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導,近期,一個由多國科研機構組成的國際委員會,在美國《科學》雜誌上發表了一篇研究報告,表示雖然人類遺傳基因組編輯是未來人類發展的主流研究項目之一,但是目前人類對它的了解還並不充分,盲目用於臨床應用,或許會存在無法預估的後果。
什麼是人類基因組編輯?
進入到21世紀,人類的科學技術發展用一個詞來形容,就是「突飛猛進」,在生物學研究領域,科學家們已經從過去對於基因的一知半解,發展到可以簡單地對於物種基因組進行編輯。
這項技術的優勢是什麼呢?當人類可以完全掌握這項技術後,這意味著,人類會成為地球上真正的「主宰」,可以通過基因組編輯,來幹預物種的進化,同時,也可以讓未來的人類變得更加優秀。
所謂的基因編輯,就是通過基因改造後的核酸酶,對於物種的基因進行定點編輯,在這個過程中,可以將物種遺傳基因中不好的部分去掉,從而讓物種在進化的過程中,擁有更好的基因,也變得更有優勢。
不過,這項基因組編輯項目,自從被提出以來,多年來在國際上一直就備受爭議,原因很簡單,因為這有悖人類自然發展,同時如果對於其它物種進行基因組編輯實驗,也有悖大自然的發展規律,而且一旦出現嚴重的後果,很可能會斷送人類的未來。
基因嬰兒問世,遭受眾人譴責
提到世界上從事人類基因組編輯的知名科學家,就不得不提來自我國南方科技大學的副教授——賀建奎。
在2018年11月底,伴隨著世界首例免疫愛滋病的基因編輯誕生,賀建奎的名字一下子紅遍了全球。不過,外界評價賀建奎的聲音,並不是讚美,而是譴責。
作為這項實驗的主導者,賀建奎被國內122位科學家發表聯合譴責聲明,表示這項實驗存在著嚴重的生命倫理問題,同時,這項實驗也讓中國基因編輯研究,開始受到了來自國際科學界的質疑和懷疑。
來自中國醫學科學院生命倫理研究中心的科學家翟曉梅,在公開採訪中表示,中國科學家在人類基因編輯方面的項目研究是非常謹慎的,同時,翟曉梅也表示,她認為任何一個科學家都沒有權利去改變人類的基因庫,畢竟風險目前尚不可控。
世界衛生組織認為人類基因編輯有必要進行
去年8月份,世界衛生組織公布一項新的計劃,表示將在2021年之前,制定出一個強有力的人類基因組編輯國際治理框架,這個框架將會成為各國研究人類基因組編輯科學家的「束縛」,減少意外發生。
世界衛生組的發言人譚德塞表示,從人類發展的大方向來看,人類基因組編輯的確可以改良人類的遺傳基因,比方說對於一些現階段無法治癒的疾病來說,通過人類基因組編輯,就可以讓這種疾病不再遺傳到未來人類的身上。
不過,還是那句話,在這項實驗正式被人類完全掌握之前,是不應該盲目用於臨床應用的,比方說像上文中提到的「基因嬰兒」,這個孩子的出現就是一個未知的後果。
對此,這次在《科學》雜誌上發表報告的國際委員會成員,也紛紛表示,在沒有確切的證據表明,人類胚胎的基因組被編輯只有好處,沒有壞處之前,在臨床生育上,應該絕對禁止「基因嬰兒」的出現,否則一旦出現「脫靶效應」,到時候會讓人類迎來更大的風險。
讓我們再次看一看賀建奎在「基因嬰兒」實驗上,都受到了哪些觸發。去年1月份,賀建奎已經由於非法進行人類胚胎基因編輯活動,而被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這對於很多從事人類基因組編輯的科學家們來說,也等於是敲響了「警鐘」。不過,賀建奎的「試驗品」——「基因嬰兒」雙胞胎的未來,卻因為這項實驗,而變得無法預知。
研究者表示,未來人類仍然需要大量的研究數據,來確認人類基因組編輯的效果,這樣才會避免不良反應發生,同時,在國際上出臺一個權威的機制之前,呼籲各個國家的科學家都不要進行人類胚胎實驗。
大家覺得人類基因組編輯實驗應該繼續被研究,還是應該現在就叫停?歡迎留言,說說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