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富集、生物積累與生物放大

2021-02-23 四哥生物

環境中的某些汙染物等有害物質可以在生物體內濃縮、積累,有些還可以通過食物鏈、食物網的營養傳遞逐步轉移、積累和放大。這一系列現象涉及生物富集、生物積累和生物放大的概念。

教材中已介紹了生物富集,即生物體從周圍環境吸收、積蓄某種元素或難以降解的化合物,使其在有機體內濃度超過環境濃度的現象。某種物質在生物體內富集,一般滿足以下三個條件:

一是這種物質比較容易被生物吸收,二是其在生物體內降解、排出速率較慢,三是該物質暫未對生物造成致命傷害。

生物富集效率可以用生物富集係數( bio-concentration factor,BCF)進行量化,其計算公示如下。

生物富集係數=生物體中某種物質的濃度/環境中同種物質的濃度

影響生物富集效率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包括生物的特性、有害物質或汙染物的性質及環境因素。

生物積累指的是,隨著年齡的增長,生物不斷地從環境中吸收某種元素或難以降解的化合物,使得該物質在體內逐漸積累的過程。生物積累強調的是過程,它是一個時間函數,與生物暴露於有害物質的時間長短密切相關,也與生物的特性及這種物質的性質有關。

在食物鏈中,某種元素或難分解的化合物在生物體內的含量隨著營養級提高而逐級增高的現象叫作生物放大。生物放大使得食物鏈中較高營養級的生物體內汙染物的濃度大大超過環境濃度。需要指出的是,汙染物隨食物鏈或食物網從一個營養級傳遞到下一個營養級後,濃度不定都是增大,也可能減少或變化不大。具有生物放大特點的汙染物,其生態毒害作用廣泛,尤其可能對頂級捕食者(包括人類)造成嚴重危害。

以上三個概念,雖然都是關於汙染物的積累或傳遞,但視角各不相同。生物富集側重生物與環境之間汙染物濃度的差距從而體現「富集」;生物積累側重同一生物自身不同階段的對比而體現「積累」;生物放大則是高營養級的生物與低營養級的相比,體現汙染物含量的放大」。

——新人教選擇性必修2教參P179

相關焦點

  • 典型孕激素在羅非魚體內的生物富集與生物轉化規律
    由於孕激素在ng/L濃度就會對水生生物產生潛在的生態風險,因此引起國內外廣泛關注。目前研究熱點主要集中在部分孕激素的分布特徵和內分泌幹擾效應,而關於孕激素暴露下水生生物不同組織的生物富集與生物轉化規律的研究屈指可數。
  • 初中生物知識點梳理之生物和生物圈
    第一單元生物和生物圈     一、生物的特徵:     1、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2、生物能進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體內產生的廢物4、生物能對外界刺激做出反應5、生物能生長和繁殖6、由細胞構成(病毒除外)     二、調查的一般方法     步驟:明確調查目的
  • 廣州地化所在POPs的生物富集與毒性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持久性有機汙染物(POPs)的生物富集與毒性研究一直是環境領域重點研究方向之一。目前大部分有關POPs的生態毒理學研究都集中在魚類、鳥類及哺乳動物等較高等級的生物上,而對低等級生物如昆蟲則關注不夠。昆蟲種類多、生物量大,是初級生產者與高級消費者之間連接的紐帶,也是跨生境傳輸的重要載體,在生態系統物質流及能量流中起著決定性作用。
  • 2021年中考生物知識點: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1年中考生物知識點: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1、生物圈的範圍:大氣圈的底部:可飛翔的鳥類、昆蟲、細菌等   水圈的大部:距海平面150米內的水層   巖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陸生生物的「立足點」   2、生物圈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條件:營養物質、陽光、空氣和水,適宜的溫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間   3、環境對生物的影響
  • ATA-5620前置放大器在生物醫學信號方面的應用案例
    生物醫學信號的振幅微小,頻率範圍較低,容易受外界幹擾而積累大量環境噪聲。為了提高測量的精準度,設計了一款高性能前置放大器來有效提取生物電信號。前置放大器採用的是基於儀表放大器級聯可變增益放大器架構,該架構可以實現對信號的1000倍放大,並能達到良好的性能指標,適用於生物醫學信號採集方面的應用。ATA-5620是用於極微小信號檢測的前置放大器,採用超低噪聲的電源供電,電壓增益60dB。
  • 2021七年級生物知識點:生物與環境組成生態系統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1七年級生物知識點:生物與環境組成生態系統,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1.生態系統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內,生物與環境所形成的統一整體叫生態系統。一片森林,一塊農田,一片草原,一個湖泊,等等,都可以看作一個生態系統。一條河中所有的動物和植物,不能稱為一個生態系統,因為只有生物部分。
  • 海洋一所海洋生物砷含量研究獲新進展
    研究結果表明,與魚類相比,底棲動物(如軟體動物、甲殼類)存在著更明顯的砷生物富集效應。砷在軟體動物中,具有明顯的生物放大效應。在甲殼類、魚類中,出現了明顯的生物稀釋效應。健康風險評價表明,食用甲殼類海產品帶來的健康風險高於食用軟體動物、魚類,但不會對人類健康產生明顯危害。
  • 高考狀元複習方法:生物常識積累法
    北京理科狀元陳秀野  畢業中學: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  高考總分:687分  單科成績:語文122分、數學137分、英語140分、理綜288分  考入:香港科技大學生化專業  生物常識積累法  對於高二或將上高二的學生
  • . | 猴頭菇中硒的生物強化及其體外生物利用度
    硒胺基酸(如SeMet、硒胱氨酸(SeCys2)和MeSeCys)在生物體內比無機硒化合物(如亞硒酸鈉和硒酸鈉)更容易吸收,毒性更小。與農作物植物相比,食用菌具有特殊的質地和風味,而且具有化學和營養特性,這些特性包括低熱量和高植物蛋白、維生素、鐵、鋅、Se、鈉、幾丁質、纖維素和礦物質。例如,蛹蟲草、香菇、平菇、杏鮑菇和黑木耳是已知的良好硒積累物,可以將無機硒轉化為有機形式。
  • 棉根是棉酚生物合成和積累的主要來源
    研究結果表明,棉酚主要在棉花根系中合成,有腺體和無腺體棉花的棉根均具有棉酚的生物合成能力。而棉酚的主要貯藏部位色素腺體對棉酚的生物合成有間接影響。對根和無根幼苗的離體培養證實,幼苗根系的棉酚生物合成能力強,其他器官的棉酚生物合成能力較弱。參與棉酚生物合成途徑的關鍵基因的表達譜也支持了根是棉酚生物合成的主要器官。
  • 科學前沿:生物監測技術在環境監測中的應用
    環境監測包括:化學監測,物理監測,生物監測,生態監測。其中,生物監測技術從生物學角度監測環境質量,利用生物的群落、種群、個體和組分對環境變化和環境汙染產生的反應[1]。生物監測技術涉及生態系統,生物的群落、種群、個體、系統、器官、組織細胞和生物分子。例如:水環境汙染中,當汙染物進入水環境後,對水環境中的生態系統產生影響,通過生物監測技術,科學地分析、評價水資源,預測和治理水汙染。
  • 科學網—我國沿海生物樣品檢出放射性元素
    生物樣品中檢出了我國沿海生物樣品中正常情況下難以檢出的銀-110m和銫-134。 6月16日至7月4日,國家海洋局針對日本福島核洩漏釋放的主要放射性物質銫-137、銫-134、鍶-90等對海洋環境的影響,對海洋大氣、海水、海洋生物開展監測。在25.2萬平方公里海域,採集了大量的海洋大氣、海水、生物樣品。
  • 《生物多樣性公約》: 保護環境是幌子,原始積累是目的|社論前沿
    本文以持續進行的原始積累作為關鍵的出發點,以《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方第十次會議作為範本進行討論。這些緊急的「保護罩」不僅涉及對有形土地的攫取,而且還包括對大自然私有化的權利、新商品和自然市場的開發與創造;對其他日益減少的資本積累形式的綠色制裁和對可能會給擴大資本積累構成威脅的制度的禁止。歷史上一些有影響力的大自然保護行動者已將市場作為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最佳方式,大自然正通過為生態系統野生動物衍生物支付服務費用等舉措,以指數化的速度被私有化、商業化和商品化。
  • 工業生物技術中的高通量篩選技術
    結合合成生物學、納米技術和人工智慧的快速發展,討論了HTS在工業生物技術中的當前挑戰和潛在改進。一. 多樣性篩選文庫:突變與進化1. 富集馴化自然界中存在著多種微生物經常積累有用的產物,可以通過長期適應環境因素來增強。因此,積累特定發酵產物的微生物菌株首先從自然文庫中富集和馴化。
  • 【GCSE生物】學習生物細胞前,學霸們都掌握了哪些光學顯微鏡常識?
    Bioenergetics 生物能學5. Homeostasis and response 體內平衡和反應6. Inheritance, variation and evolution 遺傳、變異和進化7. Ecology 生態學8.
  • 環境工程 | 重金屬對水生生物的毒性效應機制
    水生生物如動物、植物和微生物等對重金屬有一定的積累和濃縮作用,但當重金屬的濃度和毒性超過水生生物所能承受的能力時,就會對其相關指標甚至生命活動等方面產生嚴重的毒性效應,同時會造成遺傳突變或變異,進而產生物種多樣性及生存方面的改變;由於重金屬可以通過食物鏈最終傳遞給人等高級生物,對人體健康也產生嚴重威脅,如重金屬進入人體後不易被排出,並不斷積累,一旦超過人體的生理負荷時,就會引起生理結構病變,並導致急
  • 2019生物複習資料:生物試題分類彙編-生物與環境
    (湘潭市2011)「千裡之堤,潰於蟻穴」可作為下列哪項的實例 A.生物對環境的影響B.生物對環境的適應 C.生物因素對生物的影響D.非生物因素對生物的影響 4.(湘潭市2011)「落葉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 生物的演變,高中生物之現代生物進化理論
    現代生物進化理論的由來著名人物:1.拉馬克:提出用進廢退和獲得性遺傳。2.達爾文:事實:①生物有過度繁殖的傾向。②物種類的數量保持穩定。③資源是有限的。④個體間普遍存在差異(變異)。繼而推出⑶:有利變異不斷積累生物不斷進化出新類型。自然選擇達爾文創立的進化論重豐富的事件觸發,論證了生物是不斷進化的,並對生物進化的原因提出了合理的解釋。
  • 2021年中考生物知識點:生物與環境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1年中考生物知識點:生物與環境,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1.說明生物和生物之間有密切的聯繫   (1)生物的特徵: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生物能進行呼吸;生物能排出身體內產生的廢物;生物能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生物能生長和繁殖;除病毒外都是由細胞構成。
  • 重金屬對水生生物的毒性效應機制研究進展
    水生生物如動物、植物和微生物等對重金屬有一定的積累和濃縮作用[4],但當重金屬的濃度和毒性超過水生生物所能承受的能力時,就會對它們的相關指標甚至生命活動等方面產生嚴重的毒性效應,同時會造成遺傳突變或變異,進而產生物種多樣性及生存方面的改變;由於重金屬可以通過食物鏈最終傳遞給人等高級生物,對人體健康也產生嚴重威脅,如重金屬進入人體後不易被排出,並不斷積累,一旦超過人體的生理負荷時,就會引起生理結構病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