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界中植物永遠都紮根於一小塊土地上,沒有腿可以跑開以躲避傷害;也不像食肉動物那樣有鋒利的牙齒或爪子進行反擊;也沒辦法追著雌株進行有關繁殖的嚴肅探討。於是有一部分植物在進化中,高舉「改變自己,欺騙別人」的大旗,走上了擬(zha)態(pian)的道路。
所謂擬態,通俗的講就是動植物為了偽裝自己,避免被吃或者吸引別的物種,會尋找到一個模仿對象(可以是環境,也可以是其他動植物),使得自己與模仿對象趨於一致,進而達到隱蔽的目的。今天說的角蜂眉蘭,就是成功打入角蜂內部的「狡猾分子」,它利用自己神似雌蜂的花朵、分泌類似雌蜂激素的物質,來吸引雄蜂,使其進入早已安排好的感情陷阱。

春天裡,開花的植株周圍總是有很多的蜜蜂或者昆蟲,它們之間正在進行著一場交易——蜜蜂幫助花朵跑腿傳播花粉,花朵用花蜜當作報酬。看起來公平合理,但是在蘭花科的角蜂眉蘭這裡,蜂類昆蟲就變成了被剝削的對象,不僅沒有報酬,還要遭受情感上的欺騙。

角蜂眉蘭(Ophrys speculum),歸為蘭科眉蘭屬,多分布在地中海地區,開花時下部最大的一片花瓣(唇瓣),呈現富有光澤的藍紫色,就像一塊鏡子一樣,所以又被稱為鏡子蘭(Mirror orchid)。這塊「鏡子」的外觀,早已經進化成類似雌性角蜂的下半身的模樣,圓滾的肚子,有光澤的後背,邊緣有一圈褐色的短毛,很像昆蟲的體毛。在我們看來只是神似,但是在雄蜂看來,可是極具吸引力的小美蜂兒。
除了肚子像還不夠,花朵兩側的兩對花瓣正好呈一大一小的形態,從「肚子」上部伸出來,好嘛,這是雌蜂的翅膀;之後花蕊化成了合蕊柱,從花朵上部探出,構成了雌蜂的頭部,而這裡正好可以放下雄蜂的頭部。為了讓雄蜂在不經意間順利完成跑腿,眉蘭的這套擬態,可謂是惟妙惟肖。
此外角蜂眉蘭還會散發一種類似雌蜂性激素的物質,讓雄蜂神魂顛倒,不假思索就上了車,趴在那片花瓣上並試圖進行生命的探討。此時它的頭部正好觸碰到眉蘭花上方的合蕊柱,雄蕊的花蕊帶有粘性物質,一下子就粘在了雄蜂的頭部上。
當一切回歸平靜之後,角蜂眉蘭會開始散發一種雄蜂討厭的氣味,進行自我標記,讓雄蜂不要再靠近。而雄蜂也會發現自己認錯了,失望至極,轉身離開,可惜的是它之後還會在花叢中遇上擬態蘭花,直到它把花粉成功地傳送到正確的地點。

不光是角蜂眉蘭,其實蘭科的植物大部分都有這種「欺騙性」,比如兜蘭屬植物長瓣兜蘭(Paphiopedilum dianthum),伸出兩條條形花瓣,表面分布著類似蚜蟲的斑點,引誘雌食蚜蠅去那裡產卵。但是條形花瓣扭曲且光滑,不好降落,這時雌蟲就會選擇降落在呈兜狀的下部花瓣中。這個兜裡也是光滑的內壁,雌蟲無法從內壁爬出,只能順著早已準備好的傳粉通道(由合蕊柱和唇瓣構成)爬出去,順帶著也就沾上了兜蘭的花粉。
對於蘭花科的這種欺騙性擬態,有好也有壞。好處是最終花粉的傳播是完成了;壞處則是因為過於依賴被騙對象,一旦這些「受害者」遇到不測比如數量驟減等,那麼該物種的滅絕風險將大大提高。不過到那個時候,可能蘭花們又會開始為了生存而進化成我們不知道的樣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