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子刊:當心!DNA扭曲增加CRISPR-Cas9脫靶編輯風險

2020-11-24 生物谷

2019年3月9日訊/

生物谷

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英國帝國理工學院和

阿斯利康

公司的研究人員指出當使用CRISPR-Cas9時,在基因表達和其他細胞過程中經常發生的DNA扭曲可能導致基因組脫靶變化。這些研究結果可能有助於為在臨床應用上提高基因編輯準確性鋪平道路。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2019年3月的Nature Structural and Molecular Biology期刊上,論文標題為「DNA stretching induces Cas9 off-target activity」。

圖片來自David Rueda。

在基因表達過程中,DNA被拉伸和扭曲,從而使得它脫離正常的形態。雖然這對細胞自身的分子機器(比如細胞中用於轉錄和複製的蛋白複合物)的正常功能是必需的,但是它可能通過增加脫靶編輯的風險給CRISPR-Cas9基因編輯帶來挑戰,畢竟脫靶編輯潛在地導致有害的變化。

CRISPR-Cas9是一種允許人們發現和編輯DNA鏈的基因編輯工具。隨著科學家們在醫學、藥物發現和農業等多個領域使用CRISPR-Cas9,它因它的多種用途獲得了全球的認可。

在這項新的研究中,CRISPR-Cas9的準確度和精確度是通過一種新的方法進行研究的:使用光學鑷子---一種使用雷射束操縱DNA的工具---模擬DNA自然經歷的扭曲,就像是細胞的分子機器讀取了它。他們隨後利用CRISPR-Cas9編輯基因並使用螢光顯微鏡監測它的準確性。結果表明,當DNA鬆散和鬆弛時,CRISPR是準確的,但是當DNA發生扭曲---在這種情況下,DNA遭受高度拉伸---時,CRISPR編輯準確性降低,並且觀察到脫靶編輯。了解這種效應將有助於設計具有更高準確度的CRISPR系統,以及評估這種風險的方法。

論文共同通訊作者、帝國理工學院的David Rueda教授說,「CRISPR-Cas9作為一種有助於預防或抵抗因DNA突變引起的疾病的潛在工具而備受矚目,我們想要研究它的準確性。當我們操縱DNA結構來模擬DNA經歷的自然扭曲時,我們發現在非預期的位點上進行編輯。在這種情形下,CRISPR-Cas9在靶向系統中顯示多達50%的錯配,這將是在臨床環境中使用這種基因編輯工具時需要考慮的一個問題。」

「另一方面,非常積極的是,我們已開發了一種可以清晰地對CRISPR-Cas9系統進行成像的方法,因此我們能夠研究錯誤發生的原因,並對這種技術進行調整以提高它的準確性和特異性。」

論文共同通訊作者、阿斯利康公司科學副主任Maria Emanuela Cuomo博士說,「在阿斯利康公司,我們正在努力了解CRISPR的作用機制,以便讓我們能夠為將來的研究和潛在治療目的設計改良的酶。這項研究增加了我們對CRISPR-Cas9的了解,並強調了未來的探索領域,以便更好地理解DNA結構與脫靶效應之間的關係。」

英國醫學研究委員會(MRC)

遺傳

學、

表觀遺傳學

基因組學

項目經理Lindsay Wilson博士(未參與這項研究)說,「這項研究至關重要,這是因為它有助於我們了解使用CRISPR的風險,比如編輯人體細胞。這最終可能導致人們開發降低這種風險的策略。英國醫學研究委員會支持利用基因組編輯開展科學和倫理上嚴格的實驗室研究,包括開展理解這些技術風險和限制以及解決這些問題的研究。」

這些研究人員表示他們接下來的步驟是確定他們如何可能能夠減少脫靶編輯的機會。他們計劃使用他們的新系統來進一步研究CRISPR的準確性,並且在理想情況下,根據他們的發現開發脫靶編輯預測算法。(生物谷 Bioon.com)

參考資料:Matthew D. Newton et al. DNA stretching induces Cas9 off-target activity. Nature Structural & Molecular Biology, 2019, doi:10.1038/s41594-019-0188-z.

相關焦點

  • Nature子刊:抗CRISPR蛋白介導的CRISPR-Cas9系統可提高基因編輯...
    雖然之前開發的方法報告了較少的與CRISPR技術相關的脫靶效應,但是這些研究人員表示,這些方法往往表現出較低的編輯效率。論文通訊作者、廣島大學生物醫學與健康科學研究生院教授Wataru Nomura說,「我們的目標是開發出避免脫靶效應的方法,脫靶效應是基因組編輯領域最具挑戰性的問題之一。我們的方法是一箭雙鵰。我們可以同時提高基因組編輯的精確性和抑制脫靶效應。」
  • 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熱度背後的冷思考
    脫靶效應仍存爭議CRISPR/Cas9這一被稱為「魔剪」的基因編輯工具在基因工程應用方面被寄予厚望。但是,脫靶效應這一有爭議的老問題一直影響著CRISPR/Cas9系統的應用。不過,也有研究表明,CRISPR的脫靶問題並沒那麼嚴重:bioRxiv期刊上的研究「Whole genome sequencing of multiple CRISPR-edited mouse lines suggests no excess mutations.」指出,多個採用CRISPR/Cas9技術基因編輯的小鼠品系經過全基因組測序後的結果顯示
  • ...蛋白介導的CRISPR-Cas9系統可提高基因編輯效率,同時降低脫靶效應
    雖然之前開發的方法報告了較少的與CRISPR技術相關的脫靶效應,但是這些研究人員表示,這些方法往往表現出較低的編輯效率。論文通訊作者、廣島大學生物醫學與健康科學研究生院教授Wataru Nomura說,「我們的目標是開發出避免脫靶效應的方法,脫靶效應是基因組編輯領域最具挑戰性的問題之一。我們的方法是一箭雙鵰。我們可以同時提高基因組編輯的精確性和抑制脫靶效應。」
  • Nature子刊|不僅僅是基因編輯,新型CRISPR 居然能臨床診斷!
        新的檢測方法篩選了兩種常見的感染腎移植患者的機會性病毒,即巨細胞病毒(CMV)和 BK 多瘤病毒(BKV) ,以及 CXCL9 mRNA,這兩種病毒在腎移植急性排斥反應中表達增加。
  • 【綜述】治療性CRISPR/cas9技術研究進展
    儘管作者們只獲得了部分細胞得到矯正的嵌合體,是由於 DNA 編輯發生後受精卵分化的之後,通過自然選擇後依然得到了表型完全矯正的小鼠。在最近的一項研究中,研究人員用 Crispr/cas9 技術在人胚胎細胞中中進行了基因組編輯[15],引發了一些生物倫理方面的爭論[16, 17]。研究報導說在人胚胎的三原核合子中修改血紅素β基因,這個基因突變會造成地中海貧血症。
  • Science子刊:利用抗CRISPR蛋白顯著降低CRISPR-Cas9脫靶效應
    如今有研究證實病毒進化出的反制措施,即被稱作抗CRISPR蛋白(anti-CRISPR)的抑制性蛋白,能夠被用來改進作為一種基因治療工具的CRISPR-Cas9,從而降低可能導致不良副作用的脫靶基因編輯。
  • Science子刊:基因編輯工具CRISPR-Cas9遭遇新挫折!新研究揭示它可...
    圖片來自CRISPR-Cas9是一種在過去十年中開發的基因編輯技術。它切割出基因組中不需要的部分,並插入新的DNA片段。人們已經進行了許多研究來測試這種技術,以期有一天可以將它用於修復導致疾病的遺傳缺陷。有關脫靶編輯的報導阻礙了這一目標的實現,這導致了旨在阻止脫靶編輯的新研究。在這項新的研究中,這些研究人員發現這種技術還可以導致大量不想要的DNA重複。
  • 5 分鐘學會 cas9 基因敲除——原來設計方案如此簡單
    利用 Cas9 來摧毀入侵 DNA 的 Type Ⅱ CRISPR/Cas 系統, 可以在體外進行基因的編輯。為了提高CRISPR/Cas9 的特異性,使用 Cas9 切口酶和一對 sgRNA,兩個相近的切口造成 DNA 雙鏈斷裂, 誘導細胞發生非同源末端連接修復, 造成目的基因的突變。利用 CRISPR/Cas9 進行基因的編輯,首先要構建有效的 sgRNA。
  • 《科學》:CRISPR兩大先驅合作,揭示單鹼基編輯易脫靶的原因
    然而,這些先進的新技術並非完美,其可能的脫靶效應及潛在的安全隱患同樣十分引人關注。 日前,基因編輯領域的兩位宗師級科學家Jennifer Doudna教授和劉如謙(David Liu)教授聯手,在《科學》雜誌上報導了一種鹼基編輯器的首個詳細3D結構。
  • Nature:操縱Cas9的REC3結構域可大幅降低CRISPR-Cas9的脫靶效應
    2017年9月22日/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麻省總醫院、哈佛醫學院和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的研究人員鑑定出Cas9蛋白中的一個關鍵區域決定著CRISPR-Cas9如何精準地對靶DNA序列進行編輯,對它進行微調可產生超精準的基因編輯器,並且使得該基因編輯器的脫靶切割(off-target cutting)
  • 生物谷專訪上海巴斯德研究所張巖博士——如何降低CRISPR/Cas9脫靶...
    編者按:基因編輯能夠幫助人類實現"編輯"基因,完成特定DNA片段的敲出、加入等,而近年來風光無限的CRISPR/Cas9技術更是能將是具有其它基因編輯技術無可比擬的優勢,能在不同物種中實現最有效、最便捷的基因刪除或插入。但是隨著這一系統越來越受歡迎,關於其特異性和有效性的質疑也越來越多。
  • 《科學》:CRISPR兩大先驅合作,揭示單鹼基編輯易脫靶的原因
    然而,這些先進的新技術並非完美,其可能的脫靶效應及潛在的安全隱患同樣十分引人關注。 日前,基因編輯領域的兩位宗師級科學家Jennifer Doudna教授和劉如謙(David Liu)教授聯手,在《科學》雜誌上報導了一種鹼基編輯器的首個詳細3D結構。
  • CRISPR/Cas基因編輯療法的前景與倫理爭議
    Cas9系統可以有效治療活體動物轉移性癌症的研究發表於Science子刊當然,科學家正在努力發明新的技術以檢索儘可能多的脫靶位點,將風險降低到最小。2019年2月,中國科學院神經科學研究所的楊輝研究員團隊在《科學》雜誌報導稱,該團隊建立了一種高效檢測基因編輯脫靶效應的方法,可檢測最細微的基因編輯脫靶效應
  • PNAS:構建出提高CRISPR-Cas9基因編輯精確度的新變體---SaCas9-HF
    2019年10月13日訊/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中國香港城市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出基因編輯技術CRISPR-Cas9的一種新變體,它有潛力在人類基因治療期間提高基因編輯的精確度。相比於野生型CRISPR-Cas9,這種新變體降低了DNA中出現的意外變化,這表明它可能在需要高精確度的基因療法中發揮作用。
  • CRISPR編輯系統升級 利用「跳躍基因」精確插入DNA片段
    革命性的基因編輯工具CRISPR/Cas系統實現了在基因組特定位點進行精準編輯。不過,以經典的CRISPR/Cas9為例,從基因組中刪除DNA片段相對容易,要用另一段序列替換原有DNA片段則困難得多。而CRISPR研究人員想要做的是引導和控制轉座子的跳躍,使之插入到基因組的特定位置,避免破壞DNA。研究團隊從藍藻Scytonema hofmanni中獲得一種轉座酶,它的3個亞基與一種CRISPR效應蛋白Cas12k相關聯。他們將這一系統命名為CAST,即CRISPR相關轉座酶(CRISPR-associated transposase)。
  • 遺傳發育所在CRISPR-Cas9玉米基因組編輯方法研究中取得進展
    然而此前,在玉米等部分作物中基於農桿菌轉化的載體進行基因組編輯的效率偏低,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該技術的高效利用尤其是基於CRISPR-cas9系統的高通量突變allele篩選。因此,如何提高編輯效率是大家關注的問題。另一個非常關鍵的問題是如何降低脫靶或不脫靶,這也是實際應用的限制因素。
  • Nature子刊:首次利用CRISPR/Cas9在體內成功切除HIV DNA片段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天普大學劉易斯-卡茨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利用基因編輯技術首次成功地從活的動物基因組中切除HIV-1 DNA中的一段序列。這一突破是開發一種潛在地抵抗HIV感染的治療策略的關鍵一步。
  • 三篇Nature子刊揭示CRISPR-Cas9技術新策略
    2016年2月12日/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萊斯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新的基因組編輯技術更為準確,而且具有更少的脫靶(off-target)錯誤。大約在三年前,研究人員便已發現細菌CRISPR-Cas9經改造後能夠編輯人細胞中的DNA,比如,以細菌將入侵者的DNA特徵序列錄入CRISPR中的相同方式,讓正常的或者說野生型的序列替換突變的序列。這種技術被視為在疾病建模和治療、合成生物學和分子通路分析中具有巨大的潛力。但是除了在正確的位點外,CRISPR-Cas9仍然會在錯誤的序列(即脫靶位點)進行切割。
  • CBE單鹼基編輯器的Cas9非依賴型DNA脫靶風險評估及優化
    此外,研究者會同時在大腸桿菌中轉入靶位點上攜有T-C失活突變的氯黴素抗性基因表達載體,根據氯黴素抗性克隆的比例,便可同時評估CBE系統的鹼基編輯活性。在證實了系統的有效性之後,研究者首先對CBE系統的三種組分胞苷脫氨基酶、dCas9及UGI與Cas9非依賴型DNA脫靶風險的關係進行分析,發現胞苷脫氨基酶和UGI是關鍵。
  • Jennifer Doudna和David Liu共同討論基因組編輯領域的現狀及挑戰
    目前,Cas9仍然是實驗室研究中使用最為廣泛的核酸內切酶,但它也存在著一定的缺點,如:尺寸較大、依賴於雙鏈斷裂、脫靶核酸內切酶活性、基因置換效率較低等。最新的一些發現,如dCas–deaminase融合蛋白對DNA的編輯、通過Cas12k-或Cascade-transposase複合物的DNA整合、通過ADAR(adenosine deaminases acting on RNA)的RNA編輯、與dCas相關的轉錄或表觀遺傳調控子,以及線粒體基因編輯技術都極大的促進了基因編輯技術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