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提出基因編輯領域發展新方向

2021-01-09 中國科學院

  4月18日,中國科學院上海營養與健康研究所研究員楊力與上海科技大學生命技術學院教授陳佳、上海科技大學免疫化學研究所副研究員楊貝,應邀在國際學術期刊《自然-生物技術》(Nat Biotechnol)上發表題為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 的新聞與視角(News and Views)評論文章,對近期發表在Science和Nat Biotechnol上有關鹼基編輯研究的最新進展進行介紹,並展望了鹼基編輯領域未來可能的發展新方向。

  近年來,利用CRISPR/Cas9基因編輯系統與核苷脫氨酶整合而發展出的新型鹼基編輯系統(Base Editor, BE),包括可實現C-to-T編輯的胞嘧啶鹼基編輯器(Cytosine Base Editor, CBE)和實現A-to-G編輯的腺嘌呤鹼基編輯器(Adenine Base Editor, ABE),可在單鹼基水平實現精準高效的基因組定向編輯。這種新型鹼基編輯系統,理論上不會對基因組DNA造成雙鏈斷裂損傷,且可對上千種引起人類疾病的基因組鹼基突變進行定點矯正,因此擁有廣泛的臨床應用前景。然而,最近發表在Science雜誌上的兩項研究表明,與傳統的Cas9相比,一種早期構建的胞嘧啶鹼基編輯器BE3可在小鼠胚胎和水稻的基因組中造成比Cas9更多的非特異性突變,且這些非特異突變的產生不依賴於sgRNA的特異性引導(Zuo et al., 2019, Science; Jin et al., 2019, Science);而相同條件下的腺嘌呤鹼基編輯器卻並沒有產生這些脫靶效應(Zuo et al., 2019, Science; Jin et al., 2019, Science; Kim et al., 2019, Nat Biotechnol)。雖然上述發表的研究中沒有詳細報導BE3造成非特異性突變的機制,在該新聞與視角文章中,陳佳等推測BE3中的胞嘧啶脫氨酶可能通過不依賴sgRNA介導的胞嘧啶脫氨反應造成意外的脫靶效應;並相應提出一些降低胞嘧啶鹼基編輯器非特異性突變的策略,如通過替換或改造鹼基編輯器中的胞嘧啶脫氨酶實現可控的脫氨活性或與底物DNA結合的能力等。最後,文章也指出基於低活性胞嘧啶脫氨酶所構建的胞嘧啶鹼基編輯器,可能無法有效介導在組織器官或者體細胞(如原代血細胞)中的基因組靶向鹼基編輯。因此,如何發展新策略構建低脫靶率的高效鹼基編輯系統將成為鹼基編輯領域未來發展的難點和突破點。

  楊力長期從事多組學生物信息分析研究。近期與上海科技大學陳佳團隊、黃行許團隊和楊貝團隊開展合作,闡明了APOBEC在CRISPR/Cas9引起的基因組DNA斷裂修復過程中產生突變的分子機制(Lei et al., 2018, Nat Struct Mol Biol),並成功創建多種新型鹼基編輯系統(Wang et al., 2017, Cell Res; Li et al., 2018, Nat Biotechnol; Wang et al., 2018, Nat Biotechnol)。

  文章連結

 

  圖:Cas9和鹼基編輯器BE3介導的基因編輯比較。a, Cas9介導的基因編輯與其激活的DNA損傷響應。b, BE3在sgRNA依賴性的靶向位點和脫靶位點介導鹼基編輯。c, BE3在sgRNA非依賴性的脫靶位點介導鹼基編輯。

  4月18日,中國科學院上海營養與健康研究所研究員楊力與上海科技大學生命技術學院教授陳佳、上海科技大學免疫化學研究所副研究員楊貝,應邀在國際學術期刊《自然-生物技術》(Nat Biotechnol)上發表題為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 的新聞與視角(News and Views)評論文章,對近期發表在Science和Nat Biotechnol上有關鹼基編輯研究的最新進展進行介紹,並展望了鹼基編輯領域未來可能的發展新方向。
  近年來,利用CRISPR/Cas9基因編輯系統與核苷脫氨酶整合而發展出的新型鹼基編輯系統(Base Editor, BE),包括可實現C-to-T編輯的胞嘧啶鹼基編輯器(Cytosine Base Editor, CBE)和實現A-to-G編輯的腺嘌呤鹼基編輯器(Adenine Base Editor, ABE),可在單鹼基水平實現精準高效的基因組定向編輯。這種新型鹼基編輯系統,理論上不會對基因組DNA造成雙鏈斷裂損傷,且可對上千種引起人類疾病的基因組鹼基突變進行定點矯正,因此擁有廣泛的臨床應用前景。然而,最近發表在Science雜誌上的兩項研究表明,與傳統的Cas9相比,一種早期構建的胞嘧啶鹼基編輯器BE3可在小鼠胚胎和水稻的基因組中造成比Cas9更多的非特異性突變,且這些非特異突變的產生不依賴於sgRNA的特異性引導(Zuo et al., 2019, Science; Jin et al., 2019, Science);而相同條件下的腺嘌呤鹼基編輯器卻並沒有產生這些脫靶效應(Zuo et al., 2019, Science; Jin et al., 2019, Science; Kim et al., 2019, Nat Biotechnol)。雖然上述發表的研究中沒有詳細報導BE3造成非特異性突變的機制,在該新聞與視角文章中,陳佳等推測BE3中的胞嘧啶脫氨酶可能通過不依賴sgRNA介導的胞嘧啶脫氨反應造成意外的脫靶效應;並相應提出一些降低胞嘧啶鹼基編輯器非特異性突變的策略,如通過替換或改造鹼基編輯器中的胞嘧啶脫氨酶實現可控的脫氨活性或與底物DNA結合的能力等。最後,文章也指出基於低活性胞嘧啶脫氨酶所構建的胞嘧啶鹼基編輯器,可能無法有效介導在組織器官或者體細胞(如原代血細胞)中的基因組靶向鹼基編輯。因此,如何發展新策略構建低脫靶率的高效鹼基編輯系統將成為鹼基編輯領域未來發展的難點和突破點。
  楊力長期從事多組學生物信息分析研究。近期與上海科技大學陳佳團隊、黃行許團隊和楊貝團隊開展合作,闡明了APOBEC在CRISPR/Cas9引起的基因組DNA斷裂修復過程中產生突變的分子機制(Lei et al., 2018, Nat Struct Mol Biol),並成功創建多種新型鹼基編輯系統(Wang et al., 2017, Cell Res; Li et al., 2018, Nat Biotechnol; Wang et al., 2018, Nat Biotechnol)。
  文章連結
 
  圖:Cas9和鹼基編輯器BE3介導的基因編輯比較。a, Cas9介導的基因編輯與其激活的DNA損傷響應。b, BE3在sgRNA依賴性的靶向位點和脫靶位點介導鹼基編輯。c, BE3在sgRNA非依賴性的脫靶位點介導鹼基編輯。

相關焦點

  • 人類基因編輯技術基本原則提出
    中國證券網訊 從中國科學院獲悉,人類基因編輯研究委員會日前在美國華盛頓正式就人類基因編輯的科學技術、倫理與監管向全世界發布研究報告,並從基礎研究、體細胞、生殖細胞/胚胎基因編輯三方面提出相關原則。
  • 基因編輯領域最新研究進展
    2020年4月22日訊/生物谷BIOON/---本期為大家帶來的是基因編輯相關領域的最新研究進展,希望讀者朋友們能夠喜歡。這些研究人員表示,他們的經驗表明,其他人在先前的研究工作中可能具有不想要的基因插入片段拷貝,但是它們並沒有記錄在案。他們進一步提出科學家們在未來可使用更專業的測試技術。  doi:10.1016/j.stem.2020.01.019.
  • 「三問」基因編輯 中國科學家提出安全檢測新方法
    中新網上海3月1日電 題:「三問」基因編輯 中國科學家提出安全檢測新方法  作者 鄭瑩瑩  因為「基因編輯嬰兒」事件,基因編輯被視為敏感的生物醫學新技術。人類是否需要基因編輯?什麼樣的基因編輯技術可行?怎樣檢測技術安全性?
  • 人類胚胎基因編輯新論述在《細胞·幹細胞》雜誌發表
    隨著技術手段的快速發展,科學家嘗試將基因編輯技術應用於基礎研究以及疾病治療和預防中。其中,在疾病治療和預防方面,基因編輯技術可以應用於恢復成體病變器官的功能以及預防未來後代的遺傳病發生。與其他醫學進步一樣,每一種新技術的應用隨之而來的都有它特定的利益、風險、規則、倫理和社會影響等問題。
  • 特別梳理|基因編輯進入了新時代
    撰文 | Leon責編 | 雪月CRISPR的發展重新振興了基因編輯領域。現在,新一代CRISPR技術已經可以更有效、更精確地修改基因組(BioArt:『珍藏版』Nat Biotech綜述 | CRISPR-Cas系統相關的基因編輯工具詳談)。即使存在著許多挑戰,未來的一天這些工具會成為疾病治療的新手段。
  • 基因編輯概念股有哪些?基因編輯概念股一覽
    峰會聲明並未嚴厲禁止對於早期人類胚胎或生殖細胞的基因編輯行為,研究人員仍可進行基礎的研究。這意味著目前的重點仍將是基因編輯技術本身發展和潛在應用。  基因編輯 為重症患者打開希望之門  12月初,由美國國家科學院、美國國家醫學院、中國科學院和英國皇家學會共同舉辦人類基因編輯國際峰會上透露,通過基因編輯技術有望治療B型血友病。
  • 基因編輯技術新突破!科學家可以一次編輯多個基因組片段
    有人說,基因編輯就像一個 「潘多拉魔盒」,一旦打開,就很難合上了。事實證明,所有技術都是一把雙刃劍,基因編輯也同樣如此。它既能帶給我們難以預料的風險和倫理道德問題,也能幫助我們更好地認識人類本身。而且,對於疾病產生的原因以及抑制疾病的方法,基因編輯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基因編輯研究的進展,一直是人們關注的重點。
  • 基因編輯獲諾獎,其商業化發展3點關鍵
    基因編輯獲諾獎,其商業化發展3點關鍵來源:藥智網|露露君近日,國外兩位女性科學家發現了基因技術中的超級工具——CRISPR/Cas9基因剪刀,一舉獲得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基因編輯技術再次走入人們視線。
  • 基因編輯獲諾獎,其商業化發展3點關鍵
    基因編輯獲諾獎,其商業化發展3點關鍵來源:藥智網|露露君近日,國外兩位女性科學家發現了基因技術中的超級工具——CRISPR/Cas9基因剪刀,一舉獲得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基因編輯技術再次走入人們視線。基因編輯技術是通過精確識別靶細胞DNA片段中靶點的核苷酸序列,利用核酸內切酶蛋白對DNA靶點序列進行切割,從而完成對靶細胞DNA目的基因片段的精確編輯。
  • 基因編輯技術及其在中國的研究發展
    本文對基因編輯技術的原理、技術發展及其應用進行了闡述,對我國在基因編輯機制研究及技術發展、基因編輯動植物模型構建、基因治療等領域的研究進展進行了回顧,並對基因技術的發展前景及趨勢進行了展望。近年來,以CRISPR/Cas9系統為代表的新型基因編輯技術飛速發展,並開始在諸多生物學領域中得到廣泛應用。1.1 早期基因編輯技術1.1.1 歸巢內切酶早期的基因編輯技術依賴於細胞內同源重組途徑(homologous recombination, HR)將外源DNA序列插入基因組[1]。通過在外源DNA序列兩端加入同源臂,能夠實現外源序列的精確整合。
  • 食品界的革命:基因編輯在改造食物領域扮演何種角色,與轉基因一樣嗎?
    現在科學家們相信他們可以通過基因編輯來阻止真菌的傳播,基因編輯可以關閉特定的基因或者調整它們的工作方式。基因編輯的支持者認為,基因編輯不僅是一種對抗真菌疾病的方法,而且是對生產更安全、產量更高的作物、養活不斷增長的全球人口的重要貢獻。據聯合國估計,到2050年,全球人口將增長近20億,至98億。
  • 開創國內鹼基編輯新賽道 正序生物探索基因編輯治療新路徑
    文/麥斯  2020年的諾貝爾化學獎被授予了法國女科學家埃瑪紐埃勒·卡彭蒂耶和美國女科學家珍妮弗·安妮?道德納,她們因發明CRISPR/Cas9基因編輯工具而獲此殊榮。  近年來,以CRISPR/Cas9為代表的基因編輯技術為生命醫學帶來革命性變化,人們對基因編輯、基因治療等新技術寄予厚望,期待在臨床治療方面大放異彩、攻克頑疾難症。而這把「基因剪刀」正是撬動基因治療產業這一千億級市場的一把鑰匙。  巨大的市場潛力吸引著無數科研團隊與公司經營者投身其中。成立於2020年8月18日的正序生物,是這一賽道的新星。
  • 開創國內鹼基編輯新賽道,正序生物探索基因編輯治療新路徑
    文/麥斯2020年的諾貝爾化學獎被授予了法國女科學家埃瑪紐埃勒·卡彭蒂耶和美國女科學家珍妮弗·安妮?道德納,她們因發明CRISPR/Cas9基因編輯工具而獲此殊榮。近年來,以CRISPR/Cas9為代表的基因編輯技術為生命醫學帶來革命性變化,人們對基因編輯、基因治療等新技術寄予厚望,期待在臨床治療方面大放異彩、攻克頑疾難症。而這把「基因剪刀」正是撬動基因治療產業這一千億級市場的一把鑰匙。巨大的市場潛力吸引著無數科研團隊與公司經營者投身其中。成立於2020年8月18日的正序生物,是這一賽道的新星。
  • 基因編輯簡史
    【編者按】基因編輯技術的核心是一個分子工具——2012年發現的CRISPER-Cas9。基因技術的飛速發展,也帶來了很多道德社會問題,基因工程是否應該被用於人類疾病的治理或者改變人的外貌智力等性狀之類的問題,近幾年來一直在被討論。
  • 基因編輯專利戰爆發 未來基因工程將如何發展?
    基因圖鳳凰科技訊 北京時間12月7日消息,本周二,圍繞CRISPR基因編輯專利,兩大陣營展開對決:雙方律師在三名法官組成的審判小組面前針鋒相對,本案不只涉及數十億美元的巨大利益,它還攸關基因工程的未來。
  • 諾貝爾化學獎頒給「基因編輯」,華裔科學家張鋒未能一同加冕
    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頒給了兩位基因編輯技術科學家。沒想到一年之後,該方向研究在「理綜」獎——諾貝爾化學獎實現加冕。》(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上發表的新研究:利用CRISPR/Cas9技術,科學家對人造血幹細胞進行基因編輯,基因編輯後的幹細胞在動物模型中可長期穩定重建造血系統
  • 基因編輯為何能獲化學獎
    自從日本科學家20世紀80年代末發現CRISPR之後,科學家就一直在研究這種奇怪的基因序列。然而,直到杜德納和卡彭蒂耶偶然注意到一種名叫Cas9的蛋白,CRISPR才顯示出它作為基因組編輯工具的巨大潛力。諾貝爾化學委員會主席Claes Gustafsson說,「這種基因工具有著強大的力量,影響著我們所有人。它不僅使基礎科學發生革命性變化,而且產生了新的作物,並將帶來開創性的新療法。」
  • 基因編輯讓嬰兒免疫愛滋病?賀建奎助理稱只是「科學家的自主探索」
    科技日報記者 劉傳書核心提示:賀建奎的助理對科技日報記者稱,這項研究是「科學家(賀建奎)的自主探索」。「一對基因經過修改的雙胞胎嬰兒已於11月健康誕生,基因編輯使她們將來可能具有天然抵抗愛滋病的能力。這是世界首例免疫愛滋病的基因編輯嬰兒,也意味著中國在基因編輯技術用於疾病預防領域實現歷史性突破。」
  • 助力基因科學不斷發展,諾禾致源與全球科學家攜手向新而行
    她們發現了一種新型基因編輯工具CRISPR -Cas9,能精準改變植物和動物的DNA,這項技術目前已經應用於癌症臨床治療和遺傳性疾病的治療。由此可見,基因科技在本世紀會有更廣闊的市場前景,尤其在臨床醫療領域應用方面。在國內基因測序行業的眾多企業中,諾禾致源表現十分非常亮眼。
  • 基因編輯技術-農業領域的「5G技術」
    「基因編輯技術作為近幾年最前沿、最火熱的生物技術之一,已經在農業領域掀起基因編輯技術風潮,因其對未來農業的巨大影響力,基因編輯技術也被比喻為農業領域的「5G技術」。在農業領域,基因編輯技術的瓶頸不在於研究人員是否可以培育出某些作物,而是這些作物是否將被允許用於農業種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