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年曾有這樣一個傳聞,是說大面積的松樹針葉被松毛蟲吃光,導致松樹死亡。有關部門用直升機噴灑農藥。由於農藥汙染,當地人都患上了眼病。
通過這個傳聞,我聯想到了野雞。野雞是我們人類的朋友。有人曾經觀察過,一隻成年野雞,一年能吃掉幾億條害蟲。有力的保護了我們山場的植物。那麼,如果野雞成群,我們的山場就不會有蟲災發生了。沒有蟲災,人們也不會大量使用農藥。這就大大的減小了對環境的汙染。從這個角度講。人類保護動物,也就是在保護我們自己。
說起野雞,人們並不陌生。最普通的野雞,是分雌雄兩色的。雌野雞是灰褐色。雄野雞是棕綠混合色。雄野雞尾巴毛比較長,雌野雞尾巴毛比較短,個頭也比雄野雞小。不同的地域,野雞的名字和顏色也都有區別。生活在西北雪域的野雞,叫雷鳥,也叫雪雞,他們的顏色多數呈白色。也有的是以白色為主,夾雜著灰色。而生活在東北雪原的野雞是灰白相間的毛色。頭部的顏色比較重一些。生活在北方的野雞,毛色以灰黑色,灰褐色為主。有的是灰色帶有黑色的斑點。在我們的家鄉河北的北部,人們又把野雞叫疙瘩雞。這大概是由他們的叫聲得名的。
野雞比家雞略小,頭較小而尖,身體短而圓。因為他們的食物以天然的草籽昆蟲為主,個頭又比較大,肉質肥美細膩。因為他們的肉質比較好,過去是人們捕殺的主要對象。更是人們餐桌上的美食,在人們的大量捕殺下,幾乎瀕臨滅絕。現在已經禁捕。但也有少數人繼續捕殺,而且手段還非常多。有的是投毒食為餌,有的是下鐵夾子。拉粘網。用獵槍。
前幾年,我曾在賣野味的街攤上,親眼看他們在殺野雞。一隻野雞的嗉子中就取出幾百條樹蟲。就因為人們大量捕殺它們。致使山場樹木害蟲大肆泛濫。地裡莊稼遭蟲災。包括野雞在內的很多野生鳥類,都是害蟲的天敵,是植物的保護傘。鳥類更是最環保的滅蟲能手,比噴灑農藥殺蟲要好上不知道有多少倍。對我們人類這麼有好處的鳥類,我們為什麼還要傷害他們呢?有些人為了蠅頭小利。卻不顧大家的健康和安全。破壞了自然界生物共生共存的法則。
在我們的家鄉還有這樣一種說法。上山打柴的人,只要聽見有野雞嘎嘎嘎的叫聲。你就可以放心的打柴吧,肯定沒有狼。如果那個野雞叫著叫著停了下來,你可就要提高警惕了。說不定就是有大型野生動物來了。
野雞喜歡成群聚集在一起覓食。鳴叫也是相互呼應,此起彼伏。而且聲音還非常洪亮。更讓人驚喜的是,夏初時節。會有成群的大野雞帶著小野雞覓食。小野雞在山坡上走來走去。那步伐輕盈的像風一樣,你根本看不見他抬腿動腳。只看見他在山坡上游離著。那場面才叫漂亮呢。有時候把你看得入迷,根本就不想離開。
野雞的分類還不少呢,我能叫上名來的有錦花雞,有沙花雞,有竹花雞,還有珍珠雞。可能還有我不知道的品種。每一個分支的品種都非常好看。
作者用心良苦。旨在喚起人們愛護野生動物,保護野生動物。希望人類與自然和平共處。和諧生存。保護動物,也是在保護我們人類自己。
作品原創首發。
圖片選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立即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