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從哪裡來?又往哪裡去?這是生物學問題,也是哲學問題。但是單從字面上來說,現在廣為人知的、被大部分人承認的,還是生命是經過億萬年逐漸進化而來的。
重回剛才的問題:生命怎麼來的。
要想知道這個問題,首先得知道我們身處的這片土地是怎麼來的?土地來源清楚後,還要知道環境怎樣形成的?然後是第一個生命怎樣進化來的?隨著不斷發展,生命越來越多,人類逐步出現,最後形成現在的世界。
《生命簡史》通過一幅幅圖畫向我們展示了這個生命起源和消逝的過程。
宇宙的起源、我們的家園、生命的搖籃、最初的生命、生命大爆發、從蟲到魚……第一次生物大滅絕、第二次生物大滅絕、第三次生物大滅絕……再到第五次生命大滅絕、哺乳動物的演化史、植物進化史、人類走向世界、現代文明……沒有說教、沒有連篇累牘,只有一幅幅生動的圖片和清晰簡潔的介紹與注釋,告訴我們過往億萬年一幕幕經過與現代人們對事情的猜測。
這種圖畫的《生命簡史》是專門為孩子們準備的,因此簡潔易懂,它又是為大人準備的,在複雜艱深的著作中,向大人也普及了宇宙與生命知識。
最讓人在意的是,研究後發現,地球這億萬年已經經歷了至少五次生物大滅絕事件,每次滅絕事件的發生不是一蹴而就,也不是立刻就完成的,而是在遭受險惡環境後,又經過多年,生命逐漸缺乏生存的條件,而引起食物鏈的崩潰,一個個生命、一類類生命,一環套一環逐漸死亡消失的。
當時,那些時期的地球霸主多種多樣,從細胞,到蟲子和魚,到脊椎動物、爬行動物和兩棲動物,再到哺乳動物,不論是三葉蟲、大魚,或是恐龍,每一個時期的地球霸主,無一例外都是誕生於前一個時代的微末,在下一個時代發展,在下下一個時代滅亡或者消失。在這「霸主」不斷變化的情況下唯一不變的就是身處的環境在不斷變遷。
現在,地球上的霸主是——人類。
科技發展帶來的機器、能源大發展,也伴隨資源的大量消耗與環境的持續惡化,地球上的生物也在逐漸減少,於是我們開始思考,地球是否將迎來第六次世界大滅絕?
塑料遍布、石油汙染、非法採集與狩獵……樁樁件件都是環境改變的點。當一個個點成為面,面成為體之後,會迎來什麼呢?
丁仲禮院士說:保護環境不是為了保護地球,是為了保護我們自己。地球二氧化碳含量比現在高几十倍幾百倍的時候有的是,溫度比現在高或低幾十倍、幾百倍時候有的是,這個時候毀滅的不是地球,而是地球上的物種。
保護地球就是保護我們自己,這才是環境保護的目的。也是阻止第六次生物大滅絕的唯一辦法。
「以史為鏡,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歷史是最好的老師,弄清楚歷史是現代的責任,也是未來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