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版中國藥典中收錄的貝母有6種:
川貝母:百合科植物川貝母、暗紫貝母、甘肅貝母、梭砂貝母、太白貝母或瓦布貝母的乾燥鱗莖。按性狀不同分別習稱為「松貝」、「青貝」、「爐貝」和「栽培品」。夏、秋二季或積雪融化後採挖。
功能與主治:苦、甘,微寒。歸肺、心經。清熱潤肺,化痰止咳,散結消癰。用於肺熱燥咳,乾咳少痰,陰虛勞嗽,痰中帶血,瘰癧,乳癰,肺癰。
土貝母:葫蘆科植物土貝母的乾燥塊莖。秋季採挖。
性狀:為不規則的塊,大小不等。表面淡紅棕色或暗棕色,凹凸不平。質堅硬,不易折斷,斷面角質樣。
功能與主治:苦,微寒。歸肺、脾經。解毒、散結、消腫。用於乳癰,瘰癧,痰核。
湖北貝母:百合科植物湖北貝母的乾燥鱗莖。夏初植株枯萎後採挖,用石灰水或清水浸泡、乾燥。
性狀:呈扁圓球形,高0.8-2.2釐米,直徑0.8-3.5釐米。質脆,斷面類白色,富粉性。氣微,味苦。
功能與主治:微苦,涼。歸肺、心經。清熱化痰,止咳,散結。用於熱痰咳嗽,瘰癧痰核,癰腫瘡毒。
平貝母:百合科植物平貝母的乾燥鱗莖。春季採挖,除去外皮、鬚根及泥沙,曬乾或低溫乾燥。
形狀:呈扁球形,高0.5-1釐米,直徑0.6-2釐米。面乳白色或淡黃白色,質堅實而脆,斷麵粉性。氣微,味苦。
功能與主治:苦、甘,微寒。歸肺、心經。清熱潤肺,化痰止咳。用於肺熱燥咳,乾咳少痰,陰虛勞嗽,咳痰帶血。
伊貝母:百合科植物新疆貝母或伊犁貝母的乾燥鱗莖。5-7月間採挖。
功能與主治:苦、甘,微寒。清熱潤肺,化痰止咳。用於肺熱咳嗽,乾咳少痰,陰虛勞嗽,咯痰帶血。
浙貝母:百合科植物浙貝母的乾燥鱗莖。初夏植株枯萎時採挖,洗淨。大小分開,大者除去芯芽,習稱「大貝」;小者不去芯芽,習稱「珠貝」。分別撞擦,除去外皮,拌以煅過的貝殼粉,吸去擦出的漿汁,乾燥;或取鱗莖,大小分開,洗淨,除去芯芽,趁鮮切成厚片,洗淨,乾燥,習稱「浙貝片」。
功能與主治:苦,寒。歸肺、心經。清熱化痰止咳,解毒散結消癰。用於風熱咳嗽,痰火咳嗽,肺癰,乳癰,瘰癧,瘡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