尼勒克縣城南,是一處春秋戰國時期的遺址,距今約2600年~2400年。遺址包括圓頭山古銅礦遺址和奴拉賽古銅礦開採冶煉遺址。在圓頭山古銅礦遺址,人們發現了露天採掘礦坑和大型石器。奴拉賽銅礦採礦區已發現十餘處豎井洞口,有的豎井深達20米左右,寬約5米。洞口周圍和豎井中有大量的礦石和圓形或扁圓形的石錘。這裡有經過粗煉的呈圓龜形的白冰銅錠,銅錠的含銅量達到60%,是一處品位很高的富礦。這樣古老的採礦煉礦遺址不僅在新疆是首次發現,在全國和中亞範圍內也是極其罕見的。 

  新疆若羌瓦石峽古城位於塔裡木盆地南緣,是絲綢之路上的一處重要遺址,也是新疆重要的手工作坊遺址。20世紀80年代,瓦石峽遺址發現了冶金、玻璃製作的遺存。瓦石峽遺址有大量不同種類的冶煉爐渣和各種金屬、非金屬材料製成的實物。從煉鐵渣的分析情況來看,爐渣中有少量釩鈦磁鐵礦物質,這也許與鄰近地區的礦產資源有關。對瓦石峽遺址煉渣等相關冶煉遺物的檢驗分析和金相觀測分析結果表明,這裡的爐址為煉鐵爐和炒鐵爐聯用的爐址,其冶煉工藝為生鐵與炒鐵聯用,而炒鐵技術是中國古代生鐵煉鋼法的一項創造。 

  

  興於中原的冶煉技術推動新疆冶鐵技術進步 

  

  專家認為,雖然鐵器在新疆出現的時間在公元前1000年前,但是冶鐵術在新疆出現的時間在公元前500年左右。受地理條件的限制,新疆地區各民族間的文化傳播與交流並不迅速。早鐵器時代,希臘人、阿拉伯人、雅利安人、粟特人、高加索人等民族把鐵器帶入新疆。但是,鐵器作為一種物質文化並未在當地的塞人、羌人、月氏人、蒙古人和土著人之間迅速傳播。種種跡象表明,鐵器文化從西亞進入中亞地區以後,在一段時間內並未在新疆落地生根。 

  鐵器進入新疆初期,僅僅限於少數攜帶鐵器民族自己的使用。後來,這些使用鐵器的民族在入主新疆之後,可能因為受到客觀條件的限制中斷過對鐵器的使用。總而言之,鐵器在新疆被普遍發現是在公元前8世紀以後。從發現來看,新疆早鐵器時代上限可定在公元前1000年左右,下限可定在公元前2世紀。也就是說,新疆的早鐵器時代始於商末周初,結束於西漢。在西漢時期,新疆已全面進入鐵器使用時代。 

  在此期間,鐵器開始從新疆傳入中原。由於融入了中原地區的先進文化和技術,冶鐵技術迅速發展。自張騫出使西域後,中原地區先進的冶鐵鑄造技術反過來傳入西域,相互交流有力地促進了新疆鐵冶煉和鑄造業的發展。特別是中原地區先進的高爐鼓風煉鐵技術傳入後,大大提高了新疆的煉鐵技術和質量,生鐵冶鑄技術也得以在新疆推廣和使用。史料記載,西域地區的金屬工藝較為原始,所製備的武器和工具性能很差。在接觸了中原地區先進的煉鐵和加工技術後,西域的武器質量有所提高,軍隊的戰鬥力也隨之增強。這一划時代的技術變革,可以視作該地區早鐵器時代的結束。 

  不過,有專家特別指出,關於中國冶鐵技術的起源,首先要說明的是中國古代其實有兩種冶鐵技術體系:一種是塊煉鐵和塊煉滲碳鋼體系,一種是生鐵和生鐵製鋼體系。二者既有一定聯繫,又有一定區別。目前看來,中原地區出現鐵器的時間晚於西北地區,中國出現鐵器的時間晚於西亞地區,生鐵冶煉和生鐵製鋼體系也晚於塊煉鐵體系。但中國古代生鐵技術體系的特色十分明顯,不可否認地具有獨立起源的技術與社會基礎。 

  最近,陳旗磨溝公元前14世紀塊煉鐵(滲碳鋼)製品的出土,為我們思考中國塊煉鐵技術的起源提出了新的問題:這是冶煉技術偶發性的產物,還是成熟階段的產品?是本地獨立生產的,還是從其他地區輸入的?種種跡象表明,中原地區的塊煉鐵技術源自中亞和西亞地區的可能性是存在的,而新疆和甘青地區可能是傳播的通道。但隨著文化交流和漢文化的西進,生鐵製品或生鐵冶煉技術傳播到甘肅、新疆的證據也很明顯。所以,對於中國冶鐵技術起源的研究依然任重而道遠。

  

  

相關焦點

  • 聚焦古DNA研究 探尋中華文明起源
    聚焦古DNA研究 探尋中華文明起源 2021-01-15 11: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探尋古代曆法變遷史,追溯閏日起源知多少
    據考古得知,夏代曆法是中國古代最早的曆法,古人依據北鬥星鬥柄所指方位來確定月份。正是天象、曆法與農業生產關係密切,閏年閏月閏日等知識才被農民所熟知。公曆是來自基督教,就是所謂救世主出生那年為公元元年,普通意義上陽曆每隔四年為一閏年,陽曆二月二十九天每增加一天就是閏日。
  • 方舟子:中國古代並沒有大象,所以「中國象棋」的起源是印度
    下象棋,是一項在中國流傳了千年的益智活動。在中國古代,上至帝王將相,下至販夫走卒,都喜歡象棋。雖然現代很多人不會下象棋,但是大部分的國人都聽說過它。傳說象棋起源於上古「六博」之戲,與圍棋並稱「博弈」先鋒,屬於中國古代非物質文化遺產。
  • 考古專家:中國古代文明特色在農業起源過程中逐步形成
    趙志軍研究員在第二屆中國考古學大會上做主題報告。 孫自法 攝中新網成都10月23日電 (記者 孫自法)農業起源與文明起源有什麼關係?起源於中國的稻作農業對中華文明發展進程有何影響?正在成都舉行的第二屆中國考古學大會上,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趙志軍給出明確的答案稱,中國古代文明的特色在中國農業起源過程中就已經開始顯現並逐步形成。
  • 中西古代法律起源|中國,戰爭的產物;西方,階級的調和
    其實中國古代的法律向來都包含「刑」與「禮」兩個部分,它們也是中國法律起源的兩條途徑。最早的法律例如「五刑」則是起源於戰爭的某些需要,也是脫胎於軍事活動中的產生的軍法。《通典》中就記載著「黃帝以兵定天下,此刑之大者」之說,《國語》也記載著「夫戰,刑也……刑始於兵而終於禮者也」,所以最初的「法」兼有軍法和刑罰兩層含義,最初的法官和獄官也是兼掌軍事和司法兩種職能,皋陶就是明例。
  • 中國古代史:古人類的起源
    大家好,今天小編帶大家了解中國古代的歷史。人類有文字記載的歷史不過幾千年,但是,有文字記載以前的歷史,即史前史,卻非常漫長。人類的起源是史前史首要的重大課題。人類是由一種古猿演變而成的。人類從古猿分化出來,大約經歷了1000萬年的時間。1000萬年前,地球上有很多猿類;500萬年前,有了原始人類的留世遺存。
  • 揭秘中國古代冶鐵業 漢末發明"灌鋼法"節省人力
    如此珍貴的獲選,不禁讓人想要去了解中國古代冶鐵技術是如何發展起來的,以及那些有關的歷史故事。   爭論   冶鐵技術源自中國還是西方?   鋼鐵冶煉技術是中國的傳統強項,公元一世紀羅馬帝國的博物學家老普林尼在其著作《自然史》中曾說「在所有的各種鐵之中,以中國鐵為最好。中國人把它連同各種織品和皮貨輸送給我們」。
  • 探尋人類精神文明起源
    國際巖畫界一度認為,藝術的發源地可能是非洲、歐洲甚至西伯利亞,但不可能在東南亞,更不可能在中國。然而,就目前的實驗室數據而言,印度尼西亞蘇拉威西巖畫和中國雲南省的金沙江巖畫證明,東南亞和中國不僅存在舊石器時代晚期的藝術品(包括巖畫),而且可能是世界藝術和象徵思維的發源地。  自1988年金沙江彩繪巖畫發現以來,引起了學界密切關注。
  • 你不知道的事--探尋奧林匹克的起源
    但是,如果要問奧運會是如何起源的,恐怕很少有人能夠真正說清楚。多數人認為奧林匹克運動會因古希臘的奧林匹亞而得名。傳說第一屆古代奧運會開始於公元前776年,源於一場愛情和王位的爭鬥。希臘城邦波沙地國王愛諾曼有一個女兒,叫基皮達米婭。國王準備挑選一位文武雙全的佳婿,便詔令應選青年必須和白己比賽戰車,勝利者迎娶公主,並成為王位的繼承人,而失敗者則被刺死。
  • 「秘魯古代文明展——探尋印加帝國的源流」在湘博開幕
    華聲在線9月27日訊(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龍文泱 通訊員 歐蓉 李葉)9月25日晚,「秘魯古代文明展——探尋印加帝國的源流」在湖南省博物館開幕。秘魯駐華大使路易斯·克薩達致辭。本次展覽由湖南省博物館、山西博物院、天津博物館、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廣東省博物館、首都博物館、上海優想文化有限公司聯合策劃,是近年來國內高規格、系統展示秘魯古代文明的大型展覽。
  • 中國古代玻璃的起源問題思考分析,才發現玻璃真是不簡單的材料
    中國古代玻璃的起源,一直是學術界討論的問題。中國國內主要有兩派學說:一是自創說,即中國古代玻璃的產生沒有受到外來影響,是獨立發明。二是傳播說,即中國古代玻璃的產生受到了西方玻璃產品和技術的影響。從目前考古發掘的資料來看,傳播說的證據更充足一些。
  • 梳理歷史,分析中國古代宇宙觀的起源
    梳理歷史,分析中國古代宇宙觀的起源中國古代的天文理論通常是一種樸素唯物主義哲學與道教等信仰混合的產物,有著較為樸素的唯物主義觀察理論,也有著諸如「星宿」「天象算命」等玄學觀念。而玄學與樸素唯物觀察彼此之間互相統一,構成了中國古代較為複雜的天體觀念,而在這些天體觀念當中,中國人的宇宙觀也在逐步發生著變化。
  • 大衛世界史前史,人類起源篇,單地多地起源的爭論,寫完我挺中國
    之前大衛寫了考古學家如何根據所發現的化石判定年份,以及三個階段代表人種探尋世界的足跡,順便還聊了一下尼安德特人與智人的關係。這一篇主要聊一下古人類研究學者關於單地起源還是多地起源的爭論。歷史提出者1930年代德國人類學家魏敦瑞,他發現古代人類北京人化石和目前在中國的現代人類有很多相似特徵。魏敦瑞將這個「亞洲假說」整合在多區域假說之中,延伸到其他區域。人類的種族是由各地的古代直立人獨自演化為今天的智人;與此同時,基因流動發生在不同的人類群體之間。3. 中國繼承者吳新智於1998年提出「連續進化附帶雜交」理論以描述中國人類的起源。
  • 展覽預告:「秘魯古代文明展——探尋印加帝國的源流」即將開展
    初秋的信差送來一份神秘的邀請:帶您從「太陽門」穿越時空隧道,一同探尋在那遙遠太平洋彼岸南美洲西部的神秘國度——秘魯。中國和秘魯相距萬裡,在文化深處又有著怎樣奇妙的緣分呢?想揭曉這一切的謎團,就來由湖南省博物館、湖南經視攜手帶來的「秘魯古代文明」展觀展吧!透過本次展覽的157件/套文物精品,共同領略秘魯古代文明的神奇爛漫與璀璨輝煌,一道去尋找那令人激情澎湃的印加帝國!
  • 「法律」的由來——中國古代法律的起源
    「法"字在我國古代寫作「灋」。根據東漢許慎所著《說文解字》一書的解釋:「灋,刑也,平之如水,從水;廌,所以觸不直者去之,從去"。「廌」是中國古代傳說中的一種獨角神獸,據說它生性正直,能辨別曲直,在審理案件時它會用角去觸理曲的人,被觸者即為敗訴。「廌」最早是在甲骨文中出現,展現了遠古時期的訴訟場景。通過「廌」這種神獸進行的審判,是一種代表公平正義的神明裁判。
  • 於殿利:文字、文明的起源與古代美索不達米亞
    本文整理自2020年11月20日晚於殿利教授的線上講座「文字與文明的起源:古代美索不達米亞」。該講座系由復旦大學歷史學系主辦的「西方史學史系列講座」第14講,由復旦大學歷史學系歐陽曉莉教授主持。整理人為復旦大學2020級碩士董靜瀅、潘文睿。
  • 中國古代書畫的起源及鑑賞
    (一)書法的起源1、篆書:分為大篆和小篆。大篆:也叫籀書,又叫籀篆。秦始皇時定書體為八種,謂之八體。即:大篆、小篆、刻符、蟲書、摹印、署書、處書及隸書。小篆:又稱「秦篆」,小篆是從大篆省改而來的。(二)繪畫的起源:大約在距今八千年左右的新石器時代,我們的祖先就開始在彩色陶器上畫上各種圖案花紋,或一些動物的形象。我國的繪畫藝術在戰國時期已經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最突出的例子便是湖南省長沙出土的一幗晚周帛畫了。
  • 論中國夏代國家的起源
    論我國夏代國家的起源  最近有關我國夏代歷史文化的討論引起社會廣泛關注,到底我囯歷史上有沒有一個夏朝,夏的歷史是否可信,再次作為一個問題擺在中國學者面前。儘管我們過去已就這個問題多次發表意見,但既然這個問題再度被提及,表明其中一些具體問題還需要進一步進行探討。
  • 「馬尼拉披肩探尋之旅」的中國情結
    日前,馬尼拉著名的楊應琳博物館舉辦的名為「絲織品:16世紀馬尼拉披肩探尋之旅」的大型展覽,不僅回顧了16世紀中葉至19世紀初世界著名的大帆船貿易,也再現了中國南海絲路的繁盛,更展示了東西方文化交織的情愫。實際上,「馬尼拉披肩」的故鄉在中國。據史料記載,絲質披肩與中國瓷器經由中國南海絲綢之路運抵馬尼拉港口,再通過大帆船貿易運至歐洲,因此被稱為「馬尼拉披肩」。
  • 古代奧運會的起源:莊嚴的儀式盛典
    古代奧運會的起源  在古代希臘為了能得到身體強壯的士兵,贏得戰爭的勝利。希臘諸邦國家都建有專供人們進行鍛鍊的練身場,練身場一度成為古希臘諸城邦的標誌之一。  古希臘的練身場,通常是一大塊長方形的場地,場地四周建有迴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