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暫停人類種系基因組編輯提議遭反對後 WHO呼籲建立中央登記處

2020-11-25 cnBeta

在世界衛生組織(WHO)最近呼籲全球暫停進行人類種系基因組編輯的臨床應用之後,一些科學家反對這一想法,暗示全面禁止是多餘的和有問題的。世界衛生組織關於該主題的諮詢小組也迴避了暫停問題,而是建議建立一個關於人類基因組編輯研究的中央登記處。

十幾位科學家最近共同籤署了一篇發表在《自然》雜誌上的社論,其中提出了一個案例,可以立即對任何潛在的人類種系基因組編輯進行停止。該提議建議暫停臨床研究五年,同時可以進行討論,並允許建立某種全球協調機構。

然而並非所有科學家都支持暫停臨床應用,例如著名的哈佛遺傳學家喬治·丘奇(George Church)。「每個人都承諾做正確的事情是不夠的,」丘奇在接受Stat News採訪時表示。「你需要一個強制執行機制。要求另一個暫停措施只是做做樣子而已。」

來自新加坡國立大學的生物醫學倫理學家G. Owen Schaefer在《The Conversation》的一篇社論中有效地總結了對暫停種系基因編輯的普遍關注。Schaefer強調,這需要達成了普遍的一致意見。很明顯,種系基因編輯的科學還沒有為人體臨床試驗做好準備,需要進行大量的公眾對話來討論研究應如何向前發展。

然而,Schaefer指出,大約30個國家已經禁止種系編輯,基本上任何暫停都是多餘的,最糟糕的是令人困惑的是,普通大眾可能會認為該技術目前是不受管制和允許的。Schaefer還質疑,任意五年的時間框架無法探索如此複雜的問題是否過於嚴格。

「雖然這項技術目前還不適合臨床使用,但是科學家是否確定它仍然不會在五年之內?」 Schaefer寫道。「更靈活的監管框架不包括任意時間表,可以更好地適應快速的科學發展和公眾認知的轉變。」

繼去年賀建奎「基因編輯嬰兒」事件之後,世界衛生組織成立了一個全球多學科專家小組,負責調查與人類基因編輯相關的倫理和法律挑戰。該小組的目標是幫助建立一個全球治理框架,以確保在該領域工作的研究人員的科學和道德最佳實踐。

上周,該小組公布了關於如何向前推進的第一份一般性聲明,並且明顯避免使用「暫停」一詞。該小組確實同意,「現在任何人繼續進行人類種系基因組編輯的臨床應用都是不負責任的行為」。

然而,不是建議全球禁止科學,而是建議創建一個人類基因組編輯研究的中央登記處。該登記處將要求跟蹤所有關於人類基因組編輯的研究,從而允許所有正在進行的工作的透明資料庫。

世衛組織首席科學家Soumya Swamanathan表示: 「該委員會將為所有研究這一新技術的人確定必要的工具和指南,以確保對人類健康帶來最大的益處並將風險減小到最低程度。」 他概述了未來幾年將要完成的工作。

看起來儘管全球大多數科學家都認為現在對人類種系基因編輯進行試驗還為時過早,但對於暫停是否有用,或者僅僅是對真正的監管討論的不必要分心存在分歧。哈佛醫學院院長George Daley總結了這個問題,表明需要建立一個國際框架,但不是暫停。

「我擔心暫停今後的討論複雜化,而不是澄清它們,」  Daley說道。「暫停期應該持續多長時間?如何執行?以及誰將決定何時撤銷它?」

相關焦點

  • WHO啟動全球人類基因組編輯註冊計劃
    世界衛生組織(WHO)日前宣布啟動一項針對人類基因組編輯活動的全球性註冊計劃,旨在跟蹤並規範人類基因組編輯領域的研究進展。據WHO官網8月29日報導,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在人類基因組編輯有效管理和監督委員會第二次會議上發表講話時說:「一些科學家已經宣布他們希望編輯胚胎基因組,這說明WHO的相關工作十分重要和緊迫。一些疾病曾被認為是無法治癒的,但新的基因組編輯技術為患者戰勝這些疾病帶來了巨大的希望。
  • 7國科學家呼籲:暫停所有人類生殖細胞系基因編輯臨床應用
    全球應該如何看待「基因編輯」這項將徹底改變人類的技術?北京時間3月14日凌晨,頂級學術期刊《自然》(Nature)在線發表了一篇評論文章,來自7個國家的18名科學家和倫理學家呼籲:全球暫停所有人類生殖細胞系基因編輯的臨床應用。
  • WHO成立人類基因組編輯治理監督委員會 建立全球標準
    在國際上對中國首例人類胚胎基因編輯治療的關注和譴責後,世界衛生組織(WHO)已經開始採取相關行動,制訂基因編輯監督標準。上周四(2月14日),WHO宣布正在組建一個專家小組,組成諮詢委員會,以制定人類基因組編輯治理和監督的全球標準。
  • 「基因組編輯」將讓人類更強大,卻遭到科學家反對
    進入到21世紀,人類的科學技術發展用一個詞來形容,就是「突飛猛進」,在生物學研究領域,科學家們已經從過去對於基因的一知半解,發展到可以簡單地對於物種基因組進行編輯。這項技術的優勢是什麼呢?當人類可以完全掌握這項技術後,這意味著,人類會成為地球上真正的「主宰」,可以通過基因組編輯,來幹預物種的進化,同時,也可以讓未來的人類變得更加優秀。
  • 「基因組編輯」將讓人類更強大,卻遭到科學家反對
    什麼是人類基因組編輯?進入到21世紀,人類的科學技術發展用一個詞來形容,就是「突飛猛進」,在生物學研究領域,科學家們已經從過去對於基因的一知半解,發展到可以簡單地對於物種基因組進行編輯。這項技術的優勢是什麼呢?當人類可以完全掌握這項技術後,這意味著,人類會成為地球上真正的「主宰」,可以通過基因組編輯,來幹預物種的進化,同時,也可以讓未來的人類變得更加優秀。
  • 「基因編輯嬰兒」遭科學界反對 技術發明人擔憂影響臨床研究
    【環球網報導 記者 李青雲】11月26日,一則「世界首例免疫愛滋病的基因編輯嬰兒在中國誕生」的消息掀起了軒然大波。來自中國深圳的科學家賀建奎宣布,一對名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編輯嬰兒於11月在中國健康誕生。這對雙胞胎的一個基因經過修改,使她們出生後即能天然抵抗愛滋病。
  • 科學家在《自然》雜誌刊聯名信呼籲暫停所有生殖系基因編輯
    在3月13日發表於《自然》雜誌的聯名信中,包括兩位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先驅——張峰和查彭蒂爾(Emmanuelle Charpentier)在內的18名科學家及生物倫理學家聯名呼籲暫停生殖細胞基因編輯的臨床應用,直到各國制定出國際規則來指導這項技術的使用。這些專家來自中國、美國和德國等7個國家。
  • 人類生殖系細胞基因編輯何去何從?「全球暫停」不是永久禁令
    3月14日,7國18名科學家在《自然》網站上聯名呼籲「暫停可遺傳的基因編輯」。但文中指出,「全球暫停」並不意味著永久禁令。相反,科學家們呼籲建立一個國際框架,在這個框架中,各國在保留自己決定權的同時,自願承諾除非滿足某些條件,否則不批准任何臨床種系編輯的使用。
  • Nature爆炸性新聞:中山大學人類基因組編輯引發科學界大動作
    5月18日,《自然》(Nature)網站發布了一條爆炸性新聞(breaking news)稱,美國國家科學院(NAS)和國家醫學院(NAM)宣布,將推出重大的舉措為人類基因組編輯制定指導準則此前,在今年的4月來自中山大學的研究人員報告稱,他們利用稱作為CRISPR-Cas9的基因編輯系統除去了人類胚胎中的一個突變基因。這項研究工作採用了少量的胚胎,且只取得了部分成功,但卻引發了人們對於以可能遺傳給後代的方式來編輯人類基因組——相關倫理道德的廣泛爭論。
  • 基因組編輯技術尚不能安全用於人類
    ,可遺傳人類基因組編輯(HHGE)當前還達不到安全、有效地應用於人類的相關標準,各國在決定是否批准這類技術進入臨床應用前,應展開廣泛的討論並進行嚴格監督。這一國際委員會名為「人類生殖系基因組編輯臨床應用國際委員會」,由來自10個國家科研機構的18名代表組成,包括美國國家醫學院、國家科學院以及英國皇家學會等。
  • 62位科學家致信,支持全球暫停人類生殖細胞基因編輯的臨床應用
    2019年4月24日,繼18位基因編輯領域著名科學家和倫理學家在《Nature》共同發文呼籲後,62位科學家再次致信美國衛生及公共服務部,呼籲將針對生殖細胞基因編輯臨床應用全球暫停。這些來自科學界、工業界和生物倫理學的領袖,致力於將基因編輯轉化成可治療疾病的藥物。他們針對CRISPR基因編輯嬰兒事件進行了譴責,並呼籲大家採取行動。譴責針對人類胚胎的基因編輯信中寫道,雖然他們仍在等待事件進一步核實,但賀建奎的行為讓他們感到不安。
  • 科學家提議克隆尼安德特人,遭反對:將會是人類的災難
    在人類形成的過程裡,出現了不同的人種,在一次又一次競爭中,活下來的只有人類的祖先,智人。曾經最有能力和人類競爭的就是尼安德特人,可以這麼講,目前很多人種體內都有尼安德特人的基因。  從某個方面來看,尼安德特人屬於人類的近親。人類總想知道,尼安德特人最後為什麼會輸給了人類,從身體素質上來看,尼安德特人要比人類體格更健壯。所以他們一定是輸在了智商上,面對多變的環境,尼安德特的智商沒有智人高,所以他們在殘酷的競爭中失敗,最終走向滅亡。
  • 從最新報告看可遺傳人類基因組編輯技術應用前景
    新聞分析:一條極窄路——從最新報告看可遺傳人類基因組編輯技術應用前景新華社北京9月7日電 新聞分析:一條極窄路——從最新報告看可遺傳人類基因組編輯技術應用前景新華社記者黃堃多國科學家組成的一個國際委員會近日發布報告說,人類基因組編輯相關技術還沒有達到能安全
  • 第二屆人類基因組編輯國際峰會開幕,「科學狂人」賀建奎現身:首先...
    中國科學院學部科學道德建設委員會27日在中國科學院學部官方網站發布聲明,其中提到,「我們高度關注此事,堅決反對任何個人、任何單位在理論不確定、技術不完善、風險不可控、倫理法規明確禁止的情況下開展人類胚胎基因編輯的臨床應用。我們願意積極配合國家及有關部門和地區開展聯合調查,核實有關情況,並呼籲相關調查機構及時向社會公布調查進展和結果。」
  • 學術界密集回應基因編輯嬰兒:堅決反對 強烈譴責!
    中國科協生命科學學會聯合體27日發表聲明:堅守科研倫理道德底線,堅決反對違規開展基因編輯嬰兒,全面調查涉事機構並予以處罰。  中國科學院學部科學道德建設委員會27日在中國科學院學部官方網站發布聲明,其中提到,「我們高度關注此事,堅決反對任何個人、任何單位在理論不確定、技術不完善、風險不可控、倫理法規明確禁止的情況下開展人類胚胎基因編輯的臨床應用。
  • 人類基因組編寫計劃在爭議中出爐
    2016年6月5日/生物谷BIOON/--人類基因組計劃(Human Genome Project, HGP)是一項規模宏大的跨國跨學科的科學探索工程。其宗旨在於測定人類染色體(指單倍體)中所包含的由30億個鹼基對組成的核苷酸序列,從而繪製人類基因組圖譜,並且辨識其載有的基因及其序列,達到破譯人類遺傳信息的最終目的。
  • 新聞分析:一條極窄路——從最新報告看可遺傳人類基因組編輯技術應用前景
    新華社北京9月7日電 新聞分析:一條極窄路——從最新報告看可遺傳人類基因組編輯技術應用前景新華社記者黃堃多國科學家組成的一個國際委員會近日發布報告說,人類基因組編輯相關技術還沒有達到能安全、有效應用的標準,將來可能的應用也必須被限定在非常狹窄的範圍。這引發了全球生命科學界熱議。那麼,支持方和反對方各有什麼看法?
  • 院士呼籲適度放開基因編輯
    隨著中央「有序推進生物育種產業化」「開展種源『卡脖子』技術攻關」的提法出臺,「基因編輯」等名詞再度引起關注。「生物育種包括基因編輯技術、轉基因技術、全基因組選擇技術,在我看來最關鍵的是基因編輯技術。」多位專家呼籲,對基因編輯育種的監管不應該按照轉基因育種管理,應適度放開。基因編輯是轉基因嗎基因編輯和轉基因常常被混為一談。
  • 賀建奎現身第二屆人類基因組編輯國際峰會
    11月28日中午,備受爭議的南方科技大學副教授賀建奎現身正在香港大學舉行的第二屆人類基因組編輯國際峰會。這也是他在「基因編輯嬰兒」事件後的首次公開現身。中新社記者 張煒 攝11月28日中午,備受爭議的南方科技大學副教授賀建奎現身正在香港大學舉行的第二屆人類基因組編輯國際峰會。
  • 基因編輯技術發明人譴責基因編輯嬰兒試驗濫用技術
    、麻省理工學院教授張峰,分別發表聲明表示反對。在伯克利分校官網的公開聲明中,詹妮弗·杜德娜表示,目前不該將CRISPR-Cas9技術用於人類基因編輯。賀建奎有責任立即對他們打破這種全球共識的行為作出充分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