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基因編輯有了新方法 效率可達47%

2020-12-04 新華社客戶端

8日,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獲悉,該中心研究人員採用修飾後的DNA片段作為供體,在水稻上建立了一種高效的片段靶向敲入和替換方法,該方法的靶向敲入效率可達47.3%,將極大地方便植物研究和育種。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於《自然·生物技術》雜誌上。

近年來,CRISPR/Cas介導的植物基因組定點編輯技術在農作物基因功能研究和精準育種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展現了廣闊的發展潛力和應用前景。然而,CRISPR/Cas介導的植物基因組定點敲除方法只能在基因組特定位點產生隨機插入和刪除,精準的片段插入和替換的效率一直很低,限制了其在植物研究和育種上的應用。「當前,迫切需要建立更高效的植物基因組片段插入和替換方法體系。」論文通訊作者、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研究員朱健康說。

研究人員發現,將供體片段同時進行硫代修飾和磷酸化修飾後,能夠有效提高靶向敲入效率。「我們先後在各類T0代基因編輯水稻的14個基因位點上靶向敲入了各類DNA片段,比如翻譯增強子、轉錄調控元件以及啟動子。」朱健康說,通過對1393株編輯後植株的分析發現,該方法的敲入效率最高可達47.3%,平均為25%。新方法甚至可以同時在4個位點上實現多基因靶向敲入。

在此基礎上,研究人員又提出了一種重複片段介導的同源重組方法。採用該方法,研究人員在5個基因位點上實現了片段替換和原位標籤蛋白的精準融合,效率最高可達11.4%。

朱健康表示,片段靶向敲入和替換方法的建立將使靶向敲入成為一項與靶向敲除一樣的常規試驗,並推進農作物定向遺傳改良的進程。(記者 陸成寬)

相關焦點

  • 【科技日報】水稻基因編輯有了新方法 效率可達47%
    8日,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獲悉,該中心研究人員採用修飾後的DNA片段作為供體,在水稻上建立了一種高效的片段靶向敲入和替換方法,該方法的靶向敲入效率可達47.3%,將極大地方便植物研究和育種。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於《自然·生物技術》雜誌上。
  • 科學網—水稻基因靶向敲入效率增高方便育種
    ,高達近50%的靶向敲入效率將極大地方便植物的研究和育種。 此前,CRISPR/Cas介導的植物基因組定點敲除技術只能在基因組特定位點產生隨機插入和刪除,精準的片段插入和替換的效率一直很低,極大地限制了其在植物研究和育種上的應用。因此,迫切需要建立更高效的植物基因組片段插入和替換技術體系。 朱健康研究組通過嘗試,發現將供體片段同時進行硫代修飾和磷酸化修飾後,能極大地增強CRISPR/Cas9引導的靶向敲入效率。
  • 今日科技話題:「神威·太湖之光」、水稻基因編輯、「慧眼」、新型「磁力刀」、靶向藥物篩選
    但其上的並行算法設計和性能優化面臨許多挑戰,迫切需要在重大應用問題的驅動下,發展其上的算法設計和優化實現方法。——新華網2水稻基因編輯有了新方法 效率可達47%▲圖片來源:見豐網7月8日,從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獲悉,該中心研究人員採用修飾後的DNA片段作為供體,在水稻上建立了一種高效的片段靶向敲入和替換方法
  • 我國科學家首創應用ScCas9定點編輯水稻基因組
    工人日報客戶端1月14日電 記者從中國農業科學院獲悉,近日,該院植物保護研究所作物有害生物功能基因組研究創新團隊首次將ScCas9蛋白應用於水稻細胞基因位點識別和定點編輯,證實在水稻中有較高的編輯效率,可識別PAM序列NNG基因位點,擴寬了植物基因編輯應用範圍。
  • 遺傳發育所建立基因組編輯高效調控內源基因蛋白質翻譯新方法
    遺傳發育所建立基因組編輯高效調控內源基因蛋白質翻譯新方法 2018-08-07 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 【字體簡單、高效的CRISPR/Cas9編輯體系的出現給生命科學帶來了新的技術革命。CRISPR/Cas9通常在基因組靶向位點造成DNA鹼基的添加或刪除,導致基因功能的缺失。近日,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高彩霞研究組建立了一個通過CRISPR/Cas9高效調控內源mRNA翻譯的方法。該方法可通過提高蛋白質翻譯效率,增加目標基因的編碼蛋白水平。
  • 小麥基因編輯新突破:適用於農桿菌轉化的CRISPR/Cas9打靶載體
    基因的定向突變或調控是作物功能基因組學研究和種質資源創新的重要手段,在三大糧食作物中,水稻、玉米的基因編輯效率已經達到90%以上,相比之下,已經報導的小麥基因編輯效率遠遠低於水稻和玉米,不到10%。高效的基因編輯不僅僅需要高效的打靶載體,還需要高效的基因轉化技術將打靶載體送入細胞內部,因此,高效的打靶載體和基因轉化方法決定著後續的基因編輯效率。
  • 朱健康團隊在水稻基因打靶技術研究中獲進展
    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研究員朱健康領銜的研究團隊,在植物基因組編輯領域再次取得重要進展。研究人員採用修飾後的DNA片段作為供體,在水稻上建立了一種高效的片段靶向敲入和替換技術,高至50%的靶向敲入效率將極大地方便植物的研究和育種。
  • 水稻親本去鎘技術獲突破,基因編輯為育種帶來新天地
    基因編輯在親本去鎘技術中的運用親本去鎘技術的原理是通過基因組編輯技術,定點突變水稻吸收鎘的關鍵基因,從而有效阻斷水稻對鎘的吸收,降低水稻植株的鎘含量。基因組編輯技術在親本去鎘中的運用(圖片來自網絡)目前,水稻吸收鎘的主效基因已經被挖掘,以它作為靶標基因,通過轉基因技術導入可使該基因突變的外源基因(CRISPR/Cas9系統),可使靶標基因發生定點突變。
  • 朱健康團隊在水稻基因打靶技術上取得重大突破
    作者丨小柯由中國科學院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學研究中心/中國科學院上海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朱健康院士領銜的研究團隊在植物基因組編輯領域再次取得重要進展。研究人員採用修飾後的DNA片段作為供體,在水稻上建立了一種高效的片段靶向敲入和替換技術,高至50%的靶向敲入效率將極大地方便植物的研究和育種。相關研究成果已於2020年7月6日在線發表在國際頂級生物技術雜誌Nature Biotechnology上。
  • 科學家利用基因編輯技術培育出自帶抗除草劑基因水稻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周煥斌團隊提出並應用單鹼基編輯技術介導的植物內源基因定向進化技術,開發出具有除草劑抗性的水稻新種質,助力農作物精準分子育種。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在《分子植物》上。
  • 基因組編輯高效調控內源基因蛋白質翻譯新方法提出
    基因組編輯是在基因組水平對基因進行精確、定向修飾的一種高效生物技術方法。簡單、高效的CRISPR/Cas9編輯體系的出現給生命科學帶來了新的技術革命。CRISPR/Cas9通常在基因組靶向位點造成DNA鹼基的添加或刪除,導致基因功能的缺失。近日,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高彩霞研究組建立了一個通過CRISPR/Cas9高效調控內源mRNA翻譯的方法。
  • 基因編輯細菌-效率提高20倍的新技術
    基因編輯細菌 Red/ET重組系統是微生物基因編輯最經典的方法,可以實現對DNA分子的敲除、點突變、敲入等多種修飾。該技術已被廣泛地用於基因組DNA,如細菌人工染色體、大腸桿菌染色體等的遺傳修飾研究以及基因工程藥物的研究和開發中。
  • 轉基因、基因編輯、基因敲除、雜交水稻,傻傻分不清?
    近年來,生物技術不斷進入大眾視野,轉基因大豆、轉基因玉米、基因編輯嬰兒、結直腸癌基因敲除以及畝產千餘斤的雜交水稻等等詞彙,層出不窮,讓我等吃瓜群眾傻傻分不清,加上生物技術本身發展的缺陷以及個別科學家的激進冒失行為,一度在社會上引起恐慌。
  • 上海科學家在水稻基因打靶技術上取得突破 極大方便植物育種和研究
    來源/IC新民晚報訊(記者 郜陽)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朱健康研究員領銜的團隊在植物基因組編輯領域再次取得重要進展。他們採用修飾後的DNA片段作為供體,在水稻上建立了一種高效的片段靶向敲入和替換技術,高至50%的靶向敲入效率將極大方便植物的研究和育種。
  • 一步實現作物雜交制種,基因編輯技術將引領農業變革?
    目前,我國水稻的雜交種率約為50%,而玉米的雜交種率幾乎可達100%,足見雜交種在農業生產中的重要性。但根據孟德爾定律,雜交種的自交後代會出現性狀分離,失去雜交種的優勢。因此,為了獲得穩定的雜交種,核心問題是要避免自交。
  • 我國科學家開發出一種新型RNA編輯系統,編輯效率最高可達80%
    這是因為體內最有效的基因治療遞送方法是通過病毒載體實現的,而且高度理想的腺相關病毒(AAV)載體遞送的貨物(指的是編碼這兩種組分的DNA)大小是有限的,大約為4500個鹼基,這就使得利用病毒載體容納這兩種組分充滿挑戰。科學家們最近已報導,ADAR1的過度表達因對RNA進行異常的高度編輯而在多發性骨髓瘤中具有致癌性,並可產生大量的全局性的脫靶編輯。
  • 利用基因編輯技術打破水稻種子休眠
    在生產中,部分水稻種子在剛收穫時存在一定的休眠現象,需要運用特定的手段打破休眠。
  • 上海交大林文慧團隊發現水稻株型調控新基因
    水稻BR缺失或不敏感突變體如 d11,d2,d61等株型矮小緊湊,適宜密植;但生殖發育受到不利影響,產量也顯著下降。反之,增強BR信號使植株能更好的利用營養、並提高碳水化合物從源到庫的運輸效率、進而促進植物生長發育、增加產量;但增強BR信號導致株高增加、葉夾角增大,產生易倒伏和種植密度減小的副作用。
  • 日本科學家團隊利用水稻稻瘟菌開發了同源重組基因編輯系統
    日本科學家團隊利用水稻稻瘟菌開發了同源重組基因編輯系統 微信公眾號「中國農業轉基因管理」 2019-07-02 17:57
  • 水稻產量新基因! 中國水稻研究所種質創新課題組揭示水稻籽粒大小...
    該研究克隆了一個新的控制水稻粒寬和粒重的QTL/基因並開展了功能分析,為闡明水稻粒形的遺傳調控機制和培育高產水稻的分子育種奠定了基礎。  中國水稻研究所種質創新課題組與中科院遺傳發育研究所等單位合作 (Hu等, 2015) 成功克隆了顯著提高水稻產量的粒形基因GS2,該基因編碼了水稻生長調控因子OsGRF4;其在93-11背景的近等基因系與培矮64s配成雜交稻後,可比對照超級稻品種「兩優培九」增產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