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 Plants | 中科院邱金龍研究員和高彩霞研究員發表植物基因組編輯進展和前景的綜述文章

2021-02-28 植物研究進展

       2017年7月31日,《Nature Plants》雜誌在線發表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植物基因組學國家重點實驗室邱金龍研究員和中科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植物細胞與染色體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高彩霞研究員為通訊作者的題為「Progress and prospects in plant genome editing」的綜述文章。

序列特異性核酸酶的發現使得基因組編輯成為可能,這正在徹底改變基礎和應用生物學。自CRISPR-Cas9技術出現以來,基因組編輯已被廣泛應用於可轉化的植物中,主要通過CRISPR-Cas9產生的雙鏈斷裂的非同源末端連接誘導突變來表徵基因功能和改善性狀。 然而,在植物中進行精確的基因編輯,特別是在難轉化的物種中。最近開發的Cas9變體,新型RNA指導的核酸酶、鹼基編輯系統以及無DNA的CRISPR-Cas9遞送方法,現為植物基因組工程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會。本文綜述了植物基因組編輯的現狀,重點關注新開發的基因組編輯工具和方法及其在植物研究中的潛在應用。另外,作者還討論了植物基因組編輯面臨的特殊挑戰以及未來的前景。

Figure 1. General procedure of plant genome editing using CRISPR–Cas9.

Figure 2. DNA-free genome editing with CRISPR–Cas9 RNAs and RNP in plants.

Figure 3. Strategies for precision genome editing in plants.

邱金龍

       博士、研究員、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入選者,植物免疫分子機制及生物技術研究組組長

       1991年畢業於山東大學生物系,獲學士學位。1994年於華東師範大學生物系獲碩士學位。1997年 華東師範大學生物系/中科院上海植物生理所植物分子遺傳學國家重點實驗室聯合培養博士。1998年至2009年在歐美多個著名研究機構從事研究工作。2009年中科院「百人計劃」引進國外傑出人才進入中科院微生物所植物基因組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工作。   

研究方向:

       植物免疫分子機制及生物技術

主要研究內容:

1、植物免疫的蛋白磷酸化信號網絡

2、基因組編輯技術及應用

(以上內容摘自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

高彩霞

       博士、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1991年獲甘肅農業大學學士。1994年獲甘肅農業大學碩士。1997年獲中國農業大學博士。1997-1998年丹麥DLF-Trifolium公司科研部博士後。1998-2009年丹麥DLF-Trifolium公司科研部Research Scientist,課題組長。2009年9月回國,在遺傳發育所植物細胞與染色體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任研究員,課題組長,2010年入選中國科學院「傑出技術人才」。

主要研究領域:

       農作物基因組定向編輯技術體系的研究與應用、農作物遺傳轉化技術體系的建立與應用,以及小麥重要功能基因的分子生物學研究。

(以上內容摘自中科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究所)

相關焦點

  • 《自然·食品》:高彩霞發表觀點文章,利用基因編輯加速作物改良
    CRISPR介導的植物基因組編輯技術可以對作物進行定點改造,進而實現作物的精準育種,因此,利用CRISPR加速作物的遺傳改良有望成為解決糧食短缺問題的重要方法。高彩霞,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植物細胞與染色體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博士生導師。高彩霞研究組一直致力於植物基因組編輯技術的創新及其在作物精準育種中的應用。
  • 分子植物卓越中心發表植物DNA去甲基化的機理和功能綜述文章...
    in plants 的綜述論文。IDM複合體中的DNA甲基化結合蛋白MBD7結合高度甲基化的基因組區域,通過招募其他的抗沉默因子IDM1、IDM2和IDM3形成蛋白複合體,IDM1催化組蛋白乙醯化,形成有利於AtROS1工作的染色質環境。SWR1複合體中的MBD9和NPX1可以與IDM1催化形成的乙醯化組蛋白結合,從而促進SWR1複合體調控積累H2A.Z,H2A.Z可以與ROS1互作從而調控 DNA去甲基化和抗基因沉默。
  • 高彩霞發表農業與植物生物技術中CRISPR-Cas應用綜述文章
    相比於傳統育種,來自於原核生物的CRISPR-Cas系統可以準確、高效、可編程地對農作物基因組進行編輯,為未來農業發展提供新機遇。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高彩霞研究組致力於植物基因組編輯技術創新及作物分子設計育種應用研究。
  • 研究人員發表農業與植物生物技術中CRISPR-Cas應用綜述文章
    相比於傳統育種,來自於原核生物的CRISPR-Cas系統可以準確、高效、可編程地對農作物基因組進行編輯,為未來農業發展提供新機遇。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高彩霞研究組致力於植物基因組編輯技術創新及作物分子設計育種應用研究。
  • 朱健康院士2020年度發表6篇綜述文章,涉及植物非生物脅迫的響應、基因編輯技術、表觀遺傳調控及植物激素ABA的研究進展等
    2020年度,來自中科院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學研究中心的朱健康院士以通訊作者或共同通訊作者,共發表了 6 篇綜述文章,涉及植物非生物脅迫的響應、植物基因編輯技術、表觀遺傳調控、植物激素ABA的研究進展等內容。
  • 【綜述 】MEP和MVA途徑在植物生長發育和脅迫響應​中研究進展
    近年來,雖然有文獻綜述了MEP和MVA途徑參與了植物生長發育和脅迫響應,但更多的是描述這兩條途徑基因突變造成的表型,對它們調控植物生長發育和脅迫的分子機制、MEP和MVA途徑上遊調控因子以及植物中MVA途徑是如何進化等問題的關注相對缺乏。
  • 從植物單細胞基因組到CRISPR基因組編輯技術
    Trends in Plant Science嚴建兵團隊於Trends in Plant Science發表植物單細胞基因組學的綜述文章近年來,快速發展的單細胞測序技術實現了在單個細胞水平闡述重要生命現象,大大拓展了生命科學研究的精度和深度。然而在植物中,單細胞測序研究卻面臨挑戰。
  • 高精準胞嘧啶鹼基編輯工具!植物基因工程技術又進一步
    高彩霞研究組長期致力於植物基因組編輯技術的創新及應用研究,已在植物中建立了完善的胞嘧啶鹼基編輯器和腺嘌呤鹼基編輯器技術體系。2019年高彩霞研究組在Science發表了題為Cytosine, but not adenine, base editors induce genome-wide off-target mutations in rice 的論文,首次在植物中發現胞嘧啶單鹼基編輯器在基因組水平存在嚴重脫靶效應 (點擊查看:專家點評Science |
  • aBiotech | 植物細胞全能性分子調控最新綜述
    以下文章來源於aBIOTECH ,作者Hu YXaBIOTECH 定位於國際高影響力學術期刊,報導內容聚焦植物生物技術、農業科學及其交叉領域最新研究成果。植物細胞的全能性不僅賦予了植物在發育過程中可以根據環境的變化適時調整自己的發育進程,也賦予了植物已分化的器官或組織在適當條件下重新獲得幹細胞的分化潛能進而再生新器官或完整植株的能力,從而實現各種形式的無性繁殖。因此,植物細胞的全能性是植物發育生物學領域最基本和重大的科學問題,也是目前是很多植物(作物)遺傳轉化和基因編輯等生物技術的基礎。
  • 科學家發表石墨烯和孔石墨烯材料的化學和應用前景研究進展綜述文章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二維材料與能源器件研究組研究員吳忠帥和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清華-伯克利深圳學院成會明合作,應邀發表題為《石墨烯和孔石墨烯材料的化學和應用前景》(The Chemistry and Promising Applications of Graphene and Porous Graphene Materials
  • 中科院植物所發表植物春化開花機制綜述文章—新聞—科學網
    記者從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獲悉,該所研究員、中科院院士種康率領的團隊受邀在日前在線出版的國際學術期刊《自然·植物》上發表了綜述文章「記憶冬天的春化機制」,囊括了最新的春化作用調控和感知機制
  • 上海生科院發表DNA甲基化和組蛋白甲基化之間相互作用綜述文章
    【每日科技網】  8月21日,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學研究中心研究員杜嘉木在國際學術期刊NatureReviewsMolecularCellBiology上發表了題為DNAmethylationpathwaysandtheircrosstalkwithhistonemethylation
  • Cas9 nickase和CRISPR RNA骨架介導的植物多重正交基因組編輯系統
    這些基因組工程的多重策略多是在細菌、酵母和人類細胞中開發的,可用於產生不同編輯類型的植物多重基因組編輯系統的報導仍比較少。與Cas9和dCas9相比,nCas9在多重基因組編輯上的潛力並沒有完全開發出來。
  • 遺傳發育所在作物基因組編輯育種技術方法研究中取得進展
    通過物理、化學方法(如輻射誘變、EMS誘變)產生全基因組的隨機突變已經成為農作物育種的常規手段,但其中具有新型農藝性狀突變體的篩選較為費時、費力。目前,植物基因的定向進化通常先通過易錯PCR、DNA合成或DNA重組等方法在體外產生目標基因的突變文庫,再轉化到大腸桿菌或酵母中進行功能篩選。然而,由於離開原始的基因組和細胞環境,篩選出來的基因突變可能並不能完全反映出它在植物中的真實功能。
  • 【學術前沿】專輯報導:基因編輯和幹細胞
    這兩種技術的結合為更準確的疾病模型和精確的細胞療法帶來了廣闊的前景。由中國科學院分子與細胞卓越創新中心的李勁松教授和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的賴良學教授主持的專輯「基因編輯和幹細胞」發表了多篇優秀的論文,展示了基因編輯和幹細胞技術和應用的最新進展。
  • 高彩霞組綜述CRISPR/Cas在農業和植物生物技術中的應用
    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高彩霞課題組題為「Applications of CRISPR–Cas in agriculture and plant biotechnology」的綜述文章。該文章首先重點介紹最新的精準基因編輯技術,例如鹼基編輯和引導編輯系統。之後討論了CRISPR–Cas系統在提高植物產量、品質、抗病性和抗除草劑及繁殖和加速馴化中的作用。最後重點介紹CRISPR-Cas相關聯的植物生物技術的最新突破,包括CRISPR-Cas元件遞送,基因調控,多重基因編輯和誘變以及定向進化技術。
  • 特別梳理|基因編輯進入了新時代
    哈佛大學的HHMI研究員David Liu說,會議現場人山人海,與會者都非常興奮。研討的間隙,科學家們一起在陽光下享用午餐,分享著鹼基編輯領域的最新進展。3年多前的一天,David Liu課題組發布了世界上首個鹼基編輯工具,標誌著CRISPR基因編輯技術發展到了新的階段【1】。有了鹼基編輯工具,科學家們可以更精確和高效地修改基因組。
  • 在植物抗逆、表觀遺傳和基因編輯領域新進展
    2020年1月至7月,來自中科院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學研究中心的朱健康團隊總共發表了28篇文章,現我們按照綜述、植物抗逆機制、表觀遺傳、基因編輯研究領域來系統的介紹一下相關的通訊文章:,高至50%的靶向敲入效率將極大地方便植物的研究和育種。
  • 大連化物所發表二氧化碳膜反應器綜述文章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無機膜與催化新材料研究組副研究員張鵬、研究員朱雪峰和研究員楊維慎團隊與美國南卡羅來納大學教授Kevin Huang團隊合作,發表了題為The current status of high temperature electrochemistry-ba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