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基因編輯大牛張鋒開發出RESCUE技術,可擴大RNA編輯能力

2021-01-16 生物谷

2019年7月13日訊/

生物谷

BIOON/---基於CRISPR的工具徹底改變了我們靶向與疾病相關的基因突變的能力。CRISPR技術包括一系列不斷增長的能夠操縱基因及其表達的工具,包括利用酶Cas9和Cas12靶向DNA,利用酶Cas13靶向RNA。這一系列工具提供了處理突變的不同策略。鑑於RNA壽命相對較短,靶向RNA中與疾病相關的突變可避免基因組發生永久性變化。此外,使用CRISPR/Cas9介導的編輯難以對諸如神經元之類的某些細胞類型進行編輯,因而需要開發新策略來治療影響大腦的破壞性疾病。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美國麻省理工學院麥戈文腦科學硏究所研究員、布羅德研究所核心成員張鋒(Feng Zhang)及其團隊如今開發出一種稱為RESCUE(RNA Editing for Specific C to U Exchange, C→U交換特異性的RNA編輯)的策略。相關研究結果於2019年7月11日在線發表在Science期刊上,論文標題為「A cytosine deaminase for programmable single-base RNA editing」。

CRISPR家族酶Cas13在發揮作用。Cas13(粉紅色)是RESCUE平臺的核心,它使用特定的嚮導分子(紅色)靶向細胞中的RNA(藍色)。圖片來自Stephen Dixon。

張鋒和他的團隊,包括論文共同第一作者Omar Abudayyeh和Jonathan Gootenberg(如今都是麥戈文腦科學硏究所研究員),利用一種失活的Cas13將RESCUE引導到RNA轉錄本中的目標胞嘧啶鹼基上,並使用一種新的、經過進化的、可編程的酶將不想要的胞嘧啶(C)轉化為尿苷(U),從而指導RNA指令發生變化。RESCUE建立在REPAIR技術的基礎之上,其中REPAIR也是由張鋒團隊開發的,可將鹼基腺嘌呤轉化為RNA中的肌苷(Science, 2017, doi:10.1126/science.aaq0180,詳細新聞報導參見生物谷報導:

重磅!Nature和Science同日打擂臺發表新型DNA/RNA鹼基編輯器,可校正點突變

)。

RESCUE顯著地擴展了CRISPR工具能夠靶向的範圍,包括蛋白中可修飾的位點,比如磷酸化位點。這些位點充當蛋白活性的開啟/關閉開關,而且主要存在於信號分子和癌症相關通路中。

張鋒說道,「為了應對導致疾病的

遺傳

變化的多樣性,我們需要有一系列精確技術可供選擇。通過這種新的酶並將它與CRISPR的可編程性和精確性相結合,我們能夠填補工具箱中的關鍵空白。」

將RNA編輯的範圍擴大到新的靶標

之前開發的REPAIR平臺使用靶向RNA的 CRISPR/Cas13將一種稱為ADAR2的RNA編輯器的活性結構域引導至特定的RNA轉錄物,在那裡它能夠將腺嘌呤(A)轉換為肌苷(I),即A→I。由於不存在具有替代活性的天然編輯器,張鋒和他的同事們進行了REPAIR融合,並在實驗室中讓它進行進化,直到它能夠將胞嘧啶轉換為尿苷,即C→U。

RESCUE能夠被引導至任何選擇的RNA,然後通過這種平臺中經過進化的ADAR2組分執行C→U編輯。張鋒團隊將這種新平臺導入到人細胞中,結果表明這能夠靶向人細胞中的天然RNA以及合成RNA中的24種臨床相關突變。然後,他們進一步優化了RESCUE以減少脫靶編輯,同時最小程度地降低對在靶編輯的幹擾。

新靶標即將到來

利用RESCUE擴展靶向能力意味著通過磷酸化、糖基化和甲基化等翻譯後修飾調節許多蛋白的活性和功能的位點如今都可作為編輯的靶標。

RNA編輯的一個主要優點是它的可逆性,相比之下,DNA水平上的變化是永久性的。因此,在需要暫時而非永久進行修飾的情況下,就可臨時部署RESCUE。為了證實這一點,張鋒團隊發現在人細胞中,RESCUE能夠靶向編碼β-連環蛋白的RNA中的特定位點,從而導致β-連環蛋白活化和細胞生長的暫時增加,其中已知β-連環蛋白可發生磷酸化。如果永久性地發生這種修飾,那麼這可能讓細胞易於發生不受控制的細胞生長和癌變,但是在急性損傷時,暫時的細胞生長可能會刺激傷口癒合。

這些研究人員還靶向一種致病性的基因變體,即APOE4。 APOE4等位基因一直是晚發性阿爾茨海默病產生的一種遺傳風險因素。基因亞型APOE4與不是

遺傳

風險因素的APOE2僅存在兩個鹼基的差別(在APOE4中,這兩個鹼基都是C,而在APOE2中,這兩個鹼基都是U)。張鋒和他的同事們將風險相關的APOE4 RNA導入細胞中,結果發現RESCUE能夠將它的特徵性的兩個鹼基C都轉化為U,因而將它轉化為APOE2序列,從而將風險相關的變體APOE4 轉化為非風險因素的變體APOE2。

就像張鋒實驗室之前開發的CRISPR工具一樣,他們計劃廣泛地分享RESCUE平臺,以便促進更多的人使用這種平臺,從而有助於將RESCUE 推向臨床,並且能夠讓人們使用這種平臺作為一種更好地理解致病突變的工具。這種平臺將通過非營利性質粒庫Addgene免費提供給人們用於開展學術研究。想要了解更多信息,請訪問張鋒實驗室的網頁:https://zlab.bio/。(生物谷 Bioon.com)

參考資料:Omar O. Abudayyeh et al. A cytosine deaminase for programmable single-base RNA editing. Science, 2019, doi:10.1126/science.aax7063.

New CRISPR platform expands RNA editing capabilities

相關焦點

  • 基因編輯CRISPR技術共同發明人叢樂:張鋒為何痛失諾獎?
    據了解,張鋒實驗室從2011年開始進行人體細胞的CRISPR基因編輯研究,從概念提出到技術設計、反覆試錯、最終實現人類細胞基因編輯,都早於且不依賴於2012年諾貝爾獎得主論文的發表。「和很多領域中的成果一樣,有時會有不同研究組、不同科學家在不同地點、相近的時間,獨立發現/開發出類似或者相關結果。
  • 基因編輯CRISPR技術共同發明人叢樂:張鋒為何與諾獎失之交臂?
    據了解,張鋒實驗室從2011年開始進行人體細胞的CRISPR基因編輯研究,從概念提出到技術設計、反覆試錯、最終實現人類細胞基因編輯,都早於且不依賴於2012年諾貝爾獎得主論文的發表。「和很多領域中的成果一樣,有時會有不同研究組、不同科學家在不同地點、相近的時間,獨立發現/開發出類似或者相關結果。
  • 獨家專訪│基因編輯CRISPR技術共同發明人:張鋒為何痛失諾獎?
    01 為什麼張鋒沒獲獎?10月8日,叢樂在知乎上發表文章認為,兩位女性科學家的得獎實至名歸,但同時,他對張鋒未能分享諾獎也非常遺憾。叢樂指出,和很多領域中的成果一樣,有時會有不同研究組、不同科學家在不同地點、相近的時間,獨立發現/開發出類似或相關結果。但由於人數限制等原因,會有大量的傑出科學家與諾貝爾獎失之交臂。
  • 基因編輯大牛劉如謙、張鋒聯合創立的單鹼基編輯公司衝刺IPO
    單鹼基編輯技術可以只重寫DNA上的一個鹼基,從而在最基礎的水平上進行幹預以治療多種疾病。如果把現有的基因編輯方法(CRISPR/Cas9)比作切割基因組的「剪刀」,那麼單鹼基編輯器就是「鉛筆」,可以一次擦除和重寫一個鹼基。
  • 獨家專訪│基因編輯CRISPR技術共同發明人叢樂:張鋒為何痛失諾獎?
    01為什麼張鋒沒獲獎?10月8日,叢樂在知乎上發表文章認為,兩位女性科學家的得獎實至名歸,但同時,他對張鋒未能分享諾獎也非常遺憾。叢樂指出,和很多領域中的成果一樣,有時會有不同研究組、不同科學家在不同地點、相近的時間,獨立發現/開發出類似或相關結果。
  • 【盤點】基因編輯大咖張鋒博士CRISPR系統亮點研究
    這有可能會造成意外的編輯,完全改變基因表達或是敲除掉某一基因,導致癌症形成或其他的問題出現。在發表於《科學》(science)雜誌上的一篇新研究論文中,張鋒(Feng Zhang)和同事們報告稱,在構成化膿性鏈球菌Cas9酶的約1,400個胺基酸中,他們通過改變3個胺基酸將「脫靶編輯」顯著減少至無法檢測到的水平。【2】基因黑客張鋒!
  • 張鋒團隊今日再登《科學》,全新RNA編輯技術升級CRISPR工具包
    今日凌晨,《科學》雜誌發表麻省理工學院和哈佛大學 Broad 研究所張鋒團隊最新文章,他們開發的一種名為 RESCUE 的全新 CRISPR 基因編輯技術,可以進行以前不可能進行的 RNA 單鹼基編輯。
  • 張鋒團隊CRISPR基因編輯系統可減少脫靶效應
    今日,CRISPR-Cas基因編輯系統的先驅之一張鋒教授在《自然》子刊《Nature Communications》發布一項重要進展,報告了第三個可以編輯人類細胞基因組的CRISPR-Cas系統:CRISPR-Cas12b。
  • 基因編輯大牛張鋒新力作!發現第三種CRISPR-Cas系統,顯著降低脫靶...
    2019年1月24日/生物谷BIOON/---來自原核生物CRISPR/Cas系統的酶已被用作可編程的和高度特異性的基因組編輯工具。目前的基因組編輯技術集中在II型CRISPR-Cas系統上,該系統含有單個用於DNA切割的蛋白效應核酸酶。
  • 給數百萬人帶來希望:楊璐菡創造出可給人類器官移植的基因編輯豬
    楊璐菡帶領的研究團隊成功開發出第一代可用於臨床的異種器官移植雛形——「豬3.0」。十幾頭經過CRISPR基因編輯的「豬3.0」成功問世,它們是迄今為止基因編輯數量最多的動物。在這項研究中,研究團隊將CRISPR-Cas9和轉座子技術結合在一起,培育出了一種特別的豬,其具有13個獨立的基因修飾,修改了豬與人之間免疫和凝血方面的不兼容性,並完全消除了豬內源性逆轉錄病毒(
  • 我國科學家開發出一種新型RNA編輯系統,編輯效率最高可達80%
    最近,科學家們已將胞苷脫氨酶或腺苷脫氨酶與CRISPR-Cas9融合在一起,構建出可編程的DNA鹼基編輯器,從而為校正致病性突變提供新的機會。除了對DNA進行編輯之外,ADAR腺苷脫氨酶也被用於對RNA進行精確編輯:將腺苷(A)轉換為肌苷(I),即A→I轉換。
  • 基因編輯技術有助於研究RNA在疾病中發揮的作用
    原標題:基因「剪刀」刀指RNA旨在研究其在疾病中扮演的角色 CRISPR-Cas9 基因編輯技術已被改進用於靶向RNA。圖片來源:Molekuul/SPL/Getty 發現了剪斷基因的分子「剪刀」的研究人員,如今開發出用於靶向並剪切RNA的類似方法。新的剪切工具應當能幫助研究人員更好地理解RNA在細胞和疾病中的作用。一些人認為,它或許有一天可用於治療從亨廷頓氏舞蹈症到心臟病的諸多疾病。
  • 張鋒團隊鑑定出眾多新型的「工具」酶等,在基因編輯等領域有重大應用
    2020年8月28日,博德研究所張鋒團隊在Science 在線發表題為「Diverse enzymatic activities mediate antiviral immunity in prokaryotes」的研究論文,該研究通過系統的防禦基因預測和異源重組,發現29種廣泛的抗病毒基因盒
  • 張鋒團隊鑑定出眾多新型的「工具」酶等,在基因編輯等領域有重大應用
    2020年8月28日,博德研究所張鋒團隊在Science 在線發表題為「Diverse enzymatic activities mediate antiviral immunity in prokaryotes」的研究論文,該研究通過系統的防禦基因預測和異源重組,發現29種廣泛的抗病毒基因盒
  • 從救命神藥到「基因編輯嬰兒」,CRISPR為何成為爭議的漩渦
    圖這種被稱為「同源重組」的技術差不多就是最原始的「基因編輯」。只不過,這種「基因編輯」的前提是目標基因要自己出現損傷並啟動細胞的修復機制。然而,DNA本就被重重保護,難得出現一丟丟損傷,你還要這損傷剛好出現在某個基因上,這種事可遇不可求呀。
  • 重磅解讀RNA編輯系統CRISPR-Cas13a發展脈絡
    目前,Cas9和Cpf1蛋白作為基因組編輯工具被廣泛應用,克服了傳統基因編輯技術步驟繁瑣、耗時長、效率低等缺點,以其較少的成分、便捷的操作以及較高的效率滿足了大多數領域的基因編輯需求,並有著潛在且巨大的臨床應用價值。然而,目前得到廣泛應用的CRISPR/Cas9系統經常會發生脫靶效應,導致科學家們不想要的結果。
  • 「基因魔剪」背後專利之爭:基因編輯「一哥」張鋒為何無緣諾獎?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基因魔剪」背後的專利之爭:基因編輯「一哥」張鋒為何無緣諾獎?諾獎委員會說道,杜德納和卡彭蒂耶開發了基因技術中最銳利的工具之一:CRISPR-Cas9「基因剪刀」。利用這項技術,研究人員可以極其精確地改變動物、植物和微生物的DNA。這將對生命科學產生革命性的影響,可以幫助研究者開發新的癌症療法,並使治癒遺傳疾病的夢想成為現實。
  • 與諾貝爾獎失之交臂的華人張鋒,卻因「基因編輯」專利坐擁百億
    10月7日,諾貝爾化學獎正式揭曉,基因編輯「一哥」張鋒無緣科學大獎,卻在CRISPR(基因編輯技術)專利上佔據上風!華人科學家張鋒在這一領域做出了傑出貢獻,他是第一個將CRISPR應用在真核細胞上的科學家。
  • Science | 科學家成功開發新型檢測技術,可實時檢測基因編輯脫靶效應!
    脫靶效應有可能導致基因突變,其不確定性和未知的安全風險限制了基因編輯技術的推廣應用。目前的基因編輯技術尚無法精準靶向目標序列,並不產生脫靶效應。科學家認為,既然無法完全避免,為安全起見,更好地了解、控制可能產生的脫靶效應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因此,脫靶檢測方法的開發成為了基因編輯領域的一個研究熱點。
  • 從救命神藥到「基因編輯嬰兒」,CRISPR為何成為爭議的漩渦丨直擊諾獎
    圖片來源:Chemical Heritage Foundation/commons.wikimedia.org這種被稱為「同源重組」的技術差不多就是最原始的「基因編輯」。只不過,這種「基因編輯」的前提是目標基因要自己出現損傷並啟動細胞的修復機制。然而,DNA本就被重重保護,難得出現一丟丟損傷,你還要這損傷剛好出現在某個基因上,這種事可遇不可求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