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nnifer Doudna和David Liu共同討論基因組編輯領域的現狀及挑戰

2020-07-24 BioArtReports

撰文 | 小陳

責編 | 雪月


現如今,基於CRISPR的基因組編輯不僅是分子生物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在臨床試驗方面開展的新型治療類別。CRISPR工具對於敲入和敲除模型、生物學篩選、以及通過多重遺傳篩選解決複雜的生物學問題非常重要。為進一步提高靈敏度和可重複性,這些方法仍在不斷完善,並且已經對生物學科的發展產生了較大的影響。


目前,Cas9仍然是實驗室研究中使用最為廣泛的核酸內切酶,但它也存在著一定的缺點,如:尺寸較大、依賴於雙鏈斷裂、脫靶核酸內切酶活性、基因置換效率較低等。(詳見BioArt報導:『珍藏版』Nat Biotech綜述 | CRISPR-Cas系統相關的基因編輯工具詳談)這些缺點同時也在促使人們發現和研究設計具有良好特性的新型內切酶(詳見BioArtReports報導:特別梳理 | 基因編輯進入新時代)。最新的一些發現,如dCas–deaminase融合蛋白對DNA的編輯、通過Cas12k-或Cascade-transposase複合物的DNA整合、通過ADAR(adenosine deaminases acting on RNA)的RNA編輯、與dCas相關的轉錄或表觀遺傳調控子,以及線粒體基因編輯技術都極大的促進了基因編輯技術的發展。(詳見BioArt報導:Nature新突破 | David Liu開發新工具實現線粒體內的高效單鹼基編輯;專家點評丨楊輝/黃鵬羽合作組首次證實Cas13d系統在成體動物體內具有靶向沉默RNA的活性;NBT | David Liu開發以CRISPR-Cas13為基礎的RNA m⁶A精準編輯新工具;)


以下總結了基於CRISPR的基因編輯、及其在疾病治療相關方面的最新研究專利:


Jennifer Doudna和David Liu共同討論基因組編輯領域的現狀及挑戰

Jennifer Doudna和David Liu共同討論基因組編輯領域的現狀及挑戰

Jennifer Doudna和David Liu共同討論基因組編輯領域的現狀及挑戰

Jennifer Doudna和David Liu共同討論基因組編輯領域的現狀及挑戰

Jennifer Doudna和David Liu共同討論基因組編輯領域的現狀及挑戰

Jennifer Doudna和David Liu共同討論基因組編輯領域的現狀及挑戰


2020年7月7日,基因編輯領域巨頭Jennifer DoudnaDavid LiuNature Biotechnology編輯Markus Elsner討論了基因組編輯領域的現狀以及仍然存在的挑戰,尤其是隨著各種療法進入臨床,基因編輯所面臨的各種挑戰。


圓桌會音頻地址:https://play.acast.com/s/forum/crisprroundtable-doudnaandliu


Jennifer Doudna和David Liu共同討論基因組編輯領域的現狀及挑戰


隨著越來越多的工具的投入使用,我們可以期待CRISPR在臨床研究上產生更大的影響。在少數臨床試驗中,研究人員對體細胞進行了離體編輯,並將其輸入患者的血液中。還有一項試驗還通過腺相關病毒載體,在視網膜下遞送Cas9及其導向RNA。


總體而言,使CRISPR治療應用於更多的疾病,還需要研究人員繼續優化和創新載體。在許多研究中,關鍵的挑戰或將是以高效的方式將CRISPR運輸到更廣泛的靶組織。


原文連結: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7-020-0611-3

相關焦點

  • 脫靶基因組編輯:基因科學和醫學領域的新學科
    基因編輯和檢測方法,基因突變的解析方法或對照參考的不同,使基因組編輯發生脫靶效應,從而導致不同程度的副作用,毒性或動力學改變。對基因組編輯產生的直接或間接的動態脫靶效應的檢測,是基因編輯臨床應用的關鍵問題。基因組編輯方法的質量是導致脫靶效應產生的決定性因素之一。基因組編輯的脫靶效應的發生機制比我們想像的更加複雜多樣。
  • 研究基因編輯的科學家這麼多,為何只有她倆摘得了諾獎?
    、美國哈佛大學遺傳學教授喬治·徹奇先後在《科學》雜誌發表論文,報告了CRISPR-Cas基因編輯技術在小白鼠和人類細胞中的成功應用,成功將珍妮弗和埃瑪紐埃勒的理論成果落實在了哺乳類動物細胞的基因編輯之中……在眾多科學家的共同努力下,人類基因編輯技術被快速提升至一個全新的高度。
  • 橫空出世 一類新的編輯器誕生 David Liu首次對線粒體DNA進行編輯
    此類蛋白質的成員已發現在基因編輯技術中的應用。由於先前描述的胞苷脫氨基酶在單鏈核酸上作用,因此它們在鹼基編輯中的使用要求解開雙鏈DNA(dsDNA),例如通過CRISPR–Cas9系統。迄今為止,線粒體DNA(mtDNA)中的鹼基編輯受到與引導RNA進入線粒體相關的挑戰的阻礙。2020年7月8日,博德研究所David R. Liu及華盛頓大學醫學院Joseph D.
  • 橫空出世 一類新的編輯器誕生 David Liu首次對線粒體DNA進行編輯
    此類蛋白質的成員已發現在基因編輯技術中的應用。由於先前描述的胞苷脫氨基酶在單鏈核酸上作用,因此它們在鹼基編輯中的使用要求解開雙鏈DNA(dsDNA),例如通過CRISPR–Cas9系統。迄今為止,線粒體DNA(mtDNA)中的鹼基編輯受到與引導RNA進入線粒體相關的挑戰的阻礙。2020年7月8日,博德研究所David R. Liu及華盛頓大學醫學院Joseph D.
  • 基因編輯大牛David Liu團隊分析COVID-19對全球科學活動的影響
    Liu實驗室質粒訂單數量,作為特定科學領域中全球活動的代表,以此分析全球質粒需求變化,反映COVID-19對全球科學活動的影響。代表作詳見BioArt報導:Nature新突破 | David Liu開發新工具實現線粒體內的高效單鹼基編輯;NBT | David Liu開發以CRISPR-Cas13為基礎的RNA m⁶A精準編輯新工具; 專家點評Nature | David Liu再出重磅基因編輯新工具,可實現鹼基隨意轉換與增刪。
  • 從植物單細胞基因組到CRISPR基因組編輯技術
    新一代CRISPR基因組編輯技術一經問世,就被廣泛地運用於生物醫學的基礎和應用研究中。近期,利用不同CRISPR/Cas 效應蛋白與多種鹼基脫氨酶或RNA反轉錄酶相整合而構建的新型鹼基編輯系統(Base Editor, CBE),和導向編輯系統(Prime Editor,PE)等,可實現單鹼基水平的定點鹼基改變,因此能夠用於矯正人類基因組中的有害突變進而達到治療人類遺傳疾病的目的,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
  • David Liu再取新突破:不需要做實驗,就能知道基因編輯的結果
    接下來,該綜述討論鹼基編輯器的開發和應用,這些編輯器可精確安裝點突變而無需雙鏈DNA斷裂(DSB)或供體DNA模板。最後,該綜述總結了新興的CRISPR–Cas基因組編輯工具,包括介導大片段DNA重排的Cas轉座子和重組酶,以及主要編輯器,它們以取代原始DNA序列的方式直接將編輯後的序列複製到目標DNA位點(點擊閱讀)。
  • 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開發出一種基因組編輯方法」(轉載)
    法國和美國科學家Emmanuelle Charpentier、Jennifer A. Doudna獲獎,以表彰她們「開發出一種基因組編輯方法」。北京時間今天下午,諾貝爾基金會宣布,近年來火熱的CRISPR基因編輯系統斬獲本年度的諾貝爾化學獎,在這一領域做出卓越貢獻的Emmanuelle Charpentier教授和Jennifer Doudna教授摘得桂冠。
  • 2020年沃爾夫獎授予魔角雙層石墨烯、基因編輯等領域
    Jarillo-Herrero團隊的研究成果於2018年發表在《自然》雜誌上,這項成果在物理學領域產生了革命性的影響,並引發了大量的相關研究。對於這項實驗突破,羅會仟解釋道:「所謂魔角雙層石墨烯,就是把兩個單層石墨烯堆砌起來,並且相對扭轉一個角度。這種『神操作』不是一般人能夠做到的,需要克服極大的技術挑戰。
  • 精準化基因組編輯技術未來或將大有可為
    2020年6月28日 訊 /生物谷BIOON/ --如今,CRISPR基因編輯技術引發了基因組編輯研究的復興,下一代的CRISPR技術或能幫助科學家們更加有效、更精準地對基因組進行修飾,而且這些工具未來有望作為多種疾病的治療性手段,但其仍然面臨著許多挑戰。
  • 在暫停人類種系基因組編輯提議遭反對後 WHO呼籲建立中央登記處
    世界衛生組織關於該主題的諮詢小組也迴避了暫停問題,而是建議建立一個關於人類基因組編輯研究的中央登記處。 十幾位科學家最近共同籤署了一篇發表在《自然》雜誌上的社論,其中提出了一個案例,可以立即對任何潛在的人類種系基因組編輯進行停止。
  • 美國國家人類基因組研究所再發布人類基因組研究領域新願景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美國國家人類基因組研究所(NHGRI)等機構的科學家們發表了他們在基因組前言研究領域改善人類健康的戰略願景,這一願景描述了未來十年人類基因組學研究中最引人注目的研究重點和研究機遇,這標誌著這一研究領域或有望進入一個新的研究時代。
  • 通過新基因編輯技術 科學家治癒了小鼠的隱性聽力損失
    早在2015年,該研究的另一位共同資深作者傑弗裡·霍爾特(Jeffrey Holt)就表明,使用腺相關病毒載體(AAV)傳遞Tmc1基因的功能拷貝可以恢復失聰小鼠的聽力。然而,研究人員擔心這種方法可能會導致基因過度表達的併發症。在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員的目標是通過基因鹼基編輯來修復突變。
  • CRISPR基因組編輯療法的策略與體內遞送
    CRISPR基因組編輯療法的策略與體內遞送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4/6 11:24:27 美國麻薩諸塞大學醫學院Guangping Gao等研究人員,討論了CRISPR基因組編輯療法的策略與體內遞送
  • WHO啟動全球人類基因組編輯註冊計劃
    世界衛生組織(WHO)日前宣布啟動一項針對人類基因組編輯活動的全球性註冊計劃,旨在跟蹤並規範人類基因組編輯領域的研究進展。據WHO官網8月29日報導,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在人類基因組編輯有效管理和監督委員會第二次會議上發表講話時說:「一些科學家已經宣布他們希望編輯胚胎基因組,這說明WHO的相關工作十分重要和緊迫。一些疾病曾被認為是無法治癒的,但新的基因組編輯技術為患者戰勝這些疾病帶來了巨大的希望。
  • Plants | 中科院邱金龍研究員和高彩霞研究員發表植物基因組編輯進展和前景的綜述文章
    2017年7月31日,《Nature Plants》雜誌在線發表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植物基因組學國家重點實驗室邱金龍研究員和中科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植物細胞與染色體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序列特異性核酸酶的發現使得基因組編輯成為可能,這正在徹底改變基礎和應用生物學。自CRISPR-Cas9技術出現以來,基因組編輯已被廣泛應用於可轉化的植物中,主要通過CRISPR-Cas9產生的雙鏈斷裂的非同源末端連接誘導突變來表徵基因功能和改善性狀。 然而,在植物中進行精確的基因編輯,特別是在難轉化的物種中。
  • 在基因組編輯方法研究領域作出貢獻 化學諾獎花落她倆
    瑞典皇家科學院7日宣布,將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法國女科學家埃瑪紐埃勒·沙爾龐捷和美國女科學家珍妮弗·道德納,以表彰她們在基因組編輯方法研究領域作出的貢獻。兩名科學家將平分1000萬瑞典克朗(約合112萬美元)獎金。
  • CRISPR基因編輯系統獲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
    近年來火熱的CRISPR基因編輯系統斬獲2020年度的諾貝爾化學獎,在這一領域做出卓越貢獻的Emmanuelle Charpentier教授和Jennifer Doudna教授摘得桂冠。正如人們所說的那樣,這一革命性的發現為整個生物技術領域提供了無限可能。
  • 沃爾夫獎下的魔角雙層石墨烯、基因編輯和幾何拓撲學
    Jarillo-Herrero團隊的研究成果於2018年發表在《自然》雜誌上,這項成果在物理學領域產生了革命性的影響,並引發了大量的相關研究。對於這項實驗突破,羅會仟解釋道:「所謂魔角雙層石墨烯,就是把兩個單層石墨烯堆砌起來,並且相對扭轉一個角度。這種『神操作』不是一般人能夠做到的,需要克服極大的技術挑戰。
  • CRISPR基因編輯系統獲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
    北京時間今天下午,諾貝爾基金會宣布,近年來火熱的CRISPR基因編輯系統斬獲本年度的諾貝爾化學獎,在這一領域做出卓越貢獻的Emmanuelle Charpentier教授和Jennifer Doudna教授摘得桂冠。正如人們所說的那樣,這一革命性的發現為整個生物技術領域提供了無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