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時刻頭條
12月19日-20日,光明科學城 2020 工程生物創新大會暨《麻省理工科技評論》中國生命科學創業大賽決賽在深圳光明科學城光明區文化藝術中心舉辦。
據了解,此次大會由深圳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光明區人民政府主辦,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中國科學院深圳理工大學(籌)等承辦。深圳市副市長艾學峰,光明區委書記、區長劉勝,深圳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曾堅朋、中科院深圳先進院副院長呂建成、光明區領導姚高科以及深圳市科技創新委員會相關領導親臨現場。作為我國合成生物領域規模最大、級別最高的會議,本屆大會吸引了數十位生命科學領域特別是合成生物學領域的頂級科學家、商業領袖及投資機構代表,中國科學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學生命科學技術學院院長鄧子新、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研究員、生物大分子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組長張先恩、哈佛大學醫學院遺傳學教授 George Church、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化學工程和生物工程教授 Jay Keasling等眾多大咖雲集,共同探討合成生物學發展現狀及其將為人類社會帶來的巨大影響。
合成生物學產業機遇顯著
「碳中和」無疑成為本屆會議的一個熱門話題。而作為合成生物學的一個重要成果,生物基材料不僅不增加碳排放,更是「負碳」(Carbon negative)材料。
12月12日,中國在氣候雄心峰會上宣布:到2030年,中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將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佔一次能源消費比重將達到25%左右,森林蓄積量將比2005年增加60億立方米,風電、太陽能發電總裝機容量將達到12億千瓦以上。這也是今年9月在第75屆聯合國大會上首提「碳中和」目標後,中國在應對氣候變化舉措上的進一步落實。就在前一天,歐盟27國領導人在歐盟冬季峰會上通過了歐盟委員會關於提高實現「碳中和」中期目標的提議,就更高的減排目標達成一致,決定到2030年歐盟溫室氣體排放要比1990年減少55%以上,到2050年實現「碳中和」。而早在今年7月,歐盟已經批准自2021年1月1日起開徵0.8歐元/公斤的「塑料包裝稅」。聯想到國內今年實施的新版「禁塑令」,不難發現,環境壓力下的各國環保政策出臺明顯加快。
目前人們關注的碳中和途徑主要集中在能源領域,即藉助新能源逐步替代化石能源以減少碳排放。而材料領域的碳中和如何實現卻尚未引起重視。據統計,石油消耗的15%~20%被用於生產化學品,因此造成的碳排放量同樣巨大。在此背景下,合成生物技術有望提供一條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汙染少的新型工業化道路。其實,早在1992年美國的Metabolix公司便在「可生物降解-PHA」產品中開啟了合成生物學的產業化嘗試。而近年合成生物學產業的升溫主要有兩個原因。
首先是技術的突破。2011年,法國科學家Emmanuelle Charpentier和美國科學家Jennifer A. Doudna「開發出一種基因組編輯方法」,並因此獲得今年的諾貝爾化學獎,而基因編輯技術正是合成生物學的重要前端技術之一。利用此項技術,研究人員可以極其精確地改變微生物的DNA,創造出生物製造所需的特定微生物,從而對合成生物學相關產業產生了革命性的影響。此外,資本的介入也為行業發展帶來了機遇。例如,比爾·蓋茨投資的Ginkgo Bioworks利用高通量合成生物技術,開發食品、材料、藥品;軟銀投資的Zymergen利用AI和機器學習,挖掘微生物的基因秘密,開發合成生物學產品。本次會議指出,預計2019-2024年全球合成生物學市場規模年複合增長率為28.8%,到2024年將達到188.85億美元。
劉修才:合成生物行業發展要經得住大規模產業化的檢驗
當前合成生物領域的企業大多仍處於成長期,能否實現規模產業化是現階段合成生物領域企業突圍的關鍵點。會議中,兩家合成生物學上市公司尤其引人注目,一個是在國內也是在全球最早實現生物法產品替代化學發產品並盈利的公司,也是國內第一家合成生物學領域的科創板上市公司凱賽生物,目前市值近400億元。另外一家是國外合成生物學第一股的Amyris公司,目前市值約8億美元。
正如凱賽生物董事長和核心技術專家劉修才在大會現場發言時表示:對於合成生物行業來說,產品對環保有貢獻是遠遠不夠的,行業的真正發展一定要解決產業化的問題,要做到產品能與傳統化工法產品在成本上相競爭。事實上,包括Metabolix、BioAmber、Cobalt在內的一眾國際知名公司正是由於無法實現產業化而面臨破產或退市的困境。而凱賽生物用13年時間,實現了生物法長鏈二元酸對化學法產品的替代,其產品成本、性能無疑經受住了市場的考驗。
成為生物法長鏈二元酸領域的主導企業之後,凱賽生物開始了產業鏈下遊的延伸,逐步加碼生物基聚醯胺(尼龍)產品。劉修才博士認為,碳減排的理想材料應該具備三個特徵:原料可再生、產品可回收、成本可競爭。凱賽生物以生物基聚醯胺材料的產業化實踐證明了材料領域碳減排的可能性。今年10月,凱賽生物與山西合作,共同投資打造「山西合成生物產業生態園區」。利用合成生物學和清潔能源,該材料產業園將實現「零碳」,並成為全球引領的千億級生物基綠色新材料產業集群。
目前,凱賽生物的生物基聚醯胺產品在紡織、電子電器、工程材料、汽車及風電等領域已被運用,公司產品對傳統化學材料的替代已經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