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性聽力損失可以通過人工耳蝸來治療,以繞過耳朵中有問題的區域,但人工耳蝸不能糾正潛在的生物學原因的耳聾。
由David Liu博士領導的布羅德研究所(Broad Institute)的團隊認為,一種被稱為「基因編輯」的技術可能為遺傳性聽力喪失提供一種解決方案。
在《科學轉化醫學》上發表的一項新研究中,Liu的團隊使用了一種新的鹼基編輯技術來修復導致隱性耳聾的Tmc1基因中的一個錯誤。
這種治療暫時恢復了小鼠的聽力,這給研究人員帶來了希望,即在進一步改進後,這種方法也可以改善Tmc1突變患者的聽力。
一些遺傳疾病是由顯性突變引起的,即一個基因的兩個拷貝中只有一個出現了問題。
在這些情況下,幹擾或沉默有問題的顯性基因可能會起作用。
Liu之前領導的團隊使用基於CRISPR-Cas9的療法編輯了Tmc1基因副本中的顯性突變。
但是大多數的遺傳性聽力損失都是隱性的,這意味著父母雙方都遺傳了兩個壞的基因拷貝。因此,基因必須被修復或替換。
早在2015年,該研究的另一位共同資深作者傑弗裡·霍爾特(Jeffrey Holt)就表明,使用腺相關病毒載體(AAV)傳遞Tmc1基因的功能拷貝可以恢復失聰小鼠的聽力。
然而,研究人員擔心這種方法可能會導致基因過度表達的併發症。
在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員的目標是通過基因鹼基編輯來修復突變。
與傳統的CRISPR在基因組中進行剪切不同,鹼基編輯不會導致雙鏈DNA斷裂。
為了糾正Tmc1基因,該團隊將一個大型鹼基編輯器分成兩部分,並在兩個AAVs中交付。
攜帶突變Tmc1的動物會導致內耳毛細胞的退化,從而導致聽力喪失。
在證明了基於雙AAV的編輯平臺可以在實驗室培養皿中有效地糾正Tmc1突變後,研究人員在Tmc1突變的小鼠出生一天後進行了實驗。
他們發現這種療法成功地編輯了錯誤的Tmc1基因。
研究人員報告說,這些動物的耳朵裡有功能正常的毛細胞,能夠傳遞聲音信號。
Liu在一份聲明中說:「我們看到很少的偏離目標的編輯的證據。」
「我們注意到,編輯過的動物毛細胞形態和信號轉導保存得很好,這意味著毛細胞,將聲波轉化為神經信號的關鍵細胞,看起來更正常,行為也更正常。」
然後,科學家們測試了挽救毛細胞是否能改善聽力。接受治療4周後,老鼠記錄到的聲音可低至60分貝。
研究小組稱,相比之下,未經治療的老鼠無法探測到高達110分貝的噪音。
Beam Therapeutics,2018年與Liu一起贏得了FierceBiotech Fierce 15大獎,該公司專注於基礎編輯,剛剛在一次超大規模的IPO中融資1.8億美元。
研究人員在研究中指出,改善聽力治療還需要做更多的工作。
例如,接受治療的老鼠對60分貝的閾值產生反應,但與聽力正常的動物能察覺到的更柔和的30分貝的聲音相比,就不那麼明顯了。
此外,作者注意到,接受治療的老鼠在六周後仍然表現出聽力功能的下降。
儘管如此,研究人員認為,這些結果「支持進一步發展鹼基編輯,以糾正導致遺傳性人類疾病(包括遺傳性聽力損失)的點突變。」
編譯/前瞻經濟學人APP資訊組
原文來源:
https://www.fiercebiotech.com/research/david-liu-s-new-gene-editing-technique-restores-hearing-mice
本文來源前瞻網,轉載請註明來源。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