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野生動物保護立法反思:既是保護野生動物,更是保護人類自己

2021-01-11 閃電新聞

齊魯網·閃電新聞2月19日訊 2月17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四十七次委員長會議召開,提請審議關於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決定草案。

另外,福建、廣東、山東、天津、重慶等多省、直轄市也明令提出禁止濫食、交易野生動物等活動。

不得不提的是,新冠肺炎疫情再一次將人們推到這個現實問題面前:食用野生動物「之禍」未曾停止,如何把控野生動物交易與如何保護野生動物等等諸多問題,亟待更多的思考。

野生動物之「禍」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鍾南山院士曾公開表明,病毒極大可能來源於野生動物。專家推斷,最初的傳播路徑可能為:病毒的天然宿主野生動物A將其所攜帶的病毒,傳染給野生動物B,有人食用了野生動物B,作為病毒中間宿主的野生動物B繼而將病毒傳染給人,病毒就此開始在人與人之間蔓延傳播。

據法制網報導,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此前曾調查,全國21個大中城市中,50%以上的餐廳經營野生動物的菜餚,46.2%的城市居民吃過野生動物,2.7%的居民經常吃「野味」。

另外,就在疫情發生期間,「貴州男子因疫情期間在家太閒捕殺野生動物果子狸」、「廣東湛江林某家中查獲國家二級保護動物」以及「青海格爾木馬某獵殺野生鳥類」等等非法狩獵野生動物的行徑仍然還在重演。

不能忘記的是,不止這一次疫情,人類歷史上的許多重大疫情,如黑死病、血吸蟲病、愛滋病、SARS等,幾乎都與野生動物密切相關。

「野生動物交易和市場的存在,造成野生動物和人類高頻率的接觸,為病毒實現跨物種傳播提供了可能。因此,野生動物的交易與濫食,也就成為培育可能感染人類病毒的『溫床』。」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研究員羅述金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

還有專家指出,無論是從生態平衡角度,還是從防疫和公共健康的角度考慮,禁止野生動物交易都是合理的。而對野生動物交易的禁止,則能讓整個野生動物非法交易產業萎縮,從而達到有效遏制的效果。

嚴打非法野生動物交易

2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召開會議,會議強調,要加強市場監管,堅決取締和嚴厲打擊非法野生動物市場和貿易,從源頭上控制重大公共衛生風險。同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生態環境部等10部委(局)聯合部署打擊野生動物違規交易專項執法行動。

國家市場監管總局、農業農村部、國家林草局也聯合發布公告,至全國疫情解除期間,嚴禁任何形式的野生動物交易活動。

2月17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四十七次委員長會議召開,提請審議關於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決定草案。

許多省、直轄市也陸續出臺了禁食野生動物、禁止野生動物交易活動等相關舉措,正在逐步扎牢對野生動物的「保護網」。

廣東緊急立法:禁止濫食和交易野生動物

據總臺央廣記者的採訪,廣東省從起草到緊急立法,用了4天。2月11日上午,廣東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舉行第十八次會議,審議通過了《廣東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依法防控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決定》(下文簡稱決定)。決定明確提出,禁止濫食和交易野生動物,將對相關違法行為進行追責,決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需要注意的是,廣東《決定》是疫情防控特殊時期的緊急立法,終止日期將由廣東省人大常委會另行公布。

天津立法禁食野生動物

天津市十七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七次會議於2月14日審議通過了《天津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禁止食用野生動物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這是省級人大第一部專項規定禁止食用野生動物的地方性法規。

該決定明確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生產、經營利用禁止食用的野生動物及其製品製作的食品,不得以食用或者生產、經營食品為目的,獵捕、出售、購買、運輸、攜帶、寄遞禁止食用的野生動物及其製品。

福建立法禁食、禁交易野生動物

2月18日,福建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十六次會議表決通過了《福建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

這一《決定》,為其省內堅決取締和嚴厲打擊食用野生動物相關違法行為,從源頭上控制重大公共衛生風險提供及時、有效的法治支撐。

值得注意的是,福建《決定》同樣明確了非常重要的一點: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生產、經營使用禁止食用的野生動物及其製品製作的食品,不得以食用或者生產、經營食品為目的,獵捕、出售、購買、進出口、儲存、運輸、郵寄禁止食用的野生動物及其製品。

山東:各地一律暫停野生動物獵捕活動

除了上述省、直轄市,山東也已推出一批舉措,堅決遏制亂捕濫獵野生動物的行為。

疫情發生後,山東省成立了加強野生動物管控工作專班,制定印發了《關於加強野生動物疫病監管做好新型冠狀病毒防控工作的緊急通知》、《關於進一步加強野生動物管控的緊急通知》、《關於做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要求全省各級自然資源和林業主管部門進一步落實野外巡護看守責任,加強疫源疫病監測,堅決遏制亂捕濫獵野生動物的行為。

另外,山東也明令提出:在疫情解除之前,山東省除疫病研究、疫情防控等維護公共安全需要外,各地一律暫停野生動物獵捕活動,一律暫停受理野生動物行政許可,一律暫停和禁止野生動物展演活動,一律封控隔離人工繁育場所的陸生野生動物,全力配合有關部門打擊野生動物非法交易和違法犯罪行為。嚴格執行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網絡直報制度,做好人工繁育場所的陸生野生動物衛生消毒、監測檢疫和疫病防範等工作。

為增強大眾保護野生動物意識,山東向全省人民發出倡議,拒食野生動物,拒絕購買、販賣、轉運、加工等野生動物交易活動,禁止一切非法獵捕活動,謝絕觀賞野生動物表演、展演。呼籲大眾不將野生動物作為寵物飼養,不近距離接觸野生動物,不隨意放生、丟棄野生動物,不虐待野生動物,與野生動物和諧共處。

為嚴控野生動物交易活動,山東全省檢察機關正在開展野生動物資源保護等領域公益訴訟。截至2月13日,山東全省檢察機關共發現野生動物資源保護領域公益訴訟案件線索21件,已立案13件,發出訴前公告10件,訴前檢察建議2件,提起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件1件。

無論是從疫情防控,還是今後長遠的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角度來看,當前環境下國家層面與各省、直轄市對於野生動物保護的立法反思、探索都是有益的。法律既是對大眾行為的硬性約束,也同樣引導著人們的價值理念。革除陋習、善待生命,共同抵制亂捕濫食野生動物行為,這既是保護野生動物,也是保護人類自己。

閃電新聞記者 楊麗 報導

相關焦點

  • 保護野生動物,更是保護我們自己
    「野生動物」這個名詞,隨著這次疫情逐漸走入人們視野,我們對這些在電視或圖冊中見到的各種各樣的野生動物又究竟有多少了解呢?在我們看到這些形態各異的野生動物時,是否想過人類歷史上的許多重大的疾病,都是由它們帶來的呢?有數據表明,當今人類新發傳染病78%與野生動物有關或者來源於野生動物。
  • 保護野生動物亞洲國家如何立法
    屈文生 王春榮  野生動物非法交易、食用等行為在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再度引發廣泛關注。主要旨在保護野生動物尤其是珍稀瀕危野生動物的野生動物保護法及其執行則成為問題的關鍵所在。  我國的野生動物保護法於1988年11月8日通過,此後經過多次修訂。
  • 穿山甲列為一級野生保護動物,保護瀕臨滅絕野生動物,從現在開始
    很多人對於野生動物非常陌生,甚至不少人都不知道哪一些野生動物是處於哪一個保護級別的,而頻臨滅絕的野生動物有哪些更是鮮有人知。 在地球這個大家庭中,野生動物自始至終都是特別寶貴的資源與價值,對於人類來說不僅僅只限於其生存所擁有的特殊意義,還包含著對於生物發展與繁衍的研究價值。
  • 加強野生動物保護的實效性舉措
    摘  要:此次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爆發,從側面反映出我國仍需在野生動物保護的立法執法普法等方面作進一步努力和完善。科學立法是依法治國的前提和基礎,有效避免針對野生動物違法犯罪行為需要形成整治合力,提高保護野生動物的理念和行動自覺。
  • 當野味帶來病毒:如何保護野生動物,以及人類自己?
    本周的『思想界』,我們關注野生動物消費與遊戲《瘟疫公司》。 當野味帶來病毒:如何保護野生動物,以及人類自己? 隨著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爆發,野生動物消費問題再次成為輿論焦點。17年前,SARS自中國華南地區蔓延至全球27個國家,造成8000餘人感染,死亡率高達10%。
  • 野味是人類剛需 ?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致歉
    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18日發布聲明,對《野生動物養殖是人類祖先的偉大創舉》一文致歉。該文稱,「因一次疫情就全面『禁野』將是武斷的,不科學、不理性」「對於人類而言,對野生動物產品的需求從未停止,某種意義上說已經成為『剛性需求』」。
  • 保護野生動物,維持生態平衡
    每年還有100多隻老虎被殺害後製成虎製品,人類進行非法交易來獲利。我們不僅保護的是老虎,我們應該讓保護野生動物成為全社會共同的責任。這次疫情的原因也與野生動物有關,大家對保護野生動物的意識極其缺乏。所以,在今年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五十八次委員長會議審議通過了調整後的全國人大常委會2020年度立法工作計劃。除了已通過的關於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決定之外,還有動物防疫法(修改)、野生動物保護法(修改)等法律。
  • 習近平談野生動物保護
    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發生以來,從國家到地方,從立法到執法、司法,各方面各環節齊發力,依法保護野生動物、嚴厲打擊野生動物及其製品違規交易、嚴厲打擊破壞野生動物資源違法犯罪活動的呼聲,空前嘹亮。黨建網微平臺梳理了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野生動物保護的部分論述,和您一起學習體會。
  • 斬斷野生動物黑產業利益鏈!保護野生動物就是保護我們自己
    無論何時何地,人類都要對大自然心存仁愛和敬畏。野生動物是自然生態系統中不可替代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維持生態平衡的重要一環。保護野生動物,才能讓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不難看出,保護野生動物是一項複雜、系統的工程,需要嚴厲打擊,更需要強化源頭治理,立法、執法、司法等各部門各方面各環節齊發力,打出保護組合拳。
  • 野生動物法啟動全面修訂 野兔、青蛙有望納入立法保護範圍
    同時,紅星新聞記者注意到,近期各省都加大了對野生動物交易的打擊力度,中國政法大學馬懷德教授牽頭的法律修改研究課題組擬建立清單模式,將野兔、山雞等野生動物納入立法保護範圍內。孫全輝告訴紅星新聞記者,人類大規模圈養野生動物只有幾十年,而禽畜被人類馴化的歷史至少有上千年,沒有任何證據顯示現存的野生動物可以被馴化,另外從基因層面來講,繁育的野生動物依然還是野生動物。所以孫全輝博士建議對人工養殖的野生動物實行全面禁貿,因為從疾病防控角度來看,野生和人工繁殖的野生動物都可以傳播病毒。
  • 野生動物是人類朋友,人類要保護野生動物
    第一:《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規定珍貴、瀕危的陸生、水生野生動物和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受國家法律保護,所以濫食野生動物是違法行為。保護野生動物 來自網絡 第二:保護野生動物就是保護人類自己。由於環境的惡化,人類的亂捕濫獵,各種野生動物的生存正在面臨著各種各樣的威脅。
  • 像保護野生動物一樣保護野生蘭花
    (8月16日半月談)  野生蘭花之所以慘遭瘋狂盜採,一個重要原因是,雖然《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將野生蘭花列為保護植物,但只限於國際交易層面,而國內相關法律法規、名錄卻沒有提供有力保護。比如,1999年公布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第一批)》,並沒有把蘭科植物列入其中。
  • 野生動物電影紀錄片製作者:保護野生動物 就是保護人類
    央廣網北京5月23日消息(記者馮會玲)5月22日是世界野生動物保護日,5月23日播出的《楊瀾訪談錄》特別專訪了野生動物的電影紀錄片的製作者,德瑞克·朱伯特和貝弗利·朱伯特夫婦。他們已經在波札那的野生環境中定居長達30年的時間,前後一共拍攝了25部野生動物的紀錄片,獲得8次艾美獎。他們用自己傳奇般的經歷告訴我們:保護野生動物,就是保護人類自己。
  • 公布禁食野生動物名錄,依法實施精準保護
    (3月26日《新京報》)  2017年1月1日起實施的新版野生動物保護法明確規定,禁止獵捕殺害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禁止無證獵捕非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特別是,近些年來,世界各地出現的SARS病毒、伊波拉病毒等重大疫情,都與野生動物密切相關,而濫食野生動物,是人感染病毒的主要途徑之一。基於此,禁止濫食食野生動物,已進入各地立法視野。
  • 野生動物養殖是人類祖先偉大創舉?野生動物保護協會致歉
    近日,《野生動物養殖是人類祖先的偉大創舉》一文引發公眾關注。該文稱,「因一次疫情就全面『禁野』將是武斷的,不科學、不理性」「對於人類而言,對野生動物產品的需求從未停止,某種意義上說已經成為『剛性需求』」。
  • 中國日報網評:保護野生動物,亦是保護人類自己
    新年伊始,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襲來。這場野生動物帶來的反擊,也再次警示著我們肆意破壞生態的後果,讓我們反思該如何正確對待野生動物。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物質精神的富足,開始讓現代的一些人不僅僅是滿足於溫飽,很多人開始追求刺激食用「野味」,有人認為野生動物對人類有獨特的滋補作用,有人圖一己之利,貽害眾人。然而實際卻是野生動物的營養元素與家禽家畜並無多大差異,同時人類新發的傳染病78%與野生動物有關或者來源於野生動物。
  • 拓展野生動物保護檢察公益訴訟案件範圍
    第三,從立法層面看,野生動物保護檢察公益訴訟案件範圍依然是非常狹窄的。姑且不說新冠肺炎疫情之前的法律,就是疫情爆發之後,有關機關出臺的有些規範性文件,對野生動物保護檢察公益訴訟案件範圍的規定,依然主要局限於對珍貴、瀕危野生動物及其製品的保護。
  • 江西財經大學陳幸歡:野生動物保護地方立法家長主義與趨同性省思
    加強野生動物保護成為全民共識,野生動物保護地方立法無疑是野生動物保護法制保障的重要一環,那麼對已有的野生動物保護地方性法規進行文本檢視,梳理其疏漏,並提出完善建議和優化路徑,無疑對後續的野生動物保護國家立法和地方立法的制定或修訂,具有積極意義。
  • 野生動物保護的法律短板與對策 | 法治論苑
    保護野生動物,禁止非法買賣、食用野生動物已勢在必行。此時此刻,法律更不能缺位,及時構建全面嚴格的野生動物保護相關法律法規刻不容緩。 自2月12日起本報推出「疫情視野下的中國野生動物保護法律構建」專題,邀請法學專家發表他們對於野生動物保護、禁止食用野生動物的立法、修法、執法以及監管的意見與建議。
  • 《山西省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施行,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共173種
    《山西省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近日修訂完成並公布施行。名錄中,屬我省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包括果子狸、狼、大白鷺等共173種。野生動物是自然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不可缺少的戰略資源。保護野生動物,既是維護生態系統平衡的重要基礎,也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抓手,更是確保國家生物安全的必然要求。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第十條和《山西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辦法》第三條,我省對《山西省重點保護名錄》進行了調整。參照國家重點野生動物名錄調整的瀕危性、珍貴性、相似性、預防性、兼容性、關注度等原則,本次調整後,《山西省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共173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