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是世界愛虎日。由於棲息地的喪失、人類持續不斷的偷獵,全球野生虎僅剩約4000隻,而我國野生東北虎也僅僅存約30隻。
在過去的100年裡,全世界野生虎的數量從10萬隻銳減到如今的4000隻。你知道嗎,有很多動物從小就要被迫訓練高難度動作,高臺跳躍、鑽火圈等表演,完成不了就遭抽打,淪為了取悅人類的玩具。多少動物為此付出生命,它們得不到自由,過著本不屬於它們的生活。每年還有100多隻老虎被殺害後製成虎製品,人類進行非法交易來獲利。我們不僅保護的是老虎,我們應該讓保護野生動物成為全社會共同的責任。
這次疫情的原因也與野生動物有關,大家對保護野生動物的意識極其缺乏。所以,在今年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五十八次委員長會議審議通過了調整後的全國人大常委會2020年度立法工作計劃。除了已通過的關於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決定之外,還有動物防疫法(修改)、野生動物保護法(修改)等法律。針對疫情暴露出的問題,結合動物防疫法等法律的修改工作,有針對性地開展普法工作,引導群眾認識到防範人畜共患病的重要性,已經是一件必須要做的事情。我們應該去了解這些法律,不食用它們,不去打擾他們,呼籲周邊的人一起保護。
說了這麼多我們應該保護動物,而我們為什麼要保護野生動物呢?
野生動物是大自然的產物,自然界是由許多複雜的生態系構成的,這些環環相扣的生物鏈其中任何一環被破壞,都可能給人類帶來難以承受的後果。
在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我國曾因成群結隊的麻雀吃糧食而將其當成害蟲進行大量捕殺,麻雀大幅消失後,致使一些地區蟲害失去了自然天敵的抑制而泛濫生長,甚至出現了饑荒。
人類無節制的捕殺、食用、消費野生動物,帶來的只有環境汙染、多種動物瀕臨滅絕、病毒傳播……所以,保護野生動物,意在維護生態平衡,也是在保護人類自己。(資源來自於網絡)
護理系 宣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