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前沿】魏鵬程團隊開發植物廣適性基因編輯工具盒,識別非典型...

2021-01-11 澎湃新聞
【學術前沿】魏鵬程團隊開發植物廣適性基因編輯工具盒,識別非典型PAM序列

2020-12-30 16:5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2020年12月28日,安徽省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魏鵬程團隊在Molecular Plant 在線發表了題為Genome editing mediated by SpCas9 variants with broad non-canonical protospacer-adjacent motif compatibility in plants 的研究論文。該研究在水稻中利用SpCas9變體NRRH、NRTH和NRCH(R為A/G, H為A/C/T),將SpCas9識別PAM序列擴展至NRNH, 利用SpCas9變體SpG,提供高效穩定的NG PAM識別能力,利用SpCas9變體SpRY,實現幾乎不受PAM限制的植物基因組靶向編輯。該研究開發了多種識別非典型PAM序列SpCas9變體植物靶向突變工具及單鹼基編輯工具,構建了多用途、簡單易用的植物廣適性基因編輯工具盒,顯著提高了CRISPR-SpCas9系統在植物中的編輯能力。

CRISPR/Cas系統作為強大的基因組編輯工具,已經在許多模式植物和農作物中成功應用。儘管有多種植物CRISPR-Cas編輯工具被報導,來源於鏈球菌SpCas9因其活性高效穩定,應用最為廣泛,也成為CRISPR衍生工具開發的主要平臺。但SpCas9僅能識別經典的「NGG」PAM序列,嚴重限制了基因組上可靶向範圍。因此研究人員一直在嘗試打破PAM限制。儘管通過改造SpCas9已獲得識別不用種類PAM的SpCas9變體, 例如:識別NGA PAM的Cas9-VQR變體、識別NGAG的Cas9-EQR變體、識別NGCG的Cas9-VRER變體、主要識別NG的xCas9和SpCas9-NG變體、以及識別NAA的SpCas9-SmacCas9人工雜交變體iSpyMacCas9等。但這些PAM擴展SpCas9工具編輯範圍仍相對有限,因此植物基因組編輯急需開發多樣化、效率穩定的SpCas9變體工具。

2020年2月,哈佛大學David R. Liu課題組報導了利用噬菌體輔助連續(非連續)進化技術開發出的三種SpCas9變體,其不受限於必須含G鹼基的要求,分別識別NRRH、NRCH和NRTH PAM序列。2020年3月,哈佛醫學院Benjamin P. Kleinstiver團隊報導了SpG的變體,能夠穩定識別NGN PAM, 進一步優化該酶,獲得了一種近PAMless SpCas9變體SpRY。SpRY核酸酶和鹼基編輯器變體可以靶向幾乎所有PAM。

該研究在水稻密碼子優化的SpCas9基礎上引入系列關鍵胺基酸突變,構建了植物SpCas9-NRRH、SpCas9-NRCH、SpCas9-NRTH、SpG和SpRY基因編輯系統(上圖),進而通過穩定轉化水稻,在愈傷群體中檢測比較了這些新型變體的靶向編輯活性。研究利用SpCas9-NRRH、SpCas9-NRCH和SpCas9-NRTH靶向了水稻基因組138個NRNH位點,amplicon-NGS表明這些變體在大部分位點都具有編輯效率,與SpCas9和SpCas9-NG的比較也說明NRRH類變體可編輯傳統SpCas9系統難以靶向的植物基因組位點;利用SpG變體及SpCas9-NG分別靶向水稻基因組32個NGN位點, 比較編輯效率表明SpG較SpCas9-NG在NGH 位點效率大部增強,可能更適於植物非典型NG位點的編輯;而利用SpRY也在水稻OsPDS基因上靶向了64個可能的NNN PAM, 在超過半數SpCas9不能識別非典型的PAM位點上, SpRY均能誘導有效突變(編輯效率>5%)。這些結果在再生水稻株系群體中得到了進一步驗證

在此基礎上,這些SpCas9變體分別與小鼠胞嘧啶脫氨酶rAPOBEC1、人胞嘧啶脫氨酶APOBEC3a及定向進化後的大腸桿菌腺嘌呤脫氨酶(TadA*-8e)融合,開發了相應的-eBE3,-eA3A和-ABE8e系列植物單鹼基編輯工具。所構建的工具盒在水稻基因組多個不同PAM位點實現了C·G::T·A鹼基間的定點替換,特別是ABE8e融合的腺嘌呤鹼基編輯工具在多底盤、多位點均表現穩定高效介導A-to-G替換, 顯示出優良的應用性。該研究在植物系統中有效擴展了SpCas9識別的PAM範圍,豐富了植物基因編輯系統類型,也為作物品種改良等提供了更廣泛、高效、精準的新工具。

該研究由安徽省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完成,李娟副研究員和許蓉芳副研究員為論文共同第一作者,魏鵬程研究員為論文通訊作者。相關工作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聯合創新基金、轉基因專項、安徽省自然科學基金等的資助。

論文連結: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1674205220304482

來源:BioArtReport

1980-2020

原標題:《【學術前沿】魏鵬程團隊開發植物廣適性基因編輯工具盒,識別非典型PAM序列》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安徽農科院魏鵬程團隊以及北京農林科學院楊進孝和趙久然團隊利用Cas9變體擴展植物基因組編輯範圍
    SpCas9是植物中使用最廣泛的基因組編輯系統。SpCas9對NGG類型的PAM要求嚴格,從而限制了其應用範圍。
  • 【學術前沿】劉耀光院士團隊開發高效、廣靶向的植物胞嘧啶鹼基...
    【學術前沿】劉耀光院士團隊開發高效、廣靶向的植物胞嘧啶鹼基編輯器PhiCBEs ​ 2020-11-04 17: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劉耀光院士團隊開發基因編輯刪除基因組片段的靶點設計工具
    基因編輯新工具:MMEJ-KO!劉耀光院士團隊開發基因編輯刪除基因組片段的靶點設計工具以下文章來源於中國科學雜誌社 ,作者中國科學生命科學基因組編輯技術為動植物基因功能研究和遺傳改良提供了革命性的遺傳操作工具。
  • 基因編輯如何擺脫「脫靶」困擾
    近日,華中農業大學棉花遺傳改良團隊一篇相關綜述,系統總結了當前的基因編輯工具、基因編輯產生的脫靶效應及類型、脫靶效應的機理、動植物的脫靶效應存在的問題;並總結了如何進行sgRNA設計、脫靶效應的評估和預測、避免和減輕脫靶效應的策略,及對預期基因組編輯結果的影響。該論文在線發表於國際綜合性期刊Advanced Science。
  • 基因編輯如何擺脫「脫靶」困擾—新聞—科學網
    基因組編輯技術是當前生命科學研究的前沿領域。在多種不同的基因組編輯方法,以CRISPR/Cas9系統最為便捷、高效,應用也最廣泛。 但CRISPR技術存在的脫靶效應依舊是影響其能否廣泛應用的主要限制因素,如何正確評估、檢測脫靶效應,並提出相應的策略降低脫靶效應,是當前基因編輯研究領域的重要研究方向。
  • 【學術前沿】專輯報導:基因編輯和幹細胞
    不同的Cas內切酶有自己識別的PAM序列結構,無效或低效的PAM序列很大程度上限制了CRISPR-Cas系統的成功率。為了解決CRISPR-Cas工具在人源細胞應用中PAM的偏好性問題,由溫州醫科大學眼視光學院谷峰團隊專門設計了一套工具「PAM-DOSE」用於鑑定陽性的PAM位點。
  • 水稻基因組編輯工具盒再添新成員—新聞—科學網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周煥斌課題組、周雪平課題組和四川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林宏輝課題組合作開發了一系列基於
  • 劉如謙團隊再作創舉:首次開發線粒體基因編輯工具 ​
    而這對雙胞胎,因利用CRISPER技術修改過體內一個基因CCR5,出生後即能天然抵抗愛滋病。  且不論道德方面,這樣的技術確實可以為人類的遺傳性疾病打開一扇窗。那麼,這類難治性疾病是否可以拋除CRISPER技術,採用新的基因編輯工具進行治療呢?  作為全球基因編輯領域的頂尖學者,麻省理工學院和哈佛大學布羅德研究所的化學生物學家劉如謙(David R.
  • 中國學者開發新型單鹼基編輯工具,顯著降低基因編輯脫靶效應
    研究團隊根據蛋白結構預測了基因編輯過程中決定脫靶的重要胺基酸,並在不影響催化活性的情況下突變相應的胺基酸,最終得到了顯著減低基因編輯脫靶效應的單鹼基編輯工具。CRISPR/Cas9是廣泛關注的新一代基因編輯工具,自從2012年被發明以來備受外界期待。而單鹼基編輯技術是CRISPR/Cas9的衍生工具,該技術可以在不切斷DNA雙鏈的情況下實現單核苷酸的定向突變,為治療單鹼基突變引起的遺傳性疾病帶來了希望。
  • 動物所開發新型基因組編輯工具CRISPR/Cas12b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研究團隊通過系統挖掘,成功地鑑定出若干能在人體生理溫度工作的Cas12b/C2c1酶。經過系統改造,兩種Cas12b/C2c1酶被成功開發成為哺乳動物基因組編輯工具,能夠編輯人類細胞基因組並應用於製備動物疾病模型。
  • Advanced Science | 華中農業大學棉花團隊系統闡述基因編輯脫靶效應產生原因、脫靶評估及降低脫靶的策略
    to mitigate off-target effects」的綜述論文,該論文總結了當前的基因編輯工具,基因編輯產生的脫靶效應及類型,脫靶效應的機理,動植物的脫靶效應存在的問題;並總結了如何進行sgRNA設計,脫靶效應的評估和預測,避免和減輕脫靶效應的策略以及對預期基因組編輯結果的影響。
  • 【學術前沿】高紹榮團隊建立大幅降低基因編輯模式動物嵌合率的新...
    【學術前沿】高紹榮團隊建立大幅降低基因編輯模式動物嵌合率的新方法(Past-CRISPR) 2020-09-16 16: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北京市農林科學院玉米基因組編輯團隊在基因編輯技術方面再獲新進展
    該研究建立了基於SpCas9變體xCas9的基因敲除系統和胞嘧啶鹼基編輯系統,成功將基因編輯的前間區序列鄰近基序(PAM)範圍拓展至GAD(D=A,T,G)和鬆弛型的NG,為在更廣泛的基因組範圍內選擇基因編輯靶點提供了可能。  拓展CRISPR/Cas9核酸酶PAM範圍是使其在植物中被更廣泛應用的關鍵。
  • 上海科學家研發雙鹼基編輯工具助力基因治療
    6月1日,國際著名學術期刊《Nature Biotechnology》雜誌同期發表了全球四個課題組在基因編輯工具研發領域的四個相近研究成果。   這四個相近成果來自國內外四個課題組(實驗室),華東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上海市調控生物學重點實驗室李大力和劉明耀課題組開發的基因編輯新工具A&C-BEmax,美國麻省總醫院基因編輯權威Keith Joung實驗室開發的SPACE,日本東京大學Nozomu Yachie實驗室開發的Target-ACEmax以及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開發的STEME。
  • 打通體內基因編輯治療的最後一公裡,蔡宇伽合作團隊十年探索開發...
    ▎藥明康德內容團隊編輯 自最早的基因編輯工具問世至今,基因編輯技術已經有近30年的歷史了。特別是2012年以來,隨著CRISPR的橫空出世,基因編輯技術日漸趨於成熟。
  • 中國農業科學院植保所開發出廣適用性的CRISPR/SpRY水稻鹼基編輯系統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作物有害生物功能基因組研究創新團隊在國際著名學術期刊 Genome Biology 在線發表了題為「SpRY greatly expands the genome editing scope in rice with highly flexible PAM recognition」的研究論文。
  • 諾貝爾化學獎揭曉:兩位女性科學家因開發「基因編輯」工具獲獎!
    據介紹,這兩位科學家開發了一種名為CRISPR/Cas9「基因剪刀」的技術,使科學家能夠以極高的精度對植物、動物和微生物的DNA進行改動。這項技術對分子生命科學有著革命性意義,為植物育種、癌症治療、根除遺傳性疾病等課題提供了重要基礎。卡彭蒂耶出生於1968年,是法國籍科學家,德國柏林馬克斯·普朗克病原體科學研究所主任。
  • 諾貝爾化學獎揭曉:兩位女性科學家因開發「基因編輯」工具獲獎
    據介紹,這兩位科學家開發了一種名為CRISPR/Cas9「基因剪刀」的技術,使科學家能夠以極高的精度對植物、動物和微生物的DNA進行改動。這項技術對分子生命科學有著革命性意義,為植物育種、癌症治療、根除遺傳性疾病等課題提供了重要基礎。卡彭蒂耶出生於1968年,是法國籍科學家,德國柏林馬克斯·普朗克病原體科學研究所主任。
  • 動物所通過人工合成gRNA骨架進一步拓展Cas12b/C2c1基因編輯工具盒
    近年,CRISPR基因編輯技術及其相關應用成為生命科學領域備受關注的熱點研究方向。基於這種技術,科學家們可高效、快速、便捷地對感興趣的基因進行編輯,在基礎科研、農業和醫學的發展中具有重要應用。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研究團隊此前報導開發出基於CRISPR-Cas12b/C2c1的第三種CRISPR基因組編輯工具。
  • 2020內蒙古植物生理學會學術交流會議暨植物基因編輯與應用專題...
    2020內蒙古植物生理學會學術交流會議暨植物基因編輯與應用專題研討會召開 2020-12-08 17: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