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150年之前,就有科學家提出,植物也是擁有「智慧」的,為了躲避天敵的採集,所以,植物們會伴隨著時間的不斷流逝,將自己進化成「偽裝者」。
不過,這個觀點卻一直沒有被證實,一直到前段時間,研究者驚訝發現,作為我國傳統藥用植物的貝母,竟然在過去的2000年時間裡,為了逃避人類對它的採集,將自己進化成「變色龍」,這樣就可以很難被人類發現了。
自己和周圍混為一體的梭砂貝母
草藥植物的重要性,早在古人類時期就已經被人們發現了,伴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社會的進步,很多中醫藥學家對於中草藥的了解,也不斷豐富,比方說我國明朝時期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一直到今天,仍然對後世影響深遠。
大約在2000多年前,我國先民就發現了一種叫做梭砂貝母的植物,它一般生長在我國四川、西藏、青海等地區,在海拔3800-4700米的地方,它們還是很常見的。
它們的根莖,是一種叫做「爐貝」的藥材,因為它富含植物鹼貝母素丁,多年來在梭砂貝母生長的地方,當地人一直都採集它賣了換錢。
科學家們是如何注意到它的呢?這就需要從2012年開始說起了。當時來自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的科研人員,在青藏高原一帶研究植物多樣性的時候,發現當地人會主動向外地人推銷梭砂貝母,同時,他們也髮型,梭砂貝母為了逃避被人類採集,竟然會進行顏色的改變,將自己儘量去與周圍的巖石等混為一體。
而在這之前,其實在世界上,就已經有很多被發現會偽裝的植物了,比方說有一種叫「石生花」的植物,它看起來和石頭相似極了,如果不注意的話,是很難在一堆石頭中發現它們的,而且在北美和紐西蘭等地方,也都陸續發現過會偽裝的植物。
植物偽裝和人類有關嗎?
其實,多年來科學家們爭論的一個問題是,植物的偽裝,究竟和人類是否有關係。拿我們本文中提到的梭砂貝母來說,一般它在野外中的顏色,主要是綠色的,不過,如果這個時候周圍灰褐色的巖石比較多,那麼,梭砂貝母竟然也會慢慢將自己變成這個顏色。
雖然看起來植物的偽裝,一般主要是為了避免被食草植物吃掉,但是那梭砂貝母來說,它的偽裝和人類是有關係的,因為本身它並不是一種食草動物喜歡的植物,簡單來說,就是梭砂貝母事實上在野外除了人類,並沒有什麼其他採食者。
所以,因為人類喜歡它們的根莖,對它們大量採挖,導致時間久了,為了避免被人類採挖,梭砂貝母才進化成這種變色偽裝。
同時,研究者也指出,在和人類相抗衡的過程中,梭砂貝母可能還因為人類而不斷調整自己的進化方向。
不過,梭砂貝母顯然並沒有徹底成功,因為它的偽裝對於動物們來說,可能已經是完全看不出來了,但是對於人類來說,人類仍然可以通過仔細觀察來發現它們。
所以,一直到今天為止,梭砂貝母仍然被大量採集,當地人也沒有發現它們的這種變化。研究者也表示,植物畢竟是植物,作為生態系統中的最低端存在,它們也的確不如動物偽裝來得真實。
要知道,在自然界中,很多善於偽裝的動物,甚至都很難看清它們的真身,我們熟悉的變色龍自不必說,還有一種叫「枯葉蝶」的昆蟲,它們看起來完全就是和枯樹葉一模一樣,想要從一堆枯樹葉中發現它們,可以說是相當困難了。
那麼,有關於植物偽裝的發現,意味著什麼呢?研究者表示,這意味著伴隨著人類的強大,地球上的生物正在因為人類的介入,而開始進入到新一輪的進化之中,而由於這種變化是需要很長時間的,所以人類目前還沒有辦法知曉和掌握。
梭砂貝母也只是其中之一,除了它們之外,事實上地球上還有很多動物、植物都在因為人類而想辦法「自保」。
研究者認為,未來應該多進行野外考察和收集,判斷人類活動究竟對生態系統中的哪些領域造成了影響,以及這種生物進化,未來和人類之間是否會造成某一種影響,甚至是威脅,對於這個問題,大家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