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組編輯高效調控內源基因蛋白質翻譯新方法提出

2020-12-04 中國科學院

  基因組編輯是在基因組水平對基因進行精確、定向修飾的一種高效生物技術方法。簡單、高效的CRISPR/Cas9編輯體系的出現給生命科學帶來了新的技術革命。CRISPR/Cas9通常在基因組靶向位點造成DNA鹼基的添加或刪除,導致基因功能的缺失。近日,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高彩霞研究組建立了一個通過CRISPR/Cas9高效調控內源mRNA翻譯的方法。該方法可通過提高蛋白質翻譯效率,增加目標基因的編碼蛋白水平。

  蛋白編碼基因的表達產物一般受到轉錄、轉錄後RNA加工、蛋白質翻譯及翻譯後加工、蛋白降解等多個水平的調控。真核細胞的mRNA由5』非翻譯區(5』Untranslated Region,5』UTR)、編碼蛋白的開放閱讀框區(Open Reading Fragment)及3』端非翻譯區(3』Untranslated Region,3』UTR)構成。研究發現,5』UTR存在一些具有翻譯能力的開放閱讀框,稱為上遊開放閱讀框(Upstream Open Reading Fragment,uORF)。與之對應,5』UTR之後的開放閱讀框被稱為主開放閱讀框(Primary Open Reading Fragment,pORF)。uORF通常能夠抑制下遊的pORF的翻譯。生物信息學分析表明,uORF在動植物中廣泛存在,人、小鼠、擬南芥、水稻、玉米中超過30%的mRNA含有預測的uORF,但還缺乏高效、精細的方法對uORF進行功能研究與遺傳操作。

  高彩霞研究組利用CRISPR/Cas9對uORF進行編輯,發現能夠顯著提高目標基因的翻譯效率。通過CRISPR/Cas9編輯擬南芥和生菜中的4個基因的uORF翻譯起始區及周邊序列,獲得了多個相應基因的uorf突變體。這些uorf突變體目標基因的pORF的mRNA翻譯水平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通過突變維生素C合成途徑中關鍵基因GGP(GDP-L-galactose phosphorylase)上遊的uORF,可使生菜葉片中維生素C含量提高約150%。利用CRISPR/Cas9編輯uORF翻譯起始區會出現兩種結果:(1)完全破壞uORF的翻譯起始能力導致uORF功能缺失;(2)改變uORF的翻譯起始密碼子(例如ATG突變為翻譯起始能力較弱的GTG)及其周邊序列,使uORF對pORF的抑制效率發生微調。該研究展示了通過基因組編輯uORF操縱mRNA翻譯,調控蛋白質水平在植物分子生物學研究及遺傳育種中的應用前景。此外,該方法可能隨著新型基因組編輯工具不斷出現及方法的進一步優化,而變得覆蓋率更廣且更易操作。由於uORF在動植物基因中普遍存在,該方法也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相關成果於8月6日發表在《自然-生物技術》上。高彩霞研究組副研究員張華偉,博士研究生司小敏、姬祥為論文共同第一作者。該研究得到了科技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基礎科學中心、中科院的資助。

CRISPR編輯uORF調控蛋白質翻譯水平

相關焦點

  • 遺傳發育所建立基因組編輯高效調控內源基因蛋白質翻譯新方法
    遺傳發育所建立基因組編輯高效調控內源基因蛋白質翻譯新方法 2018-08-07 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 【字體簡單、高效的CRISPR/Cas9編輯體系的出現給生命科學帶來了新的技術革命。CRISPR/Cas9通常在基因組靶向位點造成DNA鹼基的添加或刪除,導致基因功能的缺失。近日,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高彩霞研究組建立了一個通過CRISPR/Cas9高效調控內源mRNA翻譯的方法。該方法可通過提高蛋白質翻譯效率,增加目標基因的編碼蛋白水平。
  • 研究介紹基因組編輯調控植物內源基因翻譯效率的實驗流程
    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高彩霞研究組率先利用CRISPR/Cas9技術對uORF進行編輯,發現能夠顯著提高目標基因的翻譯效率,建立了利用基因組編輯調控內源基因蛋白質翻譯效率的新方法,相關成果於2018年發表在Nature Biotechnology;該方法可以培育出不含轉基因成分的基因過表達植物,為作物育種及功能基因研究提供了十分重要的技術手段。
  • 水稻基因編輯有了新方法 效率可達47%
    8日,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獲悉,該中心研究人員採用修飾後的DNA片段作為供體,在水稻上建立了一種高效的片段靶向敲入和替換方法,該方法的靶向敲入效率可達47.3%,將極大地方便植物研究和育種。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於《自然·生物技術》雜誌上。
  • 研究發現RNA剪接基因編輯的新方法
    證明可以利用TAM (Targeted-AID induced mutagenesis)基因編輯,靶向DNA上的RNA剪接順式元件,高效調控RNA剪接,用於研究RNA可變剪接的功能,以及用於人類遺傳疾病的治療。  真核細胞中,RNA剪接是基因表達的重要環節。據估計,超過75%的人類基因具有一種以上的mRNA剪接方式(可變剪接),其中大部分可以翻譯為功能性蛋白質。
  • 【科技日報】水稻基因編輯有了新方法 效率可達47%
    8日,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獲悉,該中心研究人員採用修飾後的DNA片段作為供體,在水稻上建立了一種高效的片段靶向敲入和替換方法,該方法的靶向敲入效率可達47.3%,將極大地方便植物研究和育種。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於《自然·生物技術》雜誌上。
  • 我校免疫化學研究所在Nature Protocols發文報導基於核酸酶蛋白質的基因編輯新技術
    在這篇論文中,副研究員劉佳及其同事報導了基於核酸酶蛋白質的基因編輯新技術。和傳統方法相比,新技術將蛋白質運輸進細胞直接進行基因編輯,能使核酸酶快速發揮活性,並減少基因組DNA暴露在核酸酶中的時間,從而在實現高效靶向基因編輯的同時,降低基因編輯的細胞毒性及「脫靶」效應。這項新技術將對基因編輯用於臨床治療起到顯著的推動作用。
  • CRISPR-ERA——基因編輯與調控的gRNA設計
    摘要 : 隨著越來越多使用CRISPR/Cas9進行基因編輯和調控的實驗數據,清華大學自動化系的汪小我和美國史丹福大學的Lei S Qi博士帶領的研究小組根據這些已發表的研究總結的一套sgRNA設計規則,開發出了一種綜合性的計算工具。
  • 高彩霞組利用基因組編輯獲得不同含糖量的草莓
    在育種設計中,對數量性狀的精細調控可以避免產生劇烈的性狀變化,並且可以極大的豐富性狀多樣性,對推進精準育種有重要意義。基因組編輯技術通過對調控元件的遺傳操作可以實現對數量性狀的改良。對於無性繁殖的植物,純合和雜合基因型都可以通過無性繁殖穩定遺傳,可以獲得更多可穩定遺傳的基因型,進一步豐富性狀多樣性,對數量性狀實現更加精細的調控。
  • 基因編輯技術新突破!科學家可以一次編輯多個基因組片段
    3 月 16 日,《自然生物科技》(Nature Biotechnology)雜誌在線發表了一項新研究,來自多倫多大學泰倫斯 · 唐納利細胞及生物分子研究中心的科學家通過使用一種名為 「CHyMErA」 的基因編輯方法,可以同時編輯基因組中的多個位點。
  • Molecular Cell導讀:基因組穩定性、基因編輯等
    撰文 | 鹹姐責編 | 十一月北京時間2020年9月4日,Molecular Cell在第79卷第5期共發表11篇研究性文章,內容涉及基因編輯、蛋白質應激、轉錄調控、細胞信號、基因組穩定性以及姐妹染色單體聚合。
  • 繞開組培的高效基因編輯方法
    基因編輯技術的不斷優化使得通過基因編輯改良作物性狀的限速步驟轉移到組培轉化階段上。
  • 高彩霞研究組建立新型可預測多核苷酸刪除基因組編輯系統
    植物基因組中有多種多樣的調控元件、功能基序以及非編碼DNA,例如啟動子順式作用元件、miRNA編碼序列、具有調控功能的基因間區。這些DNA序列在調控基因表達、轉錄翻譯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也是目前基因功能研究與遺傳改良的重點目標區域。基於CRISPR/Cas9的基因組編輯技術已經被廣泛用於功能基因研究和作物遺傳改良。
  • 中外4名植物領域院士科學家提出水稻全基因組蛋白標籤計劃
    「水稻全基因組蛋白標籤計劃(RPTP)」的倡議,旨在通過國際合作,在全基因組範圍內為水稻的每一個蛋白編碼基因原位融合一個蛋白標籤,該計劃有望將極大地促進以蛋白質為基礎的分子機理研究。2008年,張啟發院士等提出「RICE2020」國際合作計劃,旨在對所有水稻基因、轉錄本和蛋白質進行系統和全面的研究,以加速水稻育種進程,滿足國人日益增長的糧食需求。
  • 李家洋/韓斌/朱健康等4院士首次提出水稻全基因組蛋白標籤計劃
    該文章由中國科學院李家洋院士、韓斌院士和美國科學院朱健康院士、Pamela Ronald院士,四名植物研究領域的著名科學家共同署名,提出了一項名為「水稻全基因組蛋白標籤計劃(RPTP)」的倡議,旨在通過國際合作,在全基因組範圍內為水稻的每一個蛋白編碼基因原位融合一個蛋白標籤,該計劃有望將極大地促進以蛋白質為基礎的分子機理研究。
  • 科學家提出基因編輯領域發展新方向
    ,並展望了鹼基編輯領域未來可能的發展新方向。  近年來,利用CRISPR/Cas9基因編輯系統與核苷脫氨酶整合而發展出的新型鹼基編輯系統(Base Editor, BE),包括可實現C-to-T編輯的胞嘧啶鹼基編輯器(Cytosine Base Editor, CBE)和實現A-to-G編輯的腺嘌呤鹼基編輯器(Adenine Base Editor, ABE),可在單鹼基水平實現精準高效的基因組定向編輯。
  • 高效靶向激活肝細胞內源基因直接重編程為胰島樣細胞
    ,可以招募多個同種效應蛋白,使其效應增強,也可以招募不同的效應蛋白,協同調控基因表達。目的:利用構建的CRISPR/dCas9-Pumilio系統(Casilio系統),通過改造嚮導RNA序列,與轉錄激活子PUFa-P65-HSF1結合,實現高效靶向激活肝細胞內源基因直接重編程為胰島樣細胞。
  • 再造基因組編輯系統
    僅僅數年間,使用 CRISPR(規律成簇間隔短回文重複)/ Cas9 進行基因組編輯在科研上激起了巨浪,該技術使研究人員能夠精確而方便地編輯特定的基因。然而,新技術也存在一些缺點,例如在錯誤的地點切割 DNA,甚至是隨機地進行 DNA 編輯。
  • 諾獎得主團隊通過「相分離」理論解析基因轉錄調控「暗物質」
    一個「活」的生化工廠 事實上,此次新研究進一步支持了同一科學家團隊早在2017年就提出的一個基於計算機模型的假說(Cell, 2017)。在該假說中,他們認為 1)細胞中由「相分離」產生的一些特殊凝聚物「液滴」可以控制關鍵基因的轉錄,他們把這些液滴稱為「condensates」。
  • 長篇回顧|蛋白質組學的發展:生命科學的裡程碑
    2001年由美國、英國、法國、德國、日本和中國科學家共同參與的人類基因組計劃(Human Genome Project,HGP)與Celera基因公司共同公布了人類基因組DNA序列草圖,這也代表著人類在生命科學領域邁上了新臺階。
  • 植物CRISPR 基因組編輯技術的新進展
    三是將生物體的內源轉運 RNA(Transfer RNA,tRNA) 與 gRNA 融合,將多個tRNA-gRNA 結構串聯排列為 1 個多順反子,利用生物體內的 tRNA 加工酶來將此多順反子切割成成熟的 gRNA,實現多位點編輯。除此之外,具有自我切割功能的核酶 (Self-cleavage ribozyme) 也可以用於多個 gRNA 的表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