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科學家團隊利用水稻稻瘟菌開發了同源重組基因編輯系統

2020-11-30 澎湃新聞

日本科學家團隊利用水稻稻瘟菌開發了同源重組基因編輯系統

微信公眾號「中國農業轉基因管理」

2019-07-02 17:57

日本科學家團隊利用水稻稻瘟菌開發了一種基於單交換介導的同源重組的CRISPR/Cas9系統,能夠對靶標區域進行單鹼基替換和片段插入,研究成果於2019年5月15日在 Scientific Reports上在線發表。利用這一策略,可以對目標基因組位置進行高效、可自由設計的鹼基替換,也可通過一個100-1000 bp的同源臂創製敲除突變。該方法為編輯絲狀真菌基因組提供了好的選擇,有助於絲狀真菌的基礎研究和應用。

(原標題:日本科學家團隊利用水稻稻瘟菌開發一種基於單交換介導的同源重組CRISPR/Cas9系統)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相關推薦

評論(18)

相關焦點

  • 同源重組基因敲除技術
    接下來就是同源重組技術了。本來是想由我的三位萌新師弟寫,我負責匯總。收上來後發現不是那麼回事兒。在此公開點名一下我們的豹豹童鞋,作為小組稻瘟菌研究的唯一男孩子(不包括畢業生哈)。想著ATMT是他現階段主要用到的實驗步驟,沒想到收上來的竟然是copy的,還是植物。。。只能我依靠記憶寫了(大神勿噴)。
  • 從同源重組到鹼基編輯器 看基因編輯72變
    (原標題:從同源重組到鹼基編輯器 看基因編輯72變)
  • RNA為模板 首次實現植物同源重組修復
    中國農科院作物科學研究所作物轉基因技術與應用創新團隊與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合作,使用核糖核苷酸(RNA)作為同源重組修復(HDR)的模板,成功獲得後代無轉基因成分的抗ALS抑制劑類除草劑水稻植株。這是在植物中首次成功利用RNA作為脫氧核糖核酸(DNA)同源重組修復模板。相關研究論文北京時間3月19日凌晨在線發表於國際學術期刊《自然生物技術》。  論文通訊作者、作科所研究員夏蘭琴介紹,CRISPR/Cas基因組編輯技術自2012年被發明以來,已被廣泛應用於動物、植物和微生物等諸多物種的基因組編輯。
  • 科學網—科學家以RNA為模板首次在植物中實現同源重組修復
    RNA/DNA雙重切割能力的基因編輯系統,獲得後代無轉基因成分的抗ALS抑制劑類除草劑水稻植株。該研究在植物中首次利用RNA作為同源重組修復模板,開闢了利用植物RNA作為同源供體模板進行同源修復的新思路。相關論文當地時間3月18日在線發表於《自然—生物技術》。 據介紹,基因組編輯首先在基因組靶向位置產生DNA雙鏈斷裂,這些產生的雙鏈斷裂可通過非同源末端連接或者同源重組修復途徑進行修復。
  • CRISPR編輯系統升級 利用「跳躍基因」精確插入DNA片段
    頂尖學術期刊《科學》最新上線發表的一篇論文中,Broad研究所、麻省理工學院McGovern腦研究所的張鋒教授與其同事帶來了一款全新的CRISPR基因編輯工具,利用「跳躍基因」,讓DNA片段插入基因組變得更加容易。大腸桿菌中的實驗結果顯示成功率達到80%,遠高於經典CRISPR系統。
  • 科學家開發出廣適用性水稻鹼基編輯系統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作物有害生物功能基因組研究創新團隊首次將SpCas9突變體SpG和SpRY應用於植物,在水稻中實現NRN PAM和NYN PAM的靶向操作,開發的系列工具大大擴展了CRISPR系統在植物基因組中的應用範圍。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在《基因組生物學(Genome Biology)》上。
  • 科學家利用基因編輯技術培育出自帶抗除草劑基因水稻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周煥斌團隊提出並應用單鹼基編輯技術介導的植物內源基因定向進化技術,開發出具有除草劑抗性的水稻新種質,助力農作物精準分子育種。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在《分子植物》上。
  • 朱健康團隊在水稻基因打靶技術研究中獲進展
    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研究員朱健康領銜的研究團隊,在植物基因組編輯領域再次取得重要進展。研究人員採用修飾後的DNA片段作為供體,在水稻上建立了一種高效的片段靶向敲入和替換技術,高至50%的靶向敲入效率將極大地方便植物的研究和育種。
  • 轉基因、基因編輯、基因敲除、雜交水稻,傻傻分不清?
    近年來,生物技術不斷進入大眾視野,轉基因大豆、轉基因玉米、基因編輯嬰兒、結直腸癌基因敲除以及畝產千餘斤的雜交水稻等等詞彙,層出不窮,讓我等吃瓜群眾傻傻分不清,加上生物技術本身發展的缺陷以及個別科學家的激進冒失行為,一度在社會上引起恐慌。
  • 朱健康團隊在水稻基因打靶技術上取得重大突破
    作者丨小柯由中國科學院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學研究中心/中國科學院上海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朱健康院士領銜的研究團隊在植物基因組編輯領域再次取得重要進展。在成功地建立了病毒介導的同源重組(HDR)和各類單鹼基編輯技術等多種方法的同時,他們也開始嘗試在供體DNA片段上尋找突破點,以克服現有方法效率低、應用範圍窄等缺陷。核酸修飾在人的RNAi療法和核酸疫苗等醫學領域有廣泛的應用。
  • 【學術前沿】魏鵬程團隊開發植物廣適性基因編輯工具盒,識別非典型...
    該研究在水稻中利用SpCas9變體NRRH、NRTH和NRCH(R為A/G, H為A/C/T),將SpCas9識別PAM序列擴展至NRNH, 利用SpCas9變體SpG,提供高效穩定的NG PAM識別能力,利用SpCas9變體SpRY,實現幾乎不受PAM限制的植物基因組靶向編輯。
  • 研究構建雙同源重組報告系統
    該研究基於Dre-rox和Cre-loxP雙同源重組系統,構建了一種新的雙同源重組報告系統,可以達到在體內同時標記示蹤三種細胞群。這一研究為新型雙同源重組報告系統的構建提供了新的思路,進一步擴充了雙同源重組報告系統庫,並為發育、疾病和再生研究提供了新的技術選擇。基於基因位點特異性重組酶系統的遺傳譜系示蹤技術被廣泛應用於器官發育、組織再生和疾病研究。
  • 照一束光就能控制基因重組,華東師大團隊研發光遺傳學新工具
    ,7月24日,華東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華東師範大學醫學合成生物學研究中心葉海峰研究員團隊在學術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發表最新研究成果——利用光遺傳學與合成生物學理念設計開發了一套遠紅光調控的分割型Cre-loxP重組酶系統(簡稱FISC系統)。
  • 中國農業科學院植保所揭示線粒體分裂介導的水稻與稻瘟菌互作新機制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作物有害生物功能基因組研究創新團隊在Science Advances上發表了題為「A fungal effector targets a heat shock-dynamin protein complex to modulate mitochondrial
  • 照一束光就能控制基因重組,華東師大團隊研發光遺傳學新工具
    ,7月24日,華東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華東師範大學醫學合成生物學研究中心葉海峰研究員團隊在學術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發表最新研究成果——利用光遺傳學與合成生物學理念設計開發了一套遠紅光調控的分割型Cre-loxP重組酶系統(簡稱FISC系統)。
  • 普渡大學團隊:NgAgo有基因編輯能力 韓春雨事件迎最新進展
    pAgo,即原核生物 Argonautes,其與已成熟的 CRISPR-Cas 基因編輯系統相似,也是通過與導向單鏈核酸相結合,進而對其導向鏈識別的靶向鏈進行切割,完成對目標 DNA 的編輯工作。也是由於其具有強大的DNA 編輯潛力,因此被研究人員譽為基因編輯的「萬能鑰匙」。不過,由於研究深入程度和技術等原因,pAgo 一直沒有開發出像 CRISPR-Cas 這樣既簡潔又富有功能性的準商業化產品。   NgAgo 作為 pAgo 的候選者,近年來才被逐漸發現並提純,但此前的研究並沒有讓各國科學家們意識到它具有DNA 核酸內切酶的作用。
  • 華東師範大學科學家課題組在光控基因重組領域再獲進展
    split-Cre recombinase system for controllable genome engineering in mice」的最新研究成果,利用光遺傳學與合成生物學理念設計開發了一套遠紅光調控的分割型Cre-loxP重組酶系統(簡稱FISC系統)。
  • ...編輯技術 編輯工具 同源重組 胞嘧啶脫氨酶 GOTI-中國新聞-東方網
    「這項研究提供了減少RNA(核糖核酸)脫靶的單鹼基編輯器,對基因編輯領域具有重要價值。」國際同行如是評價。  而在今年3月,楊輝實驗室團隊與合作者開發出的全新檢測基因編輯工具脫靶技術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在頂級期刊《科學》上。
  • 通過RNA修復模板實現植物CRISPR精準編輯
    最近,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夏蘭琴與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趙雲德團隊證實,在植物細胞中RNA轉錄本可作為修復模板介導DNA同源重組修復。研究人員利用轉錄本RNA作為修復模板,藉助於核酶(Ribozyme)自切割和CRISPR/Cpf1系統既切割DNA又切割RNA的特性,通過HDR修複方式,成功實現了水稻乙醯乳酸合成酶基因(OsALS)的等位基因替換,建立了RNA轉錄本作為修復模板介導的DNA同源重組修復體系。
  • 眾望所歸:兩位女科學家因為基因編輯獲化學諾獎基因編輯技術獲諾獎!
    在2012年6月發表的論文中,兩位女性科學家帶領的研究團隊純化了Cas9蛋白,發現它是雙RNA引導的DNA內切酶,首次在體外證明使用Cas9的CRISPR系統可以切割任意DNA鏈,指出CRISPR在活細胞中修改基因的能力。這是最早發表的把細菌天然免疫系統演變成CRISPR/Cas9基因編輯工具的工作。因為簡單、廉價和高效,CRISPR已經成為全球最為流行的基因編輯技術,被稱為編輯基因的「魔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