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傳發育所在CRISPR-Cas9玉米基因組編輯方法研究中取得進展

2021-01-13 中國科學院
遺傳發育所在CRISPR-Cas9玉米基因組編輯方法研究中取得進展

2018-04-04 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

【字體:大 中 小】

語音播報

  基因組編輯是生命科學新興的技術並被迅速在每個實驗室應用,特別是基於CRISPR-Cas9系統的基因編輯工具近年來發展較快,在醫療、農業等領域展現出巨大的應用潛力。然而此前,在玉米等部分作物中基於農桿菌轉化的載體進行基因組編輯的效率偏低,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該技術的高效利用尤其是基於CRISPR-cas9系統的高通量突變allele篩選。因此,如何提高編輯效率是大家關注的問題。另一個非常關鍵的問題是如何降低脫靶或不脫靶,這也是實際應用的限制因素。

  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韓方普實驗室前期選擇了若干玉米減數分裂特異基因的啟動子用於驅動Cas9基因的表達,希望在配子中實現高效的基因組編輯,從而在T1代獲得大量純合或雙等位的突變體。其中用到的一個為玉米DMC1基因啟動子,構建了DPC(DMC1 promoter-controlled)CRISPR-Cas9載體系統,用該載體系統轉化玉米幼胚後,結果意外發現:凡是抗性愈傷組織靶位點均發生基因組編輯,另一個非常有趣的結果是:T0代植株中出現60-70%左右的純合或雙等位的突變體,其餘為雜合或嵌合的突變體植株。並且這些純合或雙等位突變體植株(再生自一個抗性愈傷組織)含有不同的突變allele類型。通過對多個基因靶點(包括一個標記基因zb7,突變能產生白化的表型)的編輯實驗,驗證了該載體系統的高效性(下圖為對玉米zb7基因靶點的編輯)。這一技術為韓方普研究組研究細胞分裂突變體的基因功能提供了非常快速高效的方法,當代純合或嵌合突變體就可以直接觀察細胞學及染色體行為與功能。此外,也證實了產生的突變能夠穩定遺傳到T1代,並且新的突變allele類型在T1代也被發現。通過全基因組測序分析,在預測的1000多個潛在脫靶位點沒有發現脫靶突變。由於DMC1基因在進化中非常保守,該基因的啟動子也可能有潛力在別的植物中發揮類似的作用,雖然科學家在小麥中的初步嘗試結果不甚理想。

  該研究成果於3月23日在線發表於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 雜誌上(DOI:10.1111/pbi.12920)。韓方普研究組博士生馮超為該論文的第一作者,該研究得到轉基因重大專項及科技部育種專項的資助。

 

  圖:利用DPC CRISPR/Cas9系統編輯玉米zb7基因。A. zb7基因結構、靶位點和DPC CRISPR/Cas9 載體模式圖; B. 編輯zb7基因獲得的T0代植株表型; C. 部分T0代突變植株基因型鑑定的結果。

  基因組編輯是生命科學新興的技術並被迅速在每個實驗室應用,特別是基於CRISPR-Cas9系統的基因編輯工具近年來發展較快,在醫療、農業等領域展現出巨大的應用潛力。然而此前,在玉米等部分作物中基於農桿菌轉化的載體進行基因組編輯的效率偏低,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該技術的高效利用尤其是基於CRISPR-cas9系統的高通量突變allele篩選。因此,如何提高編輯效率是大家關注的問題。另一個非常關鍵的問題是如何降低脫靶或不脫靶,這也是實際應用的限制因素。
  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韓方普實驗室前期選擇了若干玉米減數分裂特異基因的啟動子用於驅動Cas9基因的表達,希望在配子中實現高效的基因組編輯,從而在T1代獲得大量純合或雙等位的突變體。其中用到的一個為玉米DMC1基因啟動子,構建了DPC(DMC1 promoter-controlled)CRISPR-Cas9載體系統,用該載體系統轉化玉米幼胚後,結果意外發現:凡是抗性愈傷組織靶位點均發生基因組編輯,另一個非常有趣的結果是:T0代植株中出現60-70%左右的純合或雙等位的突變體,其餘為雜合或嵌合的突變體植株。並且這些純合或雙等位突變體植株(再生自一個抗性愈傷組織)含有不同的突變allele類型。通過對多個基因靶點(包括一個標記基因zb7,突變能產生白化的表型)的編輯實驗,驗證了該載體系統的高效性(下圖為對玉米zb7基因靶點的編輯)。這一技術為韓方普研究組研究細胞分裂突變體的基因功能提供了非常快速高效的方法,當代純合或嵌合突變體就可以直接觀察細胞學及染色體行為與功能。此外,也證實了產生的突變能夠穩定遺傳到T1代,並且新的突變allele類型在T1代也被發現。通過全基因組測序分析,在預測的1000多個潛在脫靶位點沒有發現脫靶突變。由於DMC1基因在進化中非常保守,該基因的啟動子也可能有潛力在別的植物中發揮類似的作用,雖然科學家在小麥中的初步嘗試結果不甚理想。
  該研究成果於3月23日在線發表於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 雜誌上(DOI:10.1111/pbi.12920)。韓方普研究組博士生馮超為該論文的第一作者,該研究得到轉基因重大專項及科技部育種專項的資助。
 
  圖:利用DPC CRISPR/Cas9系統編輯玉米zb7基因。A. zb7基因結構、靶位點和DPC CRISPR/Cas9 載體模式圖; B. 編輯zb7基因獲得的T0代植株表型; C. 部分T0代突變植株基因型鑑定的結果。

列印 責任編輯:葉瑞優

相關焦點

  • 遺傳發育所在細胞凋亡及基因組穩定性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遺傳發育所在細胞凋亡及基因組穩定性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基因組穩定性對於真核生物的正常生長發育以及增殖是必不可少的前提條件。
  • 多項研究開發出可增強基因組編輯範圍的新型CRISPR/Cas9工具
    在2020年5月發表在Nature Biotechnology期刊和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上的兩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成功設計出具有增強基因組編輯能力的新蛋白,從而極大地拓寬了可以準確有效地訪問的DNA序列。
  • 【綜述】治療性CRISPR/cas9技術研究進展
    作為基因組編輯工具,Crispr/cas9 最成功的地方是它可以輕鬆的設計嚮導性 RNA 序列將 Cas9 引導到基因組的特定位點上,然後通過 Cas9 的核酸酶切割活性造成 DNA 斷裂。最近的幾項研究,成功地應用 Crispr/cas9 糾正動物模型,體細胞和體外誘導的多能幹細胞中引起疾病的突變基因,這也對基因組編輯技術應用於臨床燃起了希望。
  • 遺傳發育所在作物基因組編輯育種技術方法研究中取得進展
    遺傳與變異是物種進化的基礎。通過物理、化學方法(如輻射誘變、EMS誘變)產生全基因組的隨機突變已經成為農作物育種的常規手段,但其中具有新型農藝性狀突變體的篩選較為費時、費力。目前,植物基因的定向進化通常先通過易錯PCR、DNA合成或DNA重組等方法在體外產生目標基因的突變文庫,再轉化到大腸桿菌或酵母中進行功能篩選。然而,由於離開原始的基因組和細胞環境,篩選出來的基因突變可能並不能完全反映出它在植物中的真實功能。
  • 遺傳發育所玉米細胞質雄性不育研究取得進展
    在雄性不育材料中,花粉粒敗育但其他組織的生長發育不受影響,因此細胞質雄性不育被廣泛應用於雜交種生產。細胞質雄性不育也是研究細胞核與線粒體相互作用的利器,不育基因由線粒體基因組編碼,而大部分恢復基因由核基因組編碼。兩套不同的基因組如何協同調控花粉粒的育性,甚至植物生長發育,其中分子機制還有待進一步探明。
  • Science子刊:基因編輯工具CRISPR-Cas9遭遇新挫折!新研究揭示它可...
    2020年2月26日訊/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德國明斯特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在小鼠進行常規的CRISPR-Cas9基因插入過程中,不必要的DNA重複頻率很高。圖片來自CRISPR-Cas9是一種在過去十年中開發的基因編輯技術。它切割出基因組中不需要的部分,並插入新的DNA片段。人們已經進行了許多研究來測試這種技術,以期有一天可以將它用於修復導致疾病的遺傳缺陷。有關脫靶編輯的報導阻礙了這一目標的實現,這導致了旨在阻止脫靶編輯的新研究。在這項新的研究中,這些研究人員發現這種技術還可以導致大量不想要的DNA重複。
  • 遺傳發育所在選擇性剪切對擬南芥蛋白質多樣性貢獻研究中獲進展
    遺傳發育所在選擇性剪切對擬南芥蛋白質多樣性貢獻研究中獲進展 2016-05-12 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 近年來基因組水平的研究極大地拓展了研究人員對植物中選擇性剪切發生頻率的估計。最新的研究發現超過60%的含有內含子的基因可以發生選擇性剪切。但是選擇性剪切得到的mRNA可能僅僅是不完善加工的前體mRNA。
  • CRISPR-Cas9應用依舊任重道遠
    CRISPR和DNA片段當地時間6月29日,美國「物理學組織」網站報導,來自英國弗朗西斯克裡克研究所、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和美國俄勒岡健康與科學大學的三個獨立研究團隊在測試利用CRISPR-Cas9基因編輯系統改變人類胚胎遺傳缺陷的可能性時發現,
  • 植物CRISPR 基因組編輯技術的新進展
    此外,利用 CRISPR/Cas9技術改良的農作物品種也已經湧現,這必將推動精準基因組編輯技術在農作物遺傳改良中的應用和發展。  基因組包含了生物生長發育和生理功能的全部遺傳信息,是開展生物學研究的出發點。近 10 年來,隨著新一代 DNA 測序技術的發展,基因組測序的成本下降了近萬倍,越來越多的農作物完成了高質量的參考基因組的繪製。
  • 用於基因組編輯的CRISPR / Cas9方法
    Doudna,他們開發用於基因組編輯的CRISPR / Cas9方法基因剪刀:重寫生活準則的工具Emmanuelle Charpentier和Jennifer A.Doudna發現了基因技術中最犀利的工具之一:CRISPR / Cas9基因剪刀,使用種工具,研究人員可以非常高精度地改變動物、植物和微生物的DNA,這項技術對生命科學產生了革命性的影響
  • Microb Cell Fact:穀氨酸棒桿菌CRISPR/Cas9基因組編輯獲進展
    傳統的工業菌株主要依賴長期的理化誘變及篩選獲得,這個過程漫長,基因組水平實現快速、高效的理性編輯依然是穀氨酸棒桿菌代謝工程改造的難點。近日,中國科學院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系統與合成生物技術研究團隊開發了穀氨酸棒桿菌的CRISPR/Cas9基因組編輯工具。
  • 中國農業大學PNAS解析玉米基因組印記新進展
    中國農業大學PNAS解析玉米基因組印記新進展   近日來自中國農業大學農業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和國家玉米改良中心的研究人員獲得了玉米基因組印記
  • 意想不到的突變,CRISPR-Cas9的應用仍然是任重道遠
    CRISPR和DNA片段據美國「物理學組織」網站報導,當地時間美國「物理學組織」網站報導,來自哥倫比亞大學弗朗西斯克裡克研究所和美國俄勒岡健康與科學大學的三個獨立研究團隊發現,CRISPR-Cas9基因編輯系統可能導致基因組的意外突變。
  • 盤點|CRISPR基因編輯技術研究進展
    由Wellcome Sanger研究所的研究人員領導的研究小組利用CRISPR-Cas9技術,對來自30種癌症類型的324個人類癌細胞系進行了基因組的篩選。該小組將細胞適應性效應,與基因組生物標誌物和藥物開發的靶標易處理性相結合,以系統地遴選出特定組織中的新靶標和特定基因型。
  • 中國科學院遺傳發育所農業資源中心等在穀子株型調控研究中取得進展
    為提高密植狀態下作物的光合作用及產量,作物育種過程中追求葉片直立(即葉片不下垂)而又緊湊(即葉片與莖的夾角小)。BR是重要的植物生長發育調節激素,圍繞BR信號調控葉片與莖的夾角已經開展了大量深入機理的研究,但關於葉片直立與下垂的遺傳基礎尚缺乏認識,制約了禾穀類作物株型改良的效率和水平。
  • PNAS:構建出提高CRISPR-Cas9基因編輯精確度的新變體---SaCas9-HF
    2019年10月13日訊/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中國香港城市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出基因編輯技術CRISPR-Cas9的一種新變體,它有潛力在人類基因治療期間提高基因編輯的精確度。相比於野生型CRISPR-Cas9,這種新變體降低了DNA中出現的意外變化,這表明它可能在需要高精確度的基因療法中發揮作用。
  • 首次利用CRISPR/Cas9基因組編輯系統在體內...
    2020年11月21日訊/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證實CRISPR/Cas9系統在治療轉移性癌症方面非常有效,這是在尋找癌症治癒方法的道路上邁出的重要一步。他們開發出一種基於脂質納米顆粒的新型遞送系統,該遞送系統專門針對癌細胞,並通過基因操縱破壞它們。
  • 遺傳發育所在花粉管導向研究中取得進展
    在受精過程中,花粉管攜帶一對精細胞穿過長距離的雌蕊組織定向進入胚囊。該過程受到嚴格的調控,確保「準時準點」受精,該過程被稱為花粉管導向。現在已經發現了諸多胚囊分泌的小肽類吸引信號通過花粉管上受體的識別來引導花粉管進入珠孔。同時,大量的研究顯示Ca2+在植物生殖過程,如花粉管生長、導向、精卵融合中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 Genome Biology |中科院微生物所邱金龍課題組通過轉錄激活調節染色質構象進而提高CRISPR/Cas9的編輯效率!
    然而,在動物和植物細胞中,不同基因座的編輯效率差異很大。染色質上某些位點的低CRISPR/CAS9編輯效率限制了限制了其進一步應用。真核基因組DNA包裹在組蛋白周圍,進一步壓縮形成高階染色質結構[5],這可能阻礙CAS9與其靶點的結合。哺乳動物細胞內催化活性抑制CAS9(DCAS9)結合位點的全基因組圖譜顯示,它們在開放染色質區域富集。
  • 陳其軍/高彩霞合作利用引導編輯技術對玉米基因組進行精準編輯
    該研究首次報導了利用引導編輯技術(prime editing)對玉米基因組進行精準編輯的研究。/Cas系統的精確基因組編輯技術【1】,但目前在植物(水稻)中的編輯效率普遍較低【2-8】。與之前水稻中的研究結果相比,該研究在玉米上獲得了更高的編輯效率(最高約達72%~75%),同時,該研究首次利用引導編輯工具在兩個乙醯乳酸合酶基因ZmALS1和ZmALS2中實現了純合突變,且獲得了這兩個基因的W542L和S621I雙位點突變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