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環境我們該怎麼做?

2020-12-03 愛笑的吳生

地球是我們人類唯一賴以生存的地方,是我們的家園。保護地球,珍愛環境是每個地球人的責任。古往今來,地球媽媽用甘甜的乳汁哺育了無數代子孫。原來的她被小輩們裝飾得楚楚動人。可是,現在人類為了自身的利益,將她折磨得天昏地暗。人類只有一個地球;而地球正面臨著嚴峻的環境危機。「救救地球」已成為世界各國人民最強烈的呼聲。

據我收集到的一份報告說:「環境問題是由於人類不合理地開發和利用自然源所造成的。觸目驚心的環境問題主要有大氣汙染、水質汙染、噪聲汙染、食品汙染、不適當開發利用自然資源這五大類。」一個個鐵一樣的事實告訴我們,它們像惡魔般無情地吞噬著人類的生命。「真正檢驗我們對環境的貢獻不是言辭,而是行動。」

1.節約用水。水是生命的源泉,我們要節約用水。大家都知道非洲是一個缺水大國,除蒙羅利亞地區會頻繁降雨,其餘地區降水量非常少,非洲人民常年遭受著旱災帶來的磨難。

2.少砍少伐。樹木可以淨化空氣、調節氣候、防風降噪,是人類最好的保健衛士。

3.拒絕血腥。很多動物已經瀕臨滅絕,但人類為了謀取利益,還是傷害了它們:用鱷魚皮製成了各種包包、各種鞋子,行李箱……

地球是我們人類唯一賴以生存的地方,是我們的家園。我們不能因為一時利益而將她斷送在我們手中。現在的地球危在旦夕,森林少了,小鳥少了,美麗的小橋流水的自然環境不見了,河裡餵魚沒有不人工供氧就要翻池了。現在沙塵暴多了,流行病多了,勞累一生的人們頤養天年的幾乎不見了,各類的癌症蠶食著我們一個又一個的地球人。

為了更好地保護我們自己的家園,我們要攜起手共同努力。「前人栽樹,後人乘涼」,為了給下代留下一片綠蔭,讓我們一同張開手,出一份力,共同保護地球環境吧!

相關焦點

  • 保護環境我們普通人應該做什麼?該怎麼做
    手下留情,足下留青,愛護環境,人人有責。外出少開機動車,多騎電動車或自行車。保護環境人人有責,要從小處做起,要持之以恆。比如在戶外活動,登山郊遊,要處理好垃圾,不要隨地丟棄,破壞景觀也汙染環境。
  • 土壤汙染危害大 保護土地我們應該怎麼做?
    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土壤是我們賴以生存的根基,每年的青少年高校科學營,南京大學土壤專題營都為營員們帶來土壤專題講座及實踐操作活動,這些營隊活動,加強了營員們對土壤的認識,也極大地拓寬了營員們的視野。今天我們也來學習一下關於土壤的相關知識,認識土壤汙染的危害,了解保護土地的重要性。
  • 海闊憑魚躍|保護海洋環境,我們能做些什麼?
    「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詩人沒有想到一千多年後的今天司空見慣的景象恐將淪為遙遠的夢想2019年世界海洋日呼籲:「珍惜海洋資源 保護海洋生物多樣性」或許是時候思考:我們對海洋做了什麼?未來,我們又該何去何從?人類對海洋做了什麼?海洋保護協會的數據顯示,陸地活動佔了海洋塑料汙染的80%以上,僅有不到20%來自海洋活動,比如漁業和船舶。海洋是一個巨大的連通系統,洋流、潮汐、大氣運動,都會造成海洋垃圾的到處移動。
  • 演練︱如遇地質災害,我們該怎麼做?快來看看!
    演練︱如遇地質災害,我們該怎麼做?快來看看!我們怎麼預防呢?END內容:南川融媒體中心 (部分內容來自中國氣象科普)圖片:甘昊旻原標題:《演練︱如遇地質災害,我們該怎麼做
  • 我們該如何保護海洋,捍衛地球家園
    近些年來,海洋保護區是保護海洋生物及其棲息地、重建海洋生物多樣性、修復海洋生態系統和維持重要生態服務的關鍵工具。並且,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國家、國際間組織、研究機構和NGO等,基於科學家的建議,呼籲和支持在2030年之前保護全球至少30%的海洋。
  • 我們該如何保護海洋,捍衛地球家園!
    近些年來,海洋保護區是保護海洋生物及其棲息地、重建海洋生物多樣性、修復海洋生態系統和維持重要生態服務的關鍵工具。並且,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國家、國際間組織、研究機構和NGO等,基於科學家的建議,呼籲和支持在2030年之前保護全球至少30%的海洋。
  • 雙西生態景觀和文化保護該怎麼做?專家為二者「把脈問診」
    杭州市生態環境局水生態環境處處長陳天力說:「西湖定位是歷史文化高峰,要做優做強。西溪是定位自然生態之美,內在是最重要的。」 「從更加長遠的角度來說,我們的眼光要留有今後發展的空間。」雙西生態保護怎麼做? 保護生物多樣性,加強生態保護區建設 「現在西湖水那麼乾淨,遊客可以一眼看到湖底大量的水生植物,卻不知道有個水下森林的概念。」姜青青建議,可以加強西湖水下森林的建設,做好傳播設計,為公眾上好生態課,而西湖的經驗同樣可以被西溪溼地所借鑑。
  • 世界地球日:我們應該為保護環境做些什麼
    世界地球日(Earth Day)即每年的4月22日,是一個專為世界環境保護而設立的節日,旨在提高民眾對於現有環境問題的意識,並動員民眾參與到環保運動中,通過綠色低碳生活,改善地球的整體環境。人類只有一個地球,如何珍愛我們的藍色家園?1我們日常生活中怎麼做才能保護地球呢?
  • 保護生物多樣性 我們應該怎麼做?
    圖片:李彬彬 而保護地該建多少的問題,2010年,在日本名古屋召開的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方大會第十次會議上,科學家們提出了一個目標:2020年,保護至少17%的陸地和內陸水域,以及至少10%的沿海和海洋區域。
  • 地球物種在被滅絕,我們該自身做起保護環境
    在次月也就是六月份,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宣布:中國穿山甲在中國大陸已功能性滅絕。 工業革命之後科技高速發展,我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質的飛躍,但人們似乎忘記了人類只是自然中微不足道的一份子
  • 我們要怎麼保護環境
    我們要怎麼保護環境?對於保護環境,需要做的事情有很多很多。無論是過去、現在,還是未來,環境永遠是我們生存的必要條件,愛護環境,從自我做起。
  • 我們人類要愛護環境,是為了保護地球?別自欺欺人了
    所以就開始有人們呼籲保護環境,「保護環境」的口號聲是越來越大。人們發現自己犯下的錯誤後開始用保護環境的方式來實現對自己生存環境的改善。而還有一些人,呼籲的不是「保護環境」而是「保護地球」。仿佛我們並不是在擔憂自身而是在心疼這個被我們璀璨的差不多的地球。
  • 該怎樣保護我們的紅樹林?
    此外,紅樹林還是一個巨大的碳庫,固碳能力遠遠高於我們熟知的任何森林系統,包括熱帶雨林。我們人類生產生活排出來的二氧化碳,都被轉化成了紅樹林地上厚厚的一層沉積物。人類活動致其加劇退化但是,上世紀50年代,中國有近5萬公頃的紅樹林,到2001年卻只剩下了2.2萬公頃——我們失去了超過一半的紅樹林。天然紅樹林的境況岌岌可危,而紅樹林生態系統為我們人類提供的生態服務也漸漸退化。
  • 科普知識丨保護生物多樣性 我們應該怎麼做?
    圖片:李彬彬 而保護地該建多少的問題,2010年,在日本名古屋召開的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方大會第十次會議上,科學家們提出了一個目標:2020年,保護至少17%的陸地和內陸水域,以及至少10%的沿海和海洋區域。
  • 現代環境倫理學:如何保護我們的地球家園?
    在我的原則看來,企鵝之所以重要是因為人們喜歡看它們在巖石上蹣跚的姿態,我對為了它們的目的而保護它們不感興趣。上述看法反映了「人類本位論」倫理學的基本立場,自然界的生物沒有獨立價值,自然界的意義完全是為了滿足人的需要;人們保護環境也是為了人類利益,並非為了其他生物,如極地企鵝。
  • 保護環境手抄報:保護地球,我們唯一的家園
    回到家後,我陷入了沉思:這就是我們人類對大自然,對自己身邊的環境所做的一切嗎?那麼,在這個地球上,我們人類面臨的是怎樣的一種處境?為此我上網作了一個關於環境汙染和保護的調查。  人們從大地深處盡情採集來自然上億年的結晶--煤,石油,天然氣,把他們據為己用,但卻又隨意把二氧化硫。
  • 四年級上口語交際《我們與環境》:身邊存在的環境問題和保護環境
    四年級上口語交際《我們與環境》:身邊存在的環境問題和保護環境一、明確學習目標根據題目的提示和圖片,能圍繞身邊存在的環境問題和可以做些什麼來保護環境和同學進行交流,在交流中能做到圍繞話題發表看法。二、我們身邊存在哪些環境問題?1.汙染物排放總量還相當大,遠遠高於環境自淨能力; 工廠裡生產過程排出的廢水直接排到河裡; 工廠裡排出的廢氣汙染大氣;工業汙染治理任務仍相當繁重;2.人類大量使用化肥、農藥,日常生活和工業生產產生的廢水、廢渣和垃圾越來越多。
  • 400萬噸「海洋垃圾」正逼近中國,人類該如何保護環境?
    400萬噸「海洋垃圾」正逼近中國,人類該如何保護環境?近幾年我們時常聽聞有水怪,而這所謂的水怪究竟是什麼呢?一直以來,環境問題都是令人關心的問題,如果不好好處理,這些汙染可能會危害人們的生命安全。近幾年,人們慢慢的洗心革面,逐漸意識到了保護環境的重要性,亡羊補牢為時已晚,我們之前釀成的錯誤最終會以慘烈的方式報復回來。
  • 【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保護我們的生存環境
    【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保護我們的生存環境 2020年05月18日22:15  來源:濟寧新聞客戶端 5月22日,是聯合國確定的「國際生物多樣性日」。
  • 保護海洋生態環境,讓我們一起為大自然發聲
    ——對潛水教練開展「保護珊瑚,保護海洋」培訓活動——◇◆◇◆◇◆◇◆◇◆◇◆◇◆◇◆◇◆◇◆◇◆◇◆◇◆◇◆◇◆◇◆◇◆◇◆◇◆◇◆◇◆◇◆◇◆◇◆◇◆◇◆◇◆◇◆一、嚴禁每位員工及遊客帶走沙子、貝殼在海邊遊玩或者潛水,嚴禁遊客、員工捕捉、採摘海洋生物或攜帶出島,禁止任何人從沙灘上帶走沙子、貝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