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Science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利用光敏核苷酸開發了一種新方法來加速CRISPR-Cas9基因編輯的過程,文章中,研究者描述了整個實驗過程及其這種新方法的精準性;在Science雜誌同一期的一篇展望文章中,來自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症中心的科學家們還概述了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的進化歷程。
圖片來源:Ella Marushchenko
在CRISPR-Cas9基因編輯過程中,酶類Cas9能被用作剪刀在基因編輯的特定位點切割DNA鏈,同時導向RNA分子則會幫助Cas9酶類結合到預想鏈的DNA位點上,目前該過程的部分流程需要幾個小時才能完成,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能將整個過程縮短到幾秒鐘時間。
文章中,研究人員通過添加光敏核苷酸分子來改變部分導向RNA的序列,這就會阻斷導向RNA在光被引入之前完成其工作,一旦研究者引入光,結合過程就會在幾秒內發生,研究者將這種方法稱之為「籠中法」(caged approach),因為導向RNA分子會被限制,直至其被指示去完成它的工作,研究者將這種方法稱之為超快速CRISPR基因編輯手段(vfCRISPR)。
研究者指出,推遲編輯過程隨後迅速對其激活,這或許就能為詳細研究該過程提供一定的可能性,同時這種新方法還能提高基因編輯的精準性,並能允許一次編輯單個等位基因;同時,這種新方法還能幫助研究者開發出雜合突變,並以新的方法來研究複雜的特性,最後研究者Medhi表示,文章中我們描述了如何將CRISPR-Cas9工具從一種鈍化的工具轉變為一種精確的工具,vfCRISPR技術似乎是一項變革性的科學進步,因為其能幫助研究人員更好地理解基因編輯過程中參與雙鏈斷裂的細胞反應的動力學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