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nome Res:加強版CRISPR-Cas9:可更精準編輯基因!脫靶效應大大降低!

2020-11-24 生物谷

2018年2月7日訊 /生物谷BIOON /——基因療法是治療基因突變導致的疾病的一種新型策略。一種基因療法涉及使用基因編輯技術CRISPR-Cas9直接修復缺陷基因。儘管它具有治療潛力,但是也會導致不想要的甚至是有害的基因錯誤,因而限制了它的臨床應用。在一項最近發表於《Genome Research》上的新研究中,來自大阪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改進版的CRISPR-Cas9系統,能夠在顯著降低編輯錯誤的情況下進行基因編輯。


圖片來源:Cancer Research UK

CRISPR-Cas9系統通過將Cas9蛋白(切割DNA)和短的引導RNA(sgRNA,告訴Cas9該切割的地方)結合發揮效應。這兩種分子結合在一起可以靶向基因組中的任何基因進行編輯。但是更大的挑戰在於如何靶向編輯基因實現特殊的基因變化。

「Cas9切割DNA的兩條鏈,可以把靶基因切割成兩段。」該研究主要研究員Shinichiro Nakada說道。「細胞會嘗試通過將兩段DNA連接在一起修復這些損傷,但是結果卻並不精準,常常帶來意外的突變。」

細胞具有一套精準修復系統,可以使用DNA作為模板修復損傷。這個模板可以使細胞更精準地修復DNA。因此通過引入外源DNA給細胞提供不同的模板,可以精準修復缺陷基因。

「問題在於Cas9切割很難以精準的方式修復。」Nakada說道。「因此我們使用了一種改進版的Cas9,僅僅攻擊一條鏈。我們發現當我們把靶基因和供體DNA結合後,我們能夠更精準地修復靶基因。」

研究人員發現與傳統技術相比,這項技術可以顯著降低意外的基因突變。在一項實驗中,傳統技術在超過90%的情況下都會產生意外突變,而這項新技術產生意外突變的情況低於5%。值得注意的是,這項精準技術並沒有犧牲基因編輯的效率。

「我們的研究是一個概念驗證性研究,我們發現靶基因攻擊可以在不切割DNA的情況下更精準進行基因編輯。」Nakada補充道。「精準Cas9系統可能以一種更有效、精準的方式治理一系列疾病。我們很高興我們現在的技術能夠與基因編輯技術結合在一起。」(生物谷Bioon.com)

如何規範基因編輯技術的合理應用,如何促進基因編輯技術的臨床轉化,是值得探討的問題。另外也有許多科研工作者和臨床醫生關心基因治療的臨床進展。為此,生物谷將舉辦2018基因編輯與基因治療國際研討會,邀請國內外一線專家, 臨床醫生深入研討,推動交流與合作。 

【大會日程】

2018年3月24日  

08:55-09:00 開幕致辭(TBD) 

09:00-09:40【應用CRISPR和大數據挖掘技術篩選新藥(擬)】 

劉小樂 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生物統計與計算生物學系終身正教授

09:40-10:20 【利用基因編輯敲除CAR-T細胞免疫檢查點 】

王皓毅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基因工程技術研究組組長

10:20-10:40 茶歇&展臺參觀 

10:40-11:20 【CRISPR-Cas9雙敲系統對BRAFV600E型黑色素瘤細胞耐藥性的基因相互作用研究】

謝震 清華大學特別研究員

11:20-12:00【Using stem cell and gene editing techniques to study and treat aging-associated disorders】 

劉光慧 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教授

12:00-14:00 午餐&休息 

14:00-14:40 【基因編輯大規模篩選在多能幹細胞肝向分化和肝臟再生研究中的應用】 

丁秋蓉 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研究員

14:40-15:20 【微生物基因編輯技術及在合成生物學中的應用】 

溫廷益 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員

15:20-15:40 茶歇&展臺參觀 

15:40-16:10【基因治療的發展現狀和我國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鄧洪新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

16:10-16:50 【脊髓性肌萎縮症新藥Spinraza的研發與現狀】 

華益民 蘇州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教授

16:50-17:30 圓桌討論:

【面對基因編輯技術的快速發展與基因治療取得的臨床突破,我們是否做好了準備?】(技術的安全性、有效性、如何監管以及醫保支付) 


2018年3月25日 

09:00-09:40 【基因治療leber遺傳性視神經病變】 

李斌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院教授、主任醫師

09:40-10:20 【利用外源基因治療重大慢性疾病 】 

趙子建 廣東工業大學教授

10:20-10:40 茶歇&展臺參觀 

10:40-11:20 【 Synthetic designer cells for biomedical applications】

葉海峰 華東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

11:20-12:00 【基因治療的非病毒與病毒載體系統 】

蔡宇伽 上海交通大學研究員

12:00-14:00 午餐&休息  

14:00-14:40 【我國原發性免疫缺陷病診治現狀】

陳同辛 上海兒童醫學中心主任醫師、教授

14:40-15:20 TBD 

15:20-15:40 茶歇&展臺參觀 

15:40-16:10 TBD

大會聯繫人:何春幸

E-mail: chunxing.he@medsci.cn

Mt: 17321087523 微信號medscihuiyi01

會議官網:http://meeting.bioon.com/2018GeneEditing


參考資料:

Kazuhiro Nakajima, Yue Zhou, Akiko Tomita, Yoshihiro Hirade, Channabasavaiah B. Gurumurthy, Shinichiro Nakada. Precise and efficient nucleotide substitution near genomic nick via noncanonical homology-directed repair. Genome Research, 2017; DOI: 10.1101/gr.226027.117

相關焦點

  • ...蛋白介導的CRISPR-Cas9系統可提高基因編輯效率,同時降低脫靶效應
    根據這些研究結果,他們成功地展示了更精確的基因編輯,並抑制了稱為脫靶效應的非預期基因缺失、插入或突變。雖然之前開發的方法報告了較少的與CRISPR技術相關的脫靶效應,但是這些研究人員表示,這些方法往往表現出較低的編輯效率。論文通訊作者、廣島大學生物醫學與健康科學研究生院教授Wataru Nomura說,「我們的目標是開發出避免脫靶效應的方法,脫靶效應是基因組編輯領域最具挑戰性的問題之一。我們的方法是一箭雙鵰。我們可以同時提高基因組編輯的精確性和抑制脫靶效應。」
  • Nature子刊:抗CRISPR蛋白介導的CRISPR-Cas9系統可提高基因編輯...
    根據這些研究結果,他們成功地展示了更精確的基因編輯,並抑制了稱為脫靶效應的非預期基因缺失、插入或突變。雖然之前開發的方法報告了較少的與CRISPR技術相關的脫靶效應,但是這些研究人員表示,這些方法往往表現出較低的編輯效率。論文通訊作者、廣島大學生物醫學與健康科學研究生院教授Wataru Nomura說,「我們的目標是開發出避免脫靶效應的方法,脫靶效應是基因組編輯領域最具挑戰性的問題之一。我們的方法是一箭雙鵰。我們可以同時提高基因組編輯的精確性和抑制脫靶效應。」
  • 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熱度背後的冷思考
    脫靶效應仍存爭議CRISPR/Cas9這一被稱為「魔剪」的基因編輯工具在基因工程應用方面被寄予厚望。但是,脫靶效應這一有爭議的老問題一直影響著CRISPR/Cas9系統的應用。不過,也有研究表明,CRISPR的脫靶問題並沒那麼嚴重:bioRxiv期刊上的研究「Whole genome sequencing of multiple CRISPR-edited mouse lines suggests no excess mutations.」指出,多個採用CRISPR/Cas9技術基因編輯的小鼠品系經過全基因組測序後的結果顯示
  • Nature:Editas創始人再破「脫靶效應」,向精準CRISPR時代邁進
    Keith Joung(圖片來源:Editas Medicine官網)在CRISPR系列的基因編輯系統中,Cas9酶是一個非常關鍵的組成部分,更是「元老級」的成員,但是CRISPR/Cas9的脫靶效應是一直急需攻克的難題。在CRISPR技術向醫學臨床不斷轉化的過程中,科學家們正想法設法的解決這一重大技術難題,希望形成更精準的基因編輯系統。
  • PNAS:構建出提高CRISPR-Cas9基因編輯精確度的新變體---SaCas9-HF
    2019年10月13日訊/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中國香港城市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出基因編輯技術CRISPR-Cas9的一種新變體,它有潛力在人類基因治療期間提高基因編輯的精確度。相比於野生型CRISPR-Cas9,這種新變體降低了DNA中出現的意外變化,這表明它可能在需要高精確度的基因療法中發揮作用。
  • Advanced Science | 華中農業大學棉花團隊系統闡述基因編輯脫靶效應產生原因、脫靶評估及降低脫靶的策略
    但CRISPR技術存在的脫靶效應(Off-target effect)依舊是影響CRISPR技術能否廣泛應用的主要限制因素,如何正確評估、檢測脫靶效應,並提出相應的策略降低脫靶效應是當前基因編輯研究領域的重要研究方向。
  • Science | 科學家成功開發新型檢測技術,可實時檢測基因編輯脫靶效應!
    脫靶效應有可能導致基因突變,其不確定性和未知的安全風險限制了基因編輯技術的推廣應用。目前的基因編輯技術尚無法精準靶向目標序列,並不產生脫靶效應。科學家認為,既然無法完全避免,為安全起見,更好地了解、控制可能產生的脫靶效應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因此,脫靶檢測方法的開發成為了基因編輯領域的一個研究熱點。
  • 【綜述】治療性CRISPR/cas9技術研究進展
    為了模擬天然出現的情況,研究者用 Crispr/cas9 腺病毒載體在小鼠肝臟細胞中敲除 PCSK9。這導致 PCSK9 蛋白水平的降低和低密度脂蛋白受體的升高。更為重要的是,這種方法是通過NHEJ方法造成肝細胞PCSK9的突變,效率高達50%,這足夠用於臨床治療。Lin等人的研究證明了 Crispr/cas9 介導的基因組編輯同樣可以用於B肝治療。
  • Nature:操縱Cas9的REC3結構域可大幅降低CRISPR-Cas9的脫靶效應
    2017年9月22日/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麻省總醫院、哈佛醫學院和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的研究人員鑑定出Cas9蛋白中的一個關鍵區域決定著CRISPR-Cas9如何精準地對靶DNA序列進行編輯,對它進行微調可產生超精準的基因編輯器,並且使得該基因編輯器的脫靶切割(off-target cutting)
  • Science子刊:利用抗CRISPR蛋白顯著降低CRISPR-Cas9脫靶效應
    如今有研究證實病毒進化出的反制措施,即被稱作抗CRISPR蛋白(anti-CRISPR)的抑制性蛋白,能夠被用來改進作為一種基因治療工具的CRISPR-Cas9,從而降低可能導致不良副作用的脫靶基因編輯。
  • Science子刊:基因編輯工具CRISPR-Cas9遭遇新挫折!新研究揭示它可...
    圖片來自CRISPR-Cas9是一種在過去十年中開發的基因編輯技術。它切割出基因組中不需要的部分,並插入新的DNA片段。人們已經進行了許多研究來測試這種技術,以期有一天可以將它用於修復導致疾病的遺傳缺陷。有關脫靶編輯的報導阻礙了這一目標的實現,這導致了旨在阻止脫靶編輯的新研究。在這項新的研究中,這些研究人員發現這種技術還可以導致大量不想要的DNA重複。
  • 新工具能顯著降低基因編輯脫靶效應
    本文轉自【科技日報】;最新發現與創新 科技日報北京5月19日電 (記者瞿劍)記者19日從中國農科院獲悉,該院深圳農業基因組研究所左二偉研究組聯合中科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中科院上海營養與健康研究所,根據蛋白結構預測了基因編輯過程中產生脫靶效應的重要胺基酸
  • CRISPR-Cas9基因編輯系統在靈長類中不會導致明顯的脫靶效應
    CRISPR-Cas9基因編輯系統已被廣泛應用於生物和醫學研究,研究人員正在嘗試利用這一系統進行人類疾病的基因治療。然而,CRISPR-Cas9系統在臨床前的安全性卻缺少全面的評估。之前有研究表明,CRISPR-Cas9系統在小鼠中會造成大量脫靶突變。
  • 研究發現CRISPR-Cas9基因編輯系統在靈長類中不會導致明顯的脫靶效應
    CRISPR-Cas9基因編輯系統已被廣泛應用於生物和醫學研究,研究人員正在嘗試利用這一系統進行人類疾病的基因治療。然而,CRISPR-Cas9系統在臨床前的安全性卻缺少全面的評估。之前有研究表明,CRISPR-Cas9系統在小鼠中會造成大量脫靶突變。
  • 盤點|CRISPR基因編輯技術研究進展
    Keith Joung領導的團隊在最近的研究中發現,CRISPR-Cas鹼基編輯技術可以在人類細胞中誘導轉錄組範圍內的脫靶RNA編輯以及脫靶DNA編輯。另外,該研究設計了兩種帶有rAPOBEC1突變的CBE變體,這些變異顯著降低了人類細胞中RNA編輯的數量(減少> 390倍和> 3800倍)。最後,研究人員顯示最近描述的腺嘌呤鹼基編輯器(ABE)也可以誘導轉錄組範圍的RNA編輯。
  • 新抑制劑為基因編輯系統提供開關,可提高精準度降低脫靶效應
    新抑制劑為基因編輯系統提供開關,可提高精準度降低脫靶效應 陸成寬 鄒爭春/科技日報 2020-05-06 08:02
  • 張鋒團隊CRISPR基因編輯系統可減少脫靶效應
    今日,CRISPR-Cas基因編輯系統的先驅之一張鋒教授在《自然》子刊《Nature Communications》發布一項重要進展,報告了第三個可以編輯人類細胞基因組的CRISPR-Cas系統:CRISPR-Cas12b。
  • 如何用機器學習解決「基因編輯」脫靶效應?
    又一次,計算機科學家和生物學者站在一起,對抗人類向內探索的挑戰——用機器學習預測基因編輯 CRISPR 中的脫靶效應。 今年年初,發表在《自然》生物工程雜誌上的一篇論文描述了 Elevation 這項工具。
  • CRISPR/Cas基因編輯療法的前景與倫理爭議
    (TALEN)技術,作為第一代基因編輯工具和第二代基因編輯工具,已經展現在整個基因組上精準修飾目標基因的強大功能。在這項研究中,她們給CRISPR加了一個嚮導RNA,讓它更精準地找到目標DNA,同時挑選Cas蛋白家族排行第九的Cas9作為CRISPR的搭檔,並對Cas9蛋白進行了改造,形成了一個新的基因編輯組合CRISPR/Cas9
  • Nat Biotechnol:證實CRISPR/Cpf1基因組編輯幾乎沒有脫靶效應
    總之,Cpf1有望擴大CRISPR基因組編輯靶位點的範圍,同時具有更好的編輯效率。儘管Cpf1有巨大潛力成為一種強大的基因組編輯工具,但是人們很少證實這種新的工具如何特異性地找到它的靶位點。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韓國基礎科學研究所(IBS)基因組編輯中心的研究人員證實作為一種高度特異性的可編程工具,Cpf1適合用於精確的基因組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