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植物所發表植物春化開花機制綜述文章—新聞—科學網

2020-11-28 科學網

記者從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獲悉,該所研究員、中科院院士種康率領的團隊受邀在日前在線出版的國際學術期刊《自然·植物》上發表了綜述文章「記憶冬天的春化機制」,囊括了最新的春化作用調控和感知機制,並展望了未來深入研究春化的方向以及在分子設計育種中的應用。

研究人員在文中指出,春化作用的分子與表觀遺傳控制機理在雙子葉植物(如擬南芥)和單子葉植物模式(如小麥)完全不同。在小麥和大麥等溫帶作物中,春化促進開花途徑包括多個等春化基因的調控,其中一個基因VRN1編碼一個MADS-box轉錄因子,在春化過程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促進作用。在小麥中,春化作用的調控基因VER2通過改變一個RNA結合蛋白的亞細胞定位,解除對VRN1前體mRNA可變剪接的抑制作用,促進小麥開花,因此VRN1在小麥育種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據了解,春化作用是指冬性植物、二年生植物和多年生植物的開花需要長時間環境低溫誘導的過程。由於春化作用對植物物候期和地理分布有著重要影響,因此解析植物春化作用特別是其感知記憶冬季時長機制,對於作物的分子設計育種至關重要。

DOI:10.1038/s41477-018-0301-z

相關焦點

  • 科學網—綜述植物春化開花機制
    本報訊(記者丁佳)記者從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獲悉,該所研究員、中科院院士種康率領的團隊受邀在日前在線出版的《自然—植物》上發表了綜述文章
  • 研究人員發表植物記憶冬天的春化開花機制綜述文章
    冬性及二年生植物開花必須經歷漫長而寒冷的冬天,這一現象被稱為「春化作用」。春化作用是影響植物物候期和地理分布的重要因素,在作物育種中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解析植物感知記憶冬季時長機制有助於作物的分子設計育種。
  • 中科院植物所揭示介導小麥開花新機制—新聞—科學網
    記者日前從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獲悉,由該所研究員、中科院院士種康率領的研究團隊利用蛋白質修飾組學和分子生物學策略,揭示了糖基化修飾和磷酸化修飾動態調控春化作用
  • 中科院植物所發現植物春化表觀水平新調控點—新聞—科學網
    本報訊(記者丁佳)記者日前從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獲悉,該所研究員、中科院院士種康率領的團隊通過表觀組學分析,發現了春化作用中表觀水平的一個新的重要調控點
  • 中科院上海逆境中心何躍輝課題組發表越冬植物「春化作用」的分子...
    生長在高緯度地區的許多越冬植物必須經歷一段時間的持續低溫(寒冬),才能在春季開花,這種現象即為「春化作用」。解析植物春化作用的調控機制有助於作物的引種與分子育種,使其能在合適季節開花結實,提高作物的產量。近日,JIPB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學研究中心何躍輝課題組題為Experiencing winter forspring flowering—a molecular epigenetic perspective on vernalization的綜述文章。
  • 科研人員發表植物內質網相關蛋白質降解機制綜述文章
    植物在整個生活史中面臨多種非生物和生物脅迫,一直以來科學家對於植物如何響應環境脅迫並協調生長發育和脅迫響應之間的關係進行著系統而深入的研究。蛋白質泛素化修飾是一種重要的蛋白質翻譯後修飾,主要通過影響蛋白穩定性、活性、亞細胞定位及蛋白之間的相互作用等在植物生長發育和適應各種環境的過程中發揮重要功能。
  • Plants | 中科院邱金龍研究員和高彩霞研究員發表植物基因組編輯進展和前景的綜述文章
    2017年7月31日,《Nature Plants》雜誌在線發表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植物基因組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 植物所揭示糖基化和磷酸化修飾介導小麥開花的新機制
    冬小麥開花需要長時間環境低溫的誘導,該過程稱之為春化作用。不同冬小麥品種的春化特性及其與冬春季氣溫適應程度會直接影響其產量。到目前為止,許多春化相關基因VRNs相繼被克隆和研究,但人們對春化時間的衡量以及春化感知機制並不十分清楚,影響了冬小麥分子育種的開展。
  • 分子植物卓越中心發表植物DNA去甲基化的機理和功能綜述文章...
    10月19日,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JIPB)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學研究中心郎曌博研究組題為The mechanism and function of active DNA demethylation
  • 遺傳發育所謝旗研究組發表「泛素化修飾調控植物低磷脅迫響應」的...
    近幾年的研究發現,泛素化修飾在植物低磷脅迫響應中發揮著核心調控作用。近期,中國科學院大學研究生導師,中科院遺傳發育所謝旗研究員應邀總結發表了泛素化修飾調控植物低磷脅迫響應的綜述文章Regulation of ubiquitination is central to phosphate starvation response。
  • 上海生科院植物春化作用表觀遺傳機制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在研究中,研究組進一步揭示了開花後的胚胎發育早期擦除「低溫記憶」,激活FLC基因使下一代又需經歷冬季低溫才能在春季開花的分子機制。  春化作用是指某些植物必須經歷一段時間的持續低溫,才能由營養生長階段轉入生殖階段生長的現象。植物如何響應並記憶長時間的低溫處理即春化作用,是表觀遺傳學和發育生物學的研究熱點。
  • 上海生科院植物春化作用表觀遺傳機制研究取得突破
    2016年12月,何躍輝研究組在Nature Genetics報導了模式開花植物擬南芥在營養生長階段如何利用長期低溫(冬季)沉默開花抑制關鍵基因FLC的表達,並隨後在常溫維持其沉默(「低溫記憶」)的表觀遺傳機制,這一機理使植物具備了在春季開花的能力(春化作用)。
  • 張杰研究組在MOLECULAR PLANT合作發表植物免疫機制綜述論文
    植物時刻面臨多種微生物的侵染威脅,在與微生物長期的相互作用中形成了多層次的防禦機制。一些病原微生物通過多種策略克服植物多層次的免疫機制,引發病害。由農作物病蟲害導致的全球主要糧食作物的產量損失約為17%至30%,嚴重威脅糧食安全。
  • 朱健康院士2020年度發表6篇綜述文章,涉及植物非生物脅迫的響應、基因編輯技術、表觀遺傳調控及植物激素ABA的研究進展等
    2020年度,來自中科院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學研究中心的朱健康院士以通訊作者或共同通訊作者,共發表了 6 篇綜述文章,涉及植物非生物脅迫的響應、植物基因編輯技術、表觀遺傳調控、植物激素ABA的研究進展等內容。
  • 植物為何越冬後才開花
    日前,中國科學院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學研究中心何躍輝和杜嘉木課題組關於一年生或雙年生越冬十字花科植物開花機理的研究取得進展,研究發現關閉和重新開啟B3結構域蛋白亞家族,可以實現開花基因在特定季節表達,從而實現植物生命周期與自然季節變化的同步。相關研究結果4月9日發表於《自然—植物》。
  • 昆明植物所解析極小種群野生植物漾濞槭全基因組—新聞—科學網
    記者從中科院昆明植物所獲悉,該所極小種群野生植物綜合保護團隊完成了漾濞槭全基因組測序、組裝,獲得了近於染色體水平的高質量全基因組
  • 微生物所撰寫植物蟲媒病原抗性機制綜述文章
    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是國內最早開展蟲媒病害研究的科研機構之一,近現代植物病毒學家周家熾是我國第一個病毒研究室創始人,他早期通過研究線蟲傳小麥蜜穗病的發生規律,在1946年發表研究論文,提出通過土壤線蟲媒介的控制來實現對病害細菌的防治策略(1),最終我國成功消滅了這種病害。
  • 中科院微生物所蟲媒微生物團隊受邀綜述植物蟲媒病原抗性機制
    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是國內最早開展蟲媒病害研究的科研機構之一,周家熾先生是我國第一個病毒研究室的創始人,他早期通過研究線蟲傳小麥蜜穗病的發生規律,在1946年發表研究論文,提出通過土壤線蟲媒介的控制來實現對病害細菌的防治策略(1),最終我國成功的消滅了這種病害。
  • 中外團隊揭示被子植物受精過程關鍵機制—新聞—科學網
    段巧紅供圖 被子植物的受精過程是種子形成的關鍵環節。防止多個精細胞與卵細胞結合,即多精受精,對於維持後代基因組的穩定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 3月19日,《自然》在線發表了山東農業大學與美國麻薩諸塞大學阿默斯特分校共同完成的最新成果。經過多年努力,他們發現了被子植物阻止多個花粉管進入胚珠的分子機制。
  • 中科院植物所揭「生物入侵的遺傳悖論」進化機制—新聞—科學網
    本報訊(記者丁佳)日前,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員郭亞龍團隊與研究員葛頌以及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科研人員合作,以薺屬植物為研究對象,揭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