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治療新技術將帶來哪些影響

2020-12-05 和訊科技

  前不久,英國《自然·生物醫學工程》雜誌發表的一篇論文,介紹了通過納米顆粒而非病毒來遞送CRISPR基因組編輯分子的方法。文中提及的實驗中,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尼潤·穆西(Niren Murthy)博士等,利用這種非病毒遞送方法,有效糾正了引起小鼠杜氏肌營養不良症的遺傳突變。就此話題,穆西博士近日接受了《科普時報》記者的採訪。

  記者:相對於以往的基因編輯技術,Crispr-Cas9 技術有哪些新的突破?

  穆西:Crispr-Cas9 是基因編輯領域的革命性新技術。它能夠根據DNA序列的特異性來精準剪切DNA,在Crispr-Cas9技術之前這是無法實現的。更重要的是,藉助於細胞的自我修復能力,這項技術能夠通過「剪切」DNA來修復基因突變,從而治癒遺傳病。

  在我們最新發表的論文中,主要論述了通過注射一種叫做Crispr-Gold的納米顆粒載體(其中包含Cas9蛋白、嚮導RNA和供體DNA)從而修復動物的基因突變。在此之前,人們只能通過使用細菌作為載體來實現這一目的。而不同於非毒性的納米顆粒,細菌這種載體將會對患者產生較大的副作用,造成患者身心極大的痛苦。我們期望在有效修復基因突變和治癒遺傳疾病的同時,能夠將副作用最小化。當前的最新研究成果能夠讓我們通過以納米顆粒替代細菌作為載體,是一項重大的突破。

  記者:如果能夠真正實現Crispr基因治療全面應用於醫療,還有哪些技術難點需要攻克?

  穆西:基於Crispr-Cas9技術的基因治療技術在治療遺傳病方面具有極大的潛力。然而,要將該技術應用於治療,我們需要一種能夠將Crispr-Gold載體導入細胞的有效手段。這是當前該技術需要突破的難點,也正是我們最新的研究中所期望解決的問題。將Crispr-Gold導入患者體內的細胞中難度很大,不同於普通的藥物注射,它要求能夠同時導入蛋白質、RNA和DNA。由於它們屬於較大的分子,無法直接穿透細胞壁,因此要使得它們進入細胞就需要使用一些「伎倆」讓細胞「允許」它們通過,比如讓細胞「以為」這些大分子是「日常的食物」。而細胞本身具有降解外來DNA和RNA的「天性」,這種特性給「導入」的過程增加了很大的困難。

  記者:基於Crispr-Cas9技術的基因治療有什麼特點?是否會產生痛苦?

  穆西:基於Crispr-Cas9技術的基因治療的操作方式,將直接向病變組織進行注射或靜脈注射,它的毒性和痛苦都是很小的,治療過程所帶來的痛苦可能就跟普通注射帶來的痛苦程度相當。另外,Crispr-Cas9基因治療有可能僅僅需要通過一次注射便可治癒遺傳疾病。如此高效和簡易的治療方式,使得這項基因技術在生物醫學領域具備極大的潛力。大部分的遺傳疾病,例如杜興氏肌肉營養不良症,會給患者帶來很大的痛苦,如果通過注射就能夠治癒這些疾病,那麼治療過程所帶來的痛苦相對來說就很小了。

  記者:Crispr基因治療的療程一般有多長?

  穆西:Crispr-Cas9基因治療技術的原理是修正引發遺傳疾病的根本誘因——基因突變,這是基因治療相比其他疾病治療的獨特之處。舉例來說,癌症、心臟病、老年痴呆症等疾病,我們實際上並不清楚誘發這些疾病的最根本原因,因此也就無法完全治癒這些疾病,而只能通過藥物或手術進行緩解和改善。然而,對於遺傳疾病情況則不同。我們已經知道遺傳病是由基因突變導致,那麼通過應用Crispr-Cas9這類基因治療技術,理論上我們可以從根本上將其治癒。Crispr-Cas9技術通過剪切突變的DNA,使得細胞在修復自身DNA的過程中將突變進行修正。雖然目前我們還不清楚治癒一種遺傳疾病在患者身上需要多長時間,然而在我們對小鼠進行的實驗中發現,基因突變的小鼠在接受注射的2-3周後,情況有了顯著的改善。如果應用在人體上,或許需要更長一些的時間。

  記者:Crispr基因治療的副作用會是怎樣?

  穆西:基於CRISPR-Cas9的基因治療的副作用理論上講是比較小的,其潛在副作用和它的脫靶DNA裂解效應有關。之所以說它的副作用比較小,是因為我們注射的是Cas9蛋白本身,而它在修正基因突變之後是能夠被分解的。儘管如此,仍有些潛在的問題可能會帶來副作用,例如身體對於Cas9蛋白的免疫反應。由於Cas9是細菌性蛋白,因此患者的免疫系統可能對Cas9產生免疫反應,這個過程有可能會產生毒性。不過,我們在試驗中沒有觀察到小鼠對Cas9蛋白產生明顯的免疫反應,但人體有可能會不同。

  記者:基因治療對於後代會產生哪些影響?通過基因治療後的母體還會將曾經變異的基因遺傳給後代嗎?

  穆西:通過CRISPR-Cas9基因治療修復後的基因,理論上是幾乎不可能遺傳給下一代的。這是因為它所修復的是患者體內的某一組織(例如肌肉組織)的DNA,而非精子或卵子中的DNA。因此從理論上講,下一代不會遺傳上一代已經修復過的基因,也就是說,下一代仍然有可能會遺傳上一代導致遺傳病的突變基因。這也就意味著,即使成年人進行了基因治療,該遺傳病仍然有可能會遺傳給下一代。

  記者:基因編輯技術是否會用於「優化」人類?是否會產生倫理道德爭議?

  穆西:目前針對胚胎的CRISPR-Cas9基因編輯已經成為可能,這同時也帶來了倫理道德方面的風險。當前,我們還不能夠完全理解對胚胎進行基因編輯所帶來的長期生物方面的影響,因此目前在胚胎上進行基因編輯的研究也沒有深入。然而,未來人們有可能對胚胎進行基因的替換,把不良基因替換成優質基因,這也必然就會導致「工廠嬰兒」(Designer Babies,又譯「設計嬰兒」)的產生。隨著基因編輯在胚胎方面的應用拓展,倫理道德上的爭議也會越來越多。

  記者:基因編輯技術Crispr除了可以編輯人類的基因之外,是否還可以用於改良動物或植物的基因?

  穆西: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的應用非常廣泛,它可以應用於任何的物種。不僅如此,由於細菌和人類的DNA的基本元素相同,CRISPR-Cas9能夠編輯任何有機生物體。舉例來說,目前CRISPR-Cas9已經廣泛應用於植物生物技術,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已經批准了經CRISPR-Cas9基因編輯的農作物,是一種被去掉「變褐色」基因的蘑菇,改造後的蘑菇在切開放置後不會像以前一樣切口處顏色變深。CRISPR-Cas9基因編輯在動物方面也有廣泛的用途,例如,它已經使得人們可以通過新的途徑製造轉基因小鼠,從而被應用於動物養殖業。

(責任編輯: HN666)

相關焦點

  • 揭開基因編輯技術的神秘面紗,它將這樣影響我們的生活
    目前這項技術有哪些應用?這些應用又將在哪些方面影響我們的生活呢?就在今年5月,此次諾貝爾化學獎得主之一的珍妮弗•道德納領導研究小組利用CRISPR技術,提出了一種只需5分鐘就能檢測出新冠病毒的方法,並可以量化樣本中的病毒數量。基因編輯技術是一種可以廣泛使用的生物技術,且其在動物領域的更新換代速度較之人類及植物領域更快。目前,主要以鼠、斑馬魚、果蠅、豬及線蟲等為研究對象展開疾病治療的相關研究。在植物領域,基因編輯技術的應用相對較晚。
  • 李湛:基因編輯技術與其帶來的醫學突破
    兩位科學家發現了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基於此技術,研究人員能夠以極高精度改變動物、植物和微生物的DNA,對於生命科學研究產生突破性影響,並有望帶來醫學領域的重要突破。那麼,基因編輯技術究竟是什麼,將給醫學領域帶來哪些突破,基因編輯行業的發展現狀和投資機會又如何呢?
  • 什麼是基因編輯技術?基因治療能否掀起未來醫療新革命!
    在生物科學與生物技術高速發展的今天,採用分子生物學手段治療遺傳疾病、腫瘤、心血管和代謝性疾病等已然成為本世紀的一大熱點領域。而說起21世紀生命科學領域最為火爆的生物技術,那無疑就是基因編輯技術。越來越多的臨床研究結果證實,基因編輯與基因治療能夠為徹底治癒一些先天性遺傳病、腫瘤、愛滋病及其他惡性疾病開闢出一條全新的路徑。基因編輯技術是什麼?
  • 基因編輯新工具為治療遺傳性疾病帶來希望
    光明網訊(記者 宋雅娟 張蕃) 5月18日,《自然-方法(Nature Methods)》雜誌在線發表了中國農業科學院深圳農業基因組研究所左二偉研究組聯合中國科學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和中國科學院上海營養與健康研究所合作完成的最新研究成果。
  • CRISPR基因編輯技術又取得了哪些爆發式進展?
    原標題:CRISPR基因編輯技術又取得了哪些爆發式進展?眾所周知,因為蚊子能夠傳播瘧疾,所以在野外壞境中運用這種基因驅動有望能以很快的速度完全根除這種疾病。但還必需更多研究才能確保這項技術的有效性,並阻止因為永久性地修改了某個物種的基因而可能出現的意外負面影響。
  • 國內外基因治療CDMO市場布局|CDMO|基因|治療|細胞|技術|...
    2018年1月,美國宣布將在未來6年出資1.9億美元,支持體細胞基因編輯研究,促進基因治療發展,從而治療更多人類疾病。美國不惜重金髮展基因治療相關技術,顯然對這一領域十分看好。近兩年,中國在基因治療領域政策發布也非常密集,對基因編輯等技術給予了大量支持。預計到2024年,全球基因治療市場規模將達到千億元規模。
  • 周德敏團隊找到惡性腦膠質瘤治療新途徑——基因靶向治療
    北京大學天然藥物及仿生藥物國家重點實驗室周德敏教授團隊在國家「973」項目的支持下,建立了「基於基因密碼子擴展的蛋白質標記」新方法。在國際上,首次利用基因密碼子擴展技術,實現腺相關病毒(AAV)活病毒的非天然胺基酸定點標記及靶向修飾,這一技術上的重大突破,解決了活病毒難以任意定點標記的世界性難題,極有希望催生新一代的靶向基因治療藥物。
  • 基因編輯帶來了技術革命,也帶入了倫理困境
    「基因編輯」類似文字編輯可以修復一些突變的基因,或者敲除、插入目的基因。具體而言,基因編輯(gene editing)技術,是一項對基因組進行定點修飾的新技術。利用該技術可以精確地定位到目標基因組的某一位點上,在該位點上剪切靶標DNA片段並插入新的基因片段。
  • 第三次生物技術革命,合成生物學將開啟基因新時代
    隨著醫學與現代信息技術、生物材料技術等的深度交叉融合,極大地促進了醫學科技發展,以人工智慧、生物大數據、基因組學技術、合成生物技術、基因編輯、腫瘤免疫治療等為核心的技術突破,推動了以生命科學為支撐的醫學科技發生深刻變革
  • 本導基因蔡宇伽:突破遞送難題,才能引發基因治療市場的二次革命
    第二點源於 mRNA 的自身特點——瞬時性,利用 mRNA 表達 CRISPR/Cas9 的 Cas9 蛋白, 能讓基因編輯治療的安全性得到保證,更加安全可控。遞送技術的誕生將是基因編輯領域的 「二次革命」,一次革命是基因編輯工具的發明,但僅有這個工具的發明是完全不夠的,想要將其用於體內治療,必須通過「遞送」 這一途徑才能確保其發揮作用。
  • 生物識別技術給人們生活帶來了哪些影響?
    隨著人工智慧的全面發展,生物識別技術也成為了當前主流的黑科技。作為本世紀最有發展潛力的技術之一,生物識別技術將信息技術與生物技術相結合,有著巨大的發展市場。你知道生物識別技術給人們生活帶來了哪些影響?
  • JCI:新技術提高基因療法治療視力的效果
    2019年10月1日 訊 /生物谷BIOON/ --在以大鼠,豬和猴子為模型的實驗中,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挽救視力的基因療法。如果被證明對人類安全有效,該技術可以為諸如溼性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AMD)等常見疾病的患者提供一種新的,更持久的治療選擇,並且它有可能替代遺傳性視網膜疾病患者的缺陷基因。
  • 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治療癌症、HIV等疾病研究進展
    近年來以CRISPR/Cas9為基礎的基因編輯技術在一系列基因治療的應用領域都展現出極大的應用前景,比如愛滋病、血液病、腫瘤等多種人類頑疾;那麼近期CRISPR-Cas9基因編輯系統在治療癌症和HIV上有哪些突破性進展呢?小編對此進行了盤點,與各位一起學習!原文:Treating Cancer with CRISPR?
  • 基因治療新突破,病毒性角膜炎有望根治
    這一在基因編輯治療領域的突破性成果及操作技術,近日在國際頂尖學術期刊《自然-生物醫學工程》(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和《自然-生物技術》(Nature Biotechnology )雜誌上接連發表,為難治性病毒性角膜炎患者帶來了重獲光明的新機。
  • 改良CRISPR-Cas9將為耳聾帶來精準基因療法
    基因編輯技術的問世,為治療基因缺陷引起的遺傳性耳聾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希望。最近,哈佛醫學院和波士頓兒童醫院的一支聯合研究團隊,利用優化的CRISPR-Cas9基因編輯系統,在耳聾小鼠模型上精確識別並修正內耳的致聾突變,幫助小鼠留住聽力。這一概念驗證的完成有望為眾多遺傳性耳聾患者帶來安全的基因編輯療法。研究成果日前發表在學術期刊《自然-醫學》。
  • 基因治療方面的核心技術及產業前景
    因此對於該類疾病的治療,最直接的思路就是利用載體將正常基因導入患者體內實現治療作用。目前最常用的載體就是人工改造後的工程病毒,目前臨床上基因治療使用最多的病毒載體就是逆轉錄病毒、慢病毒和腺相關病毒。1.
  • 基因治療將引領生物醫藥第三次革命?
    不同於小核酸藥物調控目標基因的表達,外源 mRNA 對患者基因不產生影響且外源 mRNA 的蛋白質表達具有暫時性,使得 mRNA 在遺傳罕見病領域應用潛力遠不及小核酸藥物。 目前 mRNA的應用領域主要是用於開發疫苗,包括抗感染疫苗、腫瘤疫苗等,其中進展最快的是 Moderna 和 BioNTech 公司分別開發的兩款新冠疫苗,均已進入臨床 III 期。
  • 基因編輯將帶來什麼(延伸閱讀)
    「蘋果、蘑菇的褐變既會影響顏色和口感,最新的CRISPR技術能夠把這種多酚氧化酶的基因敲除掉,改良植物的性狀。」哈爾濱工業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院長黃志偉表示,「那麼多種植物,那麼多的性狀,基因編輯在這一領域的應用勢必非常廣闊。」
  • 基因治療領域的第一本同行期刊,今年影響因子將接近5分!
    該期刊除了主編、副主編外,專門設有歐洲編輯、亞洲編輯,其中亞洲編輯來自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生物治療國家重點實驗室、腫瘤中心主任魏於全博士,主要從事腫瘤的生物治療的基礎研究、關鍵技術開發、產品研發及臨床治療等,有關腫瘤微環境、免疫治療、基因治療與靶向藥物等,發現了阻斷HSP70表達,可誘導癌細胞凋亡。
  • 最新CRISPR基因技術,或可用於檢測和治療新冠病毒
    利用該技術,確定了最佳的引導RNA,未來可用於對新型冠狀病毒檢測和治療。靶向RNA的Cas13酶。基於CRISPR的基因篩選技術已經幫助科學家們識別了多種疾病的關鍵基因。然而,目前這項技術只能靶向或編輯DNA,應用範圍十分有限。對人類基因組的許多區域來說,靶向DNA可能是無效的,而對於像冠狀病毒或流感病毒這樣的RNA病毒,現有的篩選系統更是束手無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