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賽生物衝刺科創板IPO或成國內合成生物產業化第一股

2020-12-04 東方財富快訊

12月10日,資本邦獲悉,上海凱賽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凱賽生物」)的科創板IPO申請已被上交所受理。

招股書透露,凱賽生物本次公開發行股票的數量不低於41,668,198股,預計募資46.99億元。本次募集資金全部用於與公司主營業務相關的投資項目及補充流動資金,具體包括:凱賽(金鄉)生物材料有限公司4萬噸/年生物法癸二酸項目,生物基聚醯胺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凱賽(烏蘇)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年產3萬噸長鏈二元酸和2萬噸長鏈聚醯胺項目等項目。

按照凱賽生物募資額46.99億元及最高發行股份數量4166.81萬股來估算,該公司募資平均發行股票價格是112.77元/股。如果凱賽生物如期完成此次發行,而已上市的科創板公司中IPO首發價最高的公司是昊海生科89.23元/股。照此估算,凱賽生物如願募資後,市值預計超469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凱賽生物是目前第一家申請科創板IPO上市的合成生物產業化公司。該公司更是首家實現生物製造替代化工製造成為材料原料的主導供應商,歷經19年從「概念—團隊組建—資金募集—科學技術突破—產業化實施—產品應用開發—市場開拓」的商業化全過程。可以說,凱賽生物的自主研發技術水平在合成生物學這樣嶄新的學科中領先全球。

或成國內合成生物產業化第一股

招股書顯示,凱賽生物是一家以合成生物學等學科為基礎,利用生物製造技術,從事新型生物基材料的研發、生產及銷售的高新技術企業。

凱賽生物創始人為劉修才,也是公司實際控制人。資本邦了解到,劉修才曾在美國威斯康星大學化學系攻讀博士,耶魯大學與哥倫比亞大學博士後,後供職於美國十大藥企山度士公司任藥物研究所資深研究員、博士後導師,同時也是美中醫藥開發協會(SAPA)創始人及首屆會長。1995年,劉修才回國後負責「維生素C」的科技攻關項目,奠定了中國維生素C世界第一大國的地位。1997年,劉修才創辦凱賽生物產業有限公司。

合成生物學作為一門新型學科,目前還沒有列在證監會行業分類中,凱賽生物選擇了與之最為接近的化學纖維製造下設子類別中的生物基材料製造。這也是該細分行業首家科創板申請上市公司。

本邦了解到,凱賽生物專注研發和實踐生物製造產業化技術,是全球首家、也是目前唯一一家利用生物技術大規模實施綠色長鏈二元酸、生物基戊二胺、生物基聚醯胺、聚酯醯胺多項革命性產業化技術的企業。

公司目前實現商業化生產的產品主要聚焦聚醯胺產業鏈,為生物基聚醯胺以及可用於生物基聚醯胺生產的原料,包括

DC12(月桂二酸)、DC13(巴西酸)等生物法長鏈二元酸系列產品和生物基戊二胺,是全球領先的利用生物製造規模化生產新型材料的企業之一。

二元酸和二元胺聚合可得到聚醯胺,亦可作為香料、熱熔膠、潤滑油、塗料等合成原料。目前,公司圍繞聚醯胺產業鏈生產的生物法長鏈二元酸系列產品、生物基戊二胺及生物基聚醯胺產品廣泛應用於汽車、電子電器、紡織、醫藥、香料等多個領域,公司與杜邦、艾曼斯、贏創、諾和諾德等國際知名企業建立了良好的商務合作關係。

財務數據顯示,2016年-2018年及2019年前9個月,凱賽生物營收分別為9.29億元、13.68億元、17.86億元、15.86億元;同期淨利潤分別為1.45億元、3.37億元、4.68億元,3.73億元。報告期內生物法長鏈二元酸收入佔主營業務收入的比重分別為98.19%、99.23%、97.97%和98.35%。

凱賽生物表示,基於公司2017、2018 年度分別實現歸母淨利潤3.37 億元、4.68 億元(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歸母淨利潤3.16 億元、4.36

億),並結合報告期內的外部股權融資情況、可比公司市場估值情況,公司選擇適用《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股票上市規則》2.1.2

條款的第一項上市標準,即預計市值不低於人民幣10億元,最近兩年淨利潤均為正且累計淨利潤不低於人民幣5000萬元。

合成生物領域產業化的成功案例

作為早期回國創業的生物化學學者,劉修才於1995年就將目光放在了當時全球還是空白的合成生物產業。

合成生物技術是綜合了科學與工程的一項嶄新的生物技術,藉助生命體高效的代謝系統,通過基因編輯技術改造生命體以設計合成,使得在生物體內定向、高效組裝物質和材料逐步成為可能,該技術應用於生物材料、生物燃料、生物醫藥等多個領域。

2004年美國MIT出版的《技術評論》把合成生物學選為將改變世界的十大技術之一。據SYNBIOBETA數據,過去10年,合成生物行業的融資金額超過123億美元。僅僅過去一年,就有98家合成生物公司籌集了合計38億美元資金;而在十年前,這個數字還不到4億美元。

然而,在關注度越來越高的同時,合成生物產業仍存在產業化難題。據悉,生物製造涉及基因改造、基因篩選、微生物發酵、提取、生物純化,聚合高分子材料等諸多複雜技術,需要應用到分子生物學、發酵過程工程、高分子材料等專業領域的研究,而底層技術的突破需要漫長的研發周期。

在這種行業背景下,凱賽生物將獨家研發的生物法長鏈二元酸大規模產業化技術就顯得特別難能可貴。技術解決了生物法製造長鏈二元酸產業化的難題,並將生物法製造成本降低到可與化學製造法相匹敵的程度,而產品毛利率則遠高於普通化工法。事實上,這也是世界上首個使用生物法產品取代石油化學法產品的商業成功案例。

資本邦了解到,凱賽生物是目前該賽道上唯一一個已經實現從概念到團隊組建、資金募集、技術突破、產品應用開發、產業化、市場開拓等全鏈條跑通的生物製造企業。招股書披露,凱賽生物生產的生物法長鏈二元酸系列產品在全球市場處於主導地位,於2018年被工信部評為製造業單項冠軍。

截至招股說明書籤署日,公司生物基戊二胺(目前階段以內部使用為主,作為公司生物基聚醯胺生產單體;部分提供給下遊客戶進行應用開發)和生物基聚醯胺產品已完成中試,烏蘇工廠的大規模產線正在進行設備調試,該等產品規模化生產有望解決國內雙單體聚醯胺行業核心原材料依賴進口的瓶頸難題,為市場、客戶提供來源於可再生生物質原料的新型「生物製造」新材料。

這得益於凱賽生物過去近二十年的研發投入和技術積累。自成立起,公司堅持研發驅動戰略,在生物製造的理論研究和產業化實踐兩大層面持續研發開拓,注重研發與市場的結合、研發與生產的結合,以市場有效需求引領技術研發的方向。公司的主要經營模式為通過不斷研發改進生產工藝、降低成本、提升質量,將技術優勢不斷向生產力轉移。

過去20年,凱賽生物在合成生物學、細胞工程、生物化工、高分子材料與工程等學科積累了大量研發成果,並且在產業化試錯過程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可有效降低後續研發成本。

招股書顯示,2016 年、2017 年、2018 年和2019年1-9月,凱賽生物研發費用分別為3752.41萬元、6107.90萬元、9120.79

萬元和7110.66萬元,佔營業收入比例分別為4.04%、4.47%、5.11%和

4.48%,佔比較為穩定。同時,公司建立了一支多學科交叉的專業研發隊伍,在分子生物、化學、聚合、材料應用等方面具備豐富經驗。截至2019年9月30日,公司核心技術人員、研發人員合計206人,佔公司總員工數1330人的15.04%。

凱賽生物招股書顯示,公司旗下設有合成生物學、細胞工程、生物化工、高分子材料與工程等學科的研發團隊,並擁有上百項專利。目前公司擁有以下行業領先的先進性技術,包括:利用合成生物學手段,開發微生物代謝途徑和構建高效工程菌,微生物代謝調控和微生物高效轉化技術,生物轉化/發酵體系的分離純化技術和聚合工藝及其下遊應用開發技術等。

資本邦從凱賽生物招股書看到,公司產品覆蓋聚醯胺全產業鏈,包括生物基聚醯胺及其單體生物法長鏈二元酸系列和生物基戊二胺,圍繞該產業鏈,具體規劃如下:

(1)生物法長鏈二元酸系列產品戰略。公司密切跟蹤行業發展趨勢和競爭格局,積極把握行業發展機遇,進一步優化公司的生產布局,擴充生物法二元酸品種,陸續開發包括九碳、十碳、十八碳以上二元酸產品,並配合下遊客戶開拓相關產品應用。

(2)生物基戊二胺戰略。公司通過不斷研發積累生物基戊二胺產品迭代性技術工藝升級,並計劃進一步將相關技術投入應用與生產,降低成本,提升產品綜合競爭力。

(3)生物基聚醯胺戰略。結合公司自有二元酸與二元胺單體,通過有機組合可以合成一系列生物基聚醯胺 5X 產品並具有與傳統產品接近的性能,例如聚醯胺 56

產品性能接近通用型聚醯胺 66,戊二胺與長鏈二元酸(十六碳以上)聚合得到的長鏈聚醯胺產品具有接近聚醯胺 11、12

的低溫柔韌性能。公司將擴充生物基聚醯胺產品線,打造完整的生物基聚醯胺系列產品平臺。

此外,在聚焦聚醯胺產業鏈基礎上,凱賽生物將進一步向下遊聚酯醯胺PETA延伸,公司籌劃與下遊客戶合作構建循環經濟一體化產業園,通過不斷優化公司的產品結構和產業鏈布局,並持續關注行業整合升級機會,使公司在行業中佔據更有利的競爭地位。

凱賽生物進一步強調,公司持續關注生物基產品應用開發升級,積極拓展生物法長鏈二元酸系列新產品種類,並在此基礎上,積極與下遊行業合作,開發新應用領域。「公司憑藉生物基戊二胺獨特優勢,將打造高性能生物基聚醯胺系列產品平臺,並將進一步聚焦其材料改性、紡織等應用開發領域。」

(文章來源:資本邦)

相關焦點

  • 凱賽生物:生物基聚醯胺產品在多領域被運用 以產業化加速傳統化學...
    凱賽生物(688065)董事長和核心技術專家劉修才在大會現場發言時表示,對於合成生物行業來說,產品對環保有貢獻是遠遠不夠的,行業的真正發展一定要解決產業化的問題,要做到產品能與傳統化工法產品在成本上相競爭。
  • 合成生物學頂級會議「2020 工程生物創新大會」召開 行業龍頭凱賽...
    在此背景下,合成生物技術有望提供一條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汙染少的新型工業化道路。其實,早在1992年美國的Metabolix公司便在「可生物降解-PHA」產品中開啟了合成生物學的產業化嘗試。而近年合成生物學產業的升溫主要有兩個原因。首先是技術的突破。2011年,法國科學家Emmanuelle Charpentier和美國科學家Jennifer A.
  • 準科創板IPO公司凱賽生物將進一步開拓長鏈聚...
    準科創板IPO公司凱賽生物將進一步開拓長鏈聚醯胺市場) 科創板又迎來一家生物製造的高新技術企業!上交所信息顯示,7月15日,上海凱賽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凱賽生物)的科創板IPO申請註冊生效。
  • 凱賽生物:生物基聚醯胺產品在多領域被運用
    凱賽生物(董事長和核心技術專家劉修才在大會現場發言時表示,對於合成生物行業來說,產品對環保有貢獻是遠遠不夠的,行業的真正發展一定要解決產業化的問題,要做到產品能與傳統化工法產品在成本上相競爭。  合成生物行業發展要經得住大規模產業化的檢驗  當前合成生物領域的企業大多仍處於成長期,能否實現規模產業化是現階段合成生物領域企業突圍的關鍵點。會議中,兩家合成生物學上市公司尤其引人注目,一個是在國內也是在全球最早實現生物法產品替代化學法產品並盈利的公司,也是國內第一家合成生物學領域的科創板上市公司凱賽生物,目前市值近400億元。
  • 海歸博士創立中國合成生物學第一股!打破國外壟斷,單項產品年入17億
    又是一家超過 500 億元市值的公司將登陸科創板,這次不是熱門的晶片、醫藥和網際網路小巨頭,而是普通投資者可能關注並不多的合成生物科技公司。 2020 年 8 月 7 日,被稱為 「合成生物學第一股」 的凱賽生物發布公告稱已完成新股認購,即將在科創板掛牌上市。
  • 凱賽生物:中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關於上海凱賽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中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關於上海凱賽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變更部分募投項目實施主體和實施地點之核查意見中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信證券」)作為上海凱賽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凱賽生物」或「公司」
  • ...凱賽生物:中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凱賽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快訊]凱賽生物:中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凱賽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變更部分募投項目實施主體和實施地點之核查意見 時間:2020年11月30日 18:25:31&nbsp中財網   CFi.CN訊:經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關於同意上海凱賽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開發行股票註冊的批覆》(證監許可[2020]1439號)同意註冊,公司向社會公開發行人民幣普通股 41,668,198股,每股面值人民幣 1.00元,每股發行價為人民幣 133.45元,合計募集資金人民幣 556,062.10萬元,扣除各項發行費用(不含增值稅)人民幣 28,062.72萬元後,募集資金淨額為 527,999.38
  • 用「3+5」評價體系來看凱賽生物「科研...
    近日,上海凱賽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凱賽生物」)科創板IPO註冊生效,長鏈二元酸系列產品的龍頭企業要來了。 而長鏈二元酸系列產品的龍頭企業凱賽生物具備較高的技術研發能力,技術實力較「硬」。那麼凱賽生物科技實力到底有多「硬」呢? 今年3月20日,證監會公布《科創屬性評價指引(指引)》(下稱「指引」),指引進一步明確科創屬性的企業,更好的支持和鼓勵「硬科技」企業科創板上市。
  • 科創板生物柴油第一股家的柴油著火了
    市值70億的「科創板生物柴油第一股」卓越新能在機器檢修過程中意外發生火情。 資料顯示,卓越新能成立於2001年,法定代表人、董事長兼總經理為葉活動,公司主要經營以廢油脂(地溝油、酸化油等)為原料進行生物柴油生產,以及提煉、生產工業甘油等相關副產物。 卓越新能曾於2018年1月衝擊創業板被否,後於去年11月21日正式登陸科創板上市交易,被譽為「科創板生物柴油第一股」。
  • 凱賽生物「道法自然」威力巨大
    越來越多的行業隱形冠軍登陸科創板,以獨創的生物製造法,在二元酸市場單挑杜邦下馬的凱賽生物就是其中典型。  「化學法只是模仿生物製造,到目前為止,人類化學法合成的產品,在性能上難以超越自然界生物製造。」近日,凱賽生物創始人、董事長劉修才接受了上海證券報記者專訪。提及生物法,劉修才滔滔不絕。
  • 探索:掀起「第三次生物科學革命」的合成生物學究竟潛藏著怎樣的...
    根據其發展現狀和未來價值,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所例舉了全球值得關注的50家合成生物學企業,其中國外企業42家,國內企業8家,Amyris、Synlogic、Ginkgo Bioworks、Intellia Therapeutics、凱賽生物、藍晶微生物等全球領先企業均在列。
  • 凱賽生物:寧波小多信息諮詢有限公司關於上海凱賽生物技術股份有限...
    指  上海證券交易所     登記結算公司                  指  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上海分公司     元/萬元                       指  人民幣元/萬元            二、聲明        寧波小多信息諮詢有限公司接受委託,擔任上海凱賽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凱賽生物」或「
  • 探索:掀起「第三次生物科學革命」的合成生物學究竟潛藏著怎樣的價值導向?
    根據其發展現狀和未來價值,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所例舉了全球值得關注的50家合成生物學企業,其中國外企業42家,國內企業8家,Amyris、Synlogic、Ginkgo Bioworks、Intellia Therapeutics、凱賽生物、藍晶微生物等全球領先企業均在列。
  • 凱賽生物攜手山西省 探索戰略領域「中國主導」模式
    (688065)10月11日發布對外投資公告稱,公司擬與山西轉型綜合改革示範區管理委員會(以下簡稱「綜改區管委會」)合作,共同在山西轉型綜合改革示範區投資打造「山西合成生物產業生態園區」(以下簡稱「產業園」),並將在產業園投資與公司現有主營業務關聯的產業化項目,其中包括生物法長鏈二元酸、生物基戊二胺、生物基聚醯胺等。
  • 合成生物學究竟潛藏著怎樣的價值導向?
    根據其發展現狀和未來價值,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所例舉了全球值得關注的50家合成生物學企業,其中國外企業42家,國內企業8家,Amyris、Synlogic、Ginkgo Bioworks、Intellia Therapeutics、凱賽生物、藍晶微生物等全球領先企業均在列。
  • 國內首個工程生物產業數據分析平臺亮相!首發全球合成生物學企業...
    第一,DNA 閱讀、寫作和編輯技術的不斷進步、DNA 測序時間和成本的持續降低等以多種方式驅動著合成生物學的發展;第二,合成基因關鍵原材料(即寡核苷酸)的成本及降低推動了市場對合成生物產品的需求;第三,生物鑄造廠(平臺型生產公司)設計、製造、測試新型微生物的技術水平不斷提升。
  • 諾泰生物、西安凱立科創板IPO通過審核
    趙德毅、趙德中分別直接持有公司1,341.40萬股股票,持股比例為8.3896%;趙德中系諾泰投資普通合伙人,諾泰投資直接持有公司2,000.00萬股股票,持股比例為12.5088%;趙德毅、趙德中分別持有伏隆貿易35.29%的股權,兩人合計持有伏隆貿易70.58%的股權,為伏隆貿易的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伏隆貿易直接持有公司950.6919萬股股票,持股比例為
  • 生輝現場丨凱賽生物劉修才:生物材料如何做到成本可競爭?
    當日,凱賽生物董事長劉修才出席了本次會議,並在大會現場發表題目為《合成生物學與新材料》的演講:以下是演講實錄整理:大家早上好!謝謝大會和組織者的邀請,我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合成生物學與新材料的方法,講兩方面:一,合成生物學與新材料創新的關係;二,公司生物學及新材料研發產業化發展過程。
  • 凱賽生物劉修才:生物材料需要從原料可再生、產品可回收難題入手,做到成本可競爭 | 生輝現場
    謝謝大會和組織者的邀請,我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合成生物學與新材料的方法,講兩方面:一,合成生物學與新材料創新的關係;二,公司生物學及新材料研發產業化發展過程。近年來資本市場又開始關注生物方面。我來舉三個例子。BEAM 公司上周的市值已經達到 45 億美金,人造肉 Beyond Meat 現在市值達到超過 86 億的美金,凱賽生物在合成生物領域的布局比前面公司要早,我從 1994 年回國創業,已經過去了 26 年。科創板給了我們一個機會,讓我們沒有 「死」 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