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2月19日訊 2月17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四十七次委員長會議召開,提請審議關於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決定草案。
另外,福建、廣東、山東、天津、重慶等多省、直轄市也明令提出禁止濫食、交易野生動物等活動。
不得不提的是,新冠肺炎疫情再一次將人們推到這個現實問題面前:食用野生動物「之禍」未曾停止,如何把控野生動物交易與如何保護野生動物等等諸多問題,亟待更多的思考。
野生動物之「禍」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鍾南山院士曾公開表明,病毒極大可能來源於野生動物。專家推斷,最初的傳播路徑可能為:病毒的天然宿主野生動物A將其所攜帶的病毒,傳染給野生動物B,有人食用了野生動物B,作為病毒中間宿主的野生動物B繼而將病毒傳染給人,病毒就此開始在人與人之間蔓延傳播。
據法制網報導,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此前曾調查,全國21個大中城市中,50%以上的餐廳經營野生動物的菜餚,46.2%的城市居民吃過野生動物,2.7%的居民經常吃「野味」。
另外,就在疫情發生期間,「貴州男子因疫情期間在家太閒捕殺野生動物果子狸」、「廣東湛江林某家中查獲國家二級保護動物」以及「青海格爾木馬某獵殺野生鳥類」等等非法狩獵野生動物的行徑仍然還在重演。
不能忘記的是,不止這一次疫情,人類歷史上的許多重大疫情,如黑死病、血吸蟲病、愛滋病、SARS等,幾乎都與野生動物密切相關。
「野生動物交易和市場的存在,造成野生動物和人類高頻率的接觸,為病毒實現跨物種傳播提供了可能。因此,野生動物的交易與濫食,也就成為培育可能感染人類病毒的『溫床』。」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研究員羅述金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
還有專家指出,無論是從生態平衡角度,還是從防疫和公共健康的角度考慮,禁止野生動物交易都是合理的。而對野生動物交易的禁止,則能讓整個野生動物非法交易產業萎縮,從而達到有效遏制的效果。
嚴打非法野生動物交易
2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召開會議,會議強調,要加強市場監管,堅決取締和嚴厲打擊非法野生動物市場和貿易,從源頭上控制重大公共衛生風險。同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生態環境部等10部委(局)聯合部署打擊野生動物違規交易專項執法行動。
國家市場監管總局、農業農村部、國家林草局也聯合發布公告,至全國疫情解除期間,嚴禁任何形式的野生動物交易活動。
2月17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四十七次委員長會議召開,提請審議關於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決定草案。
許多省、直轄市也陸續出臺了禁食野生動物、禁止野生動物交易活動等相關舉措,正在逐步扎牢對野生動物的「保護網」。
廣東緊急立法:禁止濫食和交易野生動物
據總臺央廣記者的採訪,廣東省從起草到緊急立法,用了4天。2月11日上午,廣東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舉行第十八次會議,審議通過了《廣東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依法防控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決定》(下文簡稱決定)。決定明確提出,禁止濫食和交易野生動物,將對相關違法行為進行追責,決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需要注意的是,廣東《決定》是疫情防控特殊時期的緊急立法,終止日期將由廣東省人大常委會另行公布。
天津立法禁食野生動物
天津市十七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七次會議於2月14日審議通過了《天津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禁止食用野生動物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這是省級人大第一部專項規定禁止食用野生動物的地方性法規。
該決定明確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生產、經營利用禁止食用的野生動物及其製品製作的食品,不得以食用或者生產、經營食品為目的,獵捕、出售、購買、運輸、攜帶、寄遞禁止食用的野生動物及其製品。
福建立法禁食、禁交易野生動物
2月18日,福建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十六次會議表決通過了《福建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
這一《決定》,為其省內堅決取締和嚴厲打擊食用野生動物相關違法行為,從源頭上控制重大公共衛生風險提供及時、有效的法治支撐。
值得注意的是,福建《決定》同樣明確了非常重要的一點: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生產、經營使用禁止食用的野生動物及其製品製作的食品,不得以食用或者生產、經營食品為目的,獵捕、出售、購買、進出口、儲存、運輸、郵寄禁止食用的野生動物及其製品。
山東:各地一律暫停野生動物獵捕活動
除了上述省、直轄市,山東也已推出一批舉措,堅決遏制亂捕濫獵野生動物的行為。
疫情發生後,山東省成立了加強野生動物管控工作專班,制定印發了《關於加強野生動物疫病監管做好新型冠狀病毒防控工作的緊急通知》、《關於進一步加強野生動物管控的緊急通知》、《關於做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要求全省各級自然資源和林業主管部門進一步落實野外巡護看守責任,加強疫源疫病監測,堅決遏制亂捕濫獵野生動物的行為。
另外,山東也明令提出:在疫情解除之前,山東省除疫病研究、疫情防控等維護公共安全需要外,各地一律暫停野生動物獵捕活動,一律暫停受理野生動物行政許可,一律暫停和禁止野生動物展演活動,一律封控隔離人工繁育場所的陸生野生動物,全力配合有關部門打擊野生動物非法交易和違法犯罪行為。嚴格執行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網絡直報制度,做好人工繁育場所的陸生野生動物衛生消毒、監測檢疫和疫病防範等工作。
為增強大眾保護野生動物意識,山東向全省人民發出倡議,拒食野生動物,拒絕購買、販賣、轉運、加工等野生動物交易活動,禁止一切非法獵捕活動,謝絕觀賞野生動物表演、展演。呼籲大眾不將野生動物作為寵物飼養,不近距離接觸野生動物,不隨意放生、丟棄野生動物,不虐待野生動物,與野生動物和諧共處。
為嚴控野生動物交易活動,山東全省檢察機關正在開展野生動物資源保護等領域公益訴訟。截至2月13日,山東全省檢察機關共發現野生動物資源保護領域公益訴訟案件線索21件,已立案13件,發出訴前公告10件,訴前檢察建議2件,提起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件1件。
無論是從疫情防控,還是今後長遠的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角度來看,當前環境下國家層面與各省、直轄市對於野生動物保護的立法反思、探索都是有益的。法律既是對大眾行為的硬性約束,也同樣引導著人們的價值理念。革除陋習、善待生命,共同抵制亂捕濫食野生動物行為,這既是保護野生動物,也是保護人類自己。
閃電新聞記者 楊麗 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