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大熊貓為什麼不吃肉?

2021-01-13 羅老師講健身課

因為現在的大熊貓儼然一副「素食主義者」的姿態,為了能夠有足夠的竹子吃,它們在野生環境下,甚至把「家」搬到了高山的竹林深處。但是,從1988年開始,大熊貓就成為了我國的「國寶」,享受「國寶級」的待遇,按理說,給大熊貓頓頓吃肉條件是完全允許的。但是,為什麼已經是「國寶」的大熊貓依然很少吃肉呢?我們來簡單地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大熊貓的食性

在許多小夥伴的印象當中,大熊貓就是吃竹子的動物,再加上它長的肉嘟嘟、毛茸茸的,給人一種人畜無害的直觀印象,這讓許多人認為大熊貓就是純正的「素食動物」。其實,事實並非如此,因為即使在當下的野生環境下,大熊貓的食物中也有1%的肉食,其中以竹鼠、昆蟲以及其他動物的屍體為主。畢竟大熊貓到現在為止,都在食肉目下的熊科動物的行列之中。

大熊貓能夠吃肉要歸功於它沒有退化的牙齒以及消化道。早在800萬年前,大熊貓還只是一種只有現代犬體型的哺乳動物,不過,那個時候的大熊貓的祖先是純正的食肉動物,它就是始熊貓。始熊貓的化石主要來自於我國的雲南地區,而在距今約1000萬年前,正是貓科動物進化的黃金時期,在這個時間段內,貓科豹亞科的譜系在亞洲已經成型,到了始熊貓出現後,它就面臨著與其他已經成型且體型較大的食肉動物的競爭。

於是,為了更好的生存,始熊貓的食性開始發生改變,到了距今約300萬年前,始熊貓進化為大熊貓小種,根據其牙齒磨碎程度和化石出土的地質層中植物的特點來看,它已經兼食竹子了。

由於大多數的食肉動物很少出現在竹林之中,所以大熊貓的小種就逐漸向竹林環境靠攏,到了距今約70萬年前,大熊貓小種進化為巴氏大熊貓。巴氏大熊貓比以往的任何階段的大熊貓祖先體型都要大,而且它們已經完全適應了竹林的生活,並且將主食變為了竹子。之後,大部分的巴氏大熊貓滅絕,一部分完全適應了吃竹子巴氏大熊貓成功的進化成為了現代的大熊貓。

因此,正是大熊貓祖先一步步的向高海拔的竹林深處遷徙,才讓大熊貓免於淘汰,成功的生存到了今天。而且在整個熊科大熊貓屬下,大熊貓成為了唯一倖存的動物,這也是大熊貓被稱為「活化石」的主要原因。

既然大熊貓的祖先曾經是純正的食肉動物,現在的條件也足以讓大熊貓每天吃肉,為什麼不用肉代替竹子飼養大熊貓呢?這個問題要分兩個層面來解析,一個層面是大熊貓為什麼很少吃肉?另一個層面是用肉代替了竹子,對大熊貓會有什麼影響?

大熊貓為什麼很少吃肉?

在野生環境下,肉食僅佔大熊貓食物總量的1%,也就是說大熊貓很少吃肉。至於很少吃肉的原因有兩個:

第一就是肉並不好獲取。經過漫長的進化,主要以竹子為食的大熊貓的體型已經變得比較的臃腫,而臃腫的體型顯然不利於大熊貓的捕獵。簡單的說,就是大熊貓捕獵的體力消耗要遠大於它捕獵獵物提供的能量。

第二是大熊貓本身的基因問題。根據科學家的研究發現,由於長期缺乏肉食來源,以及主要以竹子為食,現在大熊貓的喪失了一個重要的基因T1R1,嚴格意義上說,也不是喪失了,而是這個基因失去活性了,而這個基因的失活讓大熊貓即使吃肉都感覺不到肉的鮮味。最終造成了,大熊貓已經不太喜歡吃肉了。

因此,大熊貓吃肉都不如吃竹子香了,再加上捕獵難度較大,所以,大熊貓只是吃一些可以「唾手可得」的肉食以補充能量,自然就很少去吃肉了。

用肉代替竹子,對大熊貓有什麼影響?

由於大熊貓T1R1基因的失活,它對肉並沒有依賴性,換句話說就是不吃也不饞。所以如果用肉代替竹子的話,對大熊貓的第一個影響就是它會食欲不振。

其次,大熊貓雖然是「國寶」,但是它從根本上說還是一種野生動物,人為的幫助只是為了拯救這個以前瀕危的物種(現在已經由瀕危調整到了易危),野外還是它最終的歸宿。所以,如果用肉完全代替了竹子,捕獵能力較差的大熊貓在野外生存的結果只有一個,那就是餓死。這顯然是與拯救野生動物背道而馳的。

最後,如果是用肉代替竹子,大熊貓本身的活動量就比較小,吃肉的生活顯然能夠導致大熊貓的肥胖,而過度的肥胖於任何動物都是不利的。當然,大熊貓如今的消化道依然可以消化肉食,所以,吃肉對大熊貓的生存是沒有什麼影響的。

總結

大熊貓如今的食性是經過了800萬年的演化才形成的,而這種食性顯然是有利於大熊貓生存的。如果貿然的將大熊貓的主食改成肉,雖然表面上看,生活質量提高了,但是於大熊貓的野外生存以及身體健康都是無益的。因此,即使成為了「國寶」,我們也不能讓大熊貓頓頓吃肉。

相關焦點

  • 大熊貓和「始熊貓」到底有什麼變化?為什麼從吃肉變成吃竹子了?
    大熊貓和「始熊貓」到底有什麼變化?為什麼從吃肉變成吃竹子了?只要我們提到熊貓,首先會想到的就是一種胖乎乎軟糯糯的生物,一直以來這個生物給我們帶來的印象都是十分可愛的,但是在野外的熊貓並不是蠢萌蠢萌的,市一中戰鬥力非常高的兇猛生物。
  • 吃肉的大熊貓為什麼會成為素食主義者?原因沒那麼簡單
    很長時間以來,我們對大熊貓都有錯誤的認知,認為它們是因為在演化時丟失了品嘗鮮味的基因,所以變得不愛吃肉,而吃竹子。然而事情沒那麼簡單,有研究發現,大熊貓遇到腐肉時,依然會大快朵頤。當它們在啃食竹子,遇到竹鼠時,也會為自己加餐。但是大多數時候,大熊貓都對外表現出一副人畜無害的模樣,挺著圓滾滾的肚子啃竹子。
  • 動物園為什麼不讓熊貓吃肉?
    動物園不讓熊貓吃肉的主要原因應該是基於目前野生大熊貓99%以上的食物都由竹子組成。野生大熊貓通常就棲息在竹子不遠處,喜歡吃竹子的根、芽和葉子,尤其是嫩芽,根據季節吃不同種類和部位的竹子。在春天和夏天,主要喜歡吃筍,秋天吃竹葉,在冬天吃則是樹根。由於竹子的營養價值極低,大熊貓每天必須吃掉23到40公斤竹子以滿足能量需求。再者是咬合力。
  • 大熊貓為啥以吃竹子為生?你不知道的國寶,熊貓原來是吃肉的
    說到我國的國寶大熊貓,有個特殊的習性大家都熟悉了,那就是愛吃竹子,幾乎以竹子為生。但是你知道嗎?熊貓不是只吃竹子的,除了圈養大熊貓還有窩窩頭和盆盆奶補充營養外,野生大熊貓還吃肉和甜食,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從吃肉到吃竹子,能否說明大熊貓進化的失敗?
    所以僅僅從吃肉到吃竹子說熊貓進化失敗是很不妥當的,在清朝時熊貓的數量還相當可觀,它們能生存了800萬年,正說明其進化的成功。對於生物而言,能夠在自然界經歷數百萬年的時間而不滅絕已經是十分了不起的了,而目前造成野生大熊貓數量僅剩3000頭左右主要是因為人類的活動。
  • 野生的大熊貓只在中國有嗎,為什麼數量這麼稀少?
    熊貓是一種雜食性動物,而最早是喜歡吃肉的。不過現在的大熊貓偶爾也會吃肉,但是因為種種原因,不斷進化之後變成了現在的樣子。 還有人問小熊貓和大熊貓有什麼關係嗎?其實兩者是沒有什麼關係的,它們並不是一個物種。
  • 大熊貓吃肉嗎,小熊貓和大熊貓有什麼關係(不是一個物種)
    大熊貓是我國的國寶,是中國的特有物種,十分珍稀,截至2019年,全世界圈養大熊貓只有600隻左右。大熊貓吃肉嗎在很多人心目中,大熊貓只吃竹子,是素食愛好者。其實,大熊貓是哺乳綱,真獸亞綱,食肉目。大熊貓的食性非常奇特,它百分之九十九的食物都是竹子,但是剩下的百分之一,可能性卻十分多樣有趣。比如,大熊貓非常喜愛一種叫作「竹鼠」的動物。這是一種專門偷吃箭竹根部的害鼠,但是它肉質十分鮮美,是一種很出名的野味。
  • 大熊貓為什麼既是食草性動物又是食肉性動物
    「大熊貓愛吃肉,尤其愛吃羊肉……」各位肯定認為這種說法是錯的,因為我們都知道大熊貓是吃竹子的。但是一些科研人員卻發現大熊貓在遇到可以食用的腐肉或骨頭時,都會很樂意接受。尤其是母熊貓在生仔之前或帶仔的哺乳期間。
  • 大熊貓還是大貓熊?
    距離現在800多萬年的動物有什麼?劍齒虎、猛獁象、巨貘,可惜的是這些動物都因為冰川效應滅絕了,活下來的只有大熊貓,聰明的大熊貓因為跑到山谷中而躲過了這次的災難,我們可以通過穿越了800多萬年的大熊貓來看一下,800多萬年究竟有多遠?
  • 大熊貓是中國的國寶,我們為何不馴化大熊貓?好吃的豬肉哪裡來?
    20世紀30年代,美國人來中國捕捉大熊貓 既然古人認為大熊貓有實用價值,那人類為什麼不馴化大熊貓呢?眾所周知,現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擁有大量的野生動物資源,如犀牛、斑馬、長頸鹿、獅子、非洲象等等,為什麼沒有一種動物被馴化呢? 美洲的動植物馴化是最晚的,在大約距今4000年前,美洲才出現農業,土豆、玉米、番薯都是在美洲被馴化的,美洲的印第安人還馴化了羊駝和豚鼠。
  • 國寶大熊貓,剝竹子小能手,居然原來是吃肉的
    成都 大熊貓繁育基地位處 成都 市北郊斧頭山,距市區10多公裡,有一條寬闊的熊貓大道與市區相連,乘車前往大概需要40多分鐘。這裡現已成為國內開展大熊貓等珍稀瀕危野生動物移地保護的主要基地之一。常年飼養有大熊貓、小熊貓、黑頸鶴、白鸛和白天鵝、黑天鵝、雁、鴛鴦及孔雀等動物。當然來 成都 肯定是主要來看我們的國寶大熊貓的。
  • 大熊貓明明是肉食動物,為什麼偏偏吃竹子?或許是這個原因!
    在動物園中我們可以看到大熊貓不是在吃竹子,就是在睡覺,有時甚至還和飼養員撒嬌,很多人都被它憨憨的模樣折服,認為它是一種溫和性的動物,但實際上大熊貓的戰鬥力是非常強的,牙齒的鋒利程度僅次於鱷魚,似乎與它吃竹子的形象非常不符,很多人都納悶了,為什麼大熊貓有著如此鋒利的牙齒,只吃竹子不吃肉呢?
  • 老虎為什麼不會攻擊大熊貓?看完你就明白了
    老虎為什麼不會攻擊大熊貓?看完你就明白了大熊貓是我國的國寶,是一個非常憨厚可愛的動物,也一直都是我國文化的象徵。大熊貓的形象我們再熟悉不過了,就是這樣一個如此可愛呆萌的動物,卻有著不尋常的一點,在動物園工作的管理人員或者專門研究這些動物的專家才能發現。
  • 為什麼大熊貓最終勝出成為中國國寶?
    大熊貓在這期間,為了生存,它不僅吃竹子,有時還會吃肉。可以看出,在此期間,大熊貓對環境的適應能力極強。它不僅大熊貓成為了「活化石」生存到現在的典型。它對中國研究「活化石」,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科研價值。
  • 科學網—地震中的大熊貓
    一生研究大熊貓的胡錦矗老先生講,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還是滿山密林,現在就是這個樣子,人與地震,誰更可怕? 去臥龍的路上。據說汶川地震後,這條路被泥石流埋在十幾米以下,這是修建在泥石流上的公路。從天而降的大石一直橫臥在路中央沒有清理,過往車輛繞道而行。
  • 為什麼大熊貓這麼喜歡吃竹子?竹子有什麼好吃的?
    導語:為什麼大熊貓這麼喜歡吃竹子?真有那麼好吃嗎?國寶熊貓長得憨厚可愛,深受國內外人士喜歡。除了大大的「黑眼圈」,熊貓還有個大家都知道的特徵,愛吃竹子。其實大熊貓屬熊科,體型大,同樣有著尖銳的犬牙,本應是不折不扣的食肉動物。
  • 大熊貓溺亡惹人心痛發問:「為什麼不保護?」
    然而最近,四川黑水河保護區內卻發生了一件讓大家難過又意外的事,一隻半歲、雌性的大熊貓在野外溺亡了。前不久,四川黑水河保護區的管理人員在保護區內的河灘上,發現了一隻野生大熊貓幼崽的屍體。隨後管理人員將它的屍骸運送到了四川野生動物救護中心,經鑑定,這隻雌性大熊貓死於溺水。經過屍檢:這隻大熊貓的溺水前身體狀態良好。
  • 獅子和老虎為什麼不吃大熊貓?熊貓:麻煩查一下我的別稱
    獅子、老虎和大熊貓都是「身價地位」比較高的動物了,尤其是獅子和老虎又是大自然中的頂級掠食者,在食物鏈中佔據著頂端的主要位置,可以說凡事自己看見的就沒有不可以吃的。這兩種大貓都屬於貓科動物,捕獵技巧高超同時兼具著力量、速度與靈活性,很難有其他動物可以和獅子老虎來對抗。
  • 素食動物恐怖吃肉記:牛吃兔、馬殺雞、松鼠吃小鳥……
    偶然一次,外賣裡的炸雞被兔子偷吃了,這給兔子打開了吃肉的新世界大門。它從此只願意吃肉,不再吃素食,長得肥大彪悍。後來主人為了讓它變回原本純良的小兔子,每天只餵食蔬菜。結果不出三天,兔子就「絕食」死亡了。一種愛吃肉的北極兔,體型碩大兔子為肉瘋狂的行徑令人琢磨不透。即使是人類,恐怕也沒有如此強的迷戀。
  • 牛和鹿都可以吃肉,為什麼老虎獅子吃草卻要餓死?
    在大家的印象中,草食動物都是吃草的,比如牛或者羊和兔子,更準確的說草食動物應該是植食性動物,吃草,或者吃植物嫩葉,木質等都是植食性的,那圓滾滾,可愛的大熊貓就是吃竹子。但大熊貓也吃葷,從理論上植食性動物都可以吃葷,但肉食性動物卻不能吃草,要不然肯定消化不良,時間長了肯定得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