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編輯技術治癒三名遺傳病患者

2020-12-05 環球網

本文轉自【科技日報】;

科技日報北京6月15日電 (記者劉霞)據英國《新科學家》雜誌網站近日報導,在歐洲血液學協會召開的一次視頻會議上,美國研究人員宣布,他們用CRISPR技術對患者的骨髓幹細胞進行基因編輯後,兩名β地中海貧血患者和一名鐮狀細胞疾病患者不再需要輸血。這是藉助CRISPR基因編輯技術治療遺傳疾病的首份試驗結果。

美國田納西州薩拉·坎農研究所的海達爾·弗朗苟爾在一份聲明中說:「初步結果……從本質上證明了CRISPR技術能對β地中海貧血和鐮狀細胞疾病患者進行功能性治癒。」

β地中海貧血和鐮狀細胞疾病是由影響血紅蛋白的突變引起的疾病,血紅蛋白是血紅細胞內攜帶氧氣的蛋白質,症狀嚴重的病患需要定期輸血。但有些擁有致病突變的人從未表現出任何症狀,因為他們在成年後仍會產生胎兒血紅蛋白。一般情況下,胎兒血紅蛋白在人出生後不久就會停止產生,這為科學家和醫生提供了靈感:是否可以通過促進胎兒血紅蛋白的產生來治療此類遺傳疾病。

最新試驗由瑞士基因編輯公司「CRISPR療法」與美國福泰製藥公司合作開展。

在試驗中,研究人員從病患體內移除了骨髓幹細胞,並藉助CRISPR技術禁用了關閉胎兒血紅蛋白產生的基因。化療殺死了患者剩餘的骨髓細胞,研究人員用編輯過的幹細胞取代這些骨髓細胞,以確保編輯後的幹細胞產生新的血細胞。

結果表明,這兩名β地中海貧血患者自15個月前和5個月前接受CRISPR治療以來,都不再需要輸血;而鐮狀細胞疾病患者也在接受治療9個月後不再需要輸血。

法國巴黎內克爾-芬德·馬拉德斯醫院的瑪麗娜·卡瓦扎納說,最新試驗給出的結果令人興奮。

研究人員表示,儘管這3名患者確實因化療而受到一些不良影響,但CRISPR基因編輯技術似乎是安全的。不過卡瓦扎納強調說,儘管如此,仍需對患者開展終生監測,確保該技術沒有不良後果。

總編輯圈點

2017年,基因學家就預言β地中海貧血極有可能會是下一個被攻克的單基因遺傳病。這一疾病的重症患者,即使保證長期輸血也難以活過20歲,而且體弱導致其幾乎沒有勞動能力。而今的成果,可能是第一個達到人體階段測試的、基於CRISPR的基因編輯療法,也給了患者及其家庭一絲治癒的希望。據稱相關試驗打算繼續招募45名患者,但由於疫情不得不暫停,預計在下半年會報告更多數據。

相關焦點

  • 基因編輯技術治癒三名遺傳病患者:包括β地中海貧血
    據英國《新科學家》雜誌網站近日報導,在歐洲血液學協會召開的一次視頻會議上,美國研究人員宣布,他們用CRISPR技術對患者的骨髓幹細胞進行基因編輯後,兩名β地中海貧血患者和一名鐮狀細胞疾病患者不再需要輸血。這是藉助CRISPR基因編輯技術治療遺傳疾病的首份試驗結果。
  • 基因編輯胚胎「治癒」遺傳病?
    相關研究成果在國際期刊《分子遺傳學和基因組學》上發表,證實了CRISPR基因編輯技術可以讓科學家對人類的DNA進行定點改造,為通過改造缺陷基因來治療遺傳疾病提供了可能性。據悉,這也是全球首篇關於基因編輯技術在人類二倍體(即一個卵子和一條精子組成的正常胚胎)胚胎中應用的描述。雖然,囿於倫理要求,對人類胚胎的基因編輯治療遺傳病,將不允許實施。
  • 基因療法首次治癒常見遺傳病
    原標題:基因療法首次治癒常見遺傳病   科技日報北京3月2日電 (記者聶翠蓉)法國研究人員在2日出版的《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上發表論文稱,他們利用基因療法成功治癒身患鐮狀細胞貧血的15歲男孩,該療法在其他7位患者身上也顯示出驚人療效。這是基因療法首次用於治療常見遺傳病。
  • 遺傳病幹預不等於基因編輯
    基因編輯事件是利用CRISPR技術對人類受精卵的CCR5基因進行了敲除,並將胚胎移入子宮、產生一對基因編輯的嬰兒。他們取出卵子和精子,精液經過洗滌後,人為在顯微鏡下挑選一個精子同時包含能進行基因編輯的材料(Cas9 蛋白和sgRNA)一同注入卵子中,完成受精過程的同時對精子和卵子的基因組進行編輯。
  • 《科學》年度突破:「希望的疫苗」問世基因編輯治癒遺傳病
    CRISPR Therapeutics和Vertex Pharmaceuticals公司在12月報告稱,經過了長達17個月的治療,3名鐮刀型細胞貧血症患者已經可以產生大量胎兒血紅蛋白,曾經每幾個月發作一次的疼痛問題也沒有再出現。一名患者——一位四歲的年輕母親說,治療改變了她的生活。此外,另有7名β地中海貧血患者接受了CRISPR基因療法,這些患者目前已不再需要持續輸血了。
  • Nature:延長小鼠壽命,基因編輯技術帶來治癒早衰的希望
    近日,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和哈佛大學 Broad 研究所 David Liu 博士研究團隊的一項最新研究顯示,他們利用 CRISPR 基因編輯技術,首次在小鼠體內實現了衰老逆轉。具體來說,研究人員發現,在早衰小鼠模型中,通過基因編輯技術替換細胞內突變的鹼基後,衰老和退化的細胞被替換,成功恢復了小鼠心臟、主動脈以及其他各個衰老器官的功能,將小鼠的壽命延長了一倍多,從 7 個月增加到了近 1.5 年。
  • 範勇教授: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在人類胚胎水平治療遺傳病的應用
    本次大會邀請到國內相關企業的專家和眾多專家學者共同探討基因編輯在臨床應用中的重大突破,大會期間設有主題討論環節,針對基因編輯技術實現規模化的臨床應用面臨的困難、基因編輯技術在腫瘤免疫治療中的應用、未來會不會有更好的基因編輯技術出現, 特別是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等問題進行探討。
  • 人類首次進行體內基因編輯實驗 遺傳病將有望治癒
    11月13日,患有亨特氏症候群的馬德在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貝尼奧夫兒童醫院接受了一次大膽的治療:體內基因編輯。這是世界上首次通過體內基因編輯,治療遺傳疾病。據外媒報導,和CAR-T等將患者細胞取出改造後回輸、或是用AAV導入cDNA進行體內功能性蛋白表達的基因治療不同,馬德這一次的治療更為徹底,他的基因組信息將永久性改變。
  • 攻克「鹼基基因編輯」核心技術,「正序生物」要為遺傳病患者提供...
    近年來,隨著基因治療時代的來臨,基因編輯技術目前在臨床I期中已經展現出積極的療效。然後,現有的基因編輯技術,例如CRISPR、ZFN、TALEN,通過在DNA中產生靶向的雙鏈斷裂,然後依靠細胞自身修復機制來完成編輯過程,從而有效地破壞基因表達。然而,它們缺乏對編輯結果的控制,脫靶效應以及對DNA雙鏈斷裂的依賴,可能導致基因編輯後的細胞出現不可預期的混亂。
  • 媒體探訪實驗室:試管嬰兒可阻斷遺傳病基因,不需基因編輯
    媒體探訪實驗室:試管嬰兒可阻斷遺傳病基因,不需基因編輯 範麗芳 屈麗霞/中新網 2018-12-03 21:15
  • 基因編輯治療愛滋病,向「治癒」又邁出一步
    圖片來源:新京報網世界首例基於基因編輯幹細胞治療愛滋病和白血病的案例,被中國科學家完成了。9月11日,鄧宏魁等國內多名生命科學、醫學學者在頂級醫學期刊《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上發表的新研究顯示:利用CRISPR/Cas9技術,科學家對人造血幹細胞進行基因編輯,基因編輯後的幹細胞在動物模型中可長期穩定重建造血系統,並且其產生的外周血細胞具有抵禦愛滋和白血病能力。
  • 解藥|藥監局受理首個基因編輯臨床試驗 CRISPR技術來了?
    具體來講,ET-01療法採用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通過採集患者自體動員外周血單個核細胞,在富集CD34+細胞群後通過前述技術編輯BCL11A基因的紅系增強子製成注射液。作為一種基因疾病,想要徹底治癒地中海貧血較為困難,主要療法是依靠終身規範性輸血緩解,重型地貧患者往往2-3周就需要輸血一次。且長期反覆輸血容易引發患者體內鐵含量過高,需額外使用排鐵藥物,還可能引發感染和過敏反應等輸血併發症導致死亡。目前得到國際公認的治癒地中海貧血的方法是造血幹細胞移植,但也存在配型困難、費用昂貴、排異反應等風險。
  • 國產基因藥或在8年後面世,一針治癒絕症,造福全人類
    基因編輯技術即通過對目標基因進行特定修飾,敲出或插入基因來達到治療目的。 二、一針治癒絕症?8-10年後或將面世 對於很多目前無法治癒的絕症,未來可能只需要打一針基因編輯藥物就能治癒一些絕症,楊輝預計在8至10年後,國產的基因編輯藥物可能面世,治癒脊髓性肌萎縮症(SMA)等多種疾病。
  • 楊輝:探索基因編輯技術,致力於罕見病治療
    為此,建立更為高效、安全的基因編輯工具,開發更為靈敏的脫靶檢測技術,成為了全球研究的熱點。 中國科學院神經科學研究所研究員、靈長類疾病模型研究組組長楊輝多年來專攻基因編輯技術的研究,對基因編輯中的脫靶安全性檢測以及使用該技術建立動物模型和探索基因治療方面獲得了一系列原創性成果。楊輝建立的更高精度的單鹼基編輯工具,為單鹼基編輯技術進入臨床治療提供了重要的基礎。
  • 新一代單鹼基編輯技術有望治癒β-地中海貧血和鐮刀狀貧血症
    地中海貧血是全球分布最廣、累及人群最多的一種單基因遺傳病,根據《中國地中海貧血防治藍皮書(2015)》的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地貧」基因攜帶者約3000萬人,涉及一億家庭人口,且中度至重症地貧患者約30萬人且正以每年約10%的速度遞增。異體造血幹細胞移植是目前根治「地貧」的方法,但花費巨大,且配型極其困難,使得基因治療有望成為新的治療選擇。
  • 基因編輯損傷上萬RNA!新一代無脫靶基因編輯工具誕生
    讓裁剪「生命天書」的基因編輯技術變得更安全,在這一全球激烈競爭的領域,中國科學家已開始領跑世界。北京時間今晚11點,英國《自然》雜誌在線發表中國科學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中心研究員楊輝研究組的論文:他們不僅發現現有基因編輯技術在修改DNA的同時,會大量「誤傷」核糖核酸(RNA),還發明了不會產生誤傷的新一代基因編輯技術,從而使基因編輯更加安全、高效,為其進入臨床提供了重要的安全保障。
  • 如果剪掉突變基因,再植入健康基因,是否就能治癒癌症?
    中科院的研究者用它治癒了小白鼠的白內障遺傳病;美國卡邁勒·哈利利教授及其同事用它已成功將人體細胞中潛在的愛滋病病毒消除.. ..基因編輯的魔術開始了!根據這種現象,華人科學家張鋒將CRISPR/Cas9的技術進行了發展和應用,並申請了美國專利,這種技術也叫基因編輯技術,能對基因進行剪切,形成了一套基因編輯系統,或許將來人們治病可以選擇「基因手術」。我們知道,人生病大多是由於基因的關係。例如人患癌症,大多是由於基因突變。
  • 基因治療新技術將帶來哪些影響
    記者:相對於以往的基因編輯技術,Crispr-Cas9 技術有哪些新的突破?  穆西:Crispr-Cas9 是基因編輯領域的革命性新技術。它能夠根據DNA序列的特異性來精準剪切DNA,在Crispr-Cas9技術之前這是無法實現的。更重要的是,藉助於細胞的自我修復能力,這項技術能夠通過「剪切」DNA來修復基因突變,從而治癒遺傳病。
  • 專訪楊輝研究員:探索基因編輯技術,致力於罕見病治療
    為此,建立更為高效、安全的基因編輯工具,開發更為靈敏的脫靶檢測技術,成為了全球研究的熱點。中國科學院神經科學研究所研究員、靈長類疾病模型研究組組長楊輝,多年來專攻基因編輯技術的研究,對基因編輯中的脫靶安全性檢測以及使用該技術建立動物模型和探索基因治療方面獲得了一系列原創性成果。
  • 基因編輯的是與非
    12月3日,美國一家基因編輯公司宣布,將啟動一項利用CRISPR基因編輯技術治療某種遺傳性眼疾的臨床試驗,相關申請已被美國監管部門接受。在這一臨床試驗中,基因編輯的對象是先天性黑蒙症患者眼睛裡的感光細胞。這是一種體細胞,而非生殖細胞,其遺傳信息不會遺傳給下一代,所以不涉及倫理道德問題。該療法有望成為世界上第一種在人體內使用CRISPR技術的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