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子刊:利用抗CRISPR蛋白顯著降低CRISPR-Cas9脫靶效應

2020-11-24 生物谷

圖片來自Fuguo Jiang/UC Berkeley.


2017年7月16日/

生物谷

BIOON/---CRISPR-Cas9基因編輯是基於

細菌

產生的保護自己免受病毒感染的策略開發出來的。

如今有研究證實病毒進化出的反制措施,即被稱作抗CRISPR蛋白(anti-CRISPR)的抑制性蛋白,能夠被用來改進作為一種

基因治療

工具的CRISPR-Cas9,從而降低可能導致不良副作用的脫靶基因編輯。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和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研究人員證實最近發現的抗CRISPR蛋白降低脫靶效應多達4倍,就像一種切斷開關那樣讓CRISPR-Cas9完成它的任務之後失去功能。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2017年7月12日的

Science Advances

期刊上,論文標題為「Disabling Cas9 by an anti-CRISPR DNA mimic」。論文通信作者為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創新

基因組學

研究所研究員Jacob Corn博士和來自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作為CRISPR-Cas9基因編輯發明人之一的Jennifer A. Doudna。

在這項研究中,這些研究人員讓CRISPR-Cas9分子利用嚮導RNA(gRNA)發現、切割和替換導致鐮狀細胞疾病的血紅蛋白編碼基因突變體。他們證實一種被稱作AcrIIA4的特定抗CRISPR蛋白將這種CRISPR-Cas9分子的脫靶效應降低4倍。它在做到這一點的同時不會顯著地降低想要的在靶基因編輯。

論文共同第一作者、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Corn實驗室博士後研究員Jiyung Jenny Shin說,「由於存在脫靶基因編輯,意料之外的突變就能夠產生,但是我們的論文像很多其他的論文一樣證實能夠對脫靶效應加以調整,而且這一點並不像人們可能所認為的那樣如此嚴重。」

在針對人細胞體外培養物開展的實驗中,Shin發現運送CRISPR-Cas9,隨後在幾小時後運送這種抗CRISPR蛋白是最為有效的方法來降低脫靶效應。這種蛋白模擬DNA的作用,將切割雙鏈DNA的Cas9據為已用,從而阻止切割進一步發生。

Shin說,「相比於在靶效應,抗CRISPR蛋白即便在有效的CRISPR作用6個小時之後加入也會降低脫靶效應2倍以上。在治療上,可能先用CRISPR治療一名患者,隨後利用抗CRISPR蛋白治療這名患者,就可降低脫靶效應。」

論文共同作者、之前發現了AcrIIA4的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研究員Joseph Bondy-Denomy預計這些抗CRISPR蛋白會變成CRISPR基因療法的一個標準部分。Bondy-Denomy說,「比如,這種Cas9抑制劑(即AcrIIA4)能夠與Cas9編碼在相同的DNA片段中,在基因編輯完成之後,準確地定時關閉Cas9產生,而不會讓Cas9在細胞中停留而冒險產生脫靶效應。」

抗CRISPR蛋白結合

這些研究人員確定了這種抗CRISPR蛋白如何結合CRISPR-Cas9複合體。利用冷凍電鏡技術,他們發現這種抗CRISPR蛋白在本質上模擬DNA的作用,誘使CRISPR-Cas9與它結合,隨後從不釋放。

這種CRISPR抑制劑靶向Cas9蛋白表面上的一個位點,這個位點對Cas9的功能是至關重要的,因此當Cas9被這種抗CRISPR蛋白結合時,它不能夠切割DNA。

去年,Bondy-Denomy已報導攻擊性病毒用來讓在單核細胞增多性李斯特菌(

Listeria monocytogenes

)中發現的Cas9蛋白版本失活的4種抗CRISPR蛋白。它們中的兩種抗CRISPR蛋白也抑制科學家們最為常見使用的Cas9蛋白,該蛋白源自釀膿鏈球菌(

Streptococcus pyogenes

),因而也被稱作SpyCas9。另一個研究團隊已發現3種其他的抗CRISPR蛋白抵抗一種不同的但有前景的Cas9蛋白,該蛋白源自腦膜炎雙球菌(

Neisseria meningitidis

)。

當前的這項研究探究了來自李斯特菌的4種抗CRISPR蛋白之一的AcrIIA4對裝載著一種引導結合和切割互補DNA的gRNA的SpyCas9蛋白的影響。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和其他地方的研究提示著CRISPR-Cas9持續地欺騙細胞的DNA修復系統:CRISPR-Cas9切割它的靶位點,細胞修復這種DNA,CRISPR-Cas9再次切割,重複這種惡性循環直到DNA中出現突變,這種突變阻止Cas9結合,也正是在這個突變位點上,CRISPR-Cas9繼續向前移動以便發現另一個結合位點。

如今,當前的這項來自Corn實驗室和Doudna實驗室的研究提示著在Cas9成功地對靶基因進行編輯之後,添加一種抗CRISPR蛋白將會阻止基因組中的其他位點遭受不必要的損傷。

Corn說,「關閉Cas9基因編輯的能力與開啟它的能力同樣重要。想像一下,如果你有一把沒有關閉開關的電動剃刀!就最終的治療應用而言,能夠精確地控制在何時和在何處進行基因編輯是至關重要的。這些抗CRISPR蛋白為完全關閉Cas9和微調它的活性提供機會。」

Bondy-Denomy說,「Shin的數據提示著存在一種理想的讓Cas9在一段時間之內完成它的任務隨後將它關閉的時間窗口。我們實際上能夠利用這些抗CRISPR蛋白作為工具找出這種時間窗口,也就是對任何一種細胞類型和任何一種gRNA而言,我們想要Cas9在細胞中多長時間保持活性。」(生物谷 Bioon.com)

參考資料:Jiyung Shin, Fuguo Jiang, Jun-Jie Liu et al. Disabling Cas9 by an anti-CRISPR DNA mimic. Science Advances, 12 Jul 2017, 3(7):e1701620, doi:10.1126/sciadv.1701620

相關焦點

  • Nature子刊:抗CRISPR蛋白介導的CRISPR-Cas9系統可提高基因編輯...
    抗CRISPR蛋白介導的細胞周期特異性Cas9激活系統,圖片來自Communications Biology, 2020, doi:10.1038/s42003-020-01340-2。雖然之前開發的方法報告了較少的與CRISPR技術相關的脫靶效應,但是這些研究人員表示,這些方法往往表現出較低的編輯效率。
  • ...蛋白介導的CRISPR-Cas9系統可提高基因編輯效率,同時降低脫靶效應
    抗CRISPR蛋白介導的細胞周期特異性Cas9激活系統,圖片來自Communications Biology, 2020, doi:10.1038/s42003-020-01340-2。雖然之前開發的方法報告了較少的與CRISPR技術相關的脫靶效應,但是這些研究人員表示,這些方法往往表現出較低的編輯效率。
  • 能顯著減低脫靶效應?Synthego正在開發下一代光控 CRISPR技術
    近年來,CRISPR/Cas9 已經迅速發展為醫學領域一種最具潛力的基因編輯工具,它是繼鋅指核酸內切酶以及轉錄激活子樣效應因子核酸酶之後的又一種工程化核酸內切酶,被喻為 「基因魔剪」。但是,CRISPR 技術發展還不到十年,CRISPR/Cas9 系統在帶來一系列開創性成績的同時,也存在一系列的局限性,包括脫靶和染色體易位等。
  • 《科學》:CRISPR兩大先驅合作,揭示單鹼基編輯易脫靶的原因
    然而,這些先進的新技術並非完美,其可能的脫靶效應及潛在的安全隱患同樣十分引人關注。 日前,基因編輯領域的兩位宗師級科學家Jennifer Doudna教授和劉如謙(David Liu)教授聯手,在《科學》雜誌上報導了一種鹼基編輯器的首個詳細3D結構。
  • 生物谷專訪上海巴斯德研究所張巖博士——如何降低CRISPR/Cas9脫靶...
    在有效性上,脫靶經常出現,對脫靶的控制、處理成為重要問題。張巖博士將與我們分享基因編輯技術中如何提高導向RNA(gRNA)的特異性、如何降低脫靶率,提高編輯效率及如何敲除大片段的基因等精彩內容。生物谷:您認為利用CRISPR/Cas9技術進行轉基因實驗時,最大的挑戰是哪一步?
  • Science子刊:基因編輯工具CRISPR-Cas9遭遇新挫折!新研究揭示它可...
    這一發現是偶然的,這是因為作為免疫學研究工作的一部分,他們當時正在研究基因S100A8編碼的一種鈣結合蛋白。為此,他們使用了CRISPR-Cas9來讓這個基因無法表達蛋白,這是一種敲除編輯(knockout editing,即利用CRISPR-Cas9基因編輯剔除靶基因)的形式。他們先進行標準的PCR測試和隨後進行更專業的PCR測試來檢測靶基因,以確保一切按計劃進行。
  • 《科學》:CRISPR兩大先驅合作,揭示單鹼基編輯易脫靶的原因
    然而,這些先進的新技術並非完美,其可能的脫靶效應及潛在的安全隱患同樣十分引人關注。 日前,基因編輯領域的兩位宗師級科學家Jennifer Doudna教授和劉如謙(David Liu)教授聯手,在《科學》雜誌上報導了一種鹼基編輯器的首個詳細3D結構。
  • Science:科學家利用新方法「劍指」CRISPR脫靶效應
    CRISPR是通過在特定位點切割DNA來編輯基因組,但有時該工具也會「出錯」,比如說在DNA的其他地方進行切割,即所謂的脫靶效應。科學家們一直在努力攻克這個將CRISPR技術應用於臨床的「絆腳石」。研究人員利用MRE11開發了一名為DISCOVER-Seq的新技術,該技術可以識別出CRISPR切割基因組的確切位點。人類基因組非常龐大,如果完整地列印出所有DNA序列,可能是一本高達16層樓的書籍。而利用CRISPR對DNA進行切割時,就像試圖從書中刪除特定頁面上的一個特定單詞一樣,有點像大海撈針。然而,令人驚喜的是,MRE11竟然可以精確刪除特定單詞的所有字母。
  • 5 分鐘學會 cas9 基因敲除——原來設計方案如此簡單
    利用 Cas9 來摧毀入侵 DNA 的 Type Ⅱ CRISPR/Cas 系統, 可以在體外進行基因的編輯。為了提高CRISPR/Cas9 的特異性,使用 Cas9 切口酶和一對 sgRNA,兩個相近的切口造成 DNA 雙鏈斷裂, 誘導細胞發生非同源末端連接修復, 造成目的基因的突變。利用 CRISPR/Cas9 進行基因的編輯,首先要構建有效的 sgRNA。
  • Science | 科學家成功開發新型檢測技術,可實時檢測基因編輯脫靶效應!
    脫靶效應有可能導致基因突變,其不確定性和未知的安全風險限制了基因編輯技術的推廣應用。目前的基因編輯技術尚無法精準靶向目標序列,並不產生脫靶效應。科學家認為,既然無法完全避免,為安全起見,更好地了解、控制可能產生的脫靶效應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因此,脫靶檢測方法的開發成為了基因編輯領域的一個研究熱點。
  • Nature:操縱Cas9的REC3結構域可大幅降低CRISPR-Cas9的脫靶效應
    活性降低到有史以來的最低水平。當利用CRISPR-Cas9在人體進行基因治療時,這是一個關鍵的考慮因素。一種提高精準度的策略是在這種控制性的被稱作REC3的蛋白結構域中引入突變,然後觀察哪些突變會提高精準度,同時不會影響在靶切割(on-target cutting)的效率。
  • 【綜述】治療性CRISPR/cas9技術研究進展
    處於更多的安全和倫理問題,並不建議將 Crispr/cas9 技術用於人合子基因組編輯合法化。Crispr/cas9 脫靶問題還存在爭議,最近發明的全基因組分析方法可以控制它的脫靶問題[28-31]。這些分析方法表明 sgRNA 之間的脫靶概率相差很大,從零到 150 個位點。切割效率從 0.03% 到 87%。即使非常低的脫靶效應對於體內基因治療也是問題,如果是涉及到了腫瘤相關基因。因此,提高 Crispr/cas9 系統特異性尤為重要。
  • CRISPR技術脫靶效應有了解決之道
    CRISPR技術脫靶效應有了解決之道 抗CRISPR蛋白能在基因編輯後關閉Cas9活性 2017-07-14 科技日報 聶翠蓉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7月12日報導,CRISPR-Cas9技術發明人之一詹妮弗·杜德納參與的研究團隊證實,抗CRISPR蛋白能將CRISPR導致的脫靶效應降低四分之一,其中一種名叫「AcrllA4」的蛋白甚至能將脫靶效應發生率減少4倍,而整個過程中目標位點的基因編輯沒有受到絲毫影響。
  • Nature子刊:當心!DNA扭曲增加CRISPR-Cas9脫靶編輯風險
    雖然這對細胞自身的分子機器(比如細胞中用於轉錄和複製的蛋白複合物)的正常功能是必需的,但是它可能通過增加脫靶編輯的風險給CRISPR-Cas9基因編輯帶來挑戰,畢竟脫靶編輯潛在地導致有害的變化。CRISPR-Cas9是一種允許人們發現和編輯DNA鏈的基因編輯工具。隨著科學家們在醫學、藥物發現和農業等多個領域使用CRISPR-Cas9,它因它的多種用途獲得了全球的認可。
  • 意想不到的突變,CRISPR-Cas9的應用仍然是任重道遠
    在這三項的獨立研究中,科學家使用CRISPR-Cas9基因編輯系統修復對胎兒發育有顯著影響的突變,已知的致盲突變和已知的導致心臟問題的突變在這三個病例中,在靶點附近發現了幾個意想不到的突變位點。近年來,科學家一直在實驗室動物中使用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以測試其在人類中安全使用的可能性。
  • CRISPR/Cas基因編輯療法的前景與倫理爭議
    Cas9系統可以有效治療活體動物轉移性癌症的研究發表於Science子刊一方面是公眾對基因編輯技術不成熟的擔心,比如脫靶效應,對患者可能造成一些額外的傷害;另一方面則擔心生殖為目的的基因編輯會2019年2月,中國科學院神經科學研究所的楊輝研究員團隊在《科學》雜誌報導稱,該團隊建立了一種高效檢測基因編輯脫靶效應的方法,可檢測最細微的基因編輯脫靶效應
  • CRISPR 技術脫靶效應有了解決之道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 12 日報導,CRISPR-Cas9 技術發明人之一詹妮弗·杜德納參與的研究團隊證實,抗 CRISPR 蛋白能將 CRISPR 導致的脫靶效應降低四分之一,其中一種名叫「AcrllA4」的蛋白甚至能將脫靶效應發生率減少 4 倍,而整個過程中目標位點的基因編輯沒有受到絲毫影響。
  • 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熱度背後的冷思考
    近年來,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正在給整個科研界帶來革命性變化,該技術使用CRISPR系統將Cas9蛋白和嚮導RNA注入小鼠受精卵,就能輕鬆實現基因敲除,同時,注入Donor DNA則可實現基因敲入,甚至國際著名學術期刊Genome Biology有文章指出這項新技術將很快取代使用胚胎幹細胞的基因修飾,看起來小鼠胚胎幹細胞基因修飾技術的終結不可避免。
  • Nature:Editas創始人再破「脫靶效應」,向精準CRISPR時代邁進
    1月6日,發表在《自然》雜誌的一項研究中,麻省總醫院(Massachusetts General Hospital,MGH)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個新版本的Cas9酶或將強有力的解決這一困擾CRISPR/Cas9系統的障礙,使脫靶效應降低到無法檢測的水平。
  • 盤點|CRISPR基因編輯技術研究進展
    由Wellcome Sanger研究所的研究人員領導的研究小組利用CRISPR-Cas9技術,對來自30種癌症類型的324個人類癌細胞系進行了基因組的篩選。該小組將細胞適應性效應,與基因組生物標誌物和藥物開發的靶標易處理性相結合,以系統地遴選出特定組織中的新靶標和特定基因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