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編輯大牛劉如謙、張鋒聯合創立的單鹼基編輯公司衝刺IPO

2020-12-06 騰訊網

單鹼基編輯公司Beam Therapeutic日前遞交招股書,準備在美國上市,發行區間為15到17美元,發行630萬股,準備募集資金約1億美元,市值約6.86億美元

Beam Therapeutic是單鹼基編輯技術的領導者,其願景是為患有嚴重疾病的患者提供終身治療。我們的遺傳信息是由DNA上的一個個鹼基對構成,即使僅僅一個鹼基對出現錯誤(也就是點突變),也可能導致患上嚴重的遺傳病。單鹼基編輯技術可以只重寫DNA上的一個鹼基,從而在最基礎的水平上進行幹預以治療多種疾病。如果把現有的基因編輯方法(CRISPR/Cas9)比作切割基因組的「剪刀」,那麼單鹼基編輯器就是「鉛筆」,可以一次擦除和重寫一個鹼基。該公司由劉如謙(David Liu)、張鋒J. Keith Joung等人聯合創立,這是三人繼Editas Medcine(基因編輯治療遺傳病,已上市)和Pairwise Plants(基因編輯農作物)後,一起創立的第三家基因編輯領域公司。

2016年4月20日,David Liu(劉如謙)等人在Nature發表論文,在J. Keith Joung研究的基礎上首次開發出了單鹼基編輯器,可將G C鹼基對轉換成T A 鹼基對。

2017年10月25日,David Liu(劉如謙)等人在Nature發表論文,成功開發了腺嘌呤鹼基編輯器 (ABE),可以將A T鹼基對轉換成G C鹼基對。

這些發現,在不依賴DNA雙鏈斷裂的情況下,實現對單個鹼基的定向修改。

單鹼基編輯技術,與CRISPR/Cas9相比,能更加微妙精細的修改DNA。這對於治療眾多的單鹼基遺傳病來說具有巨大的優勢,而且潛在風險也更小。因此單鹼基編輯器的出現,給基因編輯領域帶來了巨大的驚喜

因單鹼基編輯的開創性成就,劉如謙入選了《自然》評選的2017年全球十大科學人物名單。

2019年10月21日,單鹼基編輯技術開創者,Broad研究所劉如謙(David R. Liu)教授在Nature雜誌發表題為:Search-and-replace genome editing without double-strand breaks or donor DNA 的研究論文。

該研究開發了一種全新的精準基因編輯工具——先導編輯(Prime Editor),無需依賴DNA模板便可有效實現所有12種單鹼基的自由轉換,而且還能有效實現多鹼基的精準插入與刪除(最多插入44個鹼基,或刪除80個鹼基)。

Nature雜誌評論這一技術是「超精確的新型基因編輯工具」,Science雜誌評論它是「超越CRISPR」的重大突破,哈佛大學教授,CRISPR先驅喬治·丘奇(George Church)盛讚這一成果:「朝著正確方向邁出的一大步」。

Prime Editor不僅效率大大提高,而且脫靶效應更低,劉如謙團隊在論文中表示,該技術「原則上可以修復75000種已知致病性人類遺傳變異的89%」。

據了解,Beam Therapeutic專注於四大領域發展,分別是

基因矯正:修正致病的突變,引入臨床上有益的基因變異,或起到抑制作用的變異;

基因調節:編輯基因的調控元件;

基因沉默:引入終止密碼子,從而關閉基因的翻譯;

基因重編碼:通過編輯密碼子,改變蛋白質的胺基酸序列。

參考連結:

https://beamtx.com/about-us/

相關焦點

  • 對話基因編輯大牛劉如謙博士:治療人類患者,我們真的準備好了嗎?
    基因編輯在近幾年得以快速發展,得益於CRISPR技術的突破。六年前, Emmanuelle Charpentier博士、George Church博士、Jennifer Doudna博士和張鋒博士在內的幾位基因編輯先驅向我們展示了CRISPR基因編輯技術的優雅和美麗。
  • 華人大牛全新工具超越「基因魔剪」!可修復近90%致病性遺傳變異...
    四種鹼基間所有 12 種單鹼基的自由「改變」,並且能有效實現多鹼基的精準增刪,這一成果完全可以稱之為基因編輯領域的裡程碑突破。這種酶並非天然存在,劉如謙和他的團隊能做到這一點完全出乎人們的意料。此外,劉如謙也是 Editas Medicine、Pairwise Plants 和 Beam Therapeutics 等多家生物技術公司的創始人或聯合創始人。
  • DNA鹼基編輯:基因編輯工具「升級版」—新聞—科學網
    ——哈佛大學著力打造對抗人類遺傳疾病利器
  • 劉如謙再出手,一天兩篇頂級論文,再次升級CRISPR基因編輯系統
    劉如謙等人於2016年首次提出的單鹼基鹼基編輯系統比傳統的CRISPR/Cas9編輯系統更可控,但也會在基因組範圍發生隨機的「脫靶」突變,並且檢測這些隨機突變的唯一方法是進行全基因組測序,這是一種既繁瑣又昂貴的方法。因此,基因編輯技術走向臨床應用仍面臨很大的問題。
  • 劉如謙放大招:超越CRISPR 可修正89%的致病性基因突變
    該研究開發了一種全新的精準基因編輯工具——先導編輯(Prime Editor),無需依賴DNA模板便可有效實現所有12種單鹼基的自由轉換,而且還能有效實現多鹼基的精準插入與刪除(最多插入44個鹼基,或刪除80個鹼基)。
  • 單鹼基編輯為何易脫靶?冷凍電鏡帶來全新視角
    CRISPR-Cas9還衍生了強大的DNA操作工具——單鹼基編輯器,用以幫助修復導致遺傳性疾病的基因突變。揭示了ABE8e高效以及高脫靶率的原因,為單鹼基編輯技術的改進和安全應用鋪平了道路。,首次解析了CRISPR/Cas9基因編輯的工作原理。
  • 鹼基編輯器華人發明者創立的公司獲A輪融資,基因醫療提速
    據單鹼基編輯技術創新公司Beam Therapeutics官網消息,當地時間5月14日,該公司已獲得8700萬美元A輪融資,領投者為兩家知名的生物技術風險投資公司F-Prime Capital Partners 和 Arch Venture Partners。
  • 從同源重組到鹼基編輯器 看基因編輯72變
    (原標題:從同源重組到鹼基編輯器 看基因編輯72變)
  • Science:基因編輯大牛張鋒開發出RESCUE技術,可擴大RNA編輯能力
    此外,使用CRISPR/Cas9介導的編輯難以對諸如神經元之類的某些細胞類型進行編輯,因而需要開發新策略來治療影響大腦的破壞性疾病。在一項新的研究中,美國麻省理工學院麥戈文腦科學硏究所研究員、布羅德研究所核心成員張鋒(Feng Zhang)及其團隊如今開發出一種稱為RESCUE(RNA Editing for Specific C to U Exchange, C→U交換特異性的RNA編輯)的策略。
  • 《自然》《Science》黑科技單鹼基編輯技術會是下一個生物醫學科研...
    然而,自打單鹼基編輯技術出現之後,哈佛大學的David Liu教授團隊逐漸引領這一細分領域,成了名副其實的基因編輯技術大牛,未來很有可能持續走熱。近日,十大人物的同一期《自然》期刊,David Liu教授研究團隊再次發布了一項CRISPR重磅研究,利用單鹼基編輯技術成功修復了名為「貝多芬小鼠」小鼠的TMC1基因突變,從而減少了小鼠的聽力損失,為遺傳性耳聾的基因治療奠定了基礎。
  • 開創國內鹼基編輯新賽道 正序生物探索基因編輯治療新路徑
    作為一家以新型基因編輯系統,尤其是以鹼基編輯為基礎,引領科技創新,開發突破性療法的高科技創新公司,正序生物致力於為點突變引起的遺傳性疾病或癌症的免疫治療提供新的可能。  掘金鹼基編輯技術  如何精準、高效地對基因組進行修飾是生命科學領域研究的重要目標,而CRISPR/Cas9介導的基因編輯技術成為目前實現該目標的最強工具。
  • 開創國內鹼基編輯新賽道,正序生物探索基因編輯治療新路徑
    作為一家以新型基因編輯系統,尤其是以鹼基編輯為基礎,引領科技創新,開發突破性療法的高科技創新公司,正序生物致力於為點突變引起的遺傳性疾病或癌症的免疫治療提供新的可能。據正序生物介紹,公司利用均已申請國際專利或中國專利的實驗室研究體系和鹼基編輯系統的成果和突破,比如創建更高精度和更高效率的增強型Cas9鹼基編輯器(eBE)、可在基因組A/T富集區域內開展有效編輯的Cpf1鹼基編輯器(dCpf1-BE)、可在G/C富集區域和高甲基化區域內開展高效編輯的普適型Cas9鹼基編輯器(hA3A-BE)以及一系列可以進行高度特異性和準確性編輯的Cpf1鹼基編輯器
  • 重磅基因編輯工具誕生 它究竟牛在哪裡?
    今日,頂尖學術期刊《自然》在線發表了一篇關於基因編輯的重要論文。來自Broad研究所的CRISPR大牛劉如謙(David Liu)教授團隊開發了一種新型的基因編輯技術,有望修復大約89%的已知人類致病變異。這項研究在發表之前,就已經在一些學術會議上得到了很多科學家的關注。正式上線後,更是引起了業內的點讚和熱議,被認為是「極為重要」的成果。
  • Nature 重磅,線粒體基因編輯工具橫空出世! 劉如謙繼續革新鹼基編輯器
    Mougous 研究組和哈佛大學 Broad 研究所基因編輯大咖 David Liu(劉如謙)研究組在 Nature 發表了題為 A bacterial cytidine deaminase toxin enables CRISPR-free mitochondrial base editing 的文章,
  • 劉如謙團隊再作創舉:首次開發線粒體基因編輯工具 ​
    而這對雙胞胎,因利用CRISPER技術修改過體內一個基因CCR5,出生後即能天然抵抗愛滋病。  且不論道德方面,這樣的技術確實可以為人類的遺傳性疾病打開一扇窗。那麼,這類難治性疾病是否可以拋除CRISPER技術,採用新的基因編輯工具進行治療呢?  作為全球基因編輯領域的頂尖學者,麻省理工學院和哈佛大學布羅德研究所的化學生物學家劉如謙(David R.
  • 劉如謙團隊首次實現線粒體精準基因編輯,無需CRISPR系統
    面對這一難題,在基因編輯領域屢屢取得重大突破的劉如謙(David Liu)再次出手。這也是劉如謙繼單鹼基編輯(Base Editor)和先導編輯(Prime Editor)後,在基因編輯領域取得的又一重大突破。
  • 《科學》:CRISPR兩大先驅合作,揭示單鹼基編輯易脫靶的原因
    ▎藥明康德內容團隊編輯 2012年,被喻為「上帝的手術刀」的CRISPR-Cas9系統橫空出世,短短的八年裡,這種工具已經應用到包括醫藥、農業、基礎科研等諸多領域。以經典的CRISPR-Cas9為基礎,科學家們還開發出一系列工具,例如可以轉換單個核苷酸的鹼基編輯器,以期治療單基因點突變導致的遺傳疾病。
  • 《科學》:CRISPR兩大先驅合作,揭示單鹼基編輯易脫靶的原因
    以經典的CRISPR-Cas9為基礎,科學家們還開發出一系列工具,例如可以轉換單個核苷酸的鹼基編輯器,以期治療單基因點突變導致的遺傳疾病。然而,這些先進的新技術並非完美,其可能的脫靶效應及潛在的安全隱患同樣十分引人關注。
  • 北京大學魏文勝課題組報導新型基因編輯技術
    2019年7月15日,北京大學魏文勝課題組以長文形式在Nature Biotechnology雜誌在線發表了題為「Programmable RNA editing by recruiting endogenous ADAR using engineered RNAs」的研究論文,首次報導了名為LEAPER的新型RNA單鹼基編輯技術。
  • 盤點全球10大基因編輯公司
    ,於2013年11月改為現用名,總部位於美國麻薩諸塞州,創始人之一是CRISPR領域的「大神級人物」張鋒。該公司正在開發基於CRISPR/Cas9技術專利的基因組編輯平臺,致力於通過改變患者的致病基因來治療相應的疾病。目前,該公司已建成一個多樣化的管線,包括針對眼睛疾病、肌肉疾病、血液疾病、肺病、肝病和癌症的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