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動物電影紀錄片製作者:保護野生動物 就是保護人類

2021-01-09 央廣網

  央廣網北京5月23日消息(記者馮會玲)5月22日是世界野生動物保護日,5月23日播出的《楊瀾訪談錄》特別專訪了野生動物的電影紀錄片的製作者,德瑞克·朱伯特和貝弗利·朱伯特夫婦。他們已經在波札那的野生環境中定居長達30年的時間,前後一共拍攝了25部野生動物的紀錄片,獲得8次艾美獎。他們用自己傳奇般的經歷告訴我們:保護野生動物,就是保護人類自己。

  到2020年 野生獅子就會滅絕

  在上世紀50年代,獅子的數量是四十五萬隻。而今天,這個數量已經驟降到兩萬隻。世界上,每天有5隻獅子被殺,每七個小時有一頭犀牛被殺,每小時有5頭大象被殺。按照這樣的速度,野生獅子到2020年就會滅絕,而犀牛滅絕的時間可能更早。在非洲的波札那,政府甚至允許人們射殺偷獵者,然而儘管如此,卻仍然有人願意為了高昂的利潤鋌而走險。作為野生動物的攝影師和保護者,德瑞克?朱伯特和貝弗利?朱伯特夫婦發起了「無國界安置犀牛」的計劃。談到這裡,貝弗利略帶憤怒的語氣說道,「偷獵者為了得到犀牛角會割掉它們的面部,讓它們流血至死。」為了得到象牙、犀牛角,偷獵者往往會讓動物經歷最恐怖的死亡,然而象牙、犀牛角製品,卻從沒有一樣被證明能達到藥用的目標。「我必須要說,讓我們收手吧,這是21世紀了,我們這一代和下一代能夠負起保護它們的責任。」

  偷獵者想要我們的性命

  德瑞克·朱伯特和貝弗利·朱伯特夫婦以拍攝野生動物為職業,已經在波札那的野生環境中定居長達30年的時間。他們用鏡頭紀錄了一個個發生在動物身上真實而又發人深省的故事,並希望通過這些紀錄片號召更多人加入到保護野生動物的行動中。多年來,他們遊說波札那政府反對捕獵,成功地阻止了捕殺獅子、獵豹等野生動物,而在這一過程中,朱伯特夫婦也徹底惹惱了獵人們。偷獵者曾多次撞擊他們的飛機,卸掉飛機的剎車,倒掉飛機的燃料,甚至向他們的營地開槍。「有一天有人給了我一張紙條,上面寫著:『我們知道你們住哪兒。我們也知道是你們帶軍方到我們的偷獵營地,所以我們會來殺你的。』 我在風中撕掉了紙條。那不會阻止我們的,因為我們對這件事滿懷熱情。」

  「兇猛」只是它們的其中一面

  至今,朱伯特夫婦已經為國家地理拍攝了25部紀錄片,獲得了8項艾美獎。在他們的影片中,很多鏡頭令人嘆為觀止,也不禁讓人想問,他們是怎麼捕捉到這樣精彩的瞬間而不遭到攻擊呢?德瑞克說,他們最大的秘訣在於捨得花時間,最長的一次紀錄是花費了七年的時間。「在那七年裡,每個夜晚我們都從下午4點在外面守候到第二天9點,更多是對身體的挑戰。」也就是在這樣的朝夕相處中,讓朱伯特夫婦對這些掠食動物有了更深的理解,他們看到這些動物與人類有著同樣的情感,母獅會為了幼崽的生存和水牛廝殺,大象在死去的同伴身邊會哭泣,獵豹在小猩猩面前展現出了讓人意想不到的母愛。「人們在看到食肉動物的時候,都把它們稱為兇猛的動物。但那隻佔它們生活中很小的比重。捕獵也僅僅是為了生存。每一隻動物都有自己的性格和價值觀。」

  30多年的野外生活中,朱伯特夫婦也曾想過回歸城市的生活,擁有自己的孩子,但最終對於動物的愛還是勝過了一切,「我們拍過的影片,與我們一起相處過的動物,它們就是我們的孩子。」

相關焦點

  • BBC保護野生動物的紀錄片,計劃在下半年重啟,拍攝成本或增高
    在特殊時期不僅是生化系列電影重新走紅,還有一類電影也重新走入了人們的視線——保護野生動物的紀錄片。說起與野生動物有關的影片,很多人的第一反應並不是好萊塢的大型電影,而是BBC的紀錄片。BBC這些關於大自然動物的紀錄片,其拍攝的質量以及效果,絲毫不比好萊塢的大製作電影差。
  • 野生動物是人類朋友,人類要保護野生動物
    按照世界公認的標準,一個物種的數量少到以百計算時,即為瀕危野生動物。人與動物的和諧 來自網絡 為什麼要保護好野生動物? 第一:《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規定珍貴、瀕危的陸生、水生野生動物和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受國家法律保護,所以濫食野生動物是違法行為。
  • 斬斷野生動物黑產業利益鏈!保護野生動物就是保護我們自己
    無論何時何地,人類都要對大自然心存仁愛和敬畏。野生動物是自然生態系統中不可替代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維持生態平衡的重要一環。保護野生動物,才能讓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非法收購、運輸、出售野生動物及其製品,非法狩獵、殺害野生動物等現象依然嚴重,單靠刑事打擊遠遠不夠,必須拓展野生動物保護方式,積極運用公益訴訟加以保護。」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湯維建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指出。「野生動物保護領域公益訴訟已成為檢察機關一項重點工作。」
  • 疫情下的野生動物保護立法反思:既是保護野生動物,更是保護人類自己
    不得不提的是,新冠肺炎疫情再一次將人們推到這個現實問題面前:食用野生動物「之禍」未曾停止,如何把控野生動物交易與如何保護野生動物等等諸多問題,亟待更多的思考。 野生動物之「禍」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鍾南山院士曾公開表明,病毒極大可能來源於野生動物。
  • 野生動物養殖是人類祖先偉大創舉?野生動物保護協會致歉
    聲明稱,《野生動物養殖是人類祖先的偉大創舉》一文出自協會保護繁育與利用委員會下屬的蛙類養殖專業委員會自辦微信公眾號。近日,《野生動物養殖是人類祖先的偉大創舉》一文引發公眾關注。該文稱,「因一次疫情就全面『禁野』將是武斷的,不科學、不理性」「對於人類而言,對野生動物產品的需求從未停止,某種意義上說已經成為『剛性需求』」。
  • 穿山甲列為一級野生保護動物,保護瀕臨滅絕野生動物,從現在開始
    很多人對於野生動物非常陌生,甚至不少人都不知道哪一些野生動物是處於哪一個保護級別的,而頻臨滅絕的野生動物有哪些更是鮮有人知。 在地球這個大家庭中,野生動物自始至終都是特別寶貴的資源與價值,對於人類來說不僅僅只限於其生存所擁有的特殊意義,還包含著對於生物發展與繁衍的研究價值。
  • 鍾俊凱:保護野生動物
    成都市雙流區九江小學六年級3班 鍾俊凱地球是一個很美的星球,可現在人類砍伐樹木、亂丟垃圾、捕殺動物,地球把一切都給了人類,人類對做過的事情是否慚愧呢?人類還無節制地侵佔植物王國的領地,坐視一個個物種的滅絕:1681年,僅存於印度模里西斯島的渡渡鳥滅絕;1800年,紐西蘭的恐鳥滅絕;1844年,生活在大西洋的各個島嶼上的大海雀滅絕;1941年,生活在阿拉伯半島的阿拉伯鳥滅絕……還有許多動物,正在慢慢消失。
  • 綠髮會秘書長周晉峰:保護野生動物就是守護人類自身的棲息地
    綠髮會秘書長周晉峰:保護野生動物就是守護人類自身的棲息地 2020-03-08 來源 :公益時報  作者 : 隋福毅 要不是新冠病毒的來勢洶洶,或許《野生動物保護法》不會即將迎來修法的這一刻。 「其次,野生動物在生態系統中與細菌和病毒互為食品,互為依託,互為棲息地。它們在遷徙和移動過程中會攜帶大量細菌和病毒,但都可以和平共處。可是,這些病毒可能對人類是致命的。並且野生動物身上的病毒無時無刻不在發生著變異。一次基因變異就可能出現適合人類傳播的病毒,這是不可控的。」周晉峰補充道。
  • 保護水生野生動物
    本報記者 文波 攝本報訊 為進一步加強水生野生動物的保護,規範馴養繁殖秩序,加快保護發展和合理利用水生野生保護動物資源,11月16日至12月11日,廣東省漁政總隊中山支隊以「雙隨機一公開」的方式,開展新一輪的水生野生動物保護專項執法。11月24日上午,記者隨執法人員先後來到港口鎮西九龍龜業養殖場及石岐區碧湖西街的一個家庭養龜場。
  • 像保護野生動物一樣保護野生蘭花
    (8月16日半月談)  野生蘭花之所以慘遭瘋狂盜採,一個重要原因是,雖然《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將野生蘭花列為保護植物,但只限於國際交易層面,而國內相關法律法規、名錄卻沒有提供有力保護。比如,1999年公布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第一批)》,並沒有把蘭科植物列入其中。
  • 野生動物保護倡議書
    為保護野生動物,建設生態家園,擁抱綠色生活,維護公共衛生安全,我們倡議:    一、嚴格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陸生野生動物保護實施條例》《重慶市野生動物保護規定》等法律法規規定;不非法獵捕、交易、加工、製作、運輸野生動物及其製品,新冠病毒疫情期間不交易、運輸、宰殺人工繁育的野生動物及產品;    二、不在菜譜及任何招貼廣告中出現
  • 全球野生動物滅絕三分之二,保護野生動物是人類的責任,也是使命
    世界自然基金會份最新報告顯示,在近半個世紀時間裡,全球野生動物滅絕了2/3以上,而人類活動是這一變化的根本原因。而且地球生態系統的破壞,更進一步威脅了100萬個物種,他們面臨著在未來數10年滅絕的風險。保護野生動物,不僅是因為動物和人類的命運交織在一起,更因為它們也是大自然的主人,他們本該享受大自然賜予他們的美好家園。
  • 全球野生動物滅絕三分之二,保護野生動物是人類的責任,也是使命
    保護野生動物,不僅是因為動物和人類的命運交織在一起,更因為它們也是大自然的主人,他們本該享受大自然賜予他們的美好家園。無論是在非洲大草原上馳騁的獅子,還是生活在奧力凡特沼澤地裡的野兔,它們都與人類一樣具有七情六慾,有它們為生活而付出的努力和才智。
  • 周晉峰接受奧地利電視臺紀錄片採訪,介紹中國野生動物保護現狀
    關注中國綠髮會,訂閱綠色未來5月9日,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簡稱「中國綠髮會」)秘書長周晉峰博士接受了奧地利電視臺COVID19新冠疫情專題紀錄片製作導演Harald Pokieser採訪,介紹自疫情暴發以來,中國野生動物保護現狀及社會組織在打擊野生動物非法交易、生物多樣性保護等方面的積極努力
  • 習近平談野生動物保護
    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發生以來,從國家到地方,從立法到執法、司法,各方面各環節齊發力,依法保護野生動物、嚴厲打擊野生動物及其製品違規交易、嚴厲打擊破壞野生動物資源違法犯罪活動的呼聲,空前嘹亮。黨建網微平臺梳理了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野生動物保護的部分論述,和您一起學習體會。
  • 福建重拳執法保護水陸野生動物 嚴厲打擊濫食野生保護動物
    近日,提請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次會議審議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修訂草案)》(以下簡稱《草案》)吸引了社會各界廣泛關注,福建省頻繁開展相關執法行動和宣傳活動。 「觀賞野生動物可到動物園,不要籠養野生保護動物,更不能去食用這些野生保護動物。」
  • 保護野生動物,他們吹響集結號!
    12月18日,營口市野生動物保護協會正式成立,與此同時,協會開設的位於市民服務中心附近的野生動物標本展覽館免費向市民開放。市野生動物保護協會秉承著「同一藍天 共同家園」的理念,以保護野生動物,拯救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維護生物多樣性和生態平衡,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為宗旨,配合市林業草原局等野生動物保護部門,為我市野生動物保護工作貢獻力量。市野生動物保護協會雖然剛剛成立,但是協會的會員們卻早已開始了保護我市野生動物的工作。
  • 保護野生動物,維持生態平衡
    由於棲息地的喪失、人類持續不斷的偷獵,全球野生虎僅剩約4000隻,而我國野生東北虎也僅僅存約30隻。在過去的100年裡,全世界野生虎的數量從10萬隻銳減到如今的4000隻。你知道嗎,有很多動物從小就要被迫訓練高難度動作,高臺跳躍、鑽火圈等表演,完成不了就遭抽打,淪為了取悅人類的玩具。多少動物為此付出生命,它們得不到自由,過著本不屬於它們的生活。
  • 野味是人類剛需 ?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致歉
    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18日發布聲明,對《野生動物養殖是人類祖先的偉大創舉》一文致歉。該文稱,「因一次疫情就全面『禁野』將是武斷的,不科學、不理性」「對於人類而言,對野生動物產品的需求從未停止,某種意義上說已經成為『剛性需求』」。
  • 保護野生動物就是保護人類自己——解讀構建生物安全法律法規體系...
    為持續依法加大野生動物保護力度,促進社會文明進步,宿遷市人大常委會將於近期對「一決定一法」(一法為《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及《江蘇省野生動物保護條例》在宿遷市的實施情況進行執法檢查。即日起,《法規實施在宿遷》專欄將普及保護野生動物的重大意義、相關法律知識,介紹宿遷市宣貫情況,進一步增強社會公眾的生態環境保護和公共衛生安全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