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基因編輯工具誕生 它究竟牛在哪裡?

2020-12-05 健康一線視頻網

今日,頂尖學術期刊《自然》在線發表了一篇關於基因編輯的重要論文。來自Broad研究所的CRISPR大牛劉如謙(David Liu)教授團隊開發了一種新型的基因編輯技術,有望修復大約89%的已知人類致病變異。這項研究在發表之前,就已經在一些學術會議上得到了很多科學家的關注。正式上線後,更是引起了業內的點讚和熱議,被認為是「極為重要」的成果。

▲學術經緯團隊提前從《自然》獲得了經授權的校對版本(圖片來源:參考資料[1])

那麼,這項技術究竟牛在哪裡?要講清楚這一點,我們還要先看看傳統的基因編輯是怎麼做的。

目前,應用最為廣泛的基因編輯技術之一,便是CRISPR-Cas9系統。在這套系統裡,Cas9蛋白會在目標DNA序列上切出口子,造成雙鏈DNA斷裂。隨後,再利用同源重組等方法,在DNA修復的過程中對基因組進行編輯。

▲傳統的CRISPR-Cas9基因編輯方法示意圖(圖片來源:J LEVIN W [CC BY-SA 4.0 (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sa/4.0)])

這一方法雖然有效,但很粗暴。打個比方,這就好像一頁書上有錯別字,為了修正書上的錯誤,要把這整頁書給撕下來,再重新粘上一頁那樣。可以想像,這樣的工作談不上優雅,也容易產生潛在的問題。

過去,包括劉如謙教授課題組在內,一些科學家們開發出了「單鹼基編輯系統」。與傳統的CRISPR-Cas9系統不同,它將經過修飾的Cas9蛋白與另一種酶直接融合在一起。在目標DNA位點,它不會切開DNA鏈,而是對單個鹼基進行修改,如將A變成G,或是把C變成T。這一方法能夠對點突變進行「微調」,不過並不適合大段大段的修改。此外,它只能進行四種修改(比如不能把T變成A),還存在潛在的脫靶問題。

而在今日的這項研究中,我們見證了一種新型基因編輯技術的誕生。這種技術被稱為「先導編輯」(prime editing),核心之一是一種由Cas9蛋白與逆轉錄酶(reverse transcriptase)融合而成的特殊蛋白。該技術的另一個關鍵是一種特殊的gRNA,它被研究人員們稱為「pegRNA」,其中pe是「先導編輯」英文單詞的兩個首字母。

與普通的gRNA不同,這種pegRNA不但能夠結合想要進行編輯的特定DNA區域,還自帶「修改模板」。Cas9-逆轉錄酶融合蛋白會在pegRNA的引導下,精準地切開一條DNA鏈,然後根據「修改模板」,合成含有正確序列的DNA。細胞內的DNA修復機制會自動把這段新合成的序列整合進基因組。

隨後,研究人員們故技重施,在另一條DNA鏈上進行同樣的操作。這樣一來,兩條DNA都能得到正確的編輯。

▲先導編輯技術的示意圖(圖片來源:Susanna Hamilton, Broad Institute)

「結果就是(給基因組帶來)永久的改變,這些改變來源於pegRNA所編碼的信息。」劉如謙教授說道。

正是由於這套系統的靈活性,原本不可能實現的單鹼基編輯(如將T轉變為A),也成為了可能。與單鹼基編輯只能進行4種轉換相比,這套先導編輯系統能進行12種單鹼基的轉化。也就是說,他們可以把任何鹼基轉化為任何其他鹼基,包含了所有的12種可能性。

在多種人類細胞中,研究人員們證實了這一系統的編輯能力。此外,它的編輯潛力在小鼠神經元裡也得到了證實。除了對單個鹼基進行修改之外,這一系統還能夠插入或刪除特定的DNA序列。根據論文,研究人員們最多可以插入44個鹼基,或是刪除80個鹼基。

「通過先導編輯技術,我們能直接修正鐮狀細胞貧血症的突變(學術經緯註:A突變成了T),讓序列回歸正常。我們也能移除戴薩克斯症(Tay Sachs disease)多出的4個鹼基。這都不需要完全切開DNA,或添加DNA模板,」劉如謙教授在Broad研究所的新聞稿裡說道:「這一系統的美麗之處在於幾乎對編輯的序列沒有限制。由於添加上的鹼基僅由pegRNA來決定,我們能加上與原本序列僅差1個鹼基的序列,也可以加上多了幾個,或少了幾個鹼基的序列。我們還可以對這些變化進行排列組合。」

可喜的是,研究人員們還發現,與需要斷開雙鏈DNA的傳統方式相比,先導編輯系統的脫靶編輯風險更低。

目前,這一系統已向學術界和非營利組織免費公開。

當然,由於這一系統依舊是一類全新的基因組編輯方法,因此還需要進一步的檢驗和改良,才能用於人類。不過,這一系統展示的潛力,已經讓我們看到了一個能夠有效治療罕見遺傳病的未來。我們期待這一天的早日到來。

參考資料:[1] Andrew V. Anzalone et al., (2019), Search-and-replace genome editing without double-strand breaks or donor DNA, Nature, DOI: https://doi.org/10.1038/s41586-019-1711-4

[2] New CRISPR genome editing system offers a wide range of versatility in human cells, Retrieved October 21, 2019, from https://www.broadinstitute.org/news/new-crispr-genome-editing-system-offers-wide-range-versatility-human-cells

[3] New CRISPR tool has the potential to correct almost all disease-causing DNA glitches, scientists report, Retrieved October 21, 2019, from https://www.statnews.com/2019/10/21/new-crispr-tool-has-potential-to-correct-most-disease-causing-dna-glitches/

相關焦點

  • 基因編輯損傷上萬RNA!新一代無脫靶基因編輯工具誕生
    「目前我們已經為它申請專利,並推動向臨床和產業轉化。」楊輝告訴記者,目前已有風險投資介入,希望能儘快在長三角建立相關技術平臺和生產基地,加速基礎研究向臨床與產業的轉化。可迄今為止,由於安全性無法確定,只有寥寥兩三種基因編輯技術走到了臨床試驗階段。要治癒一種遺傳病,往往需要對幾萬億個成體細胞進行基因編輯,如果編輯不夠精準,細胞出錯將引發癌症等風險。「大部分基因編輯技術都是以病毒為載體,將一把把『小剪刀』運輸到細胞內。」
  • 人類首次基因編輯嬰兒誕生 帶來的是希望還是恐懼?
    11月26日,中國科學家賀建奎在第二屆國際人類基因組編輯峰會召開前一天宣布,一對基因編輯雙胞胎女孩近日在中國健康誕生。這是世界首例免疫愛滋病的基因編輯嬰兒,消息一經公布引起巨大震動。
  • 人類首次基因編輯雙胞胎誕生 帶來的是希望還是恐懼?
    昨天,中國科學家賀建奎在第二屆國際人類基因組編輯峰會召開前一天宣布,一對基因編輯雙胞胎女孩近日在中國健康誕生。這是世界首例免疫愛滋病的基因編輯嬰兒,消息一經公布引起巨大震動。疑似對該試驗進行醫學倫理審查的醫院稱申請書籤名可能是偽造,深圳市衛生計生委醫學倫理專家委員會表示該項試驗進行前並未向該部門報備。
  • 基因編輯是什麼意思?基因編輯技術應用在哪裡
    11月26日,來自深圳的科學家賀建奎宣布,一對名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編輯嬰兒於11月在中國健康誕生。由於這對雙胞胎的一個基因被編輯,她們出生後即能抵抗愛滋病。不過,「基因編輯嬰兒」一事宣布後引來多方質疑,質疑的內容集中於該項研究涉及的倫理問題、必要性和安全性。
  • 漫畫|2020諾貝爾化學獎:逆天改命的基因編輯工具!
    這是因為病毒把自己的基因植入了我們的細胞,讓我們幫它繁殖後代。可是,化膿性鏈球菌就不吃這一套。如果病毒(噬菌體)敢把自己的基因植入化膿性鏈球菌之中,它就會派出一種蛋白質分子,從萬千基因中找出病毒的基因,然後一刀下去,劈成兩半。這種神奇的蛋白質分子,叫作CRISPR / Cas9基因剪刀。
  • 首例基因編輯嬰兒如果真的誕生,意味著什麼?
    人民網今天的新聞稱,世界首例免疫愛滋病的基因編輯嬰兒在中國誕生。這裡的「基因編輯嬰兒」指的是什麼?是指利用CRISPR基因編輯技術修改受精卵或早期胚胎的基因。這個技術以前也有很多研究者做過,但是都會在胚胎發育極早期就中止。讓修改過的胚胎完全發育直到誕生,這是第一次。
  • 基因編輯究竟是怎麼回事?「上帝的手術刀」難解「脫靶」問題
    不僅人類,其他生物的遺傳規律也是如此,因此,改變基因,就可以改變生物的形態和特徵;改變基因,就可以定向培育出符合人類需求的「物種」。日本NHK電視臺編寫的《基因魔剪》中提到了一種叫「荷蘭乳牛」(Holstein)的牛種,這種牛體型巨大、性情溫順、反應遲緩、乳房十分發達,具有很大的產奶量,我們喝的牛奶很多都是來自於它。
  • 首例免疫愛滋病基因編輯嬰兒在我國誕生 「轉基因人」是否違背倫理...
    世界#首例免疫愛滋病基因編輯嬰兒#在中國誕生。人類已可實現基因編輯:更強壯的軀體,可選擇的發色,更低的基因遺傳病發病率…但基因組編輯技術CRISPR-Cas9的發明團隊卻呼籲暫停:所有人類都有責任考慮這項科技的後果。11月26日,南方科技大學的科學家賀建奎宣布,一對名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編輯嬰兒於11月在中國健康誕生。
  • 重磅!賀建奎編輯的CCR5基因 純合突變死亡率增加
    賀建奎在一對雙胞胎上動了基因刀,編輯了胎兒身上CCR5基因,以用來免疫愛滋病。但是,現在有趣的是,CCR5首先被鑑定為HIV病毒的共同受體,CCR5是否除了在抗愛滋病病毒的作用以外,還是不清楚。
  • 首例MSTN基因編輯湖羊在江蘇誕生
    首例MSTN基因編輯湖羊在江蘇誕生 2021-01-06 16:1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張鋒團隊鑑定出眾多新型的「工具」酶等,在基因編輯等領域有重大應用
    這些系統結合了以前沒有參與抗病毒防禦的酶促活性,包括RNA編輯和衛星DNA合成逆轉錄。 此外,該研究在計算上預測了仍有待鑑定的各種其他推定防禦基因。通過系統的防禦基因預測和異源重組,在這裡發現29種廣泛的抗病毒基因盒,共同存在於32%的所有已測序細菌和古細菌基因組中,它們介導了針對特定噬菌體的保護。這些系統結合了以前沒有參與抗病毒防禦的酶促活性,包括RNA編輯和衛星DNA合成逆轉錄。
  • 張鋒團隊鑑定出眾多新型的「工具」酶等,在基因編輯等領域有重大應用
    這些系統結合了以前沒有參與抗病毒防禦的酶促活性,包括RNA編輯和衛星DNA合成逆轉錄。 此外,該研究在計算上預測了仍有待鑑定的各種其他推定防禦基因。這些結果突出了微生物對病毒使用的大量分子功能。通過系統的防禦基因預測和異源重組,在這裡發現29種廣泛的抗病毒基因盒,共同存在於32%的所有已測序細菌和古細菌基因組中,它們介導了針對特定噬菌體的保護。這些系統結合了以前沒有參與抗病毒防禦的酶促活性,包括RNA編輯和衛星DNA合成逆轉錄。
  • Science重磅:科學家發現新型基因編輯工具 體積是CRISPR-Cas9的一半
    基因編輯作為一種新興的基因工程技術,其本質是人為地改變自然選擇。目前廣泛使用的「基因剪刀」是CRISPR-Cas9,該技術在一系列基因治療的應用領域都展現出極大的應用前景,但過大的蛋白分子成為CRISPR未來應用方式中最重要的瓶頸之一。
  • 基因編輯是什麼意思?世界首例免疫愛滋病的基因編輯嬰兒誕生
    CRISPR(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是生命進化歷史上,細菌和病毒進行鬥爭產生的免疫武器,簡單說就是病毒能把自己的基因整合到細菌,利用細菌的細胞工具為自己的基因複製服務,細菌為了將病毒的外來入侵基因清除,進化出CRISPR系統,利用這個系統,細菌可以不動聲色地把病毒基因從自己的染色體上切除,這是細菌特有的免疫系統
  • 科學家賀建奎宣布世界首例基因編輯嬰兒在中國誕生
    人民網今天的新聞稱,世界首例免疫愛滋病的基因編輯嬰兒在中國誕生。這裡的「基因編輯嬰兒」指的是什麼?是指利用CRISPR基因編輯技術修改受精卵或早期胚胎的基因。這個技術以前也有很多研究者做過,但是都會在胚胎發育極早期就中止。讓修改過的胚胎完全發育直到誕生,這是第一次。
  • 首例基因編輯嬰兒誕生,人類需要「基因改造的嬰兒」麼?
    科幻題材影視劇中基因技術定製和改造人類的案例竟然成真了。 11月26日,人民網報導,來自中國深圳的科學家賀建奎在第二屆國際人類基因組編輯峰會召開前一天宣布,一對名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編輯嬰兒於11月在中國健康誕生。
  • 世界首例基因編輯克隆犬的前世今生—新聞—科學網
    基因編輯,神奇的剪刀 2013年一種新的基因編輯技術(CRISPR/Cas9)風靡全球,它具有構建簡單方便、基因打靶效率高等特點。它究竟有多神奇?它可以讓基因想要就要、想沒就沒,隨心所欲;並成功在牛、羊、豬、兔、小鼠、大鼠等動物及人類胚胎中實現基因修飾。它是否同樣能在犬基因組中發揮作用呢?
  • Science重磅:一種基因編輯技術,能瞬間實現精準基因編輯
    ,來自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症中心的科學家們還概述了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的進化歷程。圖片來源:Ella Marushchenko在CRISPR-Cas9基因編輯過程中,酶類Cas9能被用作剪刀在基因編輯的特定位點切割DNA鏈,同時導向RNA分子則會幫助Cas9酶類結合到預想鏈的DNA位點上,目前該過程的部分流程需要幾個小時才能完成,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能將整個過程縮短到幾秒鐘時間。
  • Nature 重磅,線粒體基因編輯工具橫空出世! 劉如謙繼續革新鹼基編輯器
    >通過細菌毒素在線粒體 DNA(mtDNA)中引入特定核苷酸,實現了線粒體基因的精確編輯。與傳統線粒體基因編輯工具(核酸酶)不同,DddA 可在不引起線粒體雙鏈 DNA 斷裂的情況下將胞嘧啶 C 轉化為尿嘧啶 U,使其成為完美的線粒體基因編輯工具內核。
  • 單鹼基編輯技術有致癌風險!中國團隊發現新一代基因編輯工具
    由於單鹼基基因編輯器不引入DNA斷裂,過去一直被認為比傳統方法更加高效而安全,成為脊髓性肌營養不良、地中海貧血、血友病、視網膜黃斑變性、遺傳性耳聾等罕見病基因治療的熱門工具之一。此外,團隊還發現很高比例的RNA脫靶發生在癌基因和抑癌基因上,如果用於臨床治療有較大的致癌風險。這項發現再次證明:單鹼基基因編輯技術在當下是非常不完善的,它會導致大量的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突變,其安全性需要審慎考量。基因剪刀手的脫靶之痛我們知道基因就是有遺傳效應的DNA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