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汙染危害大 保護土地我們應該怎麼做?

2020-12-03 北極星環保網

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土壤是我們賴以生存的根基,每年的青少年高校科學營,南京大學土壤專題營都為營員們帶來土壤專題講座及實踐操作活動,這些營隊活動,加強了營員們對土壤的認識,也極大地拓寬了營員們的視野。

今天我們也來學習一下關於土壤的相關知識,認識土壤汙染的危害,了解保護土地的重要性。

土地被汙染了,危害有多大?

土壤汙染不同於水體汙染和大氣汙染,具有隱蔽性、滯後性和累積性等特點。這些特點導致土壤汙染不達到一定含量或濃度就不易察覺且修復難度大、成本高,一旦形成汙染,危害極為嚴重。在極端情況下可能產生急性健康風險,造成受體的死亡。

比如,人們會由於長期暴露在低濃度汙染中產生慢性健康影響,臨患各種惡性疾病。以有機氯農藥為例,長期暴露可能造成肝癌、免疫缺陷、淋巴癌、腎衰竭、中央神經系統受損、生殖系統疾病等疾病風險。這種危害即使不在受到汙染的第一代受體生命周期發病,也有可能通過母嬰傳播給下一代,造成不可預估的危害。

被汙染的土地其實很難修復

有人會說,土地被汙染了,就好好治理唄!但事實上並沒有那麼容易。

現有治理技術體系中,客土法、填埋法等工程技術見效快但治標不治本,而且成本高、無法應用到大面積的汙染土壤;化學修復技術所用的藥劑等只能針對某一場地或某一類汙染物,普適性較差,同時可能引入二次汙染;生物修復技術處理周期長,見效緩慢,工程案例少。整個行業內沒有成熟的技術體系,很難應對我國複雜的土壤汙染狀況和修復需求。

以常州外國語學校汙染事件為例,建校原址是一些農藥生產企業,在生產和搬遷過程中,遺留大量的揮發性、半揮發性有機汙染物,雖然經過簡單的填埋和處置,但由於沒有完全修復,這些揮發性的有機汙染物還存在緩慢滲透和擴散等問題,等同於埋在地下的一顆「化學定時炸彈」,爆炸後的危害極大。

保護土地我們可以怎麼做?

未來,我們希望這些有「毒」的土地最好不要再增加,從根源上就做好土地的保護工作。

其次,土壤修復與治理應該以技術創新為導向,以多領域合作為基礎,採用政企聯合、多方買單的資金來源形式,建立土壤修復行業的上中下遊全產業鏈,使土壤修復治理工作切實可行。

最後還要不斷完善土壤汙染治理的法律法規,從源頭上杜絕土壤汙染的發生。

希望未來,我們能都在一片健康的土地上,快快樂樂、平平安安地生活!

延伸閱讀:

專訪|胡振琪:我的「土地復墾與生態修復」觀

北極星環保網聲明:此資訊系轉載自北極星環保網合作媒體或網際網路其它網站,北極星環保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相關焦點

  • 土壤汙染問題日益嚴重,土壤檢測儀器需求大
    土壤汙染是指人類活動所產生的汙染物質通過多種途徑進入土壤,其數量和速度超過了土壤的環境容量和自淨能力,汙染物質的積累逐漸佔據優勢,導致土壤自然功能的失調,土壤質量下降,影響作物的生長發育,最終危害人體健康的現象。
  • 環保科普 | 土壤汙染究竟有哪些危害?
    環保科普 | 土壤汙染究竟有哪些危害?土壤你可能會覺得很常見甚至有些不起眼但它的重要性卻是不可替代也不言而喻的今天的土壤面臨著嚴重的汙染已經影響到了食品安全與農業可持續發展而土壤卻是難以再生的資源今天就讓我們來看看土壤汙染的嚴重性
  • 地球的故事 | 土壤汙染,曾經的隱痛已擺在我們面前
    這份名為《土壤汙染:隱藏的現實》的報告指出,工業化、戰爭、採礦和農業集約化在全球範圍內都造成了土壤汙染,而城市的發展導致土壤成為了日益增多的城市廢物的填埋場。是什麼導致了土壤汙染?它與我們的生活又有哪些千絲萬縷的聯繫?這個曾經被隱藏和忽略的現實正因人們健康意識的提升而受到高度關注。
  • 環境保護部就《土壤汙染防治行動計劃》答問
    與大氣和水汙染相比,土壤汙染具有隱蔽性,防治工作起步較晚、基礎薄弱。為此,我們重點在開展調查、摸清底數,推進立法、完善標準,明確責任、強化監管等方面提出工作要求。同時,提出要堅決守住影響農產品質量和人居環境安全的土壤環境質量底線。二是堅持突出重點、有限目標。國內外實踐表明,解決好土壤汙染問題需要付出長期艱苦的努力。
  • 中國土壤汙染形勢嚴峻:已通過食物鏈進入人體
    趙其國:這個等三年有兩個原因,一個原因是技術體系我們還沒有完善,另外一個是土壤汙染工作得到的支持度還不夠。  《瞭望》:為何三年以後就會可以呢?  趙其國:我估計大概三年以後,大環境會有改變,大家都能提高認識,而且我們的工作也要跟上,這三年我們抓住土壤汙染的典型來分析,同時要積極宣傳,以期培養公眾對土壤汙染問題的認識。
  •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壤汙染防治法
    第二條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及管轄的其他海域從事土壤汙染防治及相關活動,適用本法。本法所稱土壤汙染,是指因人為因素導致某種物質進入陸地表層土壤,引起土壤化學、物理、生物等方面特性的改變,影響土壤功能和有效利用,危害公眾健康或者破壞生態環境的現象。第三條 土壤汙染防治應當堅持預防為主、保護優先、分類管理、風險管控、汙染擔責、公眾參與的原則。
  • 保護生物多樣性 我們應該怎麼做?
    如何保護生物多樣性? 為了減緩物種滅絕和生物多樣性喪失的速率,人們選擇了建立保護地,而這也成為了公認相對有效的方式。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這樣定義保護地:通過法律及其它有效方式用以保護和維護生物多樣性、自然及文化資源的土地或海洋。
  • 土壤汙染隱患排查怎麼做?趕緊看看這份指南
    七、企業用地用途變更,依法開展土壤汙染狀況調查並將調查報告報生態環境主管部門備案   1.《土壤汙染防治法》第六十七條 土壤汙染重點監管單位生產經營用地的用途變更或者在其土地使用權收回、轉讓前,應當由土地使用權人按照規定進行土壤汙染狀況調查。
  • 西鄉縣開展《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壤汙染防治法》專題培訓
    培訓會上,特別邀請到了陝西理工大學化學與環境科學學院環境系主任、環境科學專業博士宋鳳敏教授作了《土壤汙染防治法》的專題輔導培訓。宋教授通過土壤汙染案例,分析解讀了全國土壤汙染狀況以及土壤汙染的具體原因、危害後果和社會影響。同時,系統講解了土壤汙染防治法出臺的目的、背景及立法難點、重大意義,並對立法條文、亮點進行了全面深入的解讀。
  • 土壤汙染處理技術盤點
    我國土壤汙染現狀我國土壤汙染現狀土壤汙染大致可分為:重金屬汙染、有機物汙染、油汙染。經權威發布,全國土壤汙染超標率達16.1%。土壤汙染的危害(如糧食減產,糧食收到汙染無法食用)土壤汙染導致食物品質不斷下降。土壤汙染危害人體健康。土壤汙染會使汙染物在植(作)物體中積累,並通過食物鏈富集到人體和動物體中,危害人畜健康,引發癌症和其他疾病等。土壤汙染導致其他環境問題。
  • 造成土壤汙染的原因有哪些?
    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土壤是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物質基礎,關係人民群眾身體健康,關係美麗中國建設,保護好土壤環境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維護國家生態安全的重要內容。2018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強調,要強化土壤汙染管控和修復,有效防範風險,讓老百姓吃得放心、住得安心。
  • 土壤汙染治理現狀、問題與對策研究
    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摘要:在城市化、農業化和工業化全面發展的背景下,各種汙染物到處隨機排放,導致土壤環境遭受到嚴重的汙染,不僅危害到土壤,還危害到人們的身體健康,土壤汙染問題得到政府部門高度的重視,並制定了一些有效的措施加以防治,但是由於重金屬類、藥物類、生物類、化學類等汙染物排放量較多,且情況比較複雜,給土壤汙染防治工作帶來一定的難度,影響到土壤汙染防治的效果,所以當下必須要高度重視土壤汙染防治工作
  • 推進土壤汙染防治 打贏淨土保衛戰
    土壤是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物質基礎,加強土壤環境保護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維護國家生態安全的重要內容。為了保證人民吃得放心、住得安心,近年來,高新區全面貫徹落實《土壤汙染防治行動計劃》,紮實推進土壤汙染防治工作。一是建立土壤汙染防治機制。
  • 科普知識丨保護生物多樣性 我們應該怎麼做?
    如何保護生物多樣性? 為了減緩物種滅絕和生物多樣性喪失的速率,人們選擇了建立保護地,而這也成為了公認相對有效的方式。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這樣定義保護地:通過法律及其它有效方式用以保護和維護生物多樣性、自然及文化資源的土地或海洋。
  • 提升土壤保護知識與意識 專家呼籲守護人類生命線
    多年來,我國土壤環境面臨著沙漠化、土壤汙染等諸多問題,亟需大眾的了解與重視。北京林業大學水土保持學院副教授高廣磊指出:「我國從上個世紀五十年代開始,沙漠化土地面積不斷增加。一直到上個世紀末,沙漠化土地的擴張速度都非常快。
  • 土壤汙染危及「米袋子」「菜籃子」
    一、土壤汙染的種類有哪些? 土壤汙染物大致可分為無機汙染物和有機汙染物兩大類。無機汙染物主要包括酸、鹼、重金屬、鹽類、放射性元素銫和鍶的化合物、含砷、硒、氟的化合物等。有機汙染物主要包括有機農藥、酚類、氰化物、石油、合成洗滌劑以及由城市汙水、汙泥及廄肥帶來的有害微生物等。
  • 土壤汙染防治行動計劃德陽市工作方案
    全面落實中央、省委關於綠色發展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和市委《關於推進綠色發展建設美麗德陽的決定》,緊緊圍繞「三大發展戰略」,堅持以改善土壤環境質量為核心,以保障農產品質量和人居環境安全為出發點,按照「預防為主、保護優先、風險管控」的原則,突出重點區域、重點行業和重點汙染物分類別、分用途、分階段治理,嚴控新增汙染,逐步減少存量,形成政府主導、企業擔責、公眾參與、社會監督的土壤汙染防治體系,為建設美麗德陽提供良好的土壤環境保障
  • 土地資源遭受破壞,人類該如何去改善現狀
    我們腳踏的土地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資源。但是現在人類的很多做法正在破壞著這一片土地,下面讓我們來了解一下哪一些做法會破壞土地環境吧。人為因素是不合理的開發會導致土地質量下降,亂開墾跟使用農藥等,會導致土地沙漠化、土壤汙染、土壤鹽鹼化跟土壤肥力下降等。而自然因素有大風、暴雨、乾旱與洪水等,會導致土地沙化、流失等。
  • 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內蒙古自治區土壤汙染防治...
    一、指導思想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中央、國務院工作部署,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山水林田湖草是一個生命共同體」等生態文明發展新理念,立足我區實際,以改善土壤環境質量為核心,堅持預防為主、保護優先、風險管控,嚴控新增汙染、逐步減少存量,形成政府主導、企業擔責、公眾參與、社會監督的土壤汙染防治體系,促進土地資源永續利用
  • 【觀點】土壤汙染對人體健康的影響和危害
    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土壤的生物性汙染仍然是當前土壤汙染的重要危害,影響面廣。其對人體健康的影響和危害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不同類型農藥在吸收率上差異較大,通常農藥的溶解度越大,被作物吸收也就越容易。農藥在土壤中可以轉化為其他有毒物質,如DDT可轉化為DDD、DDE。人類吃了含有殘留農藥的各種食品後,殘留的農藥轉移到人體內,這些有毒有害物質在人體內不易分解,經過長期積累會引起內臟機能受損,使肌體的正常生理功能發生失調,造成慢性中毒,影響身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