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研究表明,基因編輯技術仍不成熟

2020-11-13 南方周末

(IC photo/圖)

2020年的諾貝爾化學獎授予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的詹妮弗·杜德納(Jennifer Doudna)和法國的埃曼紐爾·卡彭蒂耶(Emmanuelle Charpentier),因為她們發明了基因修飾方法CRISPR/Cas9。

不過,新的研究表明,作為基因編輯的代表性技術CRISPR/Cas9並不成熟。儘管CRISPR/Cas9獲得諾貝爾獎的承認,而且被視為迄今較為準確和有效的基因編輯技術,但是,並不意味著這一技術對人類社會和自然也是有益的。這需要從多個層次來理解。一是技術不成熟會給人類社會和生態帶來災難,二是即便技術已經成熟,但是在使用時罔顧人類社會的倫理,也可能會造成巨大災難。這兩點更多的時候是交織在一起的。因此,在使用基因編輯時,可能會造成對健康和生命的損害,尤其是在對胚胎,無論是人的胚胎還是動物胚胎進行編輯時,都可能產生意想不到的傷害。

2020年10月25日,《細胞》雜誌在線發表的一項研究表明,採用CRISPR/Cas9對胚胎進行基因編輯以治療眼盲,不但無法治療眼盲,還有可能造成生命的其他嚴重損害。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發育細胞生物學助理教授艾戈裡(Dieter Egli)研究小組招募了一名眼盲患者,請他捐獻精子,並將精子和CRISPR/Cas9基因剪刀一同注射入卵細胞中,以求修復胚胎中的基因變異,使後代不再受眼盲的困擾。採用基因剪刀修復胚胎中的變異基因還有另一種方式,先讓卵細胞受精,等到受精卵發育到雙細胞階段的時候引入CRISPR-Cas9進行基因修復。

這名男性患者患眼盲是因為位於6號染色體的EYS基因發生移碼突變,結果導致遺傳性眼盲。從理論上看,如果在胚胎時用CRISPR/Cas9修復突變的EYS基因,就有可能治療下一代的眼盲症,讓這種遺傳性眼盲不再遺傳到下一代。

用CRISPR/Cas9修復突變的EYS基因可能有幾種結果。一是精準修復變異基因,產生完全正常的基因,也就能讓胚胎健康發育,後代不再患眼盲。第二種是在基因編輯位點出現一些序列的插入或刪除,矯正基因的移碼突變。這種修復並不完美,但也可以產生具有正常功能的蛋白產物,在某種程度上改善眼盲症狀。

研究人員用該名患者捐贈的精子對一些卵子進行試管授精,總共用CRISPR/Cas9對20個胚胎進行試驗,其中有17個胚胎已經檢測不出突變的EYS基因。但是,這並不能說明CRISPR/Cas9精確地修復了突變的EYS基因,檢測不出突變的EYS基因也有可能是來自精子的這一突變基因片段被基因剪刀完全剪除了,相應地,也可能剪掉了突變EYS基因兩側的其它基因。

檢測結果證明了這個判斷。基因檢測發現,CRISP/RCas9導致了該名男子精子有一半的雙鏈DNA斷裂沒有得到修復,因而導致突變EYS基因所在的6號染色體出現了部分丟失,甚至是完全丟失。這樣的結果不只是胚胎可能難以發育成熟,即便能發育成胎兒並分娩下來,也可能在心智上或在身體機能上出現缺陷。

此項研究再次表明,採用CRISPR/Cas9編輯人類胚胎在技術上並不成熟。這種情況早在之前就顯露出來,被稱為基因編輯的脫靶,是這一基因編輯技術的不準確造成的。現在,艾戈裡等人的研究在更深層次上重複驗證了CRISPR/Cas9編輯胚胎以治療小鼠失明的不可靠性。而在2017年5月13日,發表在《自然方法》(Nature Methods)期刊上的一篇文章指出,即便是對體細胞而非胚胎細胞進行基因編輯矯正突變的失明基因可以治療小鼠的失明,但還是有兩隻接受治療的小鼠的基因組中存在超過1500個單核苷酸突變以及超過100處更大基因片段的缺失和插入。這便是脫靶造成的後果,而且可能危及小鼠的生命。

目前已知有超過4000種遺傳性單基因疾病,影響全球超過1%的新生兒。從理論上講,可以利用CRISPR/Cas9修正致病基因,以預防這些疾病,讓每個家庭都獲得健康嬰兒。這顯然比胎兒出生前的基因檢測更先進。

但是,在實際操作中由於CRISPR/Cas9有脫靶的危險,用來治療人類疾病有巨大風險。2015年,中山大學的黃軍就團隊採用CRISPR/Cas9修改導致β地中海貧血的β珠蛋白基因(將有問題的鳥嘌呤G修改成腺嘌呤A,從而糾正地中海貧血的基因根源)獲得部分成功,但是這一研究結果被英國的《自然》和美國的《科學》雜誌拒稿。理由是,這將引發無法預料的風險。對人類胚胎的研究不進行嚴格限制可能會導致不安全和不符合倫理地使用這種技術。

實際情況也表明,黃軍就團隊採用CRISPR/Cas9的成功率並不高,脫靶明顯。他們對胚胎修改β地中海貧血的致病基因時,試驗了86個廢棄胚胎細胞,最終只有28個的基因被成功編輯修改,成功率約為33%。這個成功率並不足以獲得安全性和成功率的保障,也讓人們對此技術抱有疑慮。

2018年,中國南方科技大學生物系副教授賀建奎團隊利用CRISPR/Cas9編輯了胚胎細胞中與愛滋病免疫有關的CCR5基因,以使嬰兒出生後具備先天性的免疫愛滋病的能力這一事件引發了巨大爭議,由於CRISPR/Cas9基因剪刀存在不可避免的脫靶後果,將可能對後代產生其他方面的意想不到的危險,因此,這是一種違反醫學倫理的嚴重事件。賀建奎後來受到法律追究,獲刑三年。

此外,2017年的一項研究也表明可以通過CRISPR技術修復人類胚胎中導致心臟病的一個基因突變,但艾戈裡等人現在的研究導致了對當時研究的懷疑,研究人員並不能確認2017年的那項研究真的是精確基因編輯的成功,還是因為相應染色體片段丟失的後果。所以,艾戈裡稱,如果他們的研究結果在兩年前就得出,是否後來還會有人在臨床上用CRISPR去編輯人類的胚胎。

此前,國內外也有研究人員提出,要嚴格區分對人類胚胎、生殖細胞的基因編輯與對成體細胞的基因編輯。前者不僅會通過遺傳傳遞給下一代,進入全人類的基因庫,還會影響個體身上的全部細胞,這對單純的治病來講,不僅沒有必要,還會極大增加預期外不良基因變異的風險。因此,應當禁止開展人類胚胎和生殖細胞的基因編輯研究,但是可以嘗試進行成體細胞的基因編輯研究和治病。

現在哥倫比亞大學的研究結果再次證明CRISPR/Cas9不準確和不成熟,在用於人類疾病治療時有巨大風險,需要特別當心,哪怕是用於成體細胞的基因編輯也需要進行充分的認證和倫理審查。

張田勘

相關焦點

  • 精準基因編輯技術的研究進展
    研究也表明,同一編輯系統對不同靶點的編輯效率差異較大。對於生長發育必需基因,徹底敲除往往會造成植株死亡從而無法獲得敲除體,而通過點突變的方式,這可以對基因進行構象的變化但是不會失活,給基因功能研究帶來了更多的選擇。
  • 基因編輯技術及其在中國的研究發展
    本文對基因編輯技術的原理、技術發展及其應用進行了闡述,對我國在基因編輯機制研究及技術發展、基因編輯動植物模型構建、基因治療等領域的研究進展進行了回顧,並對基因技術的發展前景及趨勢進行了展望。然而真核生物中同源重組發生頻率極低,約為1/106~1/109 [2];並且相對於靶位點而言,外源序列更容易隨機整合到基因組上其他位點,造成脫靶效應,從而限制了該技術的應用[3]。研究表明,利用歸巢內切酶在目的位點附近引入雙鏈斷裂(double-strand break, DSB)能夠激活損傷修復機制參與斷裂修復[4, 5],進而提高基因編輯效率。
  • 盤點|CRISPR基因編輯技術研究進展
    雖然這項研究還處於早期階段,但它證明了通過基因編輯增強免疫反應的可行性。重要的是,這項技術不影響生殖細胞,因此避免了CRISPR幹預有時引發的倫理問題。如果能夠實現,這種新的免疫方法不僅可以對愛滋病毒有效,還可以治療任何對特定抗體敏感的疾病。
  • 基因編輯的技術審思,我們離基因編輯實用化還有多遠?
    為了更好地應用這項技術,研究人員增加了一個新的步驟,在CRISPR-Cas9切割DNA後,攜帶「固定」基因的新DNA序列可以嵌入到新的間隔中。或者,切割可以同時「敲除」不需要的基因,例如那些導致疾病的基因。事實上,CRISPR研究的飛速發展,已經超越了基礎DNA編輯。
  • 基因編輯風險如同原子彈,密集新研究表明:造成染色體混亂
    2018年11月26日,「世界首例基因編輯嬰兒在中國誕生」,中國南方科技大學副教授賀建奎及其團隊宣布,在團隊兩年多的努力下,一對名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編輯嬰兒在中國健康誕生。這對雙胞胎的一個基因經過修改,使她們出生後即能天然抵抗愛滋病。她們是世界首例免疫愛滋病的基因編輯嬰兒。這個事件在當時引起了民眾和科學界的軒然大波,一度眾說紛紜。
  • 陳根:基因編輯的技術審思,我們離基因編輯實用化還有多遠?
    為了更好地應用這項技術,研究人員增加了一個新的步驟,在CRISPR-Cas9切割DNA後,攜帶「固定」基因的新DNA序列可以嵌入到新的間隔中。或者,切割可以同時「敲除」不需要的基因,例如那些導致疾病的基因。
  • 陳根:基因編輯的技術審思,我們離基因編輯實用化還有多遠?
    但顯然,從基因編輯嬰兒誕生到現在,基因編輯技術仍面臨巨大風險與眾多不確定。「基因療法」如何實現?基因編輯技術的源頭可追溯到1866年奧地利學者孟德爾的豌豆雜交實驗,它帶動了遺傳學家摩爾根對遺傳因子的研究並賦予基因以物質的含義。
  • 基因編輯領域最新研究進展
    CRISPR-Cas9是一種在過去十年中開發的基因編輯技術。它切割出基因組中不需要的部分,並插入新的DNA片段。人們已經進行了許多研究來測試這種技術,以期有一天可以將它用於修復導致疾病的遺傳缺陷。有關脫靶編輯的報導阻礙了這一目標的實現,這導致了旨在阻止脫靶編輯的新研究。在這項新的研究中,這些研究人員發現這種技術還可以導致大量不想要的DNA重複。
  • 2020年基因編輯技術最新研究進展
    導讀 基因編輯(gene editing)是一種能比較精確地對生物體基因組特定目標基因進行修飾的一種新興基因工程技術。在20世紀80年代始,基因編輯技術開始不斷發展。而在CRISPR基因編輯技術橫空出世之後,基因編輯技術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
  • 重寫生命的「剪刀」——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
    這兩名科學家在基因組編輯方法研究領域做出了突破性貢獻,她們的獲獎研究成果是「基因剪刀——重要生命秘密的工具」,之所以說是「重寫生命」是因為兩位獲獎人發現了基因技術裡面最犀利的工具之一——「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但這個獎拿的可是有些坎坷,不僅面臨著大眾對基因編輯技術的質疑,還與我國的張峰就專利歸屬和誰該拿這個諾貝爾獎起了爭議。
  • 韓春雨論文被撤,新的基因編輯技術還會出現嗎?
    ,撤回韓春雨團隊於2016年5月2日發表在該期刊的論文,該論文撤回是韓春雨團隊主動申請的,這一轟動一時,爭議長久的事件終於可以平息了,但是科學家們探尋新的基因編輯技術的腳步不會停息。  2016年5月,來自河北科技大學的韓春雨博士就曾帶給中國乃至全世界短暫的驚喜,其研究團隊在國際頂級學術雜誌《自然-生物技術》上發表了一篇論文,聲稱在一種嗜鹽鹼環境的細菌中發現了一種核酸內切酶,能在沒有先導的情況下,識別基因組特異序列,並引發基因編輯,並認為是一種全新的基因編輯工具——NgAgo-gDNA技術。
  • 【盤點】2020年基因編輯技術最新研究進展
    對此,研究人員利用冷凍電子顯微鏡(Cryo-EM)成像技術,解析了ABE8e結合DNA時的3D結構。活性檢測表明, ABE8e之所以容易產生更多的脫靶編輯,是因為與Cas9融合的脫氨酶蛋白始終處於活躍狀態。由於這項研究首次報告了這種融合蛋白的結構,它可能有助於指導無數其他基於Cas9的基因編輯工具的設計。該研究於7月31日發表在《科學》雜誌上。
  • ...基因編輯大牛張鋒開發出新型基因編輯技術---CRISPR相關轉座酶
    2019年6月10日訊/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布羅德研究所和美國國家衛生院(NIH)的研究人員發現CRISPR相關的轉座子可用於將定製的基因插入到DNA中而不需要切割它。
  • 密集新研究表明:人類胚胎基因編輯造成染色體混亂!
    被譽為「基因魔剪」的CRISPR基因編輯技術問世以來,外界對其在目前束手無策的疑難雜症治療方面寄予厚望。但截至目前,其安全性仍是最大的障礙,尤其在對人類胚胎「動刀子」的時候。最近有三份研究均聚焦於描述人類胚胎的基因編輯。
  • CRISPR/Cas基因編輯技術最新研究進展
    張鋒Nature發文:CRISPR可啟動任何基因麻省理工的科學家們對目前最熱門的基因編輯系統CRISPR/Cas9進行了改造,這一成果發表在十二月十日的Nature雜誌上。現在,人們可以用這一技術在活細胞中有效啟動任何基因。這個系統可以讓科學家們更簡便地研究不同基因的功能,領導這項研究的CRISPR技術先驅張鋒(Feng Zhang)說。
  • 基因編輯技術的爭議停不下來,科學家開始研究逆轉方法
    基因編輯帶來的倫理與生理風險都還不可控,試圖加入研究的人卻越來越多。由於設備價格越來越便宜、掌握基因編輯技術專業知識的人越來越多(其中以 Crispr-Cas9 技術的普及程度最高),民間科學家正在試圖通過各種意想不到的方式來重新設計 DNA。
  • 「盤點」2020年基因編輯技術最新研究進展
    在20世紀80年代始,基因編輯技術開始不斷發展。而在CRISPR基因編輯技術橫空出世之後,基因編輯技術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基因編輯已經開始應用於基礎理論研究和生產應用中,這些研究和應用,有助於推進生命科學許多領域的發展,從研究植物和動物的基因功能到人類的基因治療。
  • 取代CRISPR-Cas9的基因編輯技術誕生 科學家實現一次編輯多個基因...
    基於CRISPR的DNA編輯技術給人類基因組研究帶來了革命性變化——允許精確刪除任何人類基因這一點,使科學家得以對基因功能有更深入的了解。但這種技術也有局限性——暫時而言,它只能同時移除同一個細胞中的單個基因或基因片段,導致科學家在研究基因組不同部分協同工作的問題時遇到了瓶頸。現在,班傑明·布蘭科(Benjamin Blencowe)和傑森·莫法特(Jason Moffat)的團隊在這方面取得了突破。
  • 美國科學家通過細胞基因編輯技術,找到了可以減緩衰老的方法
    基因編輯技術將是人類挑戰疾病最有效的方式,但是由於現在技術不夠成熟,目前基因編輯還只能做體外實驗研究,不允許運用在新生兒身上。醫學雜誌《 eLife》描述了該團隊的方法,新的研究方法揭示了人類隨著年齡的增長,血管將變硬和滲漏性加強。研究人員通過確定新的分子靶標,從而可能延緩血管細胞的衰老。血管如何衰老?
  • 科普:CRISPR 基因編輯技術的應用、爭議和未來
    為了更好的應用這項技術,研究人員增加了一個新的步驟:在CRISPR-Cas9切割DNA後,攜帶「固定」基因的新DNA序列可以嵌入到新的間隔中。或者,切割可以同時「敲除」不需要的基因,例如,導致疾病的基因。 換個更加形象的說法,CRISPR-Cas9類似於Word中的「查找和替換」功能:CRISPR-Cas9想要查找並更正遺傳數據(或「單詞」),用新材料替換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