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O啟動全球人類基因組編輯註冊計劃

2020-12-05 中國日報網

世界衛生組織(WHO)日前宣布啟動一項針對人類基因組編輯活動的全球性註冊計劃,旨在跟蹤並規範人類基因組編輯領域的研究進展。

據WHO官網8月29日報導,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在人類基因組編輯有效管理和監督委員會第二次會議上發表講話時說:「一些科學家已經宣布他們希望編輯胚胎基因組,這說明WHO的相關工作十分重要和緊迫。一些疾病曾被認為是無法治癒的,但新的基因組編輯技術為患者戰勝這些疾病帶來了巨大的希望。不過,新技術的某些用途也給我們帶來了獨特和前所未有的道德、社會、監管及技術等方面的挑戰。」

譚德塞呼籲,在恰當考慮技術和倫理影響之前,各國不應該允許在人類臨床應用中進行人類生殖細胞基因組編輯的任何進一步工作。

人類基因組編輯有效管理和監督委員會由18人組成,8月29日,該委員會宣布啟動這個註冊計劃的第一階段,使用WHO的國際臨床試驗註冊平臺(ICTRP),對體細胞和生殖細胞臨床試驗進行註冊。

該委員會呼籲全球所有與人類基因組編輯相關的研發項目責任方登記有關試驗。委員會表示,為確保註冊管理機構的運作符合目的且充分透明,將與利益攸關方廣泛溝通,並可提供在線諮詢並參與指導。

去年年底,WHO宣布將在未來兩年內與利益攸關方廣泛協商,制定一個強有力的人類基因組編輯國際治理框架。按計劃,委員會將在未來兩年內與包括患者群體、民間團體、倫理學家、社會學家等在內的各方進行一系列面對面和網絡磋商,就制定人類基因組編輯國際治理框架諮詢意見。(記者 劉霞)

來源:科技日報

相關焦點

  • WHO成立人類基因組編輯治理監督委員會 建立全球標準
    在國際上對中國首例人類胚胎基因編輯治療的關注和譴責後,世界衛生組織(WHO)已經開始採取相關行動,制訂基因編輯監督標準。上周四(2月14日),WHO宣布正在組建一個專家小組,組成諮詢委員會,以制定人類基因組編輯治理和監督的全球標準。
  • 在爭議聲中人類基因組編寫計劃即將啟動
    一群科學家本月初宣布將於今年籌資1億美元啟動人類基因組編寫計劃,目標包括10年之內耗資數十億美元從頭開始合成出一條完整的人類基因組。這一計劃,被有些人視為新時代基因革命的創舉,同時也引來許多爭議。
  • 美推出人類基因組編寫計劃
    Boeke、Church、Hessel等25人當天在《科學》雜誌上表示,現在是時候構建「基因組規模工程的技術及其倫理框架」了。  針對人類基因組編寫計劃可能帶來的倫理、法律和社會影響,他們特別強調有必要讓公眾從一開始就參與其中。他們指出,人類基因組計劃也曾被一些人認為有爭議性,但現在被視為是最偉大的探索壯舉之一,讓科學和醫學發生革命性變化。
  • 在暫停人類種系基因組編輯提議遭反對後 WHO呼籲建立中央登記處
    在世界衛生組織(WHO)最近呼籲全球暫停進行人類種系基因組編輯的臨床應用之後,一些科學家反對這一想法,暗示全面禁止是多餘的和有問題的。
  • 從基因組草圖到精準醫療 人類基因組計劃在路上
    1986年,諾貝爾獎獲得者Renato Dulbecco在《科學》雜誌發表短文《腫瘤研究的轉折點:人類基因組測序》,文中指出:「如果我們想更多地了解腫瘤,我們從現在起必須關注細胞的基因組……人類腫瘤研究將因對DNA的詳細知識而得到巨大推動。」   1990年,美國能源部與國立衛生研究院(NIH)共同啟動人類基因組計劃,原定投入30億美元,用15年時間完成該計劃。
  • 全球模式微生物基因組和微生物組測序合作計劃正式啟動
    全球模式微生物基因組和微生物組測序合作計劃正式啟動 來源:中國生物技術信息網   發布者:尹海華   日期:2017-10-12   今日/總瀏覽:1/5866
  • 中國啟動世界最大規模人類基因組計劃,將繪製國人精細基因組圖譜
    28日,我國啟動「中國十萬人基因組計劃」是我國在人類基因組研究領域實施的首個重大國家計劃,也是目前世界最大規模的人類基因組計劃。基因是DNA上有遺傳效應的片斷,人類的生、老、病、死等都與基因有關。而基因組和基因是整體與部分的關係,人類基因約有25000個,基因組研究的目的就是要把人體內這25000個基因的密碼解開,從而破譯人類的遺傳信息。此次基因組計劃,就是要繪製我們民族的基因圖譜。相關公司方面,據選股寶主題庫(xuangubao.cn)基因測序板塊顯示,艾德生物 主營腫瘤精準醫療分子診斷產品的研發、生產及銷售,並提供相關的檢測服務。
  • 賀建奎今日或赴港參加國際基因組編輯峰會並發言
    全球首例基因編輯嬰兒事件曝光的同時,事件的中心人物賀建奎通過數段發布在youtube和優酷網上的視頻,向全世界宣告他的行動目的。這一切看上去像是有備而來。在中國臨床試驗註冊中心網站上,賀建奎和覃金洲是這項名為「HIV免疫基因CCR5胚胎基因編輯安全性和有效性評估」的研究負責人和申請註冊聯繫人。到了當天北京時間晚上大約8點,優酷網上,一個名為「賀建奎實驗室」的帳號也發布了四段賀建奎的視頻和一段覃金洲的視頻。27日香港將召開國際基因組編輯峰會事件曝光的時間點也耐人尋味。
  • 人類基因組編寫計劃在爭議中出爐
    2016年6月5日/生物谷BIOON/--人類基因組計劃(Human Genome Project, HGP)是一項規模宏大的跨國跨學科的科學探索工程。其宗旨在於測定人類染色體(指單倍體)中所包含的由30億個鹼基對組成的核苷酸序列,從而繪製人類基因組圖譜,並且辨識其載有的基因及其序列,達到破譯人類遺傳信息的最終目的。
  • 參與人類基因組計劃開啟基因組研究時代
    在基因組測序研究方面,令人印象最深刻的當屬我國參與了1990年正式啟動的"人類基因組計劃"。 "人類基因組計劃"與"曼哈頓原子彈計劃"、"阿波羅登月計劃"一起,並稱為人類自然科學史上的"三大計劃",是人類文明史上最偉大的科學創舉之一。我國作為六個參與國家:美國、英國、法國、德國、日本之中唯一一個發展中國家。
  • 從最新報告看可遺傳人類基因組編輯技術應用前景
    新聞分析:一條極窄路——從最新報告看可遺傳人類基因組編輯技術應用前景新華社北京9月7日電 新聞分析:一條極窄路——從最新報告看可遺傳人類基因組編輯技術應用前景新華社記者黃堃多國科學家組成的一個國際委員會近日發布報告說,人類基因組編輯相關技術還沒有達到能安全
  • 中國啟動十萬人基因組計劃:繪製國人精細基因組圖譜
    中國啟動十萬人基因組計劃:繪製國人精細基因組圖譜 今天(12月28日),我國啟動「中國十萬人基因組計劃」,這是我國在人類基因組研究領域實施的首個重大國家計劃,也是目前世界最大規模的人類基因組計劃。
  • 地球生物基因組計劃正式啟動
    科學家稱,地球生物基因組計劃是繼人類基因組計劃(HGP)之後的「下一個生物學登月計劃」。人類基因組計劃歷時13年,耗資30億美元(按現在的價格約為50億美元),於2003年完成了對人類DNA圖譜的繪製。地球生物基因組計劃負責人、美國加州大學教授哈裡斯·盧因說,預計該項目「最終將為推進保護生物多樣性和維持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創造一個新基礎」。
  • 【1%人口基因組學國家計劃】惠民工程在京啟動
    】惠民工程在京啟動,該計劃由國家人類基因組北方研究中心和中科軍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發起,項目選聘了國內知名人類基因研究的專家學者,指導用戶,制定方案。    《1%人口基因組學國家計劃》採取1%人口抽樣,以自主報名,嚴格篩選為原則,真正挑選出優秀的族群代表來完成基因檢測,建立起我們國家自有的集基因採集、基因研究、
  • 基因組編輯技術尚不能安全用於人類
    ,可遺傳人類基因組編輯(HHGE)當前還達不到安全、有效地應用於人類的相關標準,各國在決定是否批准這類技術進入臨床應用前,應展開廣泛的討論並進行嚴格監督。這一國際委員會名為「人類生殖系基因組編輯臨床應用國際委員會」,由來自10個國家科研機構的18名代表組成,包括美國國家醫學院、國家科學院以及英國皇家學會等。
  • 人類基因編輯技術基本原則提出
    據經濟參考報2月17日消息,在報告中,人類基因編輯研究委員會認為,可以在現有的管理條例框架下進行基因編輯的基礎研究,包括在實驗室對體細胞、幹細胞系、人類胚胎的基因組編輯來進行基礎科學研究試驗。同時,任何可遺傳生殖基因組編輯應該在充分的持續反覆評估和公眾參與條件下進行。  2015年12月在美國華盛頓召開首次人類基因編輯峰會後,美國國家科學院、美國國家醫學院成立了由22位學者組成的人類基因編輯研究委員會,就人類基因編輯的科學技術、倫理與監管開展全面研究。這22位學者大部分來自美國,也包括來自英國、法國、義大利、加拿大、以色列以及中國的學者。
  • 「基因組編輯」將讓人類更強大,卻遭到科學家反對
    進入到21世紀,人類的科學技術發展用一個詞來形容,就是「突飛猛進」,在生物學研究領域,科學家們已經從過去對於基因的一知半解,發展到可以簡單地對於物種基因組進行編輯。這項技術的優勢是什麼呢?當人類可以完全掌握這項技術後,這意味著,人類會成為地球上真正的「主宰」,可以通過基因組編輯,來幹預物種的進化,同時,也可以讓未來的人類變得更加優秀。
  • 「基因組編輯」將讓人類更強大,卻遭到科學家反對
    什麼是人類基因組編輯?進入到21世紀,人類的科學技術發展用一個詞來形容,就是「突飛猛進」,在生物學研究領域,科學家們已經從過去對於基因的一知半解,發展到可以簡單地對於物種基因組進行編輯。這項技術的優勢是什麼呢?當人類可以完全掌握這項技術後,這意味著,人類會成為地球上真正的「主宰」,可以通過基因組編輯,來幹預物種的進化,同時,也可以讓未來的人類變得更加優秀。
  • 是否允許人工合成基因組?人類基因組編寫計劃引憂慮
    就在同一期《科學》中,還有一篇文章報導了在編輯DNA的「近親」——RNA方面取得的突破。合成基因組的倡導者們預期,該項目最終將達到上世紀90年代人類基因組計劃的同等規模。只不過此次科學家的工作並非「讀取」基因編碼,而是「編寫」編碼,因此他們將此次計劃命名為「人類基因組編寫計劃」(Genome Project-write)。
  • 「1%人口基因組學國家計劃」惠民工程在京啟動
    日前,【1%人口基因組學國家計劃】惠民工程在京啟動,該計劃由國家人類基因組北方研究中心和中科軍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發起,項目選聘了國內知名人類基因研究的專家學者,指導用戶,制定方案。《1%人口基因組學國家計劃》採取1%人口抽樣,以自主報名,嚴格篩選為原則,真正挑選出優秀的族群代表來完成基因檢測,建立起我們國家自有的集基因採集、基因研究、基因優化、基因指導服務為一體的平臺。幫助用戶建立基因信息檔案,發現基因缺憾,指導用戶根據基因信息建立生活規則,使之發揮潛能,健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