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動物,也是在保護我們人類自己

2021-01-14 狐狸列那的城堡

前幾年曾有這樣一個傳聞,是說大面積的松樹針葉被松毛蟲吃光,導致松樹死亡。有關部門用直升機噴灑農藥。由於農藥汙染,當地人都患上了眼病。

通過這個傳聞,我聯想到了野雞。野雞是我們人類的朋友。有人曾經觀察過,一隻成年野雞,一年能吃掉幾億條害蟲。有力的保護了我們山場的植物。那麼,如果野雞成群,我們的山場就不會有蟲災發生了。沒有蟲災,人們也不會大量使用農藥。這就大大的減小了對環境的汙染。從這個角度講。人類保護動物,也就是在保護我們自己。

說起野雞,人們並不陌生。最普通的野雞,是分雌雄兩色的。雌野雞是灰褐色。雄野雞是棕綠混合色。雄野雞尾巴毛比較長,雌野雞尾巴毛比較短,個頭也比雄野雞小。不同的地域,野雞的名字和顏色也都有區別。生活在西北雪域的野雞,叫雷鳥,也叫雪雞,他們的顏色多數呈白色。也有的是以白色為主,夾雜著灰色。而生活在東北雪原的野雞是灰白相間的毛色。頭部的顏色比較重一些。生活在北方的野雞,毛色以灰黑色,灰褐色為主。有的是灰色帶有黑色的斑點。在我們的家鄉河北的北部,人們又把野雞叫疙瘩雞。這大概是由他們的叫聲得名的。

野雞比家雞略小,頭較小而尖,身體短而圓。因為他們的食物以天然的草籽昆蟲為主,個頭又比較大,肉質肥美細膩。因為他們的肉質比較好,過去是人們捕殺的主要對象。更是人們餐桌上的美食,在人們的大量捕殺下,幾乎瀕臨滅絕。現在已經禁捕。但也有少數人繼續捕殺,而且手段還非常多。有的是投毒食為餌,有的是下鐵夾子。拉粘網。用獵槍。

前幾年,我曾在賣野味的街攤上,親眼看他們在殺野雞。一隻野雞的嗉子中就取出幾百條樹蟲。就因為人們大量捕殺它們。致使山場樹木害蟲大肆泛濫。地裡莊稼遭蟲災。包括野雞在內的很多野生鳥類,都是害蟲的天敵,是植物的保護傘。鳥類更是最環保的滅蟲能手,比噴灑農藥殺蟲要好上不知道有多少倍。對我們人類這麼有好處的鳥類,我們為什麼還要傷害他們呢?有些人為了蠅頭小利。卻不顧大家的健康和安全。破壞了自然界生物共生共存的法則。

在我們的家鄉還有這樣一種說法。上山打柴的人,只要聽見有野雞嘎嘎嘎的叫聲。你就可以放心的打柴吧,肯定沒有狼。如果那個野雞叫著叫著停了下來,你可就要提高警惕了。說不定就是有大型野生動物來了。

野雞喜歡成群聚集在一起覓食。鳴叫也是相互呼應,此起彼伏。而且聲音還非常洪亮。更讓人驚喜的是,夏初時節。會有成群的大野雞帶著小野雞覓食。小野雞在山坡上走來走去。那步伐輕盈的像風一樣,你根本看不見他抬腿動腳。只看見他在山坡上游離著。那場面才叫漂亮呢。有時候把你看得入迷,根本就不想離開。

野雞的分類還不少呢,我能叫上名來的有錦花雞,有沙花雞,有竹花雞,還有珍珠雞。可能還有我不知道的品種。每一個分支的品種都非常好看。

作者用心良苦。旨在喚起人們愛護野生動物,保護野生動物。希望人類與自然和平共處。和諧生存。保護動物,也是在保護我們人類自己。

作品原創首發。

圖片選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立即停用。

相關焦點

  • 保護動物,也是保護我們的「生命圈」
    10月4日,是世界動物日。動物是大自然生態圈的重要組成部分,保護動物、關愛生態,每個人都難辭其責。哲學認為,世界是普遍聯繫的整體。從生物多樣性來看,人類與動物和諧共生,本身就是生命圈的蓄水池效應,能夠形成共融共建的生命大循環體。
  • 東湖評論:保護動物,也是保護我們的「生命圈」
    10月4日,是世界動物日。動物是大自然生態圈的重要組成部分,保護動物、關愛生態,每個人都難辭其責。哲學認為,世界是普遍聯繫的整體。從生物多樣性來看,人類與動物和諧共生,本身就是生命圈的蓄水池效應,能夠形成共融共建的生命大循環體。
  • 保護野生動物,更是保護我們自己
    「野生動物」這個名詞,隨著這次疫情逐漸走入人們視野,我們對這些在電視或圖冊中見到的各種各樣的野生動物又究竟有多少了解呢?在我們看到這些形態各異的野生動物時,是否想過人類歷史上的許多重大的疾病,都是由它們帶來的呢?有數據表明,當今人類新發傳染病78%與野生動物有關或者來源於野生動物。
  • 胡藝:保護動物福利也是人類的自我救贖
    (12月8日《華西都市報》)  儘管我國早就制定了《野生動物保護法》,但是該法主要針對保護、拯救珍貴、瀕危野生動物制定,並不具有普適性,對保護動物基本福利的條款語焉不詳。前幾年有消息說國家擬出臺《動物保護法》,保護動物基本福利。該法擬規定,強迫獅子、老虎跳火堆、鑽火圈,不僅要罰款,還要追究刑事責任。我曾期待,《動物保護法》早日出臺為人與動物和諧相處提供法律保障。
  • 疫情下的野生動物保護立法反思:既是保護野生動物,更是保護人類自己
    另外,就在疫情發生期間,「貴州男子因疫情期間在家太閒捕殺野生動物果子狸」、「廣東湛江林某家中查獲國家二級保護動物」以及「青海格爾木馬某獵殺野生鳥類」等等非法狩獵野生動物的行徑仍然還在重演。不能忘記的是,不止這一次疫情,人類歷史上的許多重大疫情,如黑死病、血吸蟲病、愛滋病、SARS等,幾乎都與野生動物密切相關。
  • 全球野生動物滅絕三分之二,保護野生動物是人類的責任,也是使命
    世界自然基金會份最新報告顯示,在近半個世紀時間裡,全球野生動物滅絕了2/3以上,而人類活動是這一變化的根本原因。而且地球生態系統的破壞,更進一步威脅了100萬個物種,他們面臨著在未來數10年滅絕的風險。保護野生動物,不僅是因為動物和人類的命運交織在一起,更因為它們也是大自然的主人,他們本該享受大自然賜予他們的美好家園。
  • 全球野生動物滅絕三分之二,保護野生動物是人類的責任,也是使命
    保護野生動物,不僅是因為動物和人類的命運交織在一起,更因為它們也是大自然的主人,他們本該享受大自然賜予他們的美好家園。無論是在非洲大草原上馳騁的獅子,還是生活在奧力凡特沼澤地裡的野兔,它們都與人類一樣具有七情六慾,有它們為生活而付出的努力和才智。
  • 斬斷野生動物黑產業利益鏈!保護野生動物就是保護我們自己
    無論何時何地,人類都要對大自然心存仁愛和敬畏。野生動物是自然生態系統中不可替代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維持生態平衡的重要一環。保護野生動物,才能讓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非法收購、運輸、出售野生動物及其製品,非法狩獵、殺害野生動物等現象依然嚴重,單靠刑事打擊遠遠不夠,必須拓展野生動物保護方式,積極運用公益訴訟加以保護。」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湯維建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指出。「野生動物保護領域公益訴訟已成為檢察機關一項重點工作。」
  • 張小海:保護動物更重要是保護人類的倫理道德
    亞洲動物基金會中國區外事總監張小海在主題對話中稱,我們做保護動物的工作,其實並不是單純的動物保護的工作,特別是做我們這種動物福利或者動物權利推廣的組織,我們並不是人們想像的那樣,是一群對動物有著與眾不同的特殊感情的人,實際上我們更關心的是人類如何對待我們身邊的動物,我們怎麼樣去保護好我們自己的內心、我們自己的倫理道德,讓我們不去做傷害生命的事情,動物也是生命。
  • 【科學講座】康樂:保護動物就是人類的自我保護
    康樂院士指出,中國長期受到荒漠化、石漠化、工業汙染、垃圾處理、農藥化肥濫用等環境問題的困擾,必須採取行動來優化我們的環境。而這些行動可以從保護野生動物開始。康院士指出,自然環境的變化通常是物種滅絕的極大原因,而在近三百年來,人類活動卻導致了三百多種物種的滅絕。有的因為人類的過度貪婪,有的因為環境的過度開發,還有的因為人類的盲目引種和環境汙染。
  • 野生動物是人類朋友,人類要保護野生動物
    某種昆蟲沒有了,捕食這種昆蟲的鳥類將會餓死;鳥類的死亡又會對其他動物產生影響。這也是食物鏈造成的。所以,大規模野生動物毀滅會引起一系列連鎖反應,產生嚴重後果。 第一:《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規定珍貴、瀕危的陸生、水生野生動物和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受國家法律保護,所以濫食野生動物是違法行為。
  • 當野味帶來病毒:如何保護野生動物,以及人類自己?
    『思想界』欄目是界面文化每周一推送的固定欄目,我們會選擇上一周的1至2個文化/思想話題,為大家展現聚焦於此的種種爭論與觀點衝突。本周的『思想界』,我們關注野生動物消費與遊戲《瘟疫公司》。 當野味帶來病毒:如何保護野生動物,以及人類自己?
  • 地球大多數動物,進化出保護自己的攻擊性器官,為什麼人類沒有?
    地球大多數動物,進化出保護自己的攻擊性器官,為什麼人類沒有?在地球上很多生物為了更好的生存下去,進化出了不同的器官,這些器官通常都具有攻擊性。人類作為自然界當中的一員,為什麼沒有進化出具有攻擊性的器官呢?
  • 燕子、麻雀雖小,也是保護動物!
    這些看似尋常的「小可愛們」   其實是「三有」保護動物   受到《刑法》和《野生動物保護法》的保護   2018年6月中旬,租住在蓮都區碧湖鎮的梁某某為了防止飛鳥將糞便排洩在自己的車上,就在其租住房屋的外牆上設置一張捕鳥網,導致3隻鳥被網捕致死。
  • 鬥羅大陸:升級可以不殺魂獸嗎,保護魂獸保護動物,就是保護人類
    還記得唐三第一次進入星鬥大森林裡去為自己獲取第一個魂環時跟大師說過的話,也是體現了唐三博愛的心。他說:這些魂獸也都是有生命的,他們的魂環和魂技也都是通過不斷的修煉得來的,如果我們魂師為了自己的升級而不斷殺害這些魂獸,那麼遲早有一天這個世界上的魂獸會被殺光的,到那時所有的魂師將會碰到無魂獸可殺的境地,那時將會出現魂師們為了升級而自相殘殺的情況,屆時世界將大亂。
  • 保護你 守護我們未來|2020年國際珍稀動物保護日
    作者:唐納健康管理人類已經在地球上生活了200萬年,而那些曾經陪伴過人類祖先露西的動物們卻在面臨著滅絕的危機,我們於心何忍?為了保護它們,也是為了保護人類自己,1973年6月21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在美國華盛頓籤署,目的在於對瀕危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進行管制。國際上各個國家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珍稀野生動物滅絕的問題。為此,國際上將每年的4月8日定為國際珍稀動物保護日。中國於1981年加入該公約,主動承擔起保護瀕危野生動植物種的重要責任。
  • 野生動物電影紀錄片製作者:保護野生動物 就是保護人類
    央廣網北京5月23日消息(記者馮會玲)5月22日是世界野生動物保護日,5月23日播出的《楊瀾訪談錄》特別專訪了野生動物的電影紀錄片的製作者,德瑞克·朱伯特和貝弗利·朱伯特夫婦。他們已經在波札那的野生環境中定居長達30年的時間,前後一共拍攝了25部野生動物的紀錄片,獲得8次艾美獎。他們用自己傳奇般的經歷告訴我們:保護野生動物,就是保護人類自己。
  • 保護野生動物同時該怎樣保護自己?
    人類不斷侵犯壓縮自然生物的生存空間,致使時常發生野生動物入侵人類駐地並傷人致命的事件發生,蛇,野生黑熊,狐狸,狼等野生動物近些年時常能在人類聚居地看到,除非飢餓到一定程度,野生動物基本不會和人類產生衝突。據報導稱:北京時間2020年5月18日上午,四川綿陽市江油市馬角鎮沉水村,村民三五人聚集一起,談論著山上黑熊咬死人的事,大家心中都有所畏懼。
  • 為什麼保護鯊魚就是保護人類自己?
    所以當你為了你這微不足道的瞬間而破壞了生態的平衡,導致你自己的子孫後代乃至人類要為你做下的孽還債的時候,你還吃的下去嗎?Canon 5DSR, 16-35mm f/2.8, f/22, 1/13s, ISO 100實際上平均每年鯊魚襲擊致死的人類只有5個,遠遠少於很多其他看似溫順的動物,而在每有一名人類在鯊魚襲擊中喪命的同時,人類則會屠殺二百萬隻左右的鯊魚
  • 保護動物,我們能做什麼?
    人有休息的需要,動物也有打盹的時候,很多人看到動物在休息,往往不悅,只希望動物隨時給自己展現身姿、表演動作,也不顧人家是否疲倦,這種要求是將自己的快樂建築在別人的痛苦之上的非禮行為。有人以為喂喂動物表示一下愛心總該可以吧,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