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準基因編輯技術的研究進展

2020-10-13 伯遠生物

自2012年,CRISPR/Cas9基因組編輯系統被首次發現之後,國內外的研究者對於其優化升級和應用一直沒有停息過——為了獲得一種更精準、更便捷和更經濟的基因組編輯工具而不斷探索和實踐。我們都知道,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的工作原理是Cas9蛋白切割目標基因形成雙鏈缺口,然後進行目的修復,從而達到修改基因片段的目的。但是這種修復帶有不確定性,引入隨機的插入和缺失。而大約2/3的人類遺傳病和許多動植物的重要性狀的差異都是單核苷酸變異(SNP)引起的,因此精準的單鹼基校正技術在這迫切需求下誕生。

1

單鹼基編輯器(CBE和ABE)

基於 CRISPR /Cas9 基因編輯系統,2016 年 4月,哈佛大學生物化學家 David Liu 實驗室率先在《自然》雜誌上報告了一種新的基因編輯工具——單鹼基編輯系統[1]。單鹼基編輯系統主要由 sgRNA 和融合蛋白兩部分組成,其中融合蛋白一般由改造的Cas9 蛋白(dCas9或nCas9)、胞嘧啶脫氨酶和尿嘧啶糖基化酶抑制子三者構。sgRNA 通過與靶位點互補配對,引導融合蛋白結合到靶位點發揮作用。融合蛋白中的胞嘧啶脫氨酶能夠使非互補鏈中相應的胞嘧啶 C 經脫氨基作用轉變為尿嘧啶 U,而 DNA 複製進一步使得 U 被 T 代替,而互補鏈上原來與 C 的互補鹼基鳥嘌呤 G 將會變成腺嘌呤 A,而尿嘧啶糖基化酶抑制子則能夠抑制 U 的切除,最終實現非互補鏈上的 C替換為 T 和互補鏈上 G 替換為 A 的精確編輯(如圖1)[1, 2]。該系統被稱為胞嘧啶編輯器 (CBE),實現 C/G 到 T/A 的轉換。

圖1 CRISPR /Cas9 基因編輯系統和單鹼基編輯的工作原理

進一步的研究發現通過定向進化法在大腸埃希菌中獲得一個突變型的腺苷脫氨酶,可將 DNA 中的腺嘌呤轉化為次黃嘌呤 (I),後者在 DNA 複製過程中可被識別為鳥嘌呤。即可通過類似於 CBE 的機制實現靶序列中 A/T 到 G/C 的轉換,該系統被稱為腺嘌呤編輯器 (ABE)(如圖2)[3]。CBE 和ABE 系統的建立使單鹼基編輯能實現 4 種形式的鹼基轉換,該系統不依賴於 DNA 雙鏈斷裂的產生,既規避了 NHEJ 修復途徑的隨機性,也擺脫了 HR修復途徑效率低的限制。

圖2 兩種單鹼基編輯器

目前,CBE 和 ABE 系統經過不同程度的改造後,已經應用於動植物基因功能研究和育種中。研究也表明,同一編輯系統對不同靶點的編輯效率差異較大。對於生長發育必需基因,徹底敲除往往會造成植株死亡從而無法獲得敲除體,而通過點突變的方式,這可以對基因進行構象的變化但是不會失活,給基因功能研究帶來了更多的選擇。

2

雙鹼基編輯系統

CBE和ABE只能分別誘導產生C>T和A>G點突變,有沒有一種方法可以對於同一等位基因同時實現C>T和A>G的高效轉換呢?2019年8月,日本東京大學Nozomu Yachie實驗室首先開發了新的鹼基編輯器——Target-ACE[4],原理很簡單在nCas9蛋白上同時融合兩種脫氨酶。隨後,2020年1月13日,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高彩霞團隊和李家洋團體合作開發了一種內源基因突變鹼基編輯器STEME[5],將胞嘧啶脫氨酶APOBEC3A和腺嘌呤脫氨酶ecTadA-ecTadA7.10同時融合在nCas9的N端,主要用於植物基因的定向進化。研究表明,在水稻原生質體中,STEME-1在同一靶點編輯胞嘧啶和腺嘌呤,C > T的誘導效率達61.61%,C>T和A>G同時突變的效率達15.50%。研究組利用STEME-1和STEME-NG對水稻OsACC基因實現了定向進化,獲得了抗除草劑的定向突變植株。

2020年6月1日,李大力和劉明耀課題組在Nature Biotechnology雜誌發表了一種全新的雙鹼基編輯器——A&C-BEmax[6],通過密碼子、核定位信號、linker序列以及UGI串聯等多輪優化後,脫靶率顯著降低、編輯窗口大幅拓寬以及編輯效率也得到了增加。該研究表明A&C-BEmax能高效地破壞胎兒期血紅蛋白基因HBG1/2啟動子區域轉錄抑制因子BCL11A結合位點(-114C>T或-115C>T)並同時創建新的轉錄激活因子GATA1的結合位點(-113A>G),說明了A&C-BEmax雙鹼基編輯系統對於精準治療β-血紅蛋白病具有巨大的潛力。

與單鹼基編輯器相比,雙鹼基編輯系統能實現60個額外的密碼子更改(18個胺基酸的替換),可以高效的同時實現A>G和C>T的精準替換,這無疑是給分子育種和基因治療等研究上帶來了巨大的應用潛能。

圖3 Target-ACE的結構

3

先導編輯器(Prime Editor,PE)

無論單鹼基編輯器和雙鹼基編輯系統如何改進,最理想的基因編輯器的應該就是PE系統。PE編輯系統不僅可以引入插入和缺失(indels)而且可以實現所有12種鹼基到鹼基的轉換。PE基因編輯系統最先是David R. Liu實驗室在2019年10月21號在Nature上發表[7],該系統的工作原理是sgRNA被改造成pegRNA(prime editing guide RNA),pegRNA不僅包含引物結合位點(primer binding site, PBS)區域;還攜帶著逆轉錄的模板序列,可以和逆轉錄酶(RT)相結合,實現將pegRNA的序列帶入到目標基因序列中去。研究證明了該系統在人類細胞中可以引進12個點突變,實現範圍是PAM上遊3bp到下遊29 bp,插入達44 bp,缺失達80 bp。David Liu實驗室目前對於PE系統有3個版本:PE1、PE2 和PE3[7]。三個版本的區別在於,PE2在PE1基礎上對M-MLV逆轉錄酶(D200N + L603W + T330P + T306K + W313F)進行了定向的進化,提高了編輯效率,相比於PE1,PE2的點突變效率和鹼基的增刪效率提高了近2倍。對比於PE1/2,PE3系統則是在pegRNA下遊附近,引入了一條與pegRNA方向相反的sgRNA,可以實現切割非互補鏈的目的,提高編輯效率。在293T細胞中,PE3系統的編輯效率可以達到78%。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由於是雙鏈斷裂,引物Indels的風險會隨之增加,因此該系統依然需要改進。

由於PE系統巨大的應用價值,在今年3月開始,國內多個研究團隊相繼將PE系統應用於植物中(截至目前,在植物中已經發表了7篇),其中高彩霞課題組和David Liu實驗室合作將PE系統首次應用於植物中,並對此系統進行了改造升級,研究表明了在水稻中利用PE可以產生各種類型的單鹼基替換,但是編輯效率只有0.2-8.0%,可以插入最多15 nt,缺失最多40 nt[8]。其他文章報導的優化方案對編輯效率的提升十分有限。

PE系統目前已經在動植物中有多篇文章報導,但是其編輯效率普遍很低並且不穩定,難以應用於基因治療和分子育種等方面,還需要進一步的優化升級。

圖4 PE工作原理圖

展 望

短短的8年時間,基因組編輯技術實現了飛速發展,由最先對目標基因的隨機打靶失活到現在可以實現對基因單個鹼基的精準替換,技術上已經實現了許多重大突破。但是編輯效率、脫靶等問題上,依舊有待發展。精準的編輯技術對於動植物基因功能研究、基因治療和分子育種等許多方面都有著重要的應用價值,大力發展該技術是迫切需要的,該項技術也是未來國內外研究的重點和熱點。相比於動物,基因編輯技術在植物中監管可能會放寬,這無疑是給精準基因編輯技術在植物中快速發展提供了機會,正如曹曉風院士所說,「基因編輯育種,就是農業領域的5G技術。」

參考文獻

1. Komor AC, Kim YB, Packer MS, Zuris JA, Liu DR: Programmable editing of a target base in genomic DNA without double-stranded DNA cleavage. Nature 2016, 533(7603):420-424.

2. Nishida K, Arazoe T, Yachie N, Banno S, Kakimoto M, Tabata M, Mochizuki M, Miyabe A, Araki M, Hara KY: Targeted nucleotide editing using hybrid prokaryotic and vertebrate adaptive immune systems. Science 2016, 353(6305).

3. Gaudelli NM, Komor AC, Rees HA, Packer MS, Badran AH, Bryson DI, Liu DR: Publisher Correction: Programmable base editing of A•T to G•C in genomic DNA without DNA cleavage. Nature 2018, 559(7714):E8.

4. Sakata RC, Ishiguro S, Mori H, Tanaka M, Seki M, Masuyama N, Nishida K, Nishimasu H, Kondo A, Nureki OJb: A single CRISPR base editor to induce simultaneous C-to-T and A-to-G mutations. 2019:729269.

5. Li C, Zhang R, Meng X, Chen S, Zong Y, Lu C, Qiu J, Chen Y, Li J, Gao CJNB: Targeted, random mutagenesis of plant genes with dual cytosine and adenine base editors. 2020:1-8.

6. Zhang X, Zhu B, Chen L, Xie L, Yu W, Wang Y, Li L, Yin S, Yang L, Hu H et al: Dual base editor catalyzes both cytosine and adenine base conversions in human cells. Nature Biotechnology 2020.

7. Anzalone AV, Randolph PB, Davis JR, Sousa AA, Koblan LW, Levy JM, Chen PJ, Wilson C, Newby GA, Raguram AJN: Search-and-replace genome editing without double-strand breaks or donor DNA. 2019, 576(7785):149-157.

8. Lin Q, Zong Y, Xue C, Wang S, Jin S, Zhu Z, Wang Y, Anzalone AV, Raguram A, Doman JLJNB: Prime genome editing in rice and wheat. 2020:1-4.

更多資訊請關注伯遠生物公眾號:biorun2011 網址:www.biorun.com

相關焦點

  • 2020年基因編輯技術最新研究進展
    導讀 基因編輯(gene editing)是一種能比較精確地對生物體基因組特定目標基因進行修飾的一種新興基因工程技術。在20世紀80年代始,基因編輯技術開始不斷發展。而在CRISPR基因編輯技術橫空出世之後,基因編輯技術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
  • 盤點|CRISPR基因編輯技術研究進展
    乾貨 | 靠譜 | 實用CRISPR/Cas這項基因編輯技術自從問世以來,已經吸引了無數歡呼和掌聲,在短短幾年之內,它已經成為了生物科學領域最炙手可熱的研究工具。然而它最近也頻頻被「潑冷水」,那麼基因編輯未來究竟何去何從呢?基因編輯技術指能夠讓人類對目標基因進行「編輯」,實現對特定DNA片段的敲除、加入等。
  • 【盤點】2020年基因編輯技術最新研究進展
    基因編輯已經開始應用於基礎理論研究和生產應用中,這些研究和應用,有助於推進生命科學許多領域的發展,從研究植物和動物的基因功能到人類的基因治療。本文中,小編整理了2020年科學家們在基因編輯研究領域的重要研究進展,分享給大家!
  • 精準醫療系列研究之三-革命性基因編輯技術引發投資熱點
    精準醫療系列研究之三-- 革命性基因編輯技術引發投資熱點  報告摘要   人工核酸內切酶介導基因編輯技術優於傳統技術,目前應用最普遍  基因編輯技術應用相關疾病研究取得重大進展  目前,已經有多種模式生物實現了目的基因組DNA的編輯,基因組編輯技術既為這些模式生物中功能基因的研究做出了貢獻,也為相關疾病的研究打下了基礎。
  • 「盤點」2020年基因編輯技術最新研究進展
    在20世紀80年代始,基因編輯技術開始不斷發展。而在CRISPR基因編輯技術橫空出世之後,基因編輯技術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基因編輯已經開始應用於基礎理論研究和生產應用中,這些研究和應用,有助於推進生命科學許多領域的發展,從研究植物和動物的基因功能到人類的基因治療。
  • 改良後基因編輯技術更安全精準
    這對於將Crispr-Cas9技術應用於人類治療遺傳疾病或者修正基因錯誤而言非常重要。  他們的研究結果發表在最新一期的《自然》雜誌上,恰值全球範圍內該領域的專家聚首華盛頓研討使用Crispr-Cas9技術編輯人類DNA的倫理問題之時。基因編輯在醫學領域的應用前途無量,但是改變人類的DNA存在潛在的風險,而且面臨倫理困境。
  • CRISPR/Cas基因編輯技術最新研究進展
    CRISPR-Cas技術是繼鋅指核酸酶(ZFN)、ES 細胞打靶和 TALEN 等技術後可用於定點構建基因敲除大、小鼠動物的第四種方法,且有效率高、速度快、生殖系轉移能力強及簡單經濟的特點,在動物模型構建的應用前景將非常廣闊。因此本文中小編對CRISPR/Cas的最新研究進展進行了匯總盤點。
  • CRISPR基因編輯技術又取得了哪些爆發式進展?
    原標題:CRISPR基因編輯技術又取得了哪些爆發式進展?但這項技術的發展非但沒有減速,反而似乎是加快了!從2015年11月中旬到2016年1月中旬,不到兩個月時間就有十個重大的CRISPR進展(包括專利大戰)衝上新聞頭條。更重要的是,其中的每個進展都在引導遺傳學研究過程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 朱健康團隊在水稻基因打靶技術研究中獲進展
    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研究員朱健康領銜的研究團隊,在植物基因組編輯領域再次取得重要進展。研究人員採用修飾後的DNA片段作為供體,在水稻上建立了一種高效的片段靶向敲入和替換技術,高至50%的靶向敲入效率將極大地方便植物的研究和育種。
  • 基因編輯技術及其在中國的研究發展
    本文對基因編輯技術的原理、技術發展及其應用進行了闡述,對我國在基因編輯機制研究及技術發展、基因編輯動植物模型構建、基因治療等領域的研究進展進行了回顧,並對基因技術的發展前景及趨勢進行了展望。2 中國在基因編輯領域的研究進展近年來,我國科學家在基因編輯領域取得了令人鼓舞的進展,在基因編輯系統發展、機制研究、構建基因編輯動植物模型和基因治療等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績。
  • 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治療癌症、HIV等疾病研究進展
    近年來以CRISPR/Cas9為基礎的基因編輯技術在一系列基因治療的應用領域都展現出極大的應用前景,比如愛滋病、血液病、腫瘤等多種人類頑疾;那麼近期CRISPR-Cas9基因編輯系統在治療癌症和HIV上有哪些突破性進展呢?小編對此進行了盤點,與各位一起學習!原文:Treating Cancer with CRISPR?
  • 打造基因編輯技術高地,濟南基因編輯產業基地項目開工奠基
    該項目在全國範圍內率先布局基因編輯產業,致力於推動基因編輯這一革命性技術在源頭創新、作物改良及分子檢測等多個領域的產業化應用,將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作物提質增量和生命大健康領域提供全新解決方案。基因編輯是一種能夠對生物體的目標基因進行定點「編輯」的工程技術,曾四次被評選為「世界十大科學進展」。
  • 科學網—基因編輯研究獲進展
    本報訊(記者黃辛)中科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趙國屏研究組深入系統地研究了Cas12a對於靶標單鏈
  • 基因編輯技術及應用發展戰略研討會在北京召開
    近期,中國生物技術發展中心組織召開了基因編輯技術及應用發展戰略研討會。其主要目的是全面梳理國內外基因編輯技術及主要研究的最新進展,認真分析對比,並結合我國實際,提出相應的發展戰略建議。
  • 基因編輯領域最新研究進展
    2020年4月22日訊/生物谷BIOON/---本期為大家帶來的是基因編輯相關領域的最新研究進展,希望讀者朋友們能夠喜歡。基於CRISPR的DNA編輯技術能通過對任何人類基因進行精確剔除來研究其功能,從而就能徹底改變科學家們對人類基因組的研究,但目前研究人員仍然面臨眾多挑戰,比如如何在相同細胞中同時移除多個基因或基因片段,這種類型的基因組「手術」對於科學家們而言,了解基因組不同部分在正常生理和疾病狀況下是如何協同發揮作用的似乎更為重要。
  • 高精度單鹼基基因編輯工具研究獲進展
    高精度單鹼基基因編輯工具研究獲進展 2020-05-19 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 上海營養與健康研究所 優化後的單鹼基編輯工具YE1-BE3-FNLS在保證高保真的情況下,顯著提高了基因編輯效率,從而成為既安全又高效的新型基因編輯工具。
  • Genome Res:加強版CRISPR-Cas9:可更精準編輯基因!脫靶效應大大降低!
    在一項最近發表於《Genome Research》上的新研究中,來自大阪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改進版的CRISPR-Cas9系統,能夠在顯著降低編輯錯誤的情況下進行基因編輯。這兩種分子結合在一起可以靶向基因組中的任何基因進行編輯。但是更大的挑戰在於如何靶向編輯基因實現特殊的基因變化。「Cas9切割DNA的兩條鏈,可以把靶基因切割成兩段。」該研究主要研究員Shinichiro Nakada說道。「細胞會嘗試通過將兩段DNA連接在一起修復這些損傷,但是結果卻並不精準,常常帶來意外的突變。」
  • Science重磅:一種基因編輯技術,能瞬間實現精準基因編輯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Science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利用光敏核苷酸開發了一種新方法來加速CRISPR-Cas9基因編輯的過程,文章中,研究者描述了整個實驗過程及其這種新方法的精準性;在Science雜誌同一期的一篇展望文章中
  • 新的研究表明,基因編輯技術仍不成熟
    不過,新的研究表明,作為基因編輯的代表性技術CRISPR/Cas9並不成熟。儘管CRISPR/Cas9獲得諾貝爾獎的承認,而且被視為迄今較為準確和有效的基因編輯技術,但是,並不意味著這一技術對人類社會和自然也是有益的。這需要從多個層次來理解。
  • 負面記憶可以精準刪除?北大研究團隊利用基因編輯做到了!
    據悉,基於 CRISPR-Cas9 基因編輯技術,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 CRISPR-SaCas9 系統,在實驗大鼠的腦中實現了特定記憶的精準刪除。 而 CRISPR-Cas9 基因編輯技術為研究人員找到了一個突破口。CRISPR-Cas9 基因編輯技術,通俗來講就是,將基因組中的錯誤位點基因進行「修改」,使人體細胞恢復正常機能。這一技術通過一種名叫 Cas9 的特殊編程的酶發現、切除並取代 DNA 的特定部分,是生物科學領域的遊戲規則改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