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鹼基編輯:基因編輯工具「升級版」—新聞—科學網

2020-12-01 科學網
DNA鹼基編輯:基因編輯工具「升級版」
——哈佛大學著力打造對抗人類遺傳疾病利器

 

美國哈佛大學14日宣布,將授予光束療法(Beam Therapeutics,下稱BT)公司全球專利許可,對可用於治療人類疾病的一套革命性DNA鹼基編輯技術進行開發和商業化。

BT公司同日宣布,已經籌集了高達8700萬美元由F-Prime資本和ARCH風投牽頭的A輪融資。BT公司由基因編輯技術領軍人物劉如謙、張鋒和基思·楊共同創立。

哈佛大學技術開發辦公室業務發展總監薇薇安·博林說:「鹼基編輯代表了一個強大的平臺,可解決用其他基因組編輯方法難以解決的一大類遺傳疾病。」

記者了解到,獲得許可的技術平臺包括鹼基編輯和與增強鹼基編輯靶向範圍相關的技術,為利用基因編輯技術治療一系列人類遺傳疾病打開了大門。

CRISPR基因編輯:是神器但也有短板

在人類基因組中,已知DNA鹼基(A、C、G、T)序列中數以萬計的變異會導致疾病。大多數與疾病相關的人類DNA變異由位點突變組成,或基因組中單個鹼基對被另一個鹼基對置換了位置。這種變異已在對神經退行性疾病、代謝疾病、血液疾病、視力或聽力喪失等各種遺傳疾病的研究中得到證明。

使用CRISPR平臺並結合Cas9和Cpf1酶的基因組編輯技術,已顯示出通過插入或刪除多個核苷酸來調節基因的巨大希望,但這種技術難以乾淨有效地校正單個核苷酸。

現有基因組編輯方法使用CRISPR作為分子剪刀進行雙鏈斷裂,然後依靠引入的DNA模板進行指導校正,嘗試糾正點突變。

然而,細胞內的雙鏈斷裂會觸發重新連接斷裂末端的進程,並導致隨機插入和刪除的負面影響。

因此,點突變的精確校正通常必須與這些不希望產生的副產物相競爭。此外,使用CRISPR/Cas9進行精確校正通常依賴細胞組分,而在非活躍分裂的細胞即人體大部分細胞內,缺失這些細胞組分。

鹼基編輯技術:點對點精準打靶

鹼基編輯技術多功能平臺由哈佛大學化學和化學生物學教授劉如謙主導發明。鹼基編輯技術不是精確修正特定基因中的致病突變,而是更多地剪切會破壞基因或創建基因突變的目標靶位。劉如謙團隊開發的可編程分子機器,可進入經選擇的細胞基因組DNA中的靶向位點,直接將一個鹼基轉換成另一個鹼基,同時不會在DNA中產生雙鏈斷裂。

該技術使用包含改良Cas9的工程化多組分蛋白,來解開DNA螺旋的靶向部分,開啟一個用於在單個鹼基上進行操作的小窗,而無需導致DNA中的雙鏈斷裂。然後,鹼基編輯直接將目標基因從突變形式轉換為校正形式,並在某些情況下,還需要增加一種蛋白組分以防止細胞撤消校正。

與此同時,改良Cas9切割未經編輯的DNA鏈,促使細胞修復第二條鏈,第二條鏈中帶有可補充被修正鹼基的一個鹼基。結果是雙交換將永久地將整個鹼基對(如A·T)更改為不同的鹼基對(如G·C)。

在過去一年半時間裡,劉如謙團隊已大大擴展了鹼基編輯技術的範圍。擴大靶向範圍、提高靶向DNA特異性並創建新的鹼基編輯器,這將對遺傳疾病治療產生重大影響。

最終目標:從根本上改變醫學

劉如謙表示:「最終目標是在一個未修改的生物體中,無論是人類、植物還是動物,能夠隨意、乾淨、高效地將DNA鹼基改變成另一個DNA鹼基。」

博林表示:「我們的目標是將這一創新技術發展成為最廣泛的、人類疾病的變革性治療手段。授權新創公司進行商業開發可確保快速調動資源,充分開發和利用該領域的新技術。」

BT公司執行長約翰·伊文斯指出,鹼基編輯技術能夠以高效率和前所未有的控制完成單一鹼基的修改,BT將把鹼基編輯的關鍵技術融合在一起,產生一個廣泛的精準基因藥物管道,修復致病位點突變,寫入保護性遺傳變異,或調節致病基因的表達或功能,最終將鹼基編輯作為人類疾病的治療選項。

哈佛大學高級助理教務長兼首席技術開發官員伊薩克·科爾伯格表示:「基因組編輯和鹼基編輯技術充分體現了哈佛大學研究人員對生物醫學創新的持續重要貢獻,以及這種進步為經濟發展和社會效益創造的機遇。這種機遇不僅著眼於解決疾病治療,而且可能從根本上改變醫學的實踐。」

(科技日報紐約5月14日電)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相關焦點

  • 不僅是DNA,基因編輯脫靶還會造成RNA突變!好在上海科學家讓單鹼基...
    今年3月,由上海科學家主導的研究適時為這項熱得發燙的技術「降溫」——通過新型脫靶檢測技術,研究人員發現,近年來興起的單鹼基編輯技術有可能導致大量無法預測的脫靶。在此基礎上,團隊又有了新的收穫!記者從昨天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團隊進一步研究發現,脫靶效應會導致RNA突變,且會帶來較強的致癌風險。
  • 中國學者開發新型單鹼基編輯工具,顯著降低基因編輯脫靶效應
    研究團隊根據蛋白結構預測了基因編輯過程中決定脫靶的重要胺基酸,並在不影響催化活性的情況下突變相應的胺基酸,最終得到了顯著減低基因編輯脫靶效應的單鹼基編輯工具。CRISPR/Cas9是廣泛關注的新一代基因編輯工具,自從2012年被發明以來備受外界期待。而單鹼基編輯技術是CRISPR/Cas9的衍生工具,該技術可以在不切斷DNA雙鏈的情況下實現單核苷酸的定向突變,為治療單鹼基突變引起的遺傳性疾病帶來了希望。
  • 600餘學者研討植物基因編輯技術與應用—新聞—科學網
    近日,第七屆全國植物生物技術與產業化大會暨植物基因編輯技術與應用專題研討會在揚州舉行,圍繞「植物基因編輯與分子育種」這一主題,來自全國145所高校與科研院所的
  • 高精度單鹼基基因編輯工具研究獲進展
    >C突變為T,從而造成單鹼基基因編輯工具基因組和轉錄組範圍內完全隨機無法預測的脫靶效應。為進一步提高YE1-BE3編輯效率,研究者隨後又在突變體基礎上增加標籤和核定位序列(FNLS)。優化後的單鹼基編輯工具YE1-BE3-FNLS在保證高保真的情況下,顯著提高了基因編輯效率,從而成為既安全又高效的新型基因編輯工具。
  • 基因編輯迭代 | 從CRISPR-Cas9到鹼基編輯
    如今,蛋白質工程對基因工程的驅動作用愈加明顯。 第一代的CRISPR基因編輯系統使用的是核酸酶Cas9,這種酶能在特定位點切斷DNA。
  • 上海科學家研發雙鹼基編輯工具助力基因治療
    6月1日,國際著名學術期刊《Nature Biotechnology》雜誌同期發表了全球四個課題組在基因編輯工具研發領域的四個相近研究成果。這四個基因編輯工具雖然名稱各異,但構建方案和功能類似,其中以李大力和劉明耀課題組開發的工具活性最高,編輯窗口更寬泛,具有優勢。
  • 單鹼基編輯技術有致癌風險!中國團隊發現新一代基因編輯工具
    由於單鹼基基因編輯器不引入DNA斷裂,過去一直被認為比傳統方法更加高效而安全,成為脊髓性肌營養不良、地中海貧血、血友病、視網膜黃斑變性、遺傳性耳聾等罕見病基因治療的熱門工具之一。人類的DNA由31億多個鹼基對組成,這31億多個鹼基對是由ATCG4種鹼基有機地排列組合而成。人類大概有20000到25000個基因。基因任何的微小變化都可能會改變我們重大的功能性狀。在一個極端情況下,即便是一個鹼基的變化都能導致基因功能的改變或者缺失,導致疾病。而我們幾乎有50%的單基因的遺傳病,都是由於一個鹼基變化導致的。
  • 基因編輯如何擺脫「脫靶」困擾—新聞—科學網
    近日,華中農業大學棉花遺傳改良團隊一篇相關綜述,系統總結了當前的基因編輯工具、基因編輯產生的脫靶效應及類型、脫靶效應的機理、動植物的脫靶效應存在的問題;並總結了如何進行sgRNA設計,脫靶效應的評估和預測,避免和減輕脫靶效應的策略以及對預期基因組編輯結果的影響。
  • 《自然》:基因編輯獲重大突破!全新技術首次實現線粒體DNA的精準編輯
    搓搓手,今天基因編輯技術又登上一個新臺階了! 這次迎來解答的是CRISPR也沒搞定的歷史遺留難題——對線粒體DNA的精準編輯。 今日,《自然》雜誌刊登了一項新研究[1],科學家們利用一種細菌毒素DddA開發了針對線粒體DNA的單鹼基編輯器DdCBE,可直接針對雙鏈DNA將C-G鹼基對編輯為T-A鹼基對,而且編輯效率很高,也幾乎沒有脫靶效應。該研究通訊作者為劉如謙和Joseph D. Mougous。
  • 高精準胞嘧啶鹼基編輯工具!植物基因工程技術又進一步
    ,開發出了新型高精度、高編輯活性的胞嘧啶鹼基編輯工具。鹼基編輯技術(Base Editing)是基於CRISPR系統開發的基因組定向修飾技術。基因組編輯工具單鹼基編輯器的開發,為定向編輯和修正基因組中的關鍵核苷酸變異提供了重要工具,展現了其在遺傳疾病治療與動植物新品種培育等方面潛在的重大應用價值。
  • Nature 重磅,線粒體基因編輯工具橫空出世! 劉如謙繼續革新鹼基編輯器
    與傳統線粒體基因編輯工具(核酸酶)不同,DddA 可在不引起線粒體雙鏈 DNA 斷裂的情況下將胞嘧啶 C 轉化為尿嘧啶 U,使其成為完美的線粒體基因編輯工具內核。N 端 2x-UGI 序列和 bpNLS 核定位序列圖片來源:Nature 最後,研究團隊在基因編輯工具前端安裝了線粒體靶向信號序列,解決了胞嘧啶鹼基編輯器(DdCBE)穿越膜線粒體雙層膜的導航問題
  • Nature Methods:楊輝等發布新一代高精度單鹼基基因編輯工具
    中科院神經所報導CRISPR/Cas9的衍生工具DNA單鹼基編輯技術可以在不切斷DNA雙鏈的情況下實現單核苷酸的定向突變,為單鹼基突變引起的遺傳性疾病的治療帶來了希望,自2016年首次報導以來受到了廣泛的關注。
  • 科學網—科學家開發出高精準胞嘧啶鹼基編輯工具
    本報訊(見習記者韓揚眉)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高彩霞團隊通過對人類胞嘧啶脫氨酶(APOBEC3B)蛋白的理性設計,並結合新型胞嘧啶鹼基編輯篩選方法
  • 基因編輯可能導致人類胚胎染色體嚴重混亂—新聞—科學網
    編輯人類胚胎來預防遺傳病的安全爭論一直在持續,因為這樣做會對基因組造成永久、可遺傳的改變。「如果把以生殖為目的的人類胚胎基因編輯活動比作是太空飛行,那麼最新的研究相當於把發射臺上未起飛的火箭給炸了。」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研究基因編輯的Fyodor Urnov說。 2015年,研究人員在實驗室首次使用CRISPR編輯人類胚胎。
  • 基因編輯大牛劉如謙、張鋒聯合創立的單鹼基編輯公司衝刺IPO
    Keith Joung等人聯合創立,這是三人繼Editas Medcine(基因編輯治療遺傳病,已上市)和Pairwise Plants(基因編輯農作物)後,一起創立的第三家基因編輯領域公司。這對於治療眾多的單鹼基遺傳病來說具有巨大的優勢,而且潛在風險也更小。因此單鹼基編輯器的出現,給基因編輯領域帶來了巨大的驚喜。
  • 開創國內鹼基編輯新賽道 正序生物探索基因編輯治療新路徑
    道德納,她們因發明CRISPR/Cas9基因編輯工具而獲此殊榮。  基因編輯(Gene Editing),又稱為基因組編輯(Genome Editing)或基因組工程(Genome Engineering),是一種新興的比較精確的能對生物體基因組特定目標基因進行修飾的一種基因工程技術或過程。
  • 開創國內鹼基編輯新賽道,正序生物探索基因編輯治療新路徑
    道德納,她們因發明CRISPR/Cas9基因編輯工具而獲此殊榮。基因編輯(Gene Editing),又稱為基因組編輯(Genome Editing)或基因組工程(Genome Engineering),是一種新興的比較精確的能對生物體基因組特定目標基因進行修飾的一種基因工程技術或過程。修飾的工具(類比剪刀)就包括ZFN、TALEN等核酸酶和剛剛獲得諾獎的CRISPR/Cas9系統。
  • 我科學家首獲新一代單鹼基編輯工具
    在神經元中,UBE3A是一個印記基因:主要表達來自母方來源的等位基因,極少表達或不表達父方來源的等位基因。UBE3A母源等位基因的缺失會導致神經發育性疾病天使症候群(Angelman syndrome,AS)。臨床特徵為發育遲緩、運動障礙、癲癇易感、智力障礙和面部表情異常等。與基因缺失相反,UBE3A基因重複或三拷貝則與孤獨症密切相關。
  • 重磅基因編輯工具誕生 它究竟牛在哪裡?
    今日,頂尖學術期刊《自然》在線發表了一篇關於基因編輯的重要論文。來自Broad研究所的CRISPR大牛劉如謙(David Liu)教授團隊開發了一種新型的基因編輯技術,有望修復大約89%的已知人類致病變異。這項研究在發表之前,就已經在一些學術會議上得到了很多科學家的關注。正式上線後,更是引起了業內的點讚和熱議,被認為是「極為重要」的成果。
  • 超高活性胞嘧啶鹼基編輯器開發成功—新聞—科學網
    該鹼基編輯新工具的開發,有望為基因治療提供自主研發的新工具,提升遺傳疾病基因療法精準性和長效性。 據 ClinVar 數據顯示,人類的遺傳病中58%是由於單個鹼基突變引起的。雖然Cas9激活的同源重組可以實現對突變位點的精確修正,但效率非常低( 0.1%~5%),嚴重阻礙了其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