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CRISPR基因技術,或可用於檢測和治療新冠病毒

2020-11-23 騰訊網

近日,來自美國紐約基因組中心的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能夠靶向RNA的名為Cas13的CRISPR酶。利用該技術,確定了最佳的引導RNA,未來可用於對新型冠狀病毒檢測和治療。

靶向RNA的Cas13酶。

基於CRISPR的基因篩選技術已經幫助科學家們識別了多種疾病的關鍵基因。然而,目前這項技術只能靶向或編輯DNA,應用範圍十分有限。對人類基因組的許多區域來說,靶向DNA可能是無效的,而對於像冠狀病毒或流感病毒這樣的RNA病毒,現有的篩選系統更是束手無策。

近日,來自美國紐約基因組中心的研究人員在《自然·生物技術》雜誌上發表論文稱,他們發現了一種能夠靶向RNA的名為Cas13的CRISPR酶。基於此,研究人員設計了一個優化平臺,用於在人類細胞的RNA水平上進行大規模的平行基因篩選。這種篩選技術可用於了解RNA調控的各個方面,並識別非編碼RNA的功能,對基因組學研究和精準醫療具有重要意義。

Cas13是VI型的CRISPR酶,最近被鑑定為可編程的由RNA引導的RNA靶向蛋白,具有核酸酶活性,可在不改變基因組的情況下敲除目的基因,進而影響基因表達。這種特性使Cas13成為一種潛在的重要治療手段。

共同第一作者:Hans-Hermann Wessels(左)、Alejandro Méndez-Mancilla(中),通訊作者:Neville Sanjana。

該研究的通訊作者、紐約基因組中心和紐約大學的Neville Sanjana博士說:「我們預計Cas13酶將對分子生物學和醫學應用產生重大影響,但我們對如何設計高效的引導RNA還知之甚少。我們打算通過深入和系統的研究來改變這一現狀,以開發高效引導RNA設計的關鍵原則和預測模型。」

因此,科學家們開發了一種基於機器學習的預測模型來加速識別最有效的引導RNA,並在哺乳動物細胞中進行了轉錄平鋪和置換篩選,共收集了超過24000個RNA靶點的引導RNA的序列信息。目前這項新技術已經通過一個互動網站和開源工具箱提供給其他研究人員,用於預測自定義目的RNA的引導RNA效率,並為所有人類蛋白編碼基因提供預先設計的引導RNA。

共同第一作者Hans-Hermann Wessels博士說:「我們在不同的轉錄本中加入了引導RNA,然後通過抗體染色和流式細胞術來檢測轉錄本敲除。在此過程中,我們發現了一些有趣的現象,可能會擴增Cas13酶的應用。」例如,引導RNA存在「種子」區域,該區域對CRISPR引導序列與目的RNA之間的不匹配非常敏感。

這一發現將有助於科學家合理設計引導RNA,避免脫靶。此外,「種子」區域還可以用於下一代生物傳感器,更精確地辨別近緣RNA種類。

「而且,優化的Cas13篩選系統還能夠靶向非編碼RNA。」該研究的第一作者Mendez-Mancilla說,「這大大擴展了CRISPR工具箱,將來可用於正向基因和轉錄組篩選。」

此外,研究人員還發現,靶向信使RNA的不同區域,使蛋白的敲除效率存在顯著差異。而且Cas13還會與其他RNA結合蛋白競爭參與轉錄處理和可變剪接。

最近,該團隊利用引導RNA的預測模型進行了一項特別關鍵的分析:對象是引起COVID19公共衛生突發事件的新型冠狀病毒,這種病毒含有RNA基因組。利用從大規模平行篩選中得到的模型,研究人員已經確定了最佳的引導RNA,可用於未來的檢測和治療。

(圖片來源於網絡)

◎編譯 |花花

◎審稿|阿淼

◎責編 |鄧可

◎期刊來源|《自然·生物技術》

◎期刊編號|1087-0156

https://www.eurekalert.org/pub_releases/2020-03/nygc-nk031620.php

中文內容僅供參考,一切內容以英文原版為準。轉載請註明來源。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用CRISPR技術殺死新冠病毒?《細胞》刊登斯坦福亓磊團隊最新研究
    《細胞》以「提前公開」的形式在線發表了尚未排版的論文全文,以便讀者儘快看到這項研究的具體內容, 基因魔剪露鋒芒 近年來,CRISPR基因編輯無疑是最引人關注的前沿技術之一。對於一些無藥可醫的遺傳疾病,它開啟了全新的治療方向。
  • CRISPR新冠檢測技術竟然和早孕檢測差不多?
    雖然基於血清學的檢測快速且僅需要少量的設備,但由於患者可能在症狀發作之後的數天甚至數周才會產生可檢測的抗體,所以其實用性有限。而目前全球大量科研團隊都在研究和開發基於CRISPR-Cas9的新冠病毒檢測技術,竟然和早孕測試差不多?
  • 十大化學革新技術:雙離子電池和治療新冠病毒的 RNA 疫苗
    北京時間 11 月 24 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目前,國際純化學與應用化學聯盟(Iupac)最新發布一份名單,列出對人類生活方式產生重大影響的十種新興化學技術。毫無疑問,今年全球最大的焦點問題是新冠病毒,該名單除了治療新冠病毒方面的最新技術,還有涉及能源效率、治理汙染和氣候變化等方面的領先技術。
  • 張鋒教授團隊推出新一代新冠病毒CRISPR檢測技術,讓即時檢測更便捷
    今年2月,張鋒教授和他的合作夥伴曾經開發出一項基於CRISPR的新冠病毒檢測技術,不需要複雜的設備, ,就能檢查出新冠病毒RNA的存在。  這款最新的檢測手段比2月份的檢測技術更進一步,檢測過程中不需要從患者樣本中純化RNA,並且將檢測新冠病毒所需的化學反應步驟在一個試管中完成。
  • 盤點|CRISPR基因編輯技術研究進展
    該小組將細胞適應性效應,與基因組生物標誌物和藥物開發的靶標易處理性相結合,以系統地遴選出特定組織中的新靶標和特定基因型。利用此方法,研究人員能夠驗證Werner症候群(又稱白內障-硬皮病-早老症候群)的ATP依賴性解旋酶(WRN)作為多種癌症類型腫瘤的合成致死靶標,該靶標針對具有微衛星不穩定性的多種癌症類型。
  • CRISPR/Cas基因編輯技術最新研究進展
    CRISPR-Cas技術是繼鋅指核酸酶(ZFN)、ES 細胞打靶和 TALEN 等技術後可用於定點構建基因敲除大、小鼠動物的第四種方法,且有效率高、速度快、生殖系轉移能力強及簡單經濟的特點,在動物模型構建的應用前景將非常廣闊。因此本文中小編對CRISPR/Cas的最新研究進展進行了匯總盤點。
  • CRISPR等溫擴增基因檢測技術取得新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博士周文華等在CRISPR等溫擴增基因檢測技術領域取得新進展。論文共同第一作者是周文華和研究助理胡麗,通訊作者是研究員喻學鋒。  核酸分子檢測已被廣泛應用於精準醫療、食品安全檢疫、公共安全監控等多個領域。儘管基於PCR(聚合酶鏈式反應)的核酸檢測技術被廣泛用於專業檢測機構,但由於該技術操作複雜、儀器昂貴、以及涉及多重變溫過程,並不適用於基層檢測和家庭檢測。為了克服PCR技術的缺點,一類不依賴變溫的檢測技術,即等溫擴增檢測技術得到廣泛關注。
  • 基因編輯技術-CRISPR/Cas9
    目前已發現三種不同類型的 CRISPR/Cas系統,分布在40%的已測序細菌和90%的已測序古細菌當中。其中二型CRISPR/Cas設計簡單以及操作容易的特性為最大的優點,可應用在各種不同的模式生物當中。CRISPR/Cas是進行基因編輯的強大工具,可以對基因進行定點的精確編輯。
  • Science | 科學家成功開發新型檢測技術,可實時檢測基因編輯脫靶效應!
    脫靶效應有可能導致基因突變,其不確定性和未知的安全風險限制了基因編輯技術的推廣應用。目前的基因編輯技術尚無法精準靶向目標序列,並不產生脫靶效應。科學家認為,既然無法完全避免,為安全起見,更好地了解、控制可能產生的脫靶效應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因此,脫靶檢測方法的開發成為了基因編輯領域的一個研究熱點。
  • 張鋒團隊推出新一代 CRISPR 檢測技術,或將用於新冠病毒家庭檢測
    5 月 5 日,Broad 研究所的著名學者張鋒教授和他在 Broad 研究所、麻省理工學院(MIT)麥戈文腦科學研究所(McGovern Institute for Brain Research)的合作夥伴一起,公布了他們開發的新一代新冠病毒 CRISPR 檢測技術的實驗流程。
  • 張鋒團隊推出新冠病毒CRISPR檢測技術
    今年2月,張鋒教授和他的合作夥伴曾經開發出一項基於CRISPR的新冠病毒檢測技術,不需要複雜的設備,三步檢測僅需約1個小時,就能檢查出新冠病毒RNA的存在。這款最新的檢測手段比2月份的檢測技術更進一步,檢測過程中不需要從患者樣本中純化RNA,並且將檢測新冠病毒所需的化學反應步驟在一個試管中完成。
  • 海外報導檢測治療新冠病毒過程中的新發現 病毒最新情況(圖)
    新冠病毒(SARS-CoV-2)疫情已經傳到全球七八十個國家,確診人數突破十萬。  作為最早的疫情地區,China在抗擊新冠病毒疾病中不斷有些新發現,比如:Peking臨床病例顯示,新冠病毒可能攻擊人類中樞神經系統,女性的潛伏期可能會比男性長,此外,使用機器人治療傳染病也得到開發使用。
  • 鑽研穿山甲的溫肯教授朱紹和:部分研究或可用於治療新冠肺炎
    穿山甲為新冠病毒潛在中間宿主的消息,引發社會各界關注。溫州肯恩大學生物專業科研教師、國際知名穿山甲專家朱紹和(Choo Siew Woh)教授帶領著一支團隊於日前正式開啟了相關科研工作,期待早日找到新冠病毒疫源。科研內容包括些什麼?目前進度如何?2月15日,記者對朱紹和進行了專訪。
  • Science子刊:基因編輯工具CRISPR-Cas9遭遇新挫折!新研究揭示它可...
    圖片來自CRISPR-Cas9是一種在過去十年中開發的基因編輯技術。它切割出基因組中不需要的部分,並插入新的DNA片段。人們已經進行了許多研究來測試這種技術,以期有一天可以將它用於修復導致疾病的遺傳缺陷。有關脫靶編輯的報導阻礙了這一目標的實現,這導致了旨在阻止脫靶編輯的新研究。在這項新的研究中,這些研究人員發現這種技術還可以導致大量不想要的DNA重複。
  • 關注:「希望之光」——CRISPR技術
    CRISPR技術是一種高效、快速、簡便、廉價的細胞敲除基因技術,這一技術起源於原核生物免疫系統(最初用於抵抗外源遺傳物質的入侵)。CRISPR技術是迄今為止為數不多的可用於靶向基因組編輯的三項技術之一,另外兩項技術是ZFN(鋅指核酸酶)和TALEN(轉錄激活因子樣效應核酸酶)。
  • 前瞻基因產業全球周報第45期:美國首次利用CRISPR基因編輯技術治療...
    聯合基因療法可同時治療多種年齡相關疾病近日,一項由哈佛大學和哈佛醫學院(HMS)的Wyss生物工程研究所發表在《PNAS》上的新研究報導了一種基於腺相關病毒(AAV)的抗衰老基因療法,可將三種長壽相關基因的組合傳遞給小鼠,結果顯著改善或完全逆轉了多種與年齡相關的疾病,表明這種系統性的治療方法可以改善整體健康狀況和壽命。
  • 新冠肺炎康復者血漿內抗體可用於治療 原理是什麼?
    (原標題:新冠肺炎康復者血漿內抗體可用於治療,其原理是什麼?)這也是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首次有一線醫療專家確認了「血清療法」用於臨床救治。實際上,在國家衛健委發布試行第四版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中就已經正式提出,對重型、危重型病人治療措施「可採用恢復期血漿治療」。使用康復期患者的血漿輸注進行臨床治療的思路,在抗擊SARS疫情時期實際上就已有之。
  • Nature子刊:抗CRISPR蛋白介導的CRISPR-Cas9系統可提高基因編輯...
    雖然之前開發的方法報告了較少的與CRISPR技術相關的脫靶效應,但是這些研究人員表示,這些方法往往表現出較低的編輯效率。論文通訊作者、廣島大學生物醫學與健康科學研究生院教授Wataru Nomura說,「我們的目標是開發出避免脫靶效應的方法,脫靶效應是基因組編輯領域最具挑戰性的問題之一。我們的方法是一箭雙鵰。我們可以同時提高基因組編輯的精確性和抑制脫靶效應。」
  • PNAS:構建出提高CRISPR-Cas9基因編輯精確度的新變體---SaCas9-HF
    2019年10月13日訊/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中國香港城市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出基因編輯技術CRISPR-Cas9的一種新變體,它有潛力在人類基因治療期間提高基因編輯的精確度。相比於野生型CRISPR-Cas9,這種新變體降低了DNA中出現的意外變化,這表明它可能在需要高精確度的基因療法中發揮作用。
  • CRISPR領域最新進展盤點(四)
    作者:追風CRISPR系統為代表的基因編輯工具發展迅猛,被廣泛應用於動植物基因組編輯、文庫篩選、核酸檢測和基因治療等等,相關成果層出不窮。此外,近年來基於CRISPR-Cas9系統開發的單鹼基編輯系統(Base editors)更是如火如荼,新的先導編輯系統(Prime editor)也正在興起。因此,筆者盤點最近一段時間CRISPR領域的最新進展,以饗讀者。