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健康團隊在水稻基因打靶技術上取得重大突破

2020-07-07 科學網

作者丨小柯


由中國科學院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學研究中心/中國科學院上海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朱健康院士領銜的研究團隊在植物基因組編輯領域再次取得重要進展。


研究人員採用修飾後的DNA片段作為供體,在水稻上建立了一種高效的片段靶向敲入和替換技術,高至50%的靶向敲入效率將極大地方便植物的研究和育種。


相關研究成果已於2020年7月6日在線發表在國際頂級生物技術雜誌Nature Biotechnology上。


朱健康團隊在水稻基因打靶技術上取得重大突破


近年來,CRISPR/Cas介導的植物基因組定點編輯技術在農作物基因功能研究和精準育種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展現了廣闊的發展潛力和應用前景。


然而,CRISPR/Cas介導的植物基因組定點敲除技術只能在基因組特定位點產生隨機插入和刪除,精準的片段插入和替換的效率一直很低,極大地限制了其在植物研究和育種上的應用。因此,迫切需要建立更高效的植物基因組片段插入和替換技術體系。

朱健康團隊在水稻基因打靶技術上取得重大突破


植物基因組編輯是朱健康實驗室的重點研究領域,他們在近幾年來獲得了一系列的進展。


作為該領域的重大難題,片段的靶向敲入和替換一直是他們的一個重要研究目標,也一直在圍繞這一目標努力。


在成功地建立了病毒介導的同源重組(HDR)和各類單鹼基編輯技術等多種方法的同時,他們也開始嘗試在供體DNA片段上尋找突破點,以克服現有方法效率低、應用範圍窄等缺陷。


核酸修飾在人的RNAi療法和核酸疫苗等醫學領域有廣泛的應用。朱健康課題組通過嘗試,發現將供體片段同時進行硫代修飾和磷酸化修飾後,能極大地增強CRISPR/Cas9引導的靶向敲入效率(圖1)。


他們先後在14個基因位點上成功靶向敲入了各類調控元件,包括翻譯增強子、轉錄調控元件,甚至整個啟動子,供體片段最長達2049bp。


通過對1393株各類T0代基因編輯水稻植株的分析發現,該方法的敲入效率可高達47.3%,平均效率為25%。高效的敲入效率甚至可以同時在四個位點上實現多基因靶向敲入。


可以預計,該技術的建立將使靶向敲入成為一項和靶向敲除一樣的常規實驗,被各個植物研究和育種單位廣泛應用。

朱健康團隊在水稻基因打靶技術上取得重大突破


在此基礎上,朱健康研究團隊又巧妙地設計了一種片段精準替換的策略,稱之為重複片段介導的同源重組(TR-HDR)方法。


常規的HDR頻率極其低下,但他們在前期的實驗中發現,基因組上串聯重複片段間的HDR頻率非常高。


他們利用現象,通過將修飾的片段靶向敲入至目標位點後,人為製造這種串聯重複結構,誘導TR-HDR去實現片段替換。


採用該技術,他們在五個基因位點上實現了片段替換和原位的Flag標籤蛋白的精準融合,效率最高達到了11.4%(圖2)。這一技術突破將非常有助於植物學研究,並大大促進農作物定向遺傳改良的進程。


朱健康院士是該文章通訊作者,陸鈺明副研究員和博士生田益夫為該文章共同第一作者。該工作得到中科院的相關經費資助。

相關論文:

DOI: https://doi.org/10.1038/s41587-020-0581-5


相關焦點

  • 朱健康團隊在水稻基因打靶技術研究中獲進展
    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研究員朱健康領銜的研究團隊,在植物基因組編輯領域再次取得重要進展。研究人員採用修飾後的DNA片段作為供體,在水稻上建立了一種高效的片段靶向敲入和替換技術,高至50%的靶向敲入效率將極大地方便植物的研究和育種。
  • 上海科學家在水稻基因打靶技術上取得突破 極大方便植物育種和研究
    來源/IC新民晚報訊(記者 郜陽)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朱健康研究員領銜的團隊在植物基因組編輯領域再次取得重要進展。他們採用修飾後的DNA片段作為供體,在水稻上建立了一種高效的片段靶向敲入和替換技術,高至50%的靶向敲入效率將極大方便植物的研究和育種。
  • 2020年朱健康團隊連續發表2項研究成果,在植物脅迫取得新進展
    在2019 年,朱健康團隊(通訊作者)發表了20篇高水平研究成果,在基因編輯,表觀遺傳及生物脅迫等領域取得重大突破,由於篇幅有限,iNature盤點其中的17篇文章(點擊閱讀): 【1】2019年9月27日,國際頂級綜合類期刊National Science Review(IF:13.22)在線發表了由中科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學研究中心朱健康研究組完成的題為
  • 小麥基因編輯新突破:適用於農桿菌轉化的CRISPR/Cas9打靶載體
    2018年11月26日,由山東省農業科學院作物研究所的李根英博士領銜的小麥分子育種團隊在BMC Plant Biology上發表了題為「Targeted mutagenesis using the 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mediated CRISPR-Cas9
  • ...廳舉辦科技創新學習講座——朱健康院士講述「基因編輯研究進展」
    12月8日下午,海南省科學技術廳在三樓會議室舉辦科技創新學習講座,會議由省科技廳黨組書記國章成主持,邀請中國科學院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學研究中心主任朱健康院士講述以「基因編輯研究進展」為主題的學習講座。(講座現場)朱健康院士首先講述了他的科研方向,植物基因組編輯是其研究團隊的重點研究領域,並成功運用基因編輯技術在水稻、玉米、大豆等作物上創製新種質,近幾年來獲得了一系列的重大科研進展。朱健康院士表示,海南是作物育種繁種的天堂,又恰逢海南建設自由貿易港的大好時機,希望南繁與海南要相互促進、共同發展,打造國家熱帶科學中心。
  • 武漢多倍體水稻育種取得重大突破 "胖"米有望上餐桌
    人民網武漢9月14日電 (周雯)9月13日,從湖北大學、武漢市農科院聯合舉辦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武漢多倍體水稻研究已取得突破性進展,解決了結實率低的瓶頸制約,大而優的「胖」米有望3到5年內端上市場餐桌。此外,聚焦多倍體生物育種與創新,首次全國多倍體生物育種學術研討會將於9月24日、25日在湖北大學舉行。
  • 朱健康:做科研重在解決真問題
    逆境中心2012年成立,是全國唯一一個以植物抗逆科學與技術研發,培育抗旱、抗鹽、抗冷、抗熱、抗病高產農作物新品種為己任的科研國家隊。在全球氣候變化加劇、異常天氣增多的情勢下,逆境中心對於農業大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逆境中心的主任,是我國「千人計劃」頂尖人才與創新團隊項目首批入選者、美國科學院院士朱健康(上圖。本報記者趙永新攝)。
  • 朱健康 做科研重在解決真問題
    逆境中心2012年成立,是全國唯一一個以植物抗逆科學與技術研發,培育抗旱、抗鹽、抗冷、抗熱、抗病高產農作物新品種為己任的科研國家隊。在全球氣候變化加劇、異常天氣增多的情勢下,逆境中心對於農業大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逆境中心的主任,是我國「千人計劃」頂尖人才與創新團隊項目首批入選者、美國科學院院士朱健康(上圖。本報記者趙永新攝)。
  • 科學網—水稻基因靶向敲入效率增高方便育種
    本報訊 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研究員朱健康團隊採用修飾後的DNA片段作為供體,在水稻上建立了一種高效的片段靶向敲入和替換技術
  • 朱健康 做科研重在解決真問題(知識分子風採)
    逆境中心2012年成立,是全國唯一一個以植物抗逆科學與技術研發,培育抗旱、抗鹽、抗冷、抗熱、抗病高產農作物新品種為己任的科研國家隊。在全球氣候變化加劇、異常天氣增多的情勢下,逆境中心對於農業大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逆境中心的主任,是我國「千人計劃」頂尖人才與創新團隊項目首批入選者、美國科學院院士朱健康(上圖。本報記者趙永新攝)。
  • 我國科學家水稻綠色發展研究取得新突破
    我國科學家水稻綠色發展研究取得新突破 原標題: 近日,中科院遺傳發育所研究團隊鑑定了一個氮高效基因,對提高水稻氮肥利用效率、促進水稻綠色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這一成果今天(7日)在國際學術期刊《自然》發表。
  • 我校校友在基因克隆技術上取得重大突破 相關研究成果在《自然...
    近日,我校校友符軍博士和卞小瑩在《自然-生物技術》發表的論文中介紹了基於RecET的直接克隆技術。這項基於RecET的直接克隆技術結合高通量DNA測序技術,為生命科學研究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 中國科研團隊在腫瘤治療上取得重大突破
    近日,武漢科技大學張同存教授團隊「CAR-T細胞負載溶瘤病毒治療實體腫瘤項目」,在腫瘤治療上取得重大突破,將有望提升10倍以上的療效。它是通過對患者自身的免疫細胞T進行基因改造,即從人體血液中提取T細胞,應用基因工程技術將其變身為能識別並消滅腫瘤的CAR-T細胞,再將其輸入患者體內。
  • 浙江福邁基因工程有限公司取得重大NMN技術突破
    2019年起浙江福邁基因工程有限公司與美國保健巨頭福邁克(fmuke)達成合作,福邁基因工程有限公司在基因工程領域取得重大技術突破,與福邁克(fmuke)的傾力相助有關。福邁克(fmuke)是美國第一批NMN基因科技品牌,其依託美國基因研究中心和美國哈佛醫學院基因研究中心的成果,專注從人體基因角度解決NMN的吸收和轉化難題。DNA對於我們而言是一個既熟悉又陌生的物質,說它熟悉是因為它存在於任何一個人身體細胞中,說它陌生是因為我們既看不見也摸不著。
  • 水稻基因編輯有了新方法 效率可達47%
    8日,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獲悉,該中心研究人員採用修飾後的DNA片段作為供體,在水稻上建立了一種高效的片段靶向敲入和替換方法,該方法的靶向敲入效率可達47.3%,將極大地方便植物研究和育種。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於《自然·生物技術》雜誌上。
  • 朱健康:為什麼要重視藜麥?對糧食安全有重大意義
    來源:第一財經原標題:專訪朱健康:為什麼要重視藜麥?對糧食安全有重大意義在我國糧食生產實現創紀錄的「十六年連豐」基礎上,近來,中央重提重視糧食安全。從各種糧食作物種類來講,藜麥儘管目前只是一個小眾作物,但具備成為新主糧的潛質;從技術來講,包括基因編輯在內的生物技術,在加快作物育種上有其獨特優勢,需要國家在政策上予以支持。為什麼要重視藜麥?自從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將2013年設為「國際藜麥年」之後,世界各國開始競相發展藜麥產業,藜麥也從印第安人主糧變為一種戰略資源。
  • 袁隆平團隊在世界推廣雜交水稻技術
    ▲ 歐生·優麗在水稻栽培師李建武帶領下體驗下田勞作。圖/受訪者提供 今年4月,中央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提出了「六保」,保糧食能源安全是其中的一項重要任務。糧食生產方面,雜交水稻技術是一項重大發現,還被推廣到國際,解決了更多國家的糧食短缺問題。由國務院新聞辦對外推廣局、湖南省政府新聞辦指導,國家廣電總局網絡視聽節目管理司支持,芒果超媒、芒果TV出品的聚焦中國新興行業領域奮鬥者的系列短視頻《閃耀的平凡》於5月21日正式在芒果TV上線,獻禮2020全國兩會。
  • 儀表今日看點:超透鏡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基因檢測再上新臺階
    1月10日消息,超透鏡的研究近日取得重大突破。哈佛大學約翰·A·保爾森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團隊(SEAS)宣布他們目前已經成功開發出了首個能夠以高解析度將包括白光在內的整個可見光光譜聚焦於一點的超透鏡。今日的儀器儀表行業還有哪些值得關注的重要內容呢?下面一起來了解詳情。
  • 【科技日報】水稻基因編輯有了新方法 效率可達47%
    8日,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獲悉,該中心研究人員採用修飾後的DNA片段作為供體,在水稻上建立了一種高效的片段靶向敲入和替換方法,該方法的靶向敲入效率可達47.3%,將極大地方便植物研究和育種。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於《自然·生物技術》雜誌上。
  • 中外4名植物領域院士科學家提出水稻全基因組蛋白標籤計劃
    目前,通過一系列大規模的測序和分析,水稻上在核酸層面(基因及其轉錄本)的研究已取得廣泛而深入的進展。一種優選的解決方案是將編碼標籤肽段的DNA序列原位精準敲入至目標基因的N端或C端,使之與目標基因形成融合蛋白,從而實現蛋白質原位標記。高等植物的蛋白質原位標記在技術上一直極具挑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