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基因編輯技術最新研究進展

2020-10-13 MedPeer

導讀 基因編輯(gene editing)是一種能比較精確地對生物體基因組特定目標基因進行修飾的一種新興基因工程技術。在20世紀80年代始,基因編輯技術開始不斷發展。而在CRISPR基因編輯技術橫空出世之後,基因編輯技術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

基因編輯已經開始應用於基礎理論研究和生產應用中,這些研究和應用,有助於推進生命科學許多領域的發展,從研究植物和動物的基因功能到人類的基因治療。

本文中,小編整理了2020年科學家們在基因編輯研究領域的重要研究進展,分享給大家!

【1】CRISPR兩大「宗師」合作,揭示單鹼基編輯器3D結構,解析脫靶機制

基因編輯領域兩位「宗師」David Liu及Jennifer A. Doudna合作,首次揭開了一種「最有前途」的鹼基編輯器的3D結構,為調整鹼基編輯器,使之在應用過程中更加靈活和可控提供了一個參考。早期的腺嘌呤鹼基編輯器(ABE)效率都很低。然而,最新的ABE8e卻快到令人驚訝,對DNA的脫氨基速率比ABE7.10和miniABEmax分別高出590倍和1170倍。然而,這也意味著,ABE8e可能更容易造成脫靶效應。對此,研究人員利用冷凍電子顯微鏡(Cryo-EM)成像技術,解析了ABE8e結合DNA時的3D結構。活性檢測表明, ABE8e之所以容易產生更多的脫靶編輯,是因為與Cas9融合的脫氨酶蛋白始終處於活躍狀態。由於這項研究首次報告了這種融合蛋白的結構,它可能有助於指導無數其他基於Cas9的基因編輯工具的設計。該研究於7月31日發表在《科學》雜誌上。

ABE8e捕獲DNA時的Cryo-EM結構

【2】David Liu再獲新突破:無需實驗,就能知道基因編輯結果

David R. Liu團隊在哺乳動物細胞中38,538個基因組整合靶標上表徵了11個胞嘧啶和腺嘌呤鹼基編輯器(CBE和ABE)的序列-活性關係,並使用所得結果訓練了BE-Hive機器學習模型,可準確預測鹼基編輯基因型結果(R ≈0.9)和效率(R≈0.7)。研究人員以≥90%的準確度糾正了3388個與疾病相關的單核苷酸變異(SNV),其中包括675個等位基因,其「旁觀者」核苷酸被BE-Hive正確預測,因此無法編輯。該研究發現了先前無法預測的C-to-G或C-to-A編輯的決定因素,並利用這些發現以≥90%的準確性糾正了174個病原性SNV編碼序列。利用BE-Hive設計新的CBE變體,以調節編輯結果。這些發現啟發了鹼基編輯,實現了以前難以處理的目標的編輯,並為新的基礎編輯器提供了改進的編輯功能。該研究於7月23日發表在《Cell》雜誌。

【3】迄今最小基因編輯工具,體積僅為CRISPR-Cas9的一半!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創新基因組學研究所的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新型基因編輯工具——CasΦ,一種最小的CRISPR-Cas系統,由1〜70 KD的CasΦ蛋白和一個CRISPR陣列組成,且僅在巨大噬菌體的基因組中編碼,其體積是CRISPR-Cas 9的一半。研究人員發現CasΦ在其天然環境中是一種功能性噬菌體蛋白和真正的CRISPR-Cas效應子,能夠裂解crRNA互補的DNA。此外,這種單RNA系統比其他活性CRISPR-Cas系統緊湊得多。其中,具有單個指導RNA的CasΦ-2能夠編輯多達33%的細胞,這與先前報導的CRISPR-Cas9,CRISPR-Cas12a和CRISPR-CasX的水平相當。這項研究於7月17日發表在《科學》雜誌上。

巨噬細胞編碼的CasΦ在其宿主的超感染情況下的功能示意圖

【4】葉海峰團隊開發出遠紅光激活的基因編輯系統

華東師大葉海峰團隊開發出了遠紅光(730 nm)激活的Split-Cas9(FAST)系統,該系統可無創地誘導動物組織內部深處的細胞中的基因編輯活性。FAST系統依賴於兩個具有高親和力結合域的分裂Cas9融合蛋白:Cas9的一半是組成性表達的,而另一半由該研究團隊先前建立的細菌光敏色素BphS光學控制系統的FRL誘導控制。最初,研究人員在人類胚胎腎(HEK)-293細胞中放置了FAST系統組件,並使用基於發光二極體(LED)的遠紅光(FRL)照射來證明靶向基因組編輯的成功激活。之後,在不同的人類細胞系中實現了FRL誘導編輯後,研究人員通過植入物實驗,證實FAST能夠在位於動物皮下組織的細胞中強有力地激活基因編輯。然後,他們在轉基因tdTOMATO報告小鼠系的實驗中,建立了FRL誘導的小鼠體細胞(肝細胞)的快速介導編輯,以及在異種移植瘤小鼠中對癌細胞進行細胞周期失活基因編輯的研究,以此證明了FAST能夠對抗疾病。這項研究於7月17日發表在《科學進展》雜誌上。

FAST系統的設計

【5】劉如謙團隊再作創舉!首次開發線粒體基因編輯工具!

繼「單鹼基編輯法」和「先導編輯」這兩大基因編輯技術突破後,全球基因編輯領域的頂尖學者,麻省理工學院和哈佛大學布羅德研究所的化學生物學家劉如謙(David R. Liu)團隊發現,一種細菌毒素,DddA,可以將胞嘧啶(C)轉化為尿嘧啶(U)。DddA可直接作用於雙鏈DNA,無需依靠Cas9酶來進行破壞。該研究使用首個不依賴CRISPER鹼基編輯器——DdCBE,實現了對線粒體基因組的精準編輯,這是前所未有的研究和治療線粒體遺傳病的工具。除了試圖創建人類線粒體疾病的細胞和小鼠模型外,研究人員還將尋找其他可以修飾雙鏈DNA的細菌脫氨酶。他們還希望提高編輯效率並減少脫靶編輯,以便最終可以在人類中測試mtDNA基礎編輯。該研究於7月8日發表在《自然》雜誌。

【6】CRISPR編輯iPSC新進展:首次報告協同基因編輯效應

日本京都大學iPS細胞研究所的科學家最新研究表明(Nature Communications,2020),DNA DSB修復與細胞周期之間有協同作用,有利於ssOND介導的單核苷酸基因編輯。在iPS細胞中建立了基於GFP到BFP轉化的螢光DNA修複測定方法,可視化定量單等位基因和雙等位基因靶向過程中DNA修復結果的頻率。研究發現,通過特定培養條件和小分子調節DNA修復和細胞周期,可協同增強同源性定向修復(HDR)的頻率。但是,高頻HDR編輯主要導致雙等位基因報告基因系統中純合突變體的產生,為了在這些條件下生產雜合突變體,這個團隊採用了使用混合ssODN修復模板的策略,來保護具有沉默突變的一個等位基因。在內源性常染色體位點應用此協同基因編輯策略,與基線HDR水平相比,精確編輯生成的雜合和純合突變提高了幾倍。該研究於6月8日發表於《自然通訊》雜誌。

【7】李大力團隊開發新型雙鹼基基因編輯器

儘管鹼基編輯器是用於精確基因組編輯的有用工具,但是當前的鹼基編輯器只能轉換腺嘌呤或胞嘧啶。華東師範大學李大力團隊通過將兩個脫氨基酶與一個Cas9切口酶融合來開發腺嘌呤和胞嘧啶雙鹼基編輯器(A&C-BEmax),以在同一目標位點實現C-to-T和A-to-G轉換。與單鹼基編輯器相比,A&C-BEmax對腺嘌呤的活性略有降低,而對胞嘧啶的活性較高,RNA脫靶活性大大降低。這項研究成果於6月1日發表在《自然生物技術》雜誌。

【8】擺脫PAM限制,基因編輯工具再升級

哈佛醫學院和麻省總醫院的Benjamin P. Kleinstiver實驗室再度對SpCas9蛋白進行了強勢升級,改造後的SpCas9突變體SpRY幾乎完全擺脫了PAM困擾,其識別的PAM序列涵蓋NRN和NYN(Y為C/T)(NRN > NYN)。SpRY和以此為基礎構建的單鹼基編輯系統在PAM為NRN的位點處展現出強大的編輯能力,而在PAM為NYN的位點處的編輯能力雖然有所降低,但依然可觀。該研究開發的SpCas9突變體SpRY是當前對PAM序列兼容性最高的SpCas9突變體,幾乎完全擺脫了PAM序列的限制,其在基因組範圍內的編輯能力得到了極大的提高,而衍生而來的單鹼基編輯系統讓精準編輯幾乎拓展至全基因組範圍。這項研究成果於3月27日發表在《科學》雜誌上。

針對基因編輯領域的研究不勝枚舉,以上僅羅列了其中的一小部分。在基因編輯技術取得一個又一個突破後,又因其技術上的潛在風險而飽受爭議。未來基因編輯技術又該何去何從?我們能否合理的利用這把「上帝賜予的手術刀」?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但在未來,科學家將對基因編輯的機制進行深入的剖析,相信有朝一日,科學家能夠利用基因編輯技術克服疾病,造福人類健康。

相關焦點

  • 【盤點】2020年基因編輯技術最新研究進展
    基因編輯已經開始應用於基礎理論研究和生產應用中,這些研究和應用,有助於推進生命科學許多領域的發展,從研究植物和動物的基因功能到人類的基因治療。本文中,小編整理了2020年科學家們在基因編輯研究領域的重要研究進展,分享給大家!
  • 「盤點」2020年基因編輯技術最新研究進展
    在20世紀80年代始,基因編輯技術開始不斷發展。而在CRISPR基因編輯技術橫空出世之後,基因編輯技術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基因編輯已經開始應用於基礎理論研究和生產應用中,這些研究和應用,有助於推進生命科學許多領域的發展,從研究植物和動物的基因功能到人類的基因治療。
  • CRISPR/Cas基因編輯技術最新研究進展
    由於CRISPR/Cas技術作為一種最新湧現的基因組編輯工具,能夠完成RNA導向的DNA識別及編輯,為構建更高效的基因定點修飾技術提供了全新的平臺,受到眾多科學家的追捧。CRISPR-Cas技術是繼鋅指核酸酶(ZFN)、ES 細胞打靶和 TALEN 等技術後可用於定點構建基因敲除大、小鼠動物的第四種方法,且有效率高、速度快、生殖系轉移能力強及簡單經濟的特點,在動物模型構建的應用前景將非常廣闊。因此本文中小編對CRISPR/Cas的最新研究進展進行了匯總盤點。
  • 基因編輯領域最新研究進展
    2020年4月22日訊/生物谷BIOON/---本期為大家帶來的是基因編輯相關領域的最新研究進展,希望讀者朋友們能夠喜歡。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2020年2月21日的Science Advances期刊上,論文標題為「Pervasive head-to-tail insertions of DNA templates mask desired CRISPR-Cas9–mediated genome editing events」。他們描述了他們如何發現不必要的DNA重複,並針對這一點提醒了其他的研究人員。
  • 盤點|CRISPR基因編輯技術研究進展
    乾貨 | 靠譜 | 實用CRISPR/Cas這項基因編輯技術自從問世以來,已經吸引了無數歡呼和掌聲,在短短幾年之內,它已經成為了生物科學領域最炙手可熱的研究工具。然而它最近也頻頻被「潑冷水」,那麼基因編輯未來究竟何去何從呢?基因編輯技術指能夠讓人類對目標基因進行「編輯」,實現對特定DNA片段的敲除、加入等。
  • 精準基因編輯技術的研究進展
    自2012年,CRISPR/Cas9基因組編輯系統被首次發現之後,國內外的研究者對於其優化升級和應用一直沒有停息過——為了獲得一種更精準、更便捷和更經濟的基因組編輯工具而不斷探索和實踐。我們都知道,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的工作原理是Cas9蛋白切割目標基因形成雙鏈缺口,然後進行目的修復,從而達到修改基因片段的目的。但是這種修復帶有不確定性,引入隨機的插入和缺失。
  • 2020年12月CRISPR/Cas最新研究進展
    2020年12月28日訊/生物谷BIOON/---基因組編輯技術CRISPR/Cas9被《科學》雜誌列為2013年年度十大科技進展之一,受到人們的高度重視。今年10月,德國馬克斯-普朗克病原學研究所的Emmanuelle Charpentier博士以及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Jennifer A.
  • 2020年10月CRISPR/Cas最新研究進展
    2020年10月29日訊/生物谷BIOON/---基因組編輯技術CRISPR/Cas9被《科學》雜誌列為2013年年度十大科技進展之一,受到人們的高度重視。今年10月,德國馬克斯-普朗克病原學研究所的Emmanuelle Charpentier博士以及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Jennifer A.
  • 年終盤點:2020年神經科學基因治療和基因編輯十大研究突破
    Nature medicine—基因編輯治療疾病初現曙光!!  語音解讀(具體見連結)2020年十大研究進展名錄2019年十大研究進展名錄年終盤點:2019年帕金森病十大基礎研究進展2. 年終盤點:2019年帕金森病十大臨床研究進展3. 年終盤點:2019年阿爾茨海默病十大基礎研究進展4.
  • 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治療癌症、HIV等疾病研究進展
    近年來以CRISPR/Cas9為基礎的基因編輯技術在一系列基因治療的應用領域都展現出極大的應用前景,比如愛滋病、血液病、腫瘤等多種人類頑疾;那麼近期CRISPR-Cas9基因編輯系統在治療癌症和HIV上有哪些突破性進展呢?小編對此進行了盤點,與各位一起學習!原文:Treating Cancer with CRISPR?
  • 2020年5月CRISPR/Cas最新研究進展
    2020年5月31日訊/生物谷BIOON/---基因組編輯技術CRISPR/Cas9被《科學》雜誌列為2013年年度十大科技進展之一,受到人們的高度重視。CRISPR是規律間隔性成簇短回文重複序列的簡稱,Cas是CRISPR相關蛋白的簡稱。
  • 基因編輯技術及其在中國的研究發展
    本文對基因編輯技術的原理、技術發展及其應用進行了闡述,對我國在基因編輯機制研究及技術發展、基因編輯動植物模型構建、基因治療等領域的研究進展進行了回顧,並對基因技術的發展前景及趨勢進行了展望。2 中國在基因編輯領域的研究進展近年來,我國科學家在基因編輯領域取得了令人鼓舞的進展,在基因編輯系統發展、機制研究、構建基因編輯動植物模型和基因治療等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績。
  • 2020年11月CRISPR/Cas最新研究進展
    2020年11月30日訊/生物谷BIOON/---基因組編輯技術CRISPR/Cas9被《科學》雜誌列為2013年年度十大科技進展之一,受到人們的高度重視。今年10月,德國馬克斯-普朗克病原學研究所的Emmanuelle Charpentier博士以及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Jennifer A.
  • 一文看懂基因編輯和基因療法七大最新進展
    4、基因編輯新銳克睿基因獲1700萬美元A輪融資專注於開發CRISPR基因編輯技術平臺的公司——蘇州克睿基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宣布完成1700萬美元A輪融資,用於公司技術平臺完善、生產研發中心建設和推進新藥項目IND申報,以及產品線的擴充。本輪由啟明創投領投,清松資本、盛鼎投資共同投資。
  • 朱健康院士2020年度發表6篇綜述文章,涉及植物非生物脅迫的響應、基因編輯技術、表觀遺傳調控及植物激素ABA的研究進展等
    2020年度,來自中科院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學研究中心的朱健康院士以通訊作者或共同通訊作者,共發表了 6 篇綜述文章,涉及植物非生物脅迫的響應、植物基因編輯技術、表觀遺傳調控、植物激素ABA的研究進展等內容。
  • 基因編輯技術在骨關節炎基因治療中的作用與意義
    目的:綜述國內外基因編輯技術對骨關節炎基因研究的最新進展。方法:以「Gene editing,Osteoarthritis,The CRISPR/Cas9 technology,Gene therapy,Stem cells」「基因編輯、骨關節炎、CRISPR/Cas9技術、基因治療、幹細胞」為檢索詞,檢索 2000 至 2020 年 PubMed、CNKI
  • 2020年4月CRISPR/Cas最新研究進展
    基因組編輯技術CRISPR/Cas9被《科學》雜誌列為2013年年度十大科技進展之一,受到人們的高度重視。CRISPR是規律間隔性成簇短回文重複序列的簡稱,Cas是CRISPR相關蛋白的簡稱。CRISPR/Cas最初是在細菌體內發現的,是細菌用來識別和摧毀抗噬菌體和其他病原體入侵的防禦系統。
  • 高精度單鹼基基因編輯工具研究獲進展
    高精度單鹼基基因編輯工具研究獲進展 2020-05-19 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 上海營養與健康研究所 高精度單鹼基基因編輯工具研究獲進展
  • 最新《自然》:「改寫」基因,延長壽命!基因編輯療法取得重要進展
    ▎藥明康德內容團隊編輯 頂尖學術期刊《自然》日前在線發表了一篇關於基因編輯療法的重要論文。科學家們使用一種新型單鹼基編輯技術,治療模擬人類早衰症的小鼠,通過修改致病基因,讓動物的壽命延長了一倍多。
  • 2020年2月CRISPR/Cas最新研究進展
    2020年2月29日訊/生物谷BIOON/---基因組編輯技術CRISPR/Cas9被《科學》雜誌列為2013年年度十大科技進展之一,受到人們的高度重視。CRISPR是規律間隔性成簇短回文重複序列的簡稱,Cas是CRISPR相關蛋白的簡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