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貝母,又叫川貝、平貝、冬貝、松貝、黃虻、苘、貝母、空草、藥實、勤母、苦花、貝父等。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川貝母、暗紫貝母、甘肅貝母或稜砂貝母的乾燥鱗莖。主要產於四川、甘肅、青海、雲南等地。
川貝母味苦、甘,性微寒。歸肺、心經。《別錄》載:「療腹中結實,心下滿,洗洗惡風寒,目眩項直,咳嗽上氣,止煩熱渴,出汗,安五臟,利骨髓。」《本草別說》曰:「能散心胸鬱結之氣,治心中氣不快,多愁鬱者,殊有功。」《本經》中說川貝母「主傷寒煩熱,淋瀝邪氣,疝瘕,喉痺,乳難,金瘡風痙。」可見,川貝母有清熱化痰、潤肺止咳、散結消腫之功效。既能清洩肺熱化痰,又味甘質潤而潤肺止咳,故尤宜於內傷久咳及燥痰、熱痰者,另對陰虛勞熱、痰鬱瘰癧、熱結乳癰、瘡癰有一定的作用。
川貝母在廚房裡的運用。
一、貝母燉雪梨
原料:川貝母、陳皮各5克,雪梨2個,冬瓜30克,糯米50克。
製法:1、將貝母打成細粉;雪梨去皮,切塊;陳皮洗淨切絲;冬瓜洗淨,切塊。
2、把冬瓜、陳皮、梨放入蒸碗底部,撒入貝母粉,把糯米放在上面,加水淹過糯米。把蒸碗置大氣蒸籠內大火蒸50分鐘即可。
功效:潤肺、生津、止渴。對痰熱咳嗽、痰稠不利、口燥咽幹、大便乾結等效佳。
二、川貝丹參燉雞
原料:川貝母、丹參各10克,雞肉250克,冬菇20克,料酒、鹽、蔥、姜、上湯各適量。
製法:將雞肉洗淨,切塊;冬菇、丹參潤透後,切成段。將上述原料放入燉鍋內,加入上湯,大火燒沸,改用文火燉1個小時即可。
功效:活血通陽、止咳化瘀。對病後燥渴、痰瘀咳嗽等效好。
三、川貝櫻桃雪耳飲
原料:川貝母、杏仁各9克,銀耳10克,櫻桃50克,冰糖適量。
製法:1、將杏仁去皮,打碎;川貝母洗淨,放入藥袋;櫻桃去梗,洗淨;銀耳泡軟,洗淨。
2、將銀耳、杏仁和藥袋放入鍋內,加適量清水,大火煮沸後改小火煮20分鐘,加入冰糖攪拌至溶解。最後加入櫻桃,再煮2分鐘即可。
功效:滋陰潤肺、降氣平喘。
四、川貝杏仁燕窩
原料:川貝母、杏仁、燕窩各10克,冰糖15克。
製法:將燕窩發透,用鑷子除去燕毛;把貝母、杏仁打粉;冰糖搗碎。把四味同放燉杯內,加水100毫升,把燉杯放中火上燒開,改用文火燉50分鐘即可。
功效:滋陰潤肺、祛痰止咳。對肺氣腫、肺心病見咳嗽者效佳。
此外,川貝母與魚翅、杏仁、大棗一起燉湯,食之潤肺化飲,對肺心病身體虛弱者效好;川貝母也可與知母、黃芩、石膏等煎水服,對慢性支氣管炎者有益處;貝母還可燉甲魚,適用於陰虛咳喘、低熱盜汗等。
注意:脾胃虛寒及有溼痰者不宜用川貝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