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發現:人類採挖活動影響「川貝」重要來源「梭砂貝母」偽裝色彩進化

2020-11-24 光明網

圖為不同群體的梭砂貝母體色變化。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供圖

中新網昆明11月23日電 (記者 胡遠航)作為傳統藥用植物「川貝」的重要來源,梭砂貝母在某些群體中呈現比較「正常」的綠色,而在另一些群體中則與背景融為一體,非常隱蔽。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聯合英國埃克塞特大學科研人員研究發現,這一偽裝色彩進化,與人類採挖活動息息相關。

相關研究成果以「Commercial harvesting has driven the evolution of camouflage in an alpine plant」為題,於近日在國際生物學領域頂級期刊Current Biology在線發表。

梭砂貝母是生長在中國西南高山流石灘上的一種貝母屬植物,也是「川貝」的重要來源。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高山植物多樣性研究組研究人員在前期研究中發現該物種不同群體具有顯著的體色差異。

研究者首先推測,這種偽裝可能是在應對食草動物的防禦策略。但經過長期多地觀察發現,並沒有動物取食梭砂貝母的明顯痕跡。由於體內富含生物鹼,貝母屬植物具有很強的化學防禦,在一定程度上抵禦動物取食。後來,研究者意識到,梭砂貝母地下鱗莖長期遭到大量採挖,有可能產生強烈的選擇壓力。

為評估每個群體遭受的採挖強度,研究者從當地基層藥商處獲得過去六年的梭砂貝母採收量(以乾重統計),並估計每個群體單粒貝母鱗莖的乾重。他們發現,獲得一公斤乾燥鱗莖,意味著超過3000株貝母被採挖,這是相當強的選擇壓力。再通過樣方統計和分布面積評估獲得的潛在貝母產量,研究者獲得每個群體的採挖強度。他們發現,採集強度越大的地方,貝母偽裝越好。

考慮到採挖壓力可能在較長歷史內有變化,研究者還評估偽裝程度與採挖難度的關係。採挖難度與當地流石灘基質巖石的大小和結構有關,鱗莖埋藏較深的群體採挖難度大,耗時長,因而遭受的採挖壓力較小。結果表明,越是容易採集的群體,其偽裝越好。

此外,為評估貝母的偽裝效果並檢驗人類通過視覺的選擇過程,研究者編寫一款名為「找貝母」的網路遊戲,用以收集與色覺相關的數據。來自全球500多名玩家參與的實驗結果表明:偽裝更好的貝母的確更難被找到;並且,擁有三色視覺的人類搜尋目標的速度要比二色視覺的動物更快。

以上結果表明,人類的採挖活動很可能驅動偽裝在梭砂貝母中的進化。採挖者並不在意貝母的色彩,但他們的搜尋和採挖過程卻影響植物的色彩進化。這一例子暗示,人類活動正在以自己都無法預見的方式影響野生生物的進化。

雖然梭砂貝母已足夠「聰明」,但研究者推測,在利益的驅使下,再高明的偽裝也躲不過人類的高強度搜索。如今,許多群體的貝母已經越來越少見。研究者呼籲,為人類,為明天,必須減少對野生生物資源過度採集。(完)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來源: 中國新聞網

相關焦點

  • 研究發現:人類採挖活動影響「川貝」重要來源「梭砂貝母」偽裝色彩...
    研究發現:人類採挖活動影響「川貝」重要來源「梭砂貝母」偽裝色彩進化 2020-11-23 15:11:46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供圖   中新網昆明11月23日電 (記者 胡遠航)作為傳統藥用植物「川貝」的重要來源,梭砂貝母在某些群體中呈現比較「正常」的綠色,而在另一些群體中則與背景融為一體,非常隱蔽。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聯合英國埃克塞特大學科研人員研究發現,這一偽裝色彩進化,與人類採挖活動息息相關。
  • 為了不被人類吃,中草藥被逼進化偽裝技能,人類的力量太強了
    ,梭砂貝母就是川貝的重要來源。牛洋指出:作為我國傳統的藥用植物川貝的重要來源,梭砂貝母長期以來都是被大量採摘的對象。而且,在採摘的過程中,它們埋在地下的鱗莖就會首當其衝,被採挖出來使用。為了這項研究,該團隊還向當地的藥商進行了諮詢調查,獲得了在最近6年時間裡梭砂貝母的採收量,同時估算了不同群體單粒梭砂貝母鱗莖的乾重。結果十分驚人,平均每獲得1千克的乾燥梭砂貝母鱗莖,就有超過3000株被人類採挖。
  • 為了不被人類吃,這種中草藥被逼進化偽裝技能,人類的力量太強了
    梭砂貝母這個名字你聽起來可能覺得陌生,不過一提到川貝,你肯定還是有點耳熟的,梭砂貝母就是川貝的重要來源。作為一味重要的中藥,它可以起到去熱化痰、止咳散結的作用,因此即使生長在這樣的高原環境中,依然經常被人們採摘。
  • 貝母演化出偽裝色能否躲過人類濫採
    張田勘據《中國科學報》報導,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高山植物多樣性研究組與英國埃克塞特大學的科研人員發現,作為我國傳統藥用植物川貝的重要來源,梭砂貝母會演化出與環境巖石相同或相似的新的色彩偽裝自己,從而躲避人類的採挖活動。相關研究成果日前在線發表於《當代生物學》。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這是生物演化的基本規則,梭砂貝母也不例外。
  • 似乎為躲過採挖,這種美麗植物正「拋棄」亮綠色,越長越土
    其實不止動物,看似沉默的植物也在因人類活動而悄然改變進化軌跡。百合科貝母屬、生長在我國西南高山流石灘上的梭砂貝母,是傳統藥材「川貝」的重要來源。正常情況下,梭砂貝母體色呈綠色,但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高山植物多樣性研究組與英國埃克塞特大學的科研人員發現,一些梭砂貝母群體學會了「偽裝技能」,體色與所處的巖石環境融為一體。經過研究,他們判斷梭砂貝母進化出偽裝本領,很可能是為躲避日益泛濫的人類採挖。
  • 這些藥用植物已經進化出一種巧妙的方式來躲避它們的捕食者
    與之類似,很多野生植物因具有經濟價值而受到人類關注,遭到嚴重採挖,但這一過程引發的潛在進化影響卻極少受到關注。最近,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與英國埃克塞特大學的科研人員合作探討了這一問題。梭砂貝母是生長在我國西南高山流石灘上的一種貝母屬植物。昆明植物研究所高山植物多樣性研究組的研究人員在前期研究中發現,該物種的不同群體具有顯著的體色差異。
  • 為了不被人類吃,這類植物學會了「偽裝」,結果怎樣了?
    其實梭砂貝母就是川貝的重要來源,在中醫方面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雖然生長在氣候惡劣的高原地區,仍然成為了許多人採摘的對象。作為一種中草藥,他們不能像動物一樣來躲避人類的攻擊,因此為了在自然界中生存下去,它們只能選擇其他的方法來偽裝自己。
  • 為逃避人類採集,植物貝母用了2000年時間,進化成「變色龍」
    當時來自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的科研人員,在青藏高原一帶研究植物多樣性的時候,發現當地人會主動向外地人推銷梭砂貝母,同時,他們也髮型,梭砂貝母為了逃避被人類採集,竟然會進行顏色的改變,將自己儘量去與周圍的巖石等混為一體。
  • 植物化身「變色龍」是人類「逼」出來的嗎
    我國傳統藥用植物貝母,被人類利用已超2000年歷史。為逃避人類對其採集,它們將自身色彩融入背景,偽裝起來讓人難以發現——植物化身「變色龍」 是人類「逼」出來的嗎在你死我活的生存競爭中,動物進化出了偽裝本領。那麼植物會不會偽裝?什麼情況下會偽裝?
  • 植物化身「變色龍」 是人類「逼」出來的嗎
    達爾文進化論觀點的來源——「自然選擇」理論提出者、英國博物學家、探險家和生物學家華萊士,曾認為植物幾乎不會「隱藏自己的需求」。但近年來,隨著色彩測量技術、動物感官和其他相關領域的研究不斷取得進展,人們重新燃起了對生物色彩這一經典進化生物學話題的熱情。在動物研究之外,科學家們發現的不少證據顯示,植物也可能利用各種偽裝策略來防禦天敵。植物偽裝為「騙」誰?
  • 為了避免被摘取,中藥植物正在演化出更好的偽裝
    人類似乎也成為促成這些演化的壓力來源,一種經常被用於中藥的植物已經將偽裝進化的越來越隱秘,為得就是躲避人們的商業採收。梭砂貝母(Fritillaria delavayi)是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生長於中國雲南、四川及西藏一帶海拔3,800米以上的砂石地縫隙中,其鱗莖含有爐貝鹼,被認為具有鎮咳袪痰效果,作為「川貝」來源之一在中藥中被使用了2千多年。
  • 貝母的功效 貝母的功效與作用及用量
    貝母的功效川貝母是一種名貴中藥,它主要是用於潤肺止咳,其療效顯著,川貝母除潤肺止咳外,還有哪些功效?川貝母的功效:清熱潤肺,化痰止咳。用於肺熱燥咳,乾咳少痰,陰虛勞嗽,咯痰帶血。治虛勞咳嗽、吐痰咯血、心胸鬱街、肺痿、肺癰、喉痺、乳癰。
  • 貝母|百合科植物|潤肺|乳癰_網易財經
    2010版中國藥典中收錄的貝母有6種:川貝母:百合科植物川貝母、暗紫貝母、甘肅貝母、梭砂貝母、太白貝母或瓦布貝母的乾燥鱗莖。按性狀不同分別習稱為「松貝」、「青貝」、「爐貝」和「栽培品」。夏、秋二季或積雪融化後採挖。
  • 川貝母的養生功效和在廚房裡的運用
    川貝母,又叫川貝、平貝、冬貝、松貝、黃虻、苘、貝母、空草、藥實、勤母、苦花、貝父等。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川貝母、暗紫貝母、甘肅貝母或稜砂貝母的乾燥鱗莖。主要產於四川、甘肅、青海、雲南等地。川貝母味苦、甘,性微寒。歸肺、心經。
  • 植物進化成對人不可見的形態?植物有可能變成動物嗎?
    近年來,來自中國和埃克塞特大學的植物學家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中國橫斷山脈一種名叫貝母的植物正在變得越來越不可見。它們變得和山脈背景色愈發相近,為得就是躲避人類的收割。每當收成季,若不仔細看,它們能比較容易地在人們的視野裡消失,正如變色龍一樣,貝母正在進化成一種新的顏色形式。
  • 中藥養生丨川貝的藥用功效是什麼?有哪些應用?
    而很多時候對於小兒咳嗽,我們會用到川貝這一藥材,其效果往往也比較明顯。那是不是說,針對小兒咳嗽,都能用川貝改善呢?這裡,就與小康一起來了解一下。一、川貝的藥用功效川貝,即川貝母,為百合科貝母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入藥部分為川貝母、暗紫貝母、甘肅貝母等貝母的乾燥根莖。
  • 人類活動將影響物種進化!《物種起源》中的一個結論再次被證實
    人類活動將影響物種進化!3月18日,《英國皇家學會學報B卷》(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B)發表了一篇新的研究,研究的主要作者是劍橋大學聖約翰學院生物人類學博士生蘿拉·范·霍爾斯坦(Laura van Holstein),她發現哺乳動物亞種在進化中發揮的作用比人們之前認為的要更加重要。
  • 製作麵包 馴化酵母 研究揭示人類對真菌進化有重要影響
    研究揭示人類對真菌進化有重要影響手工麵包酵母與水果和其他天然來源的菌株有遺傳聯繫圖片來源:Getty本報訊酵母通常不被認為是一種能馴化的生物。說到馴化的動物,人們首先想到的可能是狗、貓和牛,但人類在真菌的進化過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