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大熊貓往自己身上抹馬糞?美媒給出解釋

2021-01-20 參考消息

參考消息網12月8日報導大熊貓為什麼往自己身上抹馬糞?美國《紐約時報》網站12月7日報導對此解答,全文摘編如下:

上周三,野生動物生態學家兼動物行為學專家阿萊婭·鮑伊收到了通過電子郵件發來的採訪請求,讓她著實愣了一會兒才明白是怎麼回事。

郵件的附件裡有一個中國科學家團隊發表的經過同行評議的科學論文。這個團隊花了十多年時間研究為什麼大熊貓會把大量的馬糞抹在自己身上。

在杜克大學任職的鮑伊說:「我當時想,『這是垃圾郵件嗎』?」

但在中國的秦嶺,這種魅力非凡的哺乳動物真的會這麼做。大熊貓嗅出了新鮮的馬糞後,會低下它們笨重的身子在糞便中打滾,還會用爪子確保自己從毛茸茸的耳朵尖到尾巴末梢都被馬糞覆蓋,直到它們黑白相間的皮毛完全變成另一種顏色。

研究人員在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月刊周一發表的論文中提出,這種行為也許能幫助大熊貓經受住寒冷的氣溫,因為馬糞中有一種化合物可能會使一種令大熊貓對寒冷敏感的細胞恆溫器失靈。

馬和大熊貓未必是天生的夥伴,因為它們的棲息地通常並不重疊。但是,被人類馴化的悠久歷史使得馬在大熊貓生活的中國野外森林裡成了相對常見的動物。有馬的地方,就會有馬糞。

中國科學院生物學家魏輔文領銜的一個研究團隊在2007年首次注意到一隻在一堆馬糞中盡情享受的大熊貓。魏博士在一封電子郵件中寫道,由於不確定這是不是偶然現象,他們花了數年時間用數十臺隱藏的相機跟蹤大熊貓的活動,最終令自己相信這種行為「確實是頻繁且典型的」。僅從2016年7月到2017年6月,他們就記錄了38個實例,而且每個實例都以一系列經過深思熟慮的動作為特徵。

研究人員提出,這種骯髒的行為完全是為了抵禦低溫。

野外觀測顯示,野生大熊貓似乎是有計劃地往自己身上塗抹馬糞,而且在比較寒冷的秋冬季節更喜歡接觸馬糞。

對馬糞的化學分析顯示其中含有兩種被稱為倍半萜的「短命」化合物,這類化合物在植物中很常見。當被塗抹在實驗室小鼠的爪子和皮毛上時,這些倍半萜會使小鼠對冰冷的氣溫或化學誘導的寒冷無動於衷。進一步的實驗室實驗表明,這些倍半萜能夠使大熊貓和其他許多動物——包括人類——細胞中一種感知寒冷的蛋白質失靈。

魏博士說,從理論上講,當像藥膏一樣被外敷在身上時,這些化學物質可能會使大熊貓暫時習慣於寒冷。(編譯/ 王雷)

相關焦點

  • 為什麼大熊貓往自己身上抹馬糞?美媒給出解釋——
    參考消息網12月8日報導 大熊貓為什麼往自己身上抹馬糞?美國《紐約時報》網站12月7日報導對此解答,全文摘編如下:上周三,野生動物生態學家兼動物行為學專家阿萊婭·鮑伊收到了通過電子郵件發來的採訪請求,讓她著實愣了一會兒才明白是怎麼回事。郵件的附件裡有一個中國科學家團隊發表的經過同行評議的科學論文。
  • 大熊貓主動往身上抹馬糞,這行為引起科學院關注
    據報導,近日,一個中國科學家團隊發表了一篇研究論文,這項研究持續了10多年的時間,而研究的內容非常有趣:大熊貓為何會往自己的身上,塗抹大量的馬糞。這項研究也發表在近期的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上。
  • 中國科學家破解大熊貓沉迷馬糞裡打滾之謎
    原標題:中國科學家破解大熊貓沉迷馬糞裡打滾之謎   作為國寶級動物,大熊貓也有一些怪癖,比如喜歡在馬糞裡打滾,而且非要弄的全身沾滿糞便在意猶未盡的離去。
  • 為什麼大熊貓喜歡在馬糞裡打滾?
    你知道大熊貓喜歡在馬糞裡打滾嗎?那你知道為什麼它們喜歡在馬糞裡打滾嗎?糞便到底有什麼魔力...連大熊貓這樣的小可愛都不放過。讓我們跟隨作者一起,去了解一下大熊貓的奇怪喜好。為什麼大熊貓喜歡在馬糞裡打滾?
  • 國寶為何「愛馬糞」
    在自然界中,野生哺乳動物通常對同域分布的其他物種糞便表現出迴避行為。
  • 馬糞
    ,它們落地時的動作如出一轍,就像一個個如法炮製的體操運動員,它們下馬時一般都很穩,偶有幾個技術不好的草包,也會踉踉蹌蹌跌出好遠,甚至屁股開花,看得出來,它們沒怎麼見過世面,質地淳樸,攜著草原的氣息和馬的體溫,你甚至不用眼見為實,在什麼時候或者什麼地方見到它們,都是有模有樣的,只是幹的馬糞看上去更為漂亮,撿在糞箕裡或者背在背上都輕鬆愉快。
  • 美媒:大熊貓是「性冷淡」 基本不知如何交配
    核心提示:大熊貓異常挑剔:只有在和伴侶真正合得來的時候,它們才想要交配,而這種情況極少發生。  參考消息網10月9日報導 美媒稱,大熊貓十分惹人喜愛,但它們對同類的感情卻並不親密。熊貓對性的熱情,和人類對待牙科根管手術的積極性差不多。
  • 貴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大熊貓竟然做出這種行為!真是匪夷所思
    還有大部分動物是無需冬眠的,即使天氣寒冷它們也必須外出尋找食物,野生大熊貓就是其中一種。那麼在寒冷的天氣中,有什麼可以保證它們不會被寒冷侵襲嗎?熊貓除了有一身濃密的毛髮之外,還會做出一種匪夷所思的行為。前段時間中國科學院魏輔文的團隊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發表了一篇關於野生秦嶺大熊貓的研究報告,該報告指出他們通過觀察發現野生的秦嶺大熊貓喜歡靠近馬糞,甚至在馬糞中打滾。
  • 馬糞包,名字聽上去很倒胃口,卻是難得的珍貴中藥材
    在農村山林地裡,雨後總會長出很多「大白饅頭」,因外皮輕薄,撕開後會有灰黑色的粉末,形似幹馬糞,所以常被稱作「灰包」或「馬糞包」。馬糞包馬糞包通常長在枯枝落葉層中,有的也會長在腐朽的木頭上,一般只有拳頭大小,但是也有像籃球一樣大的。雖然長的很大,但是非常輕,就像一個泡沫球,還有些軟綿綿的。
  • 新《鹿鼎記》韋小寶抹馬糞下狠手,像敷面膜,還撞臉林正英屍王?
    最近新版《鹿鼎記》憑藉槽點滿滿的劇情出圈,雖然很多網友都表達了對張一山此次演技的不認可,甚至波及老演員田雨等人。但有意思的是,這些帶著批評和審視眼光的網友們,也變成了這部電視劇最忠實的粉絲,讓新《鹿鼎記》的熱度一路飆升。
  • 圖片與馬糞
    這個判例讓人想起一百多年前美國的一起「馬糞爭奪案」。1869年的一天,美國康乃狄克州斯坦福德市的某甲看到路上有很多馬糞,就僱了兩個人沿途撿拾。當時馬糞對務農者來說就是一筆財富。他們在馬路邊堆起了十多堆馬糞。然後某甲回去取車,準備把馬糞拉走。但他走的時候,就把馬糞堆在那裡,沒做任何提示和標記。
  • 美國研究人員釋疑:為何大熊貓身上只有黑白兩種顏色
    憨態可掬的大熊貓為什麼只有「黑白照片」?這其實是生物研究中的難題。美國研究人員日前在新一期《行為生態學》雜誌網絡版上發表論文解答,大熊貓的黑白色有兩種功能:偽裝和交流。領導研究的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戴維斯分校教授蒂姆·卡羅介紹說,生物學界長期存在的一個問題就是如何理解大熊貓身上的黑白色,這並不容易回答,因為其他哺乳動物長得都不是這樣的,所以很難通過類比來解釋。該校和加利福尼亞州立大學長灘分校的研究人員根據皮毛顏色深淺將大熊貓的身軀劃分成不同區域,並與狗、貓、熊等195種食肉動物以及熊科動物的39個亞種進行比較,來尋找關聯性並確定其功能。
  • 馬糞海膽和紫海膽 | 吃了番茄和捲心菜的紫海膽後來怎麼樣了?
    via:akauni.com看到標題你可能會想,為什麼紫海膽會吃番茄和圓白菜呢?按理說,來自海洋的紫海膽與來自陸地的番茄和圓白菜根本不會相遇啊。via:akauni.com其實馬糞海膽呈濃鬱橙色的生殖腺看起來很美啊,而且味道甘鮮濃厚,為什麼它成不了蝦夷馬糞海膽或是赤海膽那樣的網紅呢?原因之一在於它體型小,原因之二在於雌性馬糞海膽在成熟前期到產卵期卵巢會很苦。
  • 美媒解釋:為什麼黑洞照片是橙色光環?
    新華社北京4月12日新媒體專電 美媒稱,史上首張直接觀測到的黑洞圖像已經發布,一個發光的橙色環狀物圍繞著一個黑色核心。這幅圖像顯示的究竟是什麼?這不規則的環狀物為何是橙色的?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天文學和天體物理學系副教授德裡克·福克斯解釋道,圖片中明亮圓環的顏色並非氣體的實際顏色,它們是事件視界望遠鏡項目的研究人員為描繪發射光的亮度而選擇的配色。福克斯說:「黃色是最強的發射光,紅色不太強,而黑色幾乎沒有發射光。」福克斯說,就光譜而言,黑洞周圍的環狀物可能會呈白色,也許帶點兒藍色或紅色。
  • 為什麼在章魚身上抹鹽會殺死它?
    章魚是一種神奇的動物,為什麼這麼說呢?它的大腦與人類相似,這也意味著它們的智力也是在線的。不僅如此,一種擬態章魚除了能改變體色和皮膚紋理來欺騙掠食者外,還能模擬其他動物形態的章魚。它們能改變形狀、運動和行為方式,模仿至少15個不同物種。
  • 為啥在章魚身上抹鹽會殺掉它?
    為什麼說章魚非常聰明呢?因為它不僅可以靠著自己噴射的墨汁趁亂逃跑,甚至有著非常豐富的偽裝能力,只有你想不到沒有它辦不到。但我們今天要談到的,是關於章魚的這樣一個說法,就是在它身上抹鹽會殺死它,這是真的嗎?
  • 吃海膽就吃唄,為什麼要還要吃馬糞,跟印度人學的?
    世界上最好的海膽應該是日本的蝦夷馬糞海膽,名字是不是驚到你了,什麼馬糞海膽吃海膽是不是等於吃馬糞咯,印度有的種族視牛為神,牛肉是不可以吃的,但是牛糞可是寶,牛尿也是神奇的一味飲品。馬糞海膽是不是用馬糞餵大的?答案是:不解釋,自己品。
  • 屎對於這些動物來說,為什麼這麼香?
    撰文 沈夢溪  前段時間,大熊貓在馬糞中撒歡打滾的新聞刷爆了朋友圈,我們從未想到這種軟萌可愛的小糰子們會有這麼汙力十足的癖好。熊貓喜歡馬糞的原因是為了利用馬糞中存在的一些能夠抗冷的物質(β-石竹烯和氧化石竹烯),將這些物質抹在身上能夠讓大熊貓感到溫暖。關於這一點,已經有不少文章進行了科普,我們就不再繼續深入講了。
  • 美媒:中國有錢人不吃什麼?答案是大熊貓
    中國人的大胃口甚至延伸到了一些寵物身上,狗、兔子甚至貓,有時候都會成為湯鍋或火鍋裡的食材。但熊貓宴卻聞所未聞。它們顯然過於珍貴而不能食用,但它們的味道恐怕也上不了餐桌。沙勒的書中詳細介紹了對冷志中的審判。1983年1月,26歲的四川農民冷志中無意間用陷阱捕到了一隻帶有無線電項圈的熊貓。為了掩蓋證據,他把熊貓切碎煮熟。由於太難吃,他最終把熊貓肉餵了豬(他還給了一些他的姐姐)。
  • 美媒解釋人類「撞臉」可能性:基因多樣性有限
    參考消息網9月8日報導 美媒稱,想必我們都有過這樣的經歷,在街上將一個陌生人錯認成自己認識的某個人。每個人都有和自己容貌相像的人嗎?據美國趣味科學網站9月5日報導,實際上,鑑於影響面部特徵的基因數量有限,的確存在很大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