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12月8日報導大熊貓為什麼往自己身上抹馬糞?美國《紐約時報》網站12月7日報導對此解答,全文摘編如下:
上周三,野生動物生態學家兼動物行為學專家阿萊婭·鮑伊收到了通過電子郵件發來的採訪請求,讓她著實愣了一會兒才明白是怎麼回事。
郵件的附件裡有一個中國科學家團隊發表的經過同行評議的科學論文。這個團隊花了十多年時間研究為什麼大熊貓會把大量的馬糞抹在自己身上。
在杜克大學任職的鮑伊說:「我當時想,『這是垃圾郵件嗎』?」
但在中國的秦嶺,這種魅力非凡的哺乳動物真的會這麼做。大熊貓嗅出了新鮮的馬糞後,會低下它們笨重的身子在糞便中打滾,還會用爪子確保自己從毛茸茸的耳朵尖到尾巴末梢都被馬糞覆蓋,直到它們黑白相間的皮毛完全變成另一種顏色。
研究人員在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月刊周一發表的論文中提出,這種行為也許能幫助大熊貓經受住寒冷的氣溫,因為馬糞中有一種化合物可能會使一種令大熊貓對寒冷敏感的細胞恆溫器失靈。
馬和大熊貓未必是天生的夥伴,因為它們的棲息地通常並不重疊。但是,被人類馴化的悠久歷史使得馬在大熊貓生活的中國野外森林裡成了相對常見的動物。有馬的地方,就會有馬糞。
中國科學院生物學家魏輔文領銜的一個研究團隊在2007年首次注意到一隻在一堆馬糞中盡情享受的大熊貓。魏博士在一封電子郵件中寫道,由於不確定這是不是偶然現象,他們花了數年時間用數十臺隱藏的相機跟蹤大熊貓的活動,最終令自己相信這種行為「確實是頻繁且典型的」。僅從2016年7月到2017年6月,他們就記錄了38個實例,而且每個實例都以一系列經過深思熟慮的動作為特徵。
研究人員提出,這種骯髒的行為完全是為了抵禦低溫。
野外觀測顯示,野生大熊貓似乎是有計劃地往自己身上塗抹馬糞,而且在比較寒冷的秋冬季節更喜歡接觸馬糞。
對馬糞的化學分析顯示其中含有兩種被稱為倍半萜的「短命」化合物,這類化合物在植物中很常見。當被塗抹在實驗室小鼠的爪子和皮毛上時,這些倍半萜會使小鼠對冰冷的氣溫或化學誘導的寒冷無動於衷。進一步的實驗室實驗表明,這些倍半萜能夠使大熊貓和其他許多動物——包括人類——細胞中一種感知寒冷的蛋白質失靈。
魏博士說,從理論上講,當像藥膏一樣被外敷在身上時,這些化學物質可能會使大熊貓暫時習慣於寒冷。(編譯/ 王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